內容簡介
成材的木,成器的人:台灣木職人的記憶與技藝
內容簡介
★「視覺型入門閱讀」系列再次出擊,以豐富、紀實的影像,深入產業現場。
★職人的口述記憶,紀錄「傳統產業」最後一代的匠人與台灣的美好年代。
★豆知識單元,帶你了解我們生活中木頭產品的價值。
★新一代設計師如何與產業接軌,最務實的產業入門教戰守則!
★認識最潮設計產品、訪問募資平台與室內設計當紅木器家具品牌的設計理念
北歐設計的簡約書櫃、日本的精雕漆器碗盤、美國壁爐邊的老奶奶搖椅……
你可知道,這些東西過去都出自台灣的工廠?
如果要把家裡重新裝潢,家具器皿大翻新,你會用簡約新潮的IKEA、溫潤樸實的MUJI、還是家具街裡老派但經典的中國式紅木櫥櫃?而當你在家飾店裡閒晃挑選時,是不是會一面想起爺爺奶奶家裡不起眼卻耐用的實木桌椅器具,卻一面為了清潔保養方便,選擇使用塑膠或鋼鐵,漸漸地家中少了一抹溫暖鮮活的褐色?
曾經,木頭材質的家具日用品和人們的生活密不可分;也曾經,現在人人心儀的歐美日木製品有許多都是從台灣出產。台灣過去是世界上一流的木業加工大國,大量的林木資源、傳承自中日的高超技術,還有加上世界前三的木工機械工業,構築出傲視全球的榮景。只可惜因為長期代工沒有發展品牌,再加上生活型態改變、產業外移、政策限制等等因素,漸漸地,訂單少了,產業中的人們也面臨逐漸高齡化卻找不到接班人的窘境,相關產業的發展也遇到了瓶頸。
為了讓木業再次重新活化,行人選定榫卯、跳台(車床)、曲木等三種實木加工最主要的技法,讓讀者從與日常生活最緊密相連的「細木作」家用品裡,看見最精湛的匠師技法,和最富生命力的木質紋理,然後發現不只物品本身具有高度美感與實用價值,背後所保留的技藝和產業鏈也一樣值得注目。
透過幾位投入實木加工業一輩子時間和心力的老師傅的故事,還有精美溫潤的木材與廠房攝影照片,讀者將會看見職人的人生和用心,他們經歷過什麼樣的時代,學起了什麼樣的技術,遇見了什麼樣的產業和生活轉折,以及持續從業至今,他們對木材和加工業抱持的是什麼樣的眷戀……於是我們會發現,職人不須往國外遠求,就存在於鄉里之中低調存在的大小工廠。除了職人故事,本書中也記錄了廠房中詳細的製作流程,讓好奇卻不得其門而入的讀者,可以「實地」了解自己手邊的器物是怎麼被製造出來的。而在回顧人物與產業歷史的縱深之後,本書也不忘展望未來,介紹結合了既有實木加工技法與創新設計的木頭產品,是如何和產業擦出火花。
隨著本書介紹的人,我們希望能帶領大家重溫木質的美感體驗,和再度開始使用木製品的熱情。
內容簡介
★「視覺型入門閱讀」系列再次出擊,以豐富、紀實的影像,深入產業現場。
★職人的口述記憶,紀錄「傳統產業」最後一代的匠人與台灣的美好年代。
★豆知識單元,帶你了解我們生活中木頭產品的價值。
★新一代設計師如何與產業接軌,最務實的產業入門教戰守則!
★認識最潮設計產品、訪問募資平台與室內設計當紅木器家具品牌的設計理念
北歐設計的簡約書櫃、日本的精雕漆器碗盤、美國壁爐邊的老奶奶搖椅……
你可知道,這些東西過去都出自台灣的工廠?
如果要把家裡重新裝潢,家具器皿大翻新,你會用簡約新潮的IKEA、溫潤樸實的MUJI、還是家具街裡老派但經典的中國式紅木櫥櫃?而當你在家飾店裡閒晃挑選時,是不是會一面想起爺爺奶奶家裡不起眼卻耐用的實木桌椅器具,卻一面為了清潔保養方便,選擇使用塑膠或鋼鐵,漸漸地家中少了一抹溫暖鮮活的褐色?
曾經,木頭材質的家具日用品和人們的生活密不可分;也曾經,現在人人心儀的歐美日木製品有許多都是從台灣出產。台灣過去是世界上一流的木業加工大國,大量的林木資源、傳承自中日的高超技術,還有加上世界前三的木工機械工業,構築出傲視全球的榮景。只可惜因為長期代工沒有發展品牌,再加上生活型態改變、產業外移、政策限制等等因素,漸漸地,訂單少了,產業中的人們也面臨逐漸高齡化卻找不到接班人的窘境,相關產業的發展也遇到了瓶頸。
為了讓木業再次重新活化,行人選定榫卯、跳台(車床)、曲木等三種實木加工最主要的技法,讓讀者從與日常生活最緊密相連的「細木作」家用品裡,看見最精湛的匠師技法,和最富生命力的木質紋理,然後發現不只物品本身具有高度美感與實用價值,背後所保留的技藝和產業鏈也一樣值得注目。
透過幾位投入實木加工業一輩子時間和心力的老師傅的故事,還有精美溫潤的木材與廠房攝影照片,讀者將會看見職人的人生和用心,他們經歷過什麼樣的時代,學起了什麼樣的技術,遇見了什麼樣的產業和生活轉折,以及持續從業至今,他們對木材和加工業抱持的是什麼樣的眷戀……於是我們會發現,職人不須往國外遠求,就存在於鄉里之中低調存在的大小工廠。除了職人故事,本書中也記錄了廠房中詳細的製作流程,讓好奇卻不得其門而入的讀者,可以「實地」了解自己手邊的器物是怎麼被製造出來的。而在回顧人物與產業歷史的縱深之後,本書也不忘展望未來,介紹結合了既有實木加工技法與創新設計的木頭產品,是如何和產業擦出火花。
隨著本書介紹的人,我們希望能帶領大家重溫木質的美感體驗,和再度開始使用木製品的熱情。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企畫團隊/行人文化實驗室
通常我們是一間出版社,但更常我們在做一些實驗,例如,假裝我們也是作者。用打群架的方式,找到一個目標對象(議題/主題),再找來一群堅強的夥伴(採訪/攝影/設計......),我們不被時間牽著鼻子走(所以不是定期出刊),我們只在乎打一場有把握的勝戰。為議題/主題找到新的觀點、思考方式、甚至是讓它延續與存在的可能。過去作品有《活字:記憶鉛與火的時代》、《咆哮誌:突破時代的雜誌》、《討海魂:13種即將消失的捕魚技法,找尋人海共存之道》、《臺灣妖怪研究室報告》、《透明的記憶:感受日常玻璃的溫度》。
文字/王妃靚
Fifi,又名王阿飛。越來越喜歡地球的外星客,太空船基地落腳屏東。平日偽裝成在山下、山邊、山上接案度日的寫字工。
文字/陳泳翰
台大經濟系學士,台大歷史所碩士。曾任平面媒體編譯、記者,現為自由工作者,投身產業貿易史研究與跨領域書寫,探索報導寫作的不同可能性。
攝影/翁子恒
1985年生,台北人,清華材料所畢業。因學生時期對攝影、藝術、社會的興趣和關注,2011年告別半導體,帶著家人的支持(和擔憂)以及指導教授的追夢金,轉個彎,開始以平面攝影為職志。為求物質與心靈的溫飽,必須無所不包,跨足各種能被相機記錄的題材;尤其喜歡跟著編輯們上山下海,訪拍各式人文項目,旁聽人生課程,補充精神食糧。期許作品能像時光膠囊,被遺忘後又能被意外開箱,成為未來對過去的參照與想像。www.sherbetphotography.com
企畫團隊/行人文化實驗室
通常我們是一間出版社,但更常我們在做一些實驗,例如,假裝我們也是作者。用打群架的方式,找到一個目標對象(議題/主題),再找來一群堅強的夥伴(採訪/攝影/設計......),我們不被時間牽著鼻子走(所以不是定期出刊),我們只在乎打一場有把握的勝戰。為議題/主題找到新的觀點、思考方式、甚至是讓它延續與存在的可能。過去作品有《活字:記憶鉛與火的時代》、《咆哮誌:突破時代的雜誌》、《討海魂:13種即將消失的捕魚技法,找尋人海共存之道》、《臺灣妖怪研究室報告》、《透明的記憶:感受日常玻璃的溫度》。
文字/王妃靚
Fifi,又名王阿飛。越來越喜歡地球的外星客,太空船基地落腳屏東。平日偽裝成在山下、山邊、山上接案度日的寫字工。
文字/陳泳翰
台大經濟系學士,台大歷史所碩士。曾任平面媒體編譯、記者,現為自由工作者,投身產業貿易史研究與跨領域書寫,探索報導寫作的不同可能性。
攝影/翁子恒
1985年生,台北人,清華材料所畢業。因學生時期對攝影、藝術、社會的興趣和關注,2011年告別半導體,帶著家人的支持(和擔憂)以及指導教授的追夢金,轉個彎,開始以平面攝影為職志。為求物質與心靈的溫飽,必須無所不包,跨足各種能被相機記錄的題材;尤其喜歡跟著編輯們上山下海,訪拍各式人文項目,旁聽人生課程,補充精神食糧。期許作品能像時光膠囊,被遺忘後又能被意外開箱,成為未來對過去的參照與想像。www.sherbetphotography.com
內容目錄
目錄
重返木頭產業
第一部 看見交會的生命:經典技術
第一章 結構的力與美:榫卯
想心機弄機關:王登發
簡樸而精湛的智慧結晶
第二章 化方為圓:跳台
傳奇奇妙不可傳:江隆煙
車床的祕密
第三章 弧度的藝術:曲木
機械時代的技術者:張政義
影響世界的No.14號椅子
第四章 從原料到材料:製材
材積精算師:陳春發
實木、合板比一比
第二部 展現未來的產品:創新思維
人家概念
木趣設計
柒木設計
壹一
路力家器具
樂樂木
附錄一:詮釋與文獻
附錄二:參觀與體驗
附錄三:參考資料
感謝名單
重返木頭產業
第一部 看見交會的生命:經典技術
第一章 結構的力與美:榫卯
想心機弄機關:王登發
簡樸而精湛的智慧結晶
第二章 化方為圓:跳台
傳奇奇妙不可傳:江隆煙
車床的祕密
第三章 弧度的藝術:曲木
機械時代的技術者:張政義
影響世界的No.14號椅子
第四章 從原料到材料:製材
材積精算師:陳春發
實木、合板比一比
第二部 展現未來的產品:創新思維
人家概念
木趣設計
柒木設計
壹一
路力家器具
樂樂木
附錄一:詮釋與文獻
附錄二:參觀與體驗
附錄三:參考資料
感謝名單
ISBN: 9789869445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