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印度哲學宗教史-新譯本
內容簡介
《梵我思辨—木村泰賢之印度六派哲學》的姊妹作
揭示吠陀的神話與哲學
論述梵書及奧義書思想
無可取代的原典導論著作
全新中譯本
沒有印度哲學,就不會有叔本華哲學,
「在這整個世界,沒有比研讀奧義書更令人受益和振奮了。它是我生的安慰,也是我死的安慰。」──叔本華
《梵我思辯──木村泰賢之印度六派哲學》作者木村泰賢與其啟蒙老師高楠順次郎,合力編譯的佛學經典之作,傾注一生所學,為初學者和門外漢講解印度思想發展的過程、來龍去脈。認識佛學、印度學,你不可不知奠定日本佛教研究基礎的高楠順次郎:日本學者說:「今日佛學界,未直接間接受他影響的人,可以說一個也沒有。」歐美學者讚譽為「漢譯佛典權威」。
《印度哲學宗教史》自一九一四年初版以來,長銷一百多年,堪稱為全面了解印度思想的最佳指導書。
告訴你,印度為什麼成為世界獨一無二的宗教國、罕見的哲學國,簡明、生動有味地剖析印度思想的真正面貌:哲學是信仰的指南,指引印度宗教發展的方向。
◆關於印度的思想:
宗教與哲學自始至終都保持密切的關係。
印度,有猶太人的信仰,又有希臘人的哲學特色,能巧妙統御這兩種信仰的能力,是印度思想最具妙味的特色,堪稱為一切宗教或哲學的理想典型。
◆關於印度的宗教:
從神與人的關係,發現宗教的意義。
印度教的吠陀諸神,對印度人來說,是可感受到的活生生的神,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與人們不斷交涉的神。神與人相似,人人皆具神性,信仰「眾生悉有佛性」。
關鍵特色
★臺灣全新中譯本,兼備學術專業與流暢可讀性。
★引領西方哲學家叔本華思想的重要前導作品。
★研究宗教與哲學跨領域學術的必備經典。
名人推薦
臺灣佛教專家江燦騰教授強力推薦,專文介紹。
內容簡介
《梵我思辨—木村泰賢之印度六派哲學》的姊妹作
揭示吠陀的神話與哲學
論述梵書及奧義書思想
無可取代的原典導論著作
全新中譯本
沒有印度哲學,就不會有叔本華哲學,
「在這整個世界,沒有比研讀奧義書更令人受益和振奮了。它是我生的安慰,也是我死的安慰。」──叔本華
《梵我思辯──木村泰賢之印度六派哲學》作者木村泰賢與其啟蒙老師高楠順次郎,合力編譯的佛學經典之作,傾注一生所學,為初學者和門外漢講解印度思想發展的過程、來龍去脈。認識佛學、印度學,你不可不知奠定日本佛教研究基礎的高楠順次郎:日本學者說:「今日佛學界,未直接間接受他影響的人,可以說一個也沒有。」歐美學者讚譽為「漢譯佛典權威」。
《印度哲學宗教史》自一九一四年初版以來,長銷一百多年,堪稱為全面了解印度思想的最佳指導書。
告訴你,印度為什麼成為世界獨一無二的宗教國、罕見的哲學國,簡明、生動有味地剖析印度思想的真正面貌:哲學是信仰的指南,指引印度宗教發展的方向。
◆關於印度的思想:
宗教與哲學自始至終都保持密切的關係。
印度,有猶太人的信仰,又有希臘人的哲學特色,能巧妙統御這兩種信仰的能力,是印度思想最具妙味的特色,堪稱為一切宗教或哲學的理想典型。
◆關於印度的宗教:
從神與人的關係,發現宗教的意義。
印度教的吠陀諸神,對印度人來說,是可感受到的活生生的神,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與人們不斷交涉的神。神與人相似,人人皆具神性,信仰「眾生悉有佛性」。
關鍵特色
★臺灣全新中譯本,兼備學術專業與流暢可讀性。
★引領西方哲學家叔本華思想的重要前導作品。
★研究宗教與哲學跨領域學術的必備經典。
名人推薦
臺灣佛教專家江燦騰教授強力推薦,專文介紹。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高楠順次郎(1866-1945)
生於日本廣島縣,佛教學者與教育學者,為日本最早進行梵文研究佛教學者之一,將現代佛教研究引進日本。對於印度哲學與佛教在日本的發展有很大貢獻,其中最大的成就為刊印《大正新修大藏經》100卷,此版本大藏經為目前學術界應用較廣之大藏經。
木村泰賢(1881-1930)
生於日本岩手縣,日本曹洞宗僧侶,為岩手縣東慈寺住持。佛教學者,東京帝國大學(今東京大學)文學博士與教授。後歷任曹洞宗大學(今駒澤大學)講師、日本女子大學講師、東京帝國大學講師。1918年,以《印度六派哲學》一書,獲得日本學士院恩賜獎。他是日本研究印度哲學及佛學的權威,著有《印度哲學宗教史》、《印度六派哲學》、《原始佛教思想論》、《阿毘達磨論之研究》、《人生的解脫與佛教思想》等,歿後出刊的《木村泰賢全集》六卷到現在仍對佛教學界有莫大的貢獻與影響。
譯者簡介
釋依觀
台南人,十八歲剃度,就讀於佛光山東方佛教學院,剃度恩師是星雲大師。曾參與中華佛教百科文獻基金會出版的《中華佛教百科全書》以及嘉豐出版社的《廣說佛教語大辭典》之編纂。出版過的翻譯書籍有:《梵我思辨:木村泰賢之印度六派哲學》、《天台思想史》、《天台大師之研究》、《阿毗達磨之研究》、《大乘佛教之研究》、《佛教論理與實踐》、《密教經教儀軌解說》。
高楠順次郎(1866-1945)
生於日本廣島縣,佛教學者與教育學者,為日本最早進行梵文研究佛教學者之一,將現代佛教研究引進日本。對於印度哲學與佛教在日本的發展有很大貢獻,其中最大的成就為刊印《大正新修大藏經》100卷,此版本大藏經為目前學術界應用較廣之大藏經。
木村泰賢(1881-1930)
生於日本岩手縣,日本曹洞宗僧侶,為岩手縣東慈寺住持。佛教學者,東京帝國大學(今東京大學)文學博士與教授。後歷任曹洞宗大學(今駒澤大學)講師、日本女子大學講師、東京帝國大學講師。1918年,以《印度六派哲學》一書,獲得日本學士院恩賜獎。他是日本研究印度哲學及佛學的權威,著有《印度哲學宗教史》、《印度六派哲學》、《原始佛教思想論》、《阿毘達磨論之研究》、《人生的解脫與佛教思想》等,歿後出刊的《木村泰賢全集》六卷到現在仍對佛教學界有莫大的貢獻與影響。
譯者簡介
釋依觀
台南人,十八歲剃度,就讀於佛光山東方佛教學院,剃度恩師是星雲大師。曾參與中華佛教百科文獻基金會出版的《中華佛教百科全書》以及嘉豐出版社的《廣說佛教語大辭典》之編纂。出版過的翻譯書籍有:《梵我思辨:木村泰賢之印度六派哲學》、《天台思想史》、《天台大師之研究》、《阿毗達磨之研究》、《大乘佛教之研究》、《佛教論理與實踐》、《密教經教儀軌解說》。
內容目錄
目錄
《印度哲學宗教史》新譯本 江燦騰
緒言
總敘
第一節 印度的國土與民族
第二節 印度文明發展之概況
第三節 哲學與宗教的關係及其發展
第四節 本書的組織與內容
本論
第一篇 吠陀的宗教與哲學
第一章 吠陀本集總論
第一節 梨俱吠陀本集
第二節 沙摩吠陀本集
第三節 夜柔吠陀本集
第四節 阿闥婆吠陀本集
第二章 吠陀的神話
第一節 概觀
第二節 第一類:梨俱吠陀之主要神
第三節 第二類:自然神以外的其他神格
第三章 神與人的關係
第一節 地位的關係
第二節 祭式
第三節 咒法
第四節 死後的命運觀
第四章 吠陀的哲學思想
第一節 梨俱吠陀中的哲學思想之興起
第二節 梨俱吠陀的統一的宇宙觀
第三節 阿闥婆吠陀的哲學思想
第二篇 梵書
第一章 總說
第二章 梵書的神觀與傳說
第三章 梵書的實際的方面
第四章 梵書的哲學
第一節 概觀
第二節 初期─生主
第三節 中期─梵
第四節 終期─自我
第五節 輪迴說之起源
第三篇 奧義書
第一章 總說
第二章 本體論(梵=我)
第一節 本體之尋究法
第二節 本體之性質
第三章 現象論(梵之顯相)
第一節 本體與現象的關係
第二節 現象生起之次第及其種類
第四章 終局論(輪迴,解脫)
第一節 輪迴論
第二節 解脫論
第五章 結論,奧義書思想之矛盾及其由來
第四篇 經書(婆羅門教的實際方面)
第一章 總說
第二章 律法
第一節 四姓之職制
第二節 再生族通制的四種時期
第三節 種姓之分化論
第三章 祭祀儀禮
第一節 家庭的祭典
第二節 天啟的祭典
第五篇 奧義書終期的學派之開展
第一章 諸學派興起之原因及其種類
第二章 諸學派共通之思想
《印度哲學宗教史》新譯本 江燦騰
緒言
總敘
第一節 印度的國土與民族
第二節 印度文明發展之概況
第三節 哲學與宗教的關係及其發展
第四節 本書的組織與內容
本論
第一篇 吠陀的宗教與哲學
第一章 吠陀本集總論
第一節 梨俱吠陀本集
第二節 沙摩吠陀本集
第三節 夜柔吠陀本集
第四節 阿闥婆吠陀本集
第二章 吠陀的神話
第一節 概觀
第二節 第一類:梨俱吠陀之主要神
第三節 第二類:自然神以外的其他神格
第三章 神與人的關係
第一節 地位的關係
第二節 祭式
第三節 咒法
第四節 死後的命運觀
第四章 吠陀的哲學思想
第一節 梨俱吠陀中的哲學思想之興起
第二節 梨俱吠陀的統一的宇宙觀
第三節 阿闥婆吠陀的哲學思想
第二篇 梵書
第一章 總說
第二章 梵書的神觀與傳說
第三章 梵書的實際的方面
第四章 梵書的哲學
第一節 概觀
第二節 初期─生主
第三節 中期─梵
第四節 終期─自我
第五節 輪迴說之起源
第三篇 奧義書
第一章 總說
第二章 本體論(梵=我)
第一節 本體之尋究法
第二節 本體之性質
第三章 現象論(梵之顯相)
第一節 本體與現象的關係
第二節 現象生起之次第及其種類
第四章 終局論(輪迴,解脫)
第一節 輪迴論
第二節 解脫論
第五章 結論,奧義書思想之矛盾及其由來
第四篇 經書(婆羅門教的實際方面)
第一章 總說
第二章 律法
第一節 四姓之職制
第二節 再生族通制的四種時期
第三節 種姓之分化論
第三章 祭祀儀禮
第一節 家庭的祭典
第二節 天啟的祭典
第五篇 奧義書終期的學派之開展
第一章 諸學派興起之原因及其種類
第二章 諸學派共通之思想
ISBN: 978957053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