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大師(東土釋迦) | 拾書所

智者大師(東土釋迦)

$ 405 元 原價 405
內容簡介


智者大師:東土釋迦

內容簡介

智者大師開創「教觀雙美」之天台宗,彰顯《法華經》之「一乘」圓妙義理,此為大師之「大智」!其畢生「皆為佛法、為國土、為眾生」,乃是大師之「大悲」!
智者大師智悲雙運之修行與風範,實可令後世佛弟子們借鏡、效法。無怪乎近代高僧印光大師讚道:「支那弘道無二人」!

藉由《法華經》的「一乘思想」,智者大師繼往開來,集大成地將大小乘之思想予以融會、定位,以《法華》之圓融思想統攝之;其「圓融三諦」、「一念三千」、「敵對相即」等思想,更是充分彰顯「一乘」之圓妙。
縱觀中國佛教史,吾人可說,沒有智者大師,便開顯不出《法華經》之精采、精微、精妙!
期許本書能成為讀者一窺《法華》奧義及天台思想之敲門磚,進而於視聽嗅觸、舉手投足、行住坐臥之間,時時觀心、處處得悟,體證智者大師「一色一香無非中道」的實相境界。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賴志銘

政治大學哲學系畢、國立中央大學哲學博士,主要研究領域為大乘佛學及莊子哲學,亦喜涉獵其他人文科學及科普雜學,頗有學海無涯、窮究無盡之慨。

參酌歷代高僧大德之慧見與體悟,深覺佛法不僅是啟發眾生思惟「諸法實相」、生起大慈悲心的「哲學」指南,亦是指導吾人觀照身心、「認識自己」的生命「科學」,不受信仰限制,任何人皆可受用。

目前的工作為: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出版部編輯、文字工作者。




內容目錄


目錄

「高僧傳」系列編輯序
令眾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

編撰者序
「支那弘道無二人」──盡顯《法華》之妙的智者大師

【示現】
緣起:動盪的南北朝──智者大師身處的時代……
數百年來官私佛寺,掃地並盡!融刮聖容,焚燒經典。……三方釋子,減三百萬,皆復為民,還為編戶。
尊崇佛教
毀禁佛教
佛教之南北差異

第一章 誓為沙門
歎榮會之難久,痛凋離之易及。於長沙像前發弘大願,誓作沙門,荷負正法為己重任。
世間動盪
降世祥兆
佛前立誓
修習「法華三部」

第二章 「重逢」慧思
思曰:「昔日靈山同聽《法華》,宿緣所追,今復來矣。」即示普賢道場,為說「四安樂行」。
靈山因緣
「大蘇妙悟」
說法祛魔

第三章 金陵說法
先師善於將眾,調御得所。停瓦官八載,講《大智度論》,說《次第禪門》。
聲名漸隆
住持瓦官
心向天台

第四章 天台降魔
但深念實相,體達本無;憂苦之相,尋復消滅。強、軟二緣,所不能動。
天台聖地
華頂降魔
阿閦佛土示現
慈心放生

第五章 重回金陵
立禪眾於靈耀,開《釋論》於太極。又講《仁王般若》,百座居左,五等在右,陳主親筵聽法。
作《請觀音懺法》
開示國主
光宅寺說法

第六章 受封「智者」
師云:「大王紆遵聖禁,名曰總持。」王曰:「大師傳佛法燈,稱為智者。」
守護東林寺
楊廣皈依

第七章 玉泉說法
旋鄉答地,荊襄未聞。既慧日已明,福庭將建,於當陽縣玉泉山,而立精舍。蒙敕賜額,號為「一音」,重改為「玉泉」。
返回故鄉
關羽皈依
玉泉說法
楊廣請法

第八章 寶塔傾圮
汝問何生者?吾諸師友,侍從觀音,皆來迎我。問誰可宗仰?豈不曾聞波羅提木叉是汝之師,吾常說四種三昧是汝明導。
機用將盡
最後教誨
智者「六恨」
國清寺成


【影響】
壹‧智者大師的重要著作
繫緣法界,一念法界,一色一香無非中道;己界及佛界,眾生界亦然。
著作一覽
《法華玄義》
《法華文句》
《摩訶止觀》

貳‧智者大師的重要思想
芥爾之一念動處,即法界之全體。凡地一念之當體,宛然三千森羅,無一不具。
智者大師判教思想概觀
「六即」佛
圓融三諦
「一念三千」之建構
「敵對相即」──文殊師利法門之充分展現
如來亦具性惡──圓教大悲心的極致

參‧後學傳承
至於天台大弘法華,章安集為論疏,荊溪製記申明,稟承教觀,實居震旦,是謂今師祖承。
章安灌頂(天台五祖)
荊溪湛然(天台九祖)
四明知禮(天台十七祖)
諦閑法師(天台宗四十三祖)

附錄
一、智者大師年譜
二、參考資料



ISBN: 9789869716932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