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數論之研究 | 拾書所

罪數論之研究

$ 450 元 原價 450
內容簡介


本書特色
本書收錄只木 誠教授各篇「以科刑上一罪為題」之日本法學論著,主要以德國刑法學理論為基礎,立證日本刑法解釋學上罪數論(競合論)之基本原理。
本書首先回顧競合論之歷史,並且辯證想像競合之意義;其次,本書嘗試釐清競合論概念所形成之原理;再者,以研究心得之結論為基石,進而討論不作為犯之罪數、過失犯之罪數、共犯之罪數、混合的包括一罪之前提,並嘗試處理訴訟法之問題及競合論之特殊問題,研求探討解決該等問題之端緒。
本書透過此次中文版之發行,旨在將日本之罪數論(競合論)廣泛地介紹給臺灣學術界、實務界人士以及在學學生,對於更深入理解日本刑法上之罪數論(競合論),應有助益。


作者簡介
只木 誠
現職:
中央大学法学部 教授
日本刑法学会 常務理事
學歷:
中央大学法学部法律学科畢業
中央大学大学院法学研究科刑事法専攻博士前期課程修了
中央大学大学院法学研究科刑事法専攻博士後期課程修了
中央大学 法学博士
經歷:
日本学術振興会特別研究員
新司法試験考査委員
德國哥廷根大學客座教授
瑞士Zurich University客座教授
獨協大学講師、助教授、教授
早稲田大学法学部、大学院 兼任教授
中央大学日本比較法研究所 所長


譯者簡介
余振華
現職:
日本中央大學日本比較法研究所客座教授
輔仁大學法律學系兼任教授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兼任教授
台灣比較刑法學會理事長
法務部訴願審議委員會委員
學歷:
中央警察大學刑事警察學系畢業
日本國立東北大學法學碩士
日本明治大學法學博士
經歷:
國家安全會議副研究員
日本明治大學客座教授
台灣刑事法學會第三屆、第四屆理事長
中央警察大學法律學系暨法律學研究所 教授兼系主任 所長
法務部刑法研究修正委員 刑事法律問題審查委員 司法官訓練所刑法講座
考試院司法官、律師高考、警察特考等考試典試委員、命題委員、閱卷委員

蔡孟兼
現職:
貴州民族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學歷:
輔仁大學法律學系法學博士
經歷:
日本中央大學日本比較法研究所客座研究


作者序
《罪數論之研究(補訂版)》一書,主要內容是彙整本人針對刑法解釋學上罪數論的重要問題,特別是針對科刑上一罪的研究論著而成之著作。此次,本書能以中文出版問世,本人內心特別高興,亦深感光榮,同時期盼本書對於今後在日本與台灣之刑法學、甚至在華語語系之刑法解釋學上,能搭建起學術交流之重要橋梁。
罪數論之領域,主要是確定具體之犯罪,釐清所成立之複數犯罪間的相互關係,而提供量刑規範之量刑基礎,其結論對於程序法上一事不再理等問題,亦具有相當大之影響。
針對罪數論,無論在日本國內或國外,均有很多具重要參考價值之研究論著,而在本書中所收錄之「以科刑上一罪為題」的各篇論著,主要是以德國刑法學為基礎來展開討論之日本刑法解釋學的基本問題,而在比較法之研究方法下,以德國已經透徹之法理論來進行驗證與考察。特別是針對想像競合之問題,首先,回顧競合論之歷史且確認想像競合之意義;其次,嘗試釐清競合論概念所形成之原理;接著,以所獲得之結果為基礎,討論不作為犯之罪數、過失犯之罪數、共犯之罪數;進而,處理訴訟法之問題以及競合論之特殊問題,企求探討解決該等問題之端緒。
本書所收錄之各篇論文,若能使日本罪數論之研究向前邁進,對於一個研究者而言,實為無比之喜悅。同時,透過此次中文版之發行,將日本之罪數論(競合論)廣泛地介紹給台灣的研究者、實務界、學生讀者,亦能提供對罪數論有更深入之理解,而且,本書若能成為研究發展之一種助力,誠屬萬幸。或許在將來,本人若亦能學習台灣對於罪數論之議論,而與日本之研究同好們共同來討論此一問題,吸取刑法規範基礎的「智慧」,則對於研究者而言,亦將是無上之榮幸。
本書台灣版之翻譯,是由學識豐富且人品高潔之我所尊敬的摯友─亦即對日本刑法學造詣與理解極深之余振華教授以及蔡孟兼副教授來擔任。在本書之內容中,不僅有非常實務之部分,亦有德國法中難以理解之理論,面對這些困難問題,本人認為翻譯工作確實相當辛苦。對於跨越此種艱難而完成翻譯書,在此對於兩位教授所付出之努力及深情厚意,衷心表達敬佩,並謹申謝忱。
只木 誠
2019年1月1日


目錄
作者序 i
本書作者簡歷 v
本書譯者簡歷 vii
第一章 競合論之歷史 1
序 言 1
第一節 羅馬法 2
第二節 古代德國法 4
第三節 義大利法學 6
第四節 德國普通法學以後 9
結 語 13
第二章 想像競合之一罪性及其根據 15
序 言 15
第一節 德國學說 17
第二節 日本之競合論 37
結 語 42
第三章 不作為犯之罪數 45
序 言 45
第一節 德國之判例與學說 47
第二節 日本之判例與學說 66
結 語 80
第四章 過失犯之罪數 83
序 言 83
第一節 德國之判例與學說 83
第二節 日本之判例 96
第三節 日本之學說 103
第四節 判例與學說之檢討 111
結 語 124
第五章 共犯之罪數 127
序 言 127
第一節 德國之判例與學說 130
第二節 日本之判例與學說 133
第三節 檢討 139
結 語 151
第六章 混合的包括一罪之前提 155
序 言 155
第一節 包括一罪之概念與其必然性 156
第二節 包括一罪是否為科刑上一罪──犯罪的吸收或刑的之吸收 160
第三節 競合論(罪數論)之體系地位與量刑論──競合論與被吸收法之量刑資料 166
結 語 172
第七章 想像競合之明示機能──以不純正結果加重犯之競合問題為素材 175
序 言 175
第一節 德國想像競合之明示機能 178
第二節 日本明示機能之射程 197
結 語 208
第八章 一事不再理效力之客觀範圍──是否應維持對罪數判斷之對應 211
序 言 211
第一節 日本之現狀 213
第二節 德國之現狀 226
第三節 檢討 236
結 語 243
第九章 罪數論之現狀與今日之課題──以想像競合之規定為中心 247
序 言 247
第一節 想像競合之一罪性及其根據 248
第二節 「一個行為」之意義 250
第三節 罪數論之意義與今日之課題 256
結 語 260
第十章 歸納總結 263
第十一章 補遺 牽連犯──以恐嚇罪與監禁罪為數罪併罰之最判平成17年4月14日判決為素材(契機) 269
序 言 269
第一節 最高裁平成17年4月14日判決 270
第二節 評釋 272
結 語 282

ISBN: 9789862959640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