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BI(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的動盪歲月) | 拾書所

BIBI(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的動盪歲月)

$ 379 元 原價 379
內容簡介


他 即國家──
最受爭議的以色列總理 精闢傳記



鐵血性格備受爭議,但卻成為全球政經人士競相模仿的典範!他用教育、科技、創新,帶領以色列成為「最強小國」,是台灣變身不可錯失的標竿!

築夢踏實,納坦雅胡能,我們為什麼不能?

書中另附八頁珍貴照片:由納坦雅胡童年到第五次連任總理新聞照,讓你看見人生不同階段的BIBI。

好優文化【狂人時政】第3彈!!!

特點1:
以色列能!台灣為什麼不能?
台灣下一位領導人的超強挑戰!
暱稱BIBI的硬漢總理——納坦雅胡,扮演世界舉足輕重的角色,持續帶領以色列攀登高峰!

特點2: 小而強 的以色列是台灣最佳典範
人口比台灣少,土地比台灣小
GDP成長率、人民收入卻比台灣高
小而強的以色列給台灣的啟示
啟示1:全球第3大科技創新國,專利最多
啟示2:諾貝爾獎得主佔全球20%,世界學術霸主,舉世無敵
啟示3:3大宗教聖地,全球信仰中心

特點3:了解、學習以色列的第一本書
納坦雅胡讓以色列大小通吃:
科技:以色列政府大力扶持新創公司,不怕倒閉。
教育:投入經費每年高達GDP的7%。
外交:以國家利益與安全為最優先考量,絕不退縮、卻又靈活。

對以色列和其他地方的許多人來說,現任總理班傑明‧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是一個詛咒,一種尷尬,但他持續主導著以色列的公眾生活。我們如何解釋他的崛起、他對以色列政治的控制,以及他在世界舞臺上的巨大作用!?

在本書中,作者安謝爾‧帕菲佛爾(Anshel pfeffer)揭示了納坦雅胡所受父親和祖父的影響如何塑造了他,他們給他留下了一個曾經邊緣化的猶太復國主義印記,它結合了猶太民族主義和宗教傳統主義。在猶太復國主義事業中,納坦雅胡體現了一個劣勢團體對世俗自由主義建國者的勝利。

納坦雅胡的以色列是一個古代恐懼症和高科技期望的混合體,一個部落主義和全球主義的混合體──就像他本人一樣。我們可以說「他就是以色列,以色列就是他」,環顧世界,沒有一個領袖能夠如此安穩掌控一個國家,而且接下來彷彿可以無限延伸!因此,如果不首先理解這位領導以色列的人,我們就無法理解今天的以色列。

作者簡介


安謝爾‧帕菲佛爾 (Anshel pfeffer)

安謝爾‧帕菲佛爾(Anshel pfeffer)1973年出生於英國曼徹斯特。二十年來一直在報導以色列政治和全球事務。他是《國土報》的資深通訊員和專欄作家,也是《經濟學人》駐以色列記者。目前住在耶路撒冷。


呂志翔

前中央通訊社副社長、資深媒體人

三十餘年媒體生涯,曾擔任中央通訊社駐美國華府、舊金山、瑞士日內瓦特派員,長期在第一線國際新聞工作。從全世界政治權力中心、執全球高科技牛耳的矽谷、到國際經貿體系核心WTO,國際新聞採訪報導及國際傳播為個人專精領域。對歐美國家及國際政治、經貿、法律體制與實際運作,乃至社會及文化背景亦有深入了解。

簡歷
中央社副社長(退休)
政治大學新聞系兼任副教授
台北科技大學文化發展系兼任助理教授

職務
駐美國華府特派記者(1985-1990)
國內新聞中心黨政組長、副主任(1990-1995)
駐舊金山特派員 (1995-2002)
駐瑞士日內瓦特派員(2002-2007)
副總編輯(2008-20100)
總編輯(2010-2015)
副社長(2015-2017)



譯者序
小而強的以色列是台灣榜樣

本書書名是《BIBI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的動盪歲月》,是一本以史實紀錄為基礎的傳記,在翻譯過程宛如在時光隧道中穿梭,最後「回到未來(Back to the Future)」,就是一種超現實(Surreal)的體驗。

而在現實面中,我們與以色列曾是難兄難弟,面對虎視眈眈的敵人,都必須仰賴美國的支持;兩國雖沒有外交關係,但曾有密切的軍事合作;華人與猶太人都自認是最聰明的民族,高度重視教育;此外,兩個小型民主國家依賴高科技創造了經濟奇蹟……凡此種種,顯示兩者之間有太多相似及交集之處。

但是,現在的發展為何漸漸拉出了差距?

納坦雅胡:令美國頭痛,又無法忽視的盟友

首先,本書基本上以納坦雅胡的祖父為起點,納坦雅胡家族為時間軸貫穿以色列近代與現代史,最核心人物當然是本書的主人翁──仍貴為總理的班哲明‧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但許多背景的描述,如應許之地的發源、猶太人與阿拉伯人對耶路撒冷的強烈感情及其引發出的對立等等,將讀者帶到西元前的年代。

對二次大戰後以色列建國時期的奮鬥,書中有詳細說明,「出埃及記(Exodus)」、「六日戰爭」、「慕尼黑奧運恐怖事件」、「贖罪日戰爭」、「恩德比機場行動」等許多歷史性事件,一直存在我的記憶中,經過本書而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至於當代的以巴衝突、和談,敘利亞、伊拉克等中東國家陷入內亂,全球反恐行動,乃至最近的美國川普要退出伊朗核子協議,年輕讀者可能較不清楚,但其實本書提供了更為清晰的歷史背景與脈絡。

最近看到一則新聞,納坦雅胡為爭取連任總理,再度與極右正統宗教黨派達成協議,以2個部長席位交換他們的支持。這點讓人突然發現,原來70歲的納坦雅胡不但尚未走入歷史,更將繼續活躍政壇,領導於1948年建國的以色列進入第80個年頭。以古鑑今、甚至展望未來,這才是歷史最美妙之處。

當然,一切還是要回到納坦雅胡身上。本書作者,記者出身的安謝爾‧帕菲佛爾(Anshel pfeffer)在以色列最具影響力的「國土報」服務近30年。他從納坦雅胡的家世、成長背景、教育過程、軍旅生涯及從政歷程……等等不同角度探討他的個性、人格特質、政治目標或野心、價值觀及行事風格。帕菲佛爾對納坦雅胡顯然持批判的態度,而納坦雅胡則是拒絕接受他的任何訪問,這讓帕菲佛爾必須透過深入研究尋找相關紀錄,訪談匿名人士,雖然增加了著作的難度,卻也反倒使這部寫實的傳記與一般歌功頌德的傳統傳記產生了區隔,成為最大不同的特點。

可以確定的是,納坦雅胡三兄弟絕對忠貞愛國。他可以選擇留在美國,但他違逆嚴父的安排,在高中畢業後選擇回以色列從軍報國。在參與解救恐怖分子劫持比利時航空公司班機案中,他與哥哥約尼爭吵,堅持對方退出危險行動;1973年贖罪日戰爭爆發,在麻省理工學院進修的納坦雅胡義不容辭趕到紐約機場搶搭飛機回國共赴國難,只是不如他所吹噓的是搭第一班飛機。同時,納坦雅胡參與無數次戰鬥任務,也親眼目睹同志陣亡,完全知道戰爭的恐怖與可能帶來的毀滅。

也因此,維護以色列的安全與國家利益成為了納坦雅胡的最終目標,他不畏戰、怯戰,但也不會躁進。為了達到目標,他可採取任何手段,包括與有深仇大恨的對手坐下來面對面談判,他與巴勒斯坦解放組織領袖阿拉法特數年來打打談談的關係就最佳證明。英國、法國,甚至蘇聯都曾與以色列合作,後面的靠山當然是美國。每年20億、30億美元的軍事援助是以色列安全的最大保證,但他的特立獨行,依然是歷任美國總統最頭痛的「盟友」。

以色列川普

中東政策是過去30、40年美國外交政策重要的一環,歷任美國總統都以促成中東和平為最重要成就。但納坦雅胡從不一味配合美國的需求,納坦雅胡與美國總統檯面下的較勁沒有停過。他甚至與共和黨籍的眾院議長貝納「勾結」,安排他到美國參眾兩院聯席會議發表演說,令歐巴馬總統震怒;這也讓他也打平了外國元首在美國國會發表3次演說的紀錄,另一位就是前英國首相邱吉爾。

相反的,納坦雅胡對敵人絕不手軟。為了保護以色列,他在與巴勒斯坦邊界建築700公里的圍牆,隔絕兩地,是全球在邊境建築圍籬的始祖。所以,他與在美墨邊境築高牆的美國狂人總統川普惺惺相惜,則是一點也不令人感到意外。因為,他們都是政治強人。帕菲佛爾最憂慮的是,在民粹主義之下,納坦雅胡的強硬作風及政治操作,如無有效制衡,將影響以色列的民主運作。

不過,納坦雅胡的政治生涯浮浮沉沉,高傲、好鬥、功於算計、野心勃勃使他在國內樹敵太多。於1996年第一次出任以色列總理,旋即於1999年垮台。期間他犯下了許多政治錯誤及判斷,也被英國「經濟學人報」稱為扶不起的「阿斗(Bungler)」,但他深具政治魅力是勿庸質疑的。在沉潛一段時間後,於2009年東山再起再任總理開始,迄今屹立不搖。

以納坦雅胡為焦點,帕菲佛爾對近代以色列的民主制度、政黨政治、政治權力運作、以及以色列與中東國家及美國的關係,旁徵博引作了詳細描述,宛如一部歷史書籍。當然,他的最終目的是要凸顯出納坦雅胡個人的政治野心與權力慾望,以及他的許多不為外人知道的道德瑕疵。

台灣榜樣:利用科技與創新,讓以色列小而強

納坦雅胡得到的評價不一,以色列的高科技業快速發展,帶動了經濟發展,製造了許多新貴,但也導致財富分配不均,中低階層入不敷出,形成普遍社會不滿;加上納坦雅胡夫婦的操守一直被懷疑,陷入醜聞,雖經警方調查但缺乏直接證據難已起訴,這也導致許多人對他持保留、懷疑的態度,但至少目前看來,他的政治地位仍然非常穩固。他還很可能在2019年4月選舉中再度獲勝,將超越國父──本‧古禮安,成為以色列歷史上在位最久的總理,創造另一個政治奇蹟。

話說回來,以色列的發展或納坦雅胡的經驗給了台灣甚麼啟示?

以色列在宿敵環伺、恐攻威脅之下卻依然能夠生存和壯大;雖然面對阿拉伯及回教國家抵制,以色列在國際社會還是暢通無阻;以色列全民皆兵,大多數男女都服義務役;以高科技為基礎的以色列經濟發展、平均國民所得已超越台灣。面對兩國的發展及國際地位差異近年來逐漸擴大,我們不得不回到現實世界,對台灣的前途感到焦慮。

仔細分析起來,以色列有許多特點或資產值得我們借鏡。

經歷過大流散、大屠殺的猶太人冒險犯難,願意接受挑戰;對外團結一致;有美國政府與民間的全方位支持,但不會唯唯諾諾;民主、自由制度;充沛尖端科技創新、創業能量;鄰國對手相對較弱、落後,甚至陷入動亂之中;願意與對手談判,即使是世仇;高度全球化、自由化開放社會。

從以上這些特質及主客觀條件中,台灣應可梳理出許多可為應用的觀念與作為。


呂志翔
前中央社副社長

內容目錄


導讀——納坦雅胡讓以色列小而強

前駐以色列特任大使 張良任

推薦序——納坦雅胡可成就中東和平?

中洋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主席 林健忠

譯者序——小而強的以色列是台灣榜樣

前中央社副社長 呂志翔

目次

序幕納坦雅胡的以色列

第一篇錫安的晦澀愛人 (1879–1948)

1.最優雅的演說家

2.宣傳、宣傳、再宣傳

3.站在歷史邊緣

4.猶太復國主義者美夢的幻滅

第二篇新國度的局外人 (1949-1967)

5.尖銳邊境內的生活

6.嚴重錯置

7.美國的班,以色列的比比

8.你必須殺死阿拉伯人

9.我成了目標

10.努力救國

第三篇摧毀菁英 (1976-1996)

11.讓世界停下

12.你為何未著軍裝?

13.十年內出任總理

14.再幽默點,他就完美了

15.總理?當然不是

16.民主史上空前的罪行

17.你是政治敗將嗎?

18.拉賓不是叛徒

19.天佑猶太人

第四篇以色列扶不起的阿斗 (1996-2009)

20.我們存在的基石

21.被拉到懷河

22.他們有在怕

23.財政總理

24.我自己的媒體

25.威脅才有效

第五篇居高不下 (2009-2017)

26.全新務實的比比?

27.你的父親寫歷史你在創造歷史

28.阿拉伯選民成群結隊行動

29.歷史性的嚴重錯誤

30.以色列崛起為全球力量

結語納坦雅胡:70歲、領導以色列

ISBN: 9789869693165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