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車暫借問(趙寧靜的傳奇)(精裝特藏版.獨家收錄張愛玲親筆信) | 拾書所

停車暫借問(趙寧靜的傳奇)(精裝特藏版.獨家收錄張愛玲親筆信)

$ 300 元 原價 380
內容簡介



動人的愛情故事實在少,難怪《停車暫借問》這樣轟動。——張愛玲(1983年)

一生只為一段情的林爽然
一世只愛一個人的趙寧靜
花樣年華的春意 一段讓時代傳唱的深情

華語小說史上最傳奇 十八歲鍾曉陽一鳴驚人黃金光芒之作
傳唱三十七年 連張愛玲都親筆讚許的愛情小說

關於新版
37周年特藏版 特別收錄 張愛玲手寫信函X 鍾曉陽真情回顧

《停車暫借問》初版於一九八一年,是一代人在亂世中從青春到後中年的情感小說。寫作這個故事的,是當時年方十八的鍾曉陽,初試啼聲,她就以現代小說形式融入古典中文詩詞情思,描繪流離的哀傷,宛如時代版紅樓夢。讓知名文學評論家王德威讀畢驚嘆:鍾曉陽是今之古人。
有人說她是張愛玲真正的傳人,有人讚嘆這個故事是新時代紅樓夢。三十七年過去,這個故事仍是許多人心中的最愛,傳唱不絕。

新版《停車暫借問》,以珍藏精裝方式,為一代人保留這本小說最青春燦爛的情意。鍾曉陽並為此找出當年張愛玲寄給她的手寫信,紀念這段創作的情誼往事。也完整了此書的傳奇。

關於這本傳唱37年的小說

故事從上個世紀四0年代寫到六0年代,從東北寫到香港,以三部曲<妾住長城外>、<停車暫借問>、<卻遺枕函淚>敘述了趙寧靜一生的愛情。趙寧靜的傳奇,就在這個大時代的浪潮中次第展開。

妾住長城外:一九四○年代,二次世界大戰即將落幕,習醫的日本青年吉田千重,在當時名為奉天,屬滿州國的瀋陽,遇見了當地的大戶千金趙寧靜。這段情緣不見容於當時陷入民族仇恨昂揚的社會,年輕愛侶即使情意漸生,最後只能道別,一段異族戀便如北國燦爛飛舞的盛雪,綻放後消失無蹤。

停車暫借問:二戰後東北依舊動盪不安,與日本戀人生死訣別後的趙寧靜,無意間與遠房表哥林爽然相逢,在這片亂世中,兩人營造出一段苟安的青春花樣時光;卻也不得不在時代的動亂中,接受重重考驗,見證了年輕愛情堅韌無比、同時又脆弱無比的本質。

卻遺枕函淚:嫁作醫生娘的趙寧靜,從東北雪鄉移居南國香港,在自家藥局重逢病弱的林爽然,決意照顧他起居,這段情緣纏綿數十年,卻在滄桑中見深情,小說結局融入詩詞情境,悵然卻動人。

關於小說之外 車痕遺事

我指著門柱問母親:是你家從前那門嗎?
她說,是,就是那門。
我又指著槐樹,是你家從前那樹嗎?
她說,是,就是那棵。

小說出版四分之一世紀後,鍾曉陽為此書補寫了<車痕遺事>,附錄本書後。作者在此長文中描繪了上兩個世代來歷與離亂,主要寫母親的家鄉。解釋了為什麼當年一個十八歲作家會寫出一個故國河山的昔日情懷來。

「故事從白山黑水的東北人外祖父、外祖母講起。講外婆的女真血緣,也講外公的山東窮村子來歷,講足衣足食的盛世豐年,也講日本人去、蘇聯人來、國民軍去、八路軍來的亂世災殃……。〈車痕遺事〉不動聲色地刻劃了一個庶民史觀的「黎民圖」,彷彿講自家瑣事,卻側寫了一個時代和一個世界。」(摘自詹宏志文<彗星再來的時候──札記《停車暫借問》的前世今生>)

作者簡介


鍾曉陽

一九六二年十二月,出生於廣州,旋即隨父母移居香港。美國安雅堡(Ann Arbor)密西根大學畢業,主修電影與電視欣賞。十五歲開始寫作,以小說〈病〉獲香港第五屆青年文學獎小說初級組推薦獎。十七歲暑假跟母親回瀋陽,不久開始寫小說〈妾住長城外〉,之後與〈停車暫借問〉、〈卻遺枕函淚〉結集為「趙寧靜的傳奇」三部曲《停車暫借問》,出版後轟動文壇,讓整個華文世界為之驚艷,獲「張愛玲的繼承者」讚譽。

參與過多部香港電影文字創作。與林夕、周耀輝等同被列為香港第五代的詞人。知名的<最愛>(張艾嘉原唱)、<是這樣的>(《阿飛正傳》片尾曲,梅艷芳主唱)。還有黃韻玲的《事情本來就是這樣》、黃耀明的《咖啡杯裏的風光》…… 以及《花樣年華》、《2046》故事對白編寫。

作品另有短篇小說集《流年》(1983)、《愛妻》(1986)、《哀歌》(1986)、《燃燒之後》(1992),散文與新詩合集《細說》(1983),長篇小說《遺恨傳奇》(1996),詩集《槁木死灰集》(1997)。曾停筆十年,二00七年重新在香港《明報》發表散文。二0一四年推出全新作品《哀傷紀》,續寫了24歲的中篇經典《哀歌》。二O一八年,鍾曉陽打破小說家不動舊作的慣例,將唯一長篇小說《遺恨傳奇》全部翻新,更名為《遺恨》。


內容目錄


張愛玲給鍾曉陽的手寫信(特別收錄)
新版自序 來自洛杉磯的信

第一部 妾住長城外
第二部 停車暫借問
第三部 卻遺枕函淚

二00八年補記 車痕遺事
關於家族歷史、關於離亂時代、也關於鍾曉陽寫作的最初

ISBN: 9789869749565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