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法的精神(上卷) | 拾書所

論法的精神(上卷)

$ 646 元 原價 646
內容簡介


孟德斯鳩是法國啟蒙時期極為著名的一位思想家,迄今仍盛名不墜;其大作《論法的精神》對於爾後西方立憲主義的發展,更有深遠影響。
本書名為《論法的精神》,其要闡釋的核心內容就是「法應因地制宜」,要考慮每個國家或每個地區的特質,去制定相應的法律。除此之外,作者也提出一些制定法律的一般性原則,以及適合於特定政體的立法原則。今天的讀者可以從《論法的精神》中獲得啟示,懂得如何從黑格爾主義到馬克思主義的思想體系處於平衡,其方法就是通過合理的思考,既像馬克思主義那樣肯定物質、經濟和社會的決定作用,又不把歷史的進程視為機械的因果關係發展的結果,也不把物質、經濟和社會的決定作用僅僅歸結為人類所創造的最佳的上層建築。

作者簡介


孟德斯鳩(Montesquieu, 1689-1755),法國啟蒙時期思想家、律師,也是西方國家學說和法學理論的奠基人。其代表作除本書外,尚有《波斯人信札》(Lettres Persanes, 1721)以及《羅馬盛衰原因論》(Considerations sur les causes de la grandeur des Romains et de leur decadence, 1734)。
※譯者簡介
許明龍
許明龍
浙江定海人,著名孟德斯鳩研究專家。196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西語系法國語言文學專業,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所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為法國史。著有《孟德斯鳩與中國》、《中西文化交流先驅》、《黄嘉略與中國早期漢學》等,譯有《論法的精神》、《蒙塔尤》、《聖路易》、《萊茵河》、《羅芒狂歡節》、《羅馬盛衰原因論》、《波斯人信札》等多部經典名著。

內容目錄


《論法的精神》導讀
譯者附言
總目次

論法的精神

說明

第一編

第一章一般意義上的法
第一節法與各種存在物的關係
第二節自然法
第三節人為法

第二章直接源自政體性質的法
第一節三種不同政體的性質
第二節共和政體和與民主相關的法
第三節與貴族政治性質相關的法
第四節法律與君主政體性質的關係
第五節與專制政體性質相關的法律

第三章三種政體的原則
第一節政體性質和政體原則的區別
第二節各種政體的原則
第三節民主政體的原則
第四節貴族政體的原則
第五節美德絕非君主政體的原則
第六節在君主政體中以什麼取代美德
第七節君主政體的原則
第八節榮寵絕非專制政體國家的原則
第九節專制政體的原則
第十節服從在寬和政體與專制政體中的區別
第十一節對以上所述的思考

第四章教育法應該與政體原則相適應
第一節教育法
第二節君主政體的教育
第三節專制政體的教育
第四節古今教育效果的差異
第五節共和政體的教育
第六節希臘的一些風尚
第七節這些奇特的機制在何種場合是良好的
第八節為古人關於習俗的一個悖論進一解

第五章立法應該符合政體原則
第一節本章的指導思想
第二節何為政治國家中的美德
第三節何為民主政體中對共和國的愛
第四節如何喚起對平等和節儉的愛
第五節民主政體的法律應如何確立平等
第六節民主政體的法律應如何保持節儉
第七節維護民主原則的其他方法
第八節貴族政體的法律應如何適應政體的原則
第九節君主政體的法律應如何適應政體的原則
第十節君主政體施政的迅捷
第十一節君主政體的優越性
第十二節續前題
第十三節什麼是專制主義
第十四節法律應如何適應專制政體的原則
第十五節續前題
第十六節權力的授受
第十七節禮物
第十八節君主的賞賜
第十九節三種政體原則的新推論

第六章各種政體原則的後果與民法和刑法的繁簡、審判形式以及制定刑罰的關係
第一節各種政體下民法的繁簡
第二節各種政體下刑法的繁簡
第三節在什麼政體和情況下法官應依據精確的法律文本審案
第四節審判方式
第五節在什麼政體下元首可以充當法官
第六節君主政體的大臣不應審案
第七節只有一個法官
第八節各種政體下的控告
第九節各種政體下刑罰的輕重
第十節法國古代的法律
第十一節民若有德,刑罰可少
第十二節刑罰的力量
第十三節日本法律的無效
第十四節羅馬元老院的精神
第十五節羅馬法關於刑罰的規定
第十六節罪與罰的正確比例
第十七節刑訊罪犯
第十八節罰金和肉刑
第十九節同態報復法
第二十節子罪父坐
第二十一節君主的仁慈

第七章三種政體的不同原則與節儉法、奢侈和婦女地位的關係
第一節奢侈
第二節民主政體下的節儉法
第三節貴族政體下的節儉法
第四節君主政體下的節儉法
第五節在什麼情況下節儉法對君主政體有利
第六節中國的奢侈
第七節中國奢侈的致命後果
第八節公眾的節操
第九節各種政體下婦女的地位
第十節羅馬人的家事法庭
第十一節羅馬的制度如何隨著政體而改變
第十二節羅馬人對婦女的監護
第十三節羅馬皇帝制定的對婦女淫亂的刑罰
第十四節羅馬人的節儉法
第十五節不同政體下的嫁妝和婚姻利益
第十六節桑尼特人的一種優良習俗
第十七節婦女主政

第八章三種政體原則的腐化
第一節本章的總體思想
第二節民主政體原則的腐化
第三節極端平等精神
第四節人民腐化的特殊原因
第五節貴族政體原則的腐化
第六節君主政體原則的腐化
第七節續前題
第八節君主政體原則腐化的危險
第九節貴族強烈傾心於保衛王位
第十節專制政體原則的腐化
第十一節政體原則的完好和腐化的自然後果
第十二節續前題
第十三節誓言對品德高尚人民的效應
第十四節政制中最細小的變化如何導致原則的毀損
第十五節保持三種原則的有效方法
第十六節共和政體的顯著特點
第十七節君主政體的顯著特點
第十八節西班牙的君主政體是個特例
第十九節專制政體的顯著特點
第二十節以上各節引出的結果
第二十一節中華帝國

第二編

第九章法與防禦力量的關係
第一節共和國如何獲取安全
第二節聯邦應由性質相同的國家尤其是共和國組成
第三節聯邦共和國所需的其他條件
第四節專制國家如何獲取安全
第五節君主國家如何獲取安全
第六節泛論國家的防禦力量
第七節思考
第八節當一個國家的防禦力量弱於其攻擊力量時
第九節相對國力
第十節鄰邦的衰弱

第十章法與攻擊力的關係
第一節攻擊力
第二節戰爭
第三節征服的權利
第四節被征服人民的若干好處
第五節敘拉古王傑拉
第六節從事征服的共和國
第七節續前題
第八節續前題
第九節征服鄰邦的君主國
第十節征服另一個君主國的君主國
第十一節被征服民族的習俗
第十二節居魯士的一項法律
第十三節查理十二
第十四節亞歷山大
第十五節鞏固征服成果的新手段
第十六節從事征服的專制君主國
第十七節續前題

第十一章確立政治自由的法與政制的關係
第一節本章總體思想
第二節自由一詞的多種含義
第三節自由是什麼
第四節續前題
第五節各類國家的目標
第六節英格蘭的政治體制
第七節我們所熟悉的君主國
第八節古人為何對君主政體概念不清
第九節亞里斯多德的想法
第十節其他政治家的想法
第十一節希臘英雄時代的國王
第十二節羅馬諸王的政體及其三種權力的分配
第十三節對於國王被逐後的羅馬國家的總體思考
第十四節國王被逐後三種權力的分配如何開始變化
第十五節羅馬在共和政體鼎盛時期何以突然失去了自由
第十六節羅馬共和國的立法權
第十七節羅馬共和國的行政權
第十八節羅馬政體中的司法權
第十九節羅馬諸行省的政體
第二十節本章結束語

第十二章確立政治自由的法與公民的關係
第一節本章指導思想
第二節公民的自由
第三節續前題
第四節依照罪行的性質定罪和量刑有利於自由
第五節某些需要特別克制與慎重的指控
第六節違背天性罪
第七節大逆罪
第八節褻瀆神聖罪和大逆罪的濫用
第九節續前題
第十節續前題
第十一節思想
第十二節言辭不慎
第十三節文字
第十四節懲罰罪惡時對羞恥心的破壞
第十五節為控告主人而釋奴
第十六節誣告大逆罪
第十七節揭發陰謀
第十八節共和國對大逆罪的過度懲治相當危險
第十九節共和國如何中止自由的行使
第二十節共和國中有利於公民自由的法律
第二十一節共和國的法律對待債務人的殘酷性
第二十二節君主國裡侵害自由的東西
第二十三節君主國裡的密探
第二十四節匿名信
第二十五節君主國的治國之道
第二十六節君主政體下的君主應該易於上達
第二十七節君主的品行
第二十八節君主應給予臣民的尊重
第二十九節專制政體下能給予少許自由的民事法
第三十節續前題

第十三章稅收和國庫收入額與自由的關係
第一節國家收入
第二節重稅本身就是好事的說法沒有道理
第三節蓄養苦役奴國家的稅收
第四節蓄養苦役奴的共和國
第五節蓄養苦役奴的君主國
第六節蓄養苦役奴的專制國
第七節非蓄養苦役奴國家的稅收
第八節如何保持錯覺
第九節一種惡劣的稅
第十節稅額大小取決於政體性質
第十一節稅務犯罪的懲罰
第十二節稅額與自由的關係
第十三節在什麼政體下可以增稅
第十四節賦稅的性質與政體有關
第十五節自由的濫用
第十六節穆斯林的征戰
第十七節增加兵員
第十八節蠲免賦稅
第十九節包稅和直接徵稅,哪一個對君主和人民較為適宜
第二十節包稅人

第三編

第十四章法與氣候性質的關係
第一節本章總體思想
第二節人在不同氣候下的差異有多大
第三節某些南方民族的性格矛盾
第四節東方各國的宗教、習俗、風尚和法律持久不變的原因
第五節不良立法者助長氣候的弊害,優秀立法者與之抗爭
第六節炎熱氣候下的耕作
第七節僧侶制度
第八節中國的優良習俗
第九節鼓勵勤勞的方法
第十節與各民族節制飲酒有關的法律
第十一節與氣候疾病有關的法律
第十二節反對自殺的法律
第十三節英國氣候的效應
第十四節氣候的其他效應
第十五節法律對人民的信任因氣候而異

第十五章民事奴隸法何以與氣候性質有關
第一節民事奴隸
第二節羅馬法學家對奴役權起源的論述
第三節奴役權的另一個起源
第四節奴役權的另一個起源
第五節對黑人的奴役
第六節奴役權的真正起源
第七節奴役權的另一個起源
第八節奴隸制對我們無益
第九節公民自由已經普遍確立的國家
第十節各種奴隸制
第十一節法律應為奴隸制所做的事
第十二節奴隸制的濫用 &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