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與中國論集(從理念與符號談起) | 拾書所

基督教與中國論集(從理念與符號談起)

$ 324 元 原價 324
內容簡介


基督教與中國思想傳統系統,其實有許多雷同之處,然而數百年來,基督教在中國卻受到了極大的阻力,何以如此?
本書的9篇論文,正是針對此疑問,嘗試從不同的角度深入探討尋索。
其中,「理念與符號——一個思考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社會的模式初探」、「基督教在中國關連化或本色化之必要性與可行性」、「基督教在中國之傳播及其貢獻」,是從中西迥異的哲學思想以及社會文化的角度切入;「平民階級中的英雄——馬禮遜來華宣教的研究」、「科學與救恩——丁韙良在華宣教之研究」、「耶魯在中國——二十世紀初期耶魯大學基督徒畢業生在中國之教育計畫及其貢獻」等,則是從人物的角度,將早年西方傳教士不畏艱險、犧牲奉獻的精神呈現在讀者面前。
基督教與中國的碰撞,因誤解而衝突不斷,期待藉由彼此的對話,能產生新的亮點。

作者簡介


林治平

多年前被朋友戲稱為「傻瓜一世」,從此愛上了這個封號,以傻瓜自居,投身許多人認為的傻瓜事業——找人。

一生正式的頭銜是「老師」,從中學老師到大學教授丶主任丶人文教育學院院長丶校務顧問丶榮譽退休教授丶講座教授,他一直堅持自己只是一個「陪伴另一個人,讓兩人越來越是人」的人。

在繁重忙碌的教學研究服務工作之外,他又傻傻地投入一連串關懷社會文化的志工服務工作;45年前,在後現代文化「人不見了」的危機狂潮蠢然來襲之際,他傻傻地以志工身份,參與創辦宇宙光全人關懷機構,從零開始,逐步展開歷史文化丶關懷輔導、社會救助丶音樂藝術、書刊出版丶影音媒體諸項探索生命意義丶分享生命經驗的找人工作。

有鑒於毒品、迷幻藥物、上癮問題日益嚴重,他不知不覺地從一個客觀的研究者,在港、台丶金三角毒窟毒蟲出沒之區,又以志工身份,參與晨曦會福音戒毒工作,出任董事長,陪伴戒毒成功人士,在世界各地設立福音戒毒村,成立門徒訓練中心,培訓過來人成為戒毒工作人員。

他也傻呼呼地盡其可能參與伯大尼兒少家園的恤孤育幼工作,被推舉擔任董事長。面對兩性關係、性別認同混亂失調,家庭制度、親子互動瓦解破裂,導致一個一個活在今天的人,完全找不到自己的角色與定位。我不見了,人不見了,找人的呼聲,此啟彼應,於是在困難重重、諸般不可能的環繞圍困之下,他又傻傻地邁出傻瓜的腳步,傻傻地相信,在創始成終、智慧能力源頭的上帝帶領之下,終能超越任何困苦艱難,完成「一個人陪伴另一個人,使兩人越來越是人」的找人工作。

為了找人,他每天馬不停蹄、四處奔走,足跡踏遍城郷曠野丶異域蠻荒,面對不同人群文化、歷史傳承,他必須忍耐學習,探身其中,甘心勉强丶勉強甘心,口傳筆耕,累積許多傻瓜經驗,逐步體悟上帝所賜豐盛生命。

走過人生漫長的八十年,他越來越享受如飛而去的傻瓜歲月。收在本文集中的珠絲馬跡,可以略窺傻瓜一世的快樂滿足。如果你因讀到這些故事而想嚐嚐傻瓜一世生命中的傻瓜事跡,不僅是他極大的滿足快樂,相信也會是你生命中最大的恩典賜福。

內容目錄


編者的話 四十五年,裝訂成冊 v
 一 理念與符號—一個思考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社會的模式初探 1
   (附:呂實強教授評論)
 二 基督教在中國關連化或本色化之必要性與可行性 41
   (附:呂實強教授評論)
 三 基督教在中國之傳播及其貢獻 81
 四 平民階級中的英雄—馬禮遜來華宣教的研究 113
   (附:充滿腳印的歷史名城—馬六甲)
 五 科學與救恩—丁韙良在華宣教之研究 151
   (附:丁韙良著作一覽表)
 六 耶魯在中國—二十世紀初期耶魯大學基督徒畢業生在中國之教育計畫及其貢獻 209
   (附:呂實強教授評論)
 七 福州衛理公會移民群體在砂勞越從事墾拓開發及文化教育工作對東馬現代化的影響—以黃乃裳、富雅各、劉家洙為例 257
 八 國父孫中山先生大學畢業前與基督教的關係 283
 九 基督教傳教士與中國禁煙運動 299

ISBN: 9789577275394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