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與文化月刊第545期(中西相遇下的中華文化發展及其難題專題) | 拾書所

哲學與文化月刊第545期(中西相遇下的中華文化發展及其難題專題)

$ 209 元 原價 209
內容簡介


  本期共收錄了11篇論文、2篇書評及1篇學界訊息。本專題「中西相遇下的中華文化發展及其難題」希望能夠呈顯出文化相遇的可能呈顯的幾個不同面貌與引發的問題。黃光國教授嘗試對這樣主題,做出一個可以統整中西思想的系統性處理,其工作所要面臨的困難與挑戰,說明了這個主題所指向的,是一個值得進一步關注並挖掘的領域。
  在一般論文的部分,共收錄有王定安教授〈彌撒是否祭祀:明清之際被抑制話題之重新展開〉、傅玲玲教授〈《論語》中「比德」思想之探究〉、李麗珠教授〈試論中西學界對朱子太極問題的理解——以牟宗三和Joseph Adler說法為例〉、劉訓茜教授〈「言《易》反本,歸之易簡」:明儒郝敬的易學與去形上思路〉、陶楊華講師〈仁的現象性——孟子心性論的現象學詮釋〉及王東華研究員〈忠恕之道和關愛原則——對道德金律的儒家式解釋〉等6篇論文。

內容目錄


中西相遇下的中華文化發展及其難題專題
導言:中西相遇下的中華文化發展及其難題 黃光國、邱建碩
傳承儒家的科學進路 黃光國
黃光國難題的體用觀:化解中西本體論的歧異 陳復
程伊川心性論結構之探究 洪明超、文碧方
孔子的「德行統一性」學說 陳喬見
基於不同正義底線的普遍愛人——墨家和基督宗教愛人觀念的比較 武雲

*專題書評
書評:黃光國,《內聖與外王:儒家思想的完成與開展》 陳復

*一般論著
彌撒是否祭祀:明清之際被抑制話題之重新展開 王定安
《論語》中「比德」思想之探究 傅玲玲
試論中西學界對朱子太極問題的理解——以牟宗三和Joseph Adler說法為例 李麗珠
「言《易》反本,歸之易簡」:明儒郝敬的易學與去形上思路 劉訓茜
仁的現象性——孟子心性論的現象學詮釋 陶楊華
忠恕之道和關愛原則——對道德金律的儒家式解釋 王東華

學界訊息
附錄

ISBN: 9541911011996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