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巷仔口社會學3:如果贏者全拿,我們還剩下什麼?
內容簡介
「對不起,是我拉低了平均薪資!」
在贏家通吃的社會,敗者還能不能翻身?是否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出頭天?
讓我們以「社會學之眼」,重新剖析台灣經濟現象!
「為什麼經濟成長,可是我的薪水沒有漲?」
「面對一敗塗地的人生,是不是只要『砍掉重練』,一切就會變好?」
「台灣是經濟的已開發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
「中國的崛起,是否會取代台灣在全球供應鏈的位置?」
主流的經濟學教科書總是強調,人是自利的動物,經濟的事務就讓市場決定,政府(社會)不要干預,這才是對個人利益最好的安排,市場經濟因而是最佳的、也是唯一的經濟模式。
然而,以上的這個預設是正確的嗎?
本書所要破除的正是以上的這個神話。不僅人性自利的假設違反我們的日常情感,市場經濟也從來就不是理所當然的,而是有意識的選擇。事實上,人不是原子式的個體,個人的經濟行動總是鑲嵌在社會制度、文化、物質文明當中。人類的經濟行動,必須從社會整體、相互關聯的角度來觀看,而不能將經濟行動與其他領域的行動分開。如果一昧崇拜市場經濟,不去調整市場經濟可能的問題,在此一制度中獲利的只會是少數人,而且是固定的一群人,而非整體社會。
如果世界與台灣的市場經濟發展至今,在先進國家與後進國家的競爭、大資本與小資本的競逐,以及資方與勞方的對抗下,贏者拿走了全部的一切,那麼我們還剩下什麼呢?對經濟議題的思考是對整體社會的思考,也是對個人命運的思索,也唯有思考、破除盲點才可能突破命運的限制,跨越那些似乎不可能跨越的障礙。
《巷仔口社會學》在這一冊以「經濟社會學」為主題,邀請讀者再度打開社會學之眼,以社會學的角度,觀看在我們生活周邊的經濟活動與現象。從經濟體系的產業、組織、勞動、金融、消費、分配等各個面向重新反省市場經濟,開啟另一種社會想像,追問另類的經濟模式、真正自由的社會生活是否可能,以及如何可能?
【本冊核心焦點】
▍自由市場是不是經濟制度的唯一可能?
已開發國家分為兩種不同的經濟模型,一種是自由市場經濟,另一種是協調市場經濟,前者以英、美為典型,後者以德、日為代表。德國與台灣都以中小企業為主,德國的協調市場經濟模型,可以是台灣經濟發展的另一種選擇。
▍面對中國的紅色供應鏈威脅,台灣應該如何因應?
台灣不應侷限於價格與成本等經濟條件的競爭,而應加入「綠色供應鏈」,包括生產原料的採購、生產製程中的能源使用,都納入環保的概念,並將供應鏈延長到產品的回收再利用,這才是創造真正贏家的供應鏈競爭。
▍如果勞動力不免成為商品,還能怎麼辦?
如果這個世界就如馬克思所說,絕大多數的人,除了自己身上的一張皮以外,再也沒有什麼可以出售,這樣的社會經濟體制是否合理?這樣的體制如何才有鬆動的可能?如何去組織那些沒有被組織起來的勞工?
▍我消費,故我存在?
商業性的消費活動,幾乎成了現代人過節的必要項目。但許多團結經濟的實驗,也讓消費者能夠和生產者共同治理經濟活動,例如食農運動中,消費者推動立法,在社區及學校推行食農教育。消費者所能做的,其實比消費還要多。
▍除了失望與絕望之外,我們還能期望什麼?
經濟社會學的知識也如經濟學的理論一樣,能夠積極地影響所描述的對象,也就是說,從社會角度建構出來的社會經濟圖像與想像,也可以成為驅動社會實踐的力量。
★「巷仔口社會學」網站:twstreetcorner.org
內容簡介
「對不起,是我拉低了平均薪資!」
在贏家通吃的社會,敗者還能不能翻身?是否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出頭天?
讓我們以「社會學之眼」,重新剖析台灣經濟現象!
「為什麼經濟成長,可是我的薪水沒有漲?」
「面對一敗塗地的人生,是不是只要『砍掉重練』,一切就會變好?」
「台灣是經濟的已開發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
「中國的崛起,是否會取代台灣在全球供應鏈的位置?」
主流的經濟學教科書總是強調,人是自利的動物,經濟的事務就讓市場決定,政府(社會)不要干預,這才是對個人利益最好的安排,市場經濟因而是最佳的、也是唯一的經濟模式。
然而,以上的這個預設是正確的嗎?
本書所要破除的正是以上的這個神話。不僅人性自利的假設違反我們的日常情感,市場經濟也從來就不是理所當然的,而是有意識的選擇。事實上,人不是原子式的個體,個人的經濟行動總是鑲嵌在社會制度、文化、物質文明當中。人類的經濟行動,必須從社會整體、相互關聯的角度來觀看,而不能將經濟行動與其他領域的行動分開。如果一昧崇拜市場經濟,不去調整市場經濟可能的問題,在此一制度中獲利的只會是少數人,而且是固定的一群人,而非整體社會。
如果世界與台灣的市場經濟發展至今,在先進國家與後進國家的競爭、大資本與小資本的競逐,以及資方與勞方的對抗下,贏者拿走了全部的一切,那麼我們還剩下什麼呢?對經濟議題的思考是對整體社會的思考,也是對個人命運的思索,也唯有思考、破除盲點才可能突破命運的限制,跨越那些似乎不可能跨越的障礙。
《巷仔口社會學》在這一冊以「經濟社會學」為主題,邀請讀者再度打開社會學之眼,以社會學的角度,觀看在我們生活周邊的經濟活動與現象。從經濟體系的產業、組織、勞動、金融、消費、分配等各個面向重新反省市場經濟,開啟另一種社會想像,追問另類的經濟模式、真正自由的社會生活是否可能,以及如何可能?
【本冊核心焦點】
▍自由市場是不是經濟制度的唯一可能?
已開發國家分為兩種不同的經濟模型,一種是自由市場經濟,另一種是協調市場經濟,前者以英、美為典型,後者以德、日為代表。德國與台灣都以中小企業為主,德國的協調市場經濟模型,可以是台灣經濟發展的另一種選擇。
▍面對中國的紅色供應鏈威脅,台灣應該如何因應?
台灣不應侷限於價格與成本等經濟條件的競爭,而應加入「綠色供應鏈」,包括生產原料的採購、生產製程中的能源使用,都納入環保的概念,並將供應鏈延長到產品的回收再利用,這才是創造真正贏家的供應鏈競爭。
▍如果勞動力不免成為商品,還能怎麼辦?
如果這個世界就如馬克思所說,絕大多數的人,除了自己身上的一張皮以外,再也沒有什麼可以出售,這樣的社會經濟體制是否合理?這樣的體制如何才有鬆動的可能?如何去組織那些沒有被組織起來的勞工?
▍我消費,故我存在?
商業性的消費活動,幾乎成了現代人過節的必要項目。但許多團結經濟的實驗,也讓消費者能夠和生產者共同治理經濟活動,例如食農運動中,消費者推動立法,在社區及學校推行食農教育。消費者所能做的,其實比消費還要多。
▍除了失望與絕望之外,我們還能期望什麼?
經濟社會學的知識也如經濟學的理論一樣,能夠積極地影響所描述的對象,也就是說,從社會角度建構出來的社會經濟圖像與想像,也可以成為驅動社會實踐的力量。
★「巷仔口社會學」網站:twstreetcorner.org
內容目錄
目錄
序 返校讀經濟:追尋真正自由的社會生活(潘美玲、王宏仁)
▎第一篇 市場不只一種可能
台灣黑狗兄的未來:如何讓中小企業成為隱形冠軍?(鄭志鵬)
不同顏色的供應鏈:透過社會價值來創造產業升級(潘美玲)
中國大推進式發展半導體產業可行嗎?(吳介民)
誰的公司、為誰治理?社會學怎麼看公司治理(鄭力軒)
市場是展演,是社會─技術的組裝物(王驥懋)
社會科技系統中的想像與合理性(楊智元)
台灣的汽車安全應該回歸什麼樣的市場機制?(劉清耿)
▎第二篇 借貸人生
簡介「金融化」的故事及其測量(夏傳位)
從市場工具到社會空間:台灣證券營業廳的轉變(陳宇翔)
社會金融是什麼?以及如何可能?(吳宗昇)
欠債與還債:債務的社會學世界(吳宗昇)
債務與不平等的社會學(翁志遠)
能體會幾分街友漂泊?寫在流浪生活體驗營後(黃克先)
▎第三篇 好工作與壞工作
好工作不見了嗎?從工作機會變遷談青年就業困境(張宜君)
證照對謀職或加薪有利嗎?(林大森)
當社會學遇見管理學:一個小主管的經驗談(李香潔)
台商如何想像越南女性勞工?偷竊、搞破壞、集體昏倒(王宏仁)
竹科園區零工會的奇蹟背後:個別化的勞資關係(林倩如)
新年到,揮別「招裁禁飽,薪餉四成」的人生?(邱毓斌)
▎第四篇 消費萬萬歲
戴上「現代」:日本及台灣草帽的誕生與流行(苗延威)
都市的大型慶典:狂歡解放?財團宰制?(董建宏)
巨型活動進化史:由民族主義到資本主義的兩種都市競技場(蘇碩斌)
「砍掉重練」的世界觀:你想線性累積?或是循環重生?(蘇碩斌)
消費如何改變社會?從兩個消費者組織的故事談起(萬尹亮)
▎第五篇 真實烏托邦
市場中的擴散?社會學的觀點(鄭力軒)
從黑手變頭家到隱形冠軍:台灣中小企業的產業升級與技術創新(1996-2011)(謝斐宇)
巷仔口的中藥房:醫藥專業鬥爭與中藥房的降格(安勤之)
建構台灣茶:喝茶如何成為台灣的日常生活文化?(陳宇翔)
禮物經濟與公民社會:台灣的捐款文化(田畠真弓)
作環保的社會想像與實踐:社區、經濟與環境(郭瑞坤)
序 返校讀經濟:追尋真正自由的社會生活(潘美玲、王宏仁)
▎第一篇 市場不只一種可能
台灣黑狗兄的未來:如何讓中小企業成為隱形冠軍?(鄭志鵬)
不同顏色的供應鏈:透過社會價值來創造產業升級(潘美玲)
中國大推進式發展半導體產業可行嗎?(吳介民)
誰的公司、為誰治理?社會學怎麼看公司治理(鄭力軒)
市場是展演,是社會─技術的組裝物(王驥懋)
社會科技系統中的想像與合理性(楊智元)
台灣的汽車安全應該回歸什麼樣的市場機制?(劉清耿)
▎第二篇 借貸人生
簡介「金融化」的故事及其測量(夏傳位)
從市場工具到社會空間:台灣證券營業廳的轉變(陳宇翔)
社會金融是什麼?以及如何可能?(吳宗昇)
欠債與還債:債務的社會學世界(吳宗昇)
債務與不平等的社會學(翁志遠)
能體會幾分街友漂泊?寫在流浪生活體驗營後(黃克先)
▎第三篇 好工作與壞工作
好工作不見了嗎?從工作機會變遷談青年就業困境(張宜君)
證照對謀職或加薪有利嗎?(林大森)
當社會學遇見管理學:一個小主管的經驗談(李香潔)
台商如何想像越南女性勞工?偷竊、搞破壞、集體昏倒(王宏仁)
竹科園區零工會的奇蹟背後:個別化的勞資關係(林倩如)
新年到,揮別「招裁禁飽,薪餉四成」的人生?(邱毓斌)
▎第四篇 消費萬萬歲
戴上「現代」:日本及台灣草帽的誕生與流行(苗延威)
都市的大型慶典:狂歡解放?財團宰制?(董建宏)
巨型活動進化史:由民族主義到資本主義的兩種都市競技場(蘇碩斌)
「砍掉重練」的世界觀:你想線性累積?或是循環重生?(蘇碩斌)
消費如何改變社會?從兩個消費者組織的故事談起(萬尹亮)
▎第五篇 真實烏托邦
市場中的擴散?社會學的觀點(鄭力軒)
從黑手變頭家到隱形冠軍:台灣中小企業的產業升級與技術創新(1996-2011)(謝斐宇)
巷仔口的中藥房:醫藥專業鬥爭與中藥房的降格(安勤之)
建構台灣茶:喝茶如何成為台灣的日常生活文化?(陳宇翔)
禮物經濟與公民社會:台灣的捐款文化(田畠真弓)
作環保的社會想像與實踐:社區、經濟與環境(郭瑞坤)
ISBN: 9789579542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