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香蘭與原節子 | 拾書所

李香蘭與原節子

$ 363 元 原價 460
內容簡介


李香蘭與原節子


內容簡介

電影史的深度解謎
文化研究的扛鼎力作
以一手見聞與秘辛考掘
破解兩位絕代女神的明星神話

同樣出生於1920年
出道於1930年代中期
待過東寶
合作導演的重疊性極高
甚至還合演過兩部電影
成為「極致日本女性」的兩種典型

然而,時代的浪潮、個人的選擇
卻把她們推向截然不同的方向…

黃建業 李道明 湯禎兆 鄭秉泓 推薦

李香蘭一開始打著「日語流利的中國人」這個招牌獲得好評,戰後公開承認自己日本人的身分,繼續以山口淑子之名活躍於演藝圈。來到好萊塢之後馬上取了山口雪莉這個藝名,同時李香蘭這個名字在香港再次翻紅。和日本外交官結婚後,她冠夫姓更名為大鷹淑子,來到巴勒斯坦難民營,這時的她又是大家口中的香蜜拉。過去日本人對她抱持的神話影像,是一個跨越國籍、跨越民族、跨越語言,總是以他者身分出現的美麗女子。而這樣的形象當中,永遠蕩漾著某種危險、破壞秩序的誘惑者氣息。
相對於她,原節子在戰前、戰時、戰後始終扮演著謹守規範的日本女性。她先是受到兄長庇護下的可愛妹妹,接著又成了可自豪站在西方面前的日本女性代表。戰敗後,她成為日本戰後民主主義的旗手,並且漸漸演化為傳統貞潔美德的象徵。如果說李香蘭總是扮演殖民地或佔領區的女人,那麼原節子正好相反,向來以其展現日本純粹本質的女性形象獲得讚美。

這種神話影像上的二元對立,究竟有幾分真實?本書嘗試證明,至今膾炙人口的影像背後,存在著日本電影長久以來有意遮掩、或任憑遺忘的各種事實。闡述以往從未被放進政治脈絡中討論的原節子與反猶太主義和國家主義間的關連,同時也有別於過去觀點,以去政治化的音樂劇女星、對巴勒斯坦解放鬥爭共鳴的角度來描繪李香蘭。

身為電影史家,促使我提筆寫下本書的動機,除了對這兩人絕無僅有的美麗油然而生的感歎,還有我深信「所有的美麗都是由意識形態所建構」的美學觀。
──四方田犬彥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四方田犬彥

一九五三年生於日本兵庫縣西宮。畢業於東京教育大學農學部附屬中學、高中,於東京大學文學部主修宗教學、研究所學習比較文學。現於明治學院大學教授電影史。《月島物語》(集英社文庫)榮獲齊藤綠雨文學獎,《歡迎來到電影史》(岩波書店)獲三得利學藝獎,《摩洛哥流謫》(新潮社)獲伊藤整文學獎。其他還著有《摩滅之賦》(筑摩書房)、《電影和表象不可能性》(產業圖書),譯著有《回到巴勒斯坦》(作品社),鮑爾斯《優雅的獵物》(新潮社)等。


譯者簡介

詹慕如

自由口筆譯工作者。譯作多數為文學小說、人文作品,並從事各領域之同步、逐步口譯。
臉書專頁:譯窩豐 www.facebook.com/interjptw






內容目錄


目錄

第一章 兩個女演員
神話諸貌
理念的面容 事件的面容

第二章 原節子 一九二○~一九四五
制服處女
《新樂土》
納粹德國的體驗
從海外之行歸來的美少女
軍國女神

第三章 李香蘭 一九二○~一九四六
身為中國人
大陸三部曲的功過
大東亞共榮圈的美少女
滿映後期
上海與敗戰

第四章 原節子 一九四六 ~二○一五
沒落貴族的千金
民主主義的女神
超越宿命的女子
完美塑造的貞潔賢淑

第五章 山口淑子、SHIRLEY YAMAGUCHI、李香蘭、大鷹淑子、JAMIRA 一九四六-二○一四
重返銀幕
好萊塢的日本女人
「李香蘭」的復活
對巴勒斯坦的共感
進軍政壇與自我神話化

第六章 神話及其分身
類似與差異
「美麗的日本女性」

尾聲
李香蘭與朝鮮籍慰安婦
李香蘭與慰安婦
田村泰次郎的《春婦傳》
《曉之脫走》出現之前
首次搬上銀幕
二度電影化 鈴木清順

結語
謝辭與後記
岩波現代文庫版後記
中文版後記





ISBN: 9789866359606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