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什麼時候可以給孩子買手機?:第一本給E世代父母的青少年網路社交教戰手冊
內容簡介
第一本針對8-12歲及青少年的數位生活,清楚解析社群媒體互動技巧的專業教養書。
擺脫螢幕焦慮,邁向螢幕智慧,讓「數位教養苦手父母」化危機為轉機!
家長是孩子安度數位生活的輔導者,應該為孩子建立科技正向價值觀。
提供家長針對孩子在線上的時間管理、人際關係、形象認同、安全隱私、資訊判斷等輔導策略與解決方案。
借鑑大量最新研究、焦點團體的調查、工作坊等諮商案例,並實際參與學校科技政策擬定,社會媒體教育專家提供解決家長幫助孩童解決螢幕困境、邁向健康科技生活的處方。
你家也有數位青少年嗎?他們對手機和網路的精通讓你自嘆弗如、憂心忡忡,或是選擇放任?
許多家長和教育界人士都擔心,孩童因長期使用數位裝置而導致成癮、疏離或分心。
社會科技專家建議,家長應該以同理和好奇心去親近孩子的數位生活。無論是收發群組訊息、玩線上遊戲、參與社群媒體,或是用網路搜尋資料,家長如果能夠從旁督導輔助,傳授孩子正確經驗與態度,將大大有助於他們建立健康的網路互動。
本書結合諮商訪談、焦點團體與工作坊案例,加上作者長年參與學校科技政策擬定的經驗,提煉出實用可行的教養妙招,從螢幕時間的討論到評估手機的使用時機,協助孩子適應每天24小時不斷線的連線生活。包括如何判斷網路上大量的訊息?如何調整留下的數位足跡?如何建立網際關係的尺度?如何確保隱私和安全?同時探討青少年網路社群媒體中的友誼與身份議題。
你不需要變成一名科技專家,但你可以跟孩子站在同一陣線,理解他們的文化,陪伴他們在無所不在的數位環境中勇敢闖蕩。唯有你的支持和樹立模範,孩子們才能發揮創造力與學習力,在充滿挑戰與機會的網路世界,成長茁壯。
本書特色
羅列Line、Instagram、Facebook、Snapchat等社群媒體APP的陷阱
協助家長幫助孩子化解網路紛爭與衝突
教導孩子設定網路界線與自我認同
確保孩子遠離網路霸凌,並且能夠尋求支援
打造科技與不插電的平衡家庭
避免孩子接觸網路上的性、犯罪與暴力資訊
留意孩子的數位足跡與個資安全
理解青少年的社群文化與同儕心態
各界推薦
王智弘(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教授)——專文導讀
蔡依橙(醫師 / 素養教育工作坊核心講師)
彭菊仙(親子作家)
陳品皓(米露谷心理治療所執行長)
岑永康&張珮珊(幸福主播夫妻檔)
盧俊良(臉書「阿魯米玩科學」版主、宜蘭縣岳明國小教師)
宋怡慧(作家/新北市立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
「完整說明了當代教養的重要議題,書裡充滿提供給家長的實用訣竅。」——溫蒂•莫傑爾(Wendy Mogel),臨床心理學家暨《孩子需要的9種福分》、《孩子我不要你功課好,但是要你學會解決問題》作者
「這本書解救了那些擔心跟不上新科技的家長們!不批判也不說教,以充滿同理心的洞見和多年研究提供寶貴指南,跟孩子對話。」——麗莎•根西(Lisa Guernsey),《觸控、點擊、閱讀與螢幕時間》作者、新美洲學習科技計畫主任
「具備所有你所需的教育新知和策略,引導孩子(或讓他們引導你)適應健康的數位生活。」——黛博拉•吉爾博亞(Deborah Gilboa),醫學博士暨「請教吉爾博亞醫師」論壇的教養與幼兒發展專家
「二十一世紀家長必讀!數位教養不需複雜的技巧——這是本書教我的事。這本書讓我準備好引導孩子穿越連線世界的機會與風險。書中熟練地處理信任、關係、安全感和平衡等議題,我強烈推薦給所有現代家長!」——瑪麗•歐唐納修(Mary O’Donohue),《灌輸孩子終身價值觀的十一堂課》作者
「讓螢幕憂慮變成螢幕智慧!是時候克服科技罪惡感,成為數位孩童的媒體導師和模範了。這本書幫助你成為一名科技正向家長。」——奇普•唐納修(Chip Donohue),艾里克森研究院科技中心主任
「站在第一線處理數位教養難題,為苦於此道的家長提供建議,化危機為轉機。本書不僅讓老師和家長獲益,更讓孩子真正在數位世界成長茁壯。」——卡爾•胡克(Carl Hooker),恩尼斯獨立學區創新與數位學習主任、iPadpalooza活動發起人、《行動學習心態》系列作者
「奠基於最新研究,為現今孩子沉迷數位媒體而憂心的家長提供了安定力量和建設性意見」——索尼雅•李文斯頓(Sonia Livingstone),《數位時代的生活與學習》作者
「讓家長和家庭賴以安度數位時代的指南!這不是「一體適用」的萬能工具書,而是關於如何獲得自信與決心,透過資訊與判斷,有意識地為科技家庭做出選擇。書裡提供切合各年齡層的解方,包括幼兒與青少年,清晰地傳達有效的教養途徑。」——珍妮佛•法林頓(Jennifer Farrington),芝加哥兒童博物館館長暨執行長
「作者提供科技正向建議,鼓勵家長成為稱職的督導者,善用科技以取代對孩子的監控。這種關於平衡自主與支持的適齡建議是成功教養不可或缺的關鍵。」——湯姆•范德•亞克(Tom Vander Ark),《聰明父母:強力學習教養術》作者
「E世代來臨,家長和孩子的數位隔閡形如鴻溝,唯有正視網路社交,才能弭平世代差異。」——盧俊良(臉書「阿魯米玩科學」版主、宜蘭縣岳明國小教師)
內容簡介
第一本針對8-12歲及青少年的數位生活,清楚解析社群媒體互動技巧的專業教養書。
擺脫螢幕焦慮,邁向螢幕智慧,讓「數位教養苦手父母」化危機為轉機!
家長是孩子安度數位生活的輔導者,應該為孩子建立科技正向價值觀。
提供家長針對孩子在線上的時間管理、人際關係、形象認同、安全隱私、資訊判斷等輔導策略與解決方案。
借鑑大量最新研究、焦點團體的調查、工作坊等諮商案例,並實際參與學校科技政策擬定,社會媒體教育專家提供解決家長幫助孩童解決螢幕困境、邁向健康科技生活的處方。
你家也有數位青少年嗎?他們對手機和網路的精通讓你自嘆弗如、憂心忡忡,或是選擇放任?
許多家長和教育界人士都擔心,孩童因長期使用數位裝置而導致成癮、疏離或分心。
社會科技專家建議,家長應該以同理和好奇心去親近孩子的數位生活。無論是收發群組訊息、玩線上遊戲、參與社群媒體,或是用網路搜尋資料,家長如果能夠從旁督導輔助,傳授孩子正確經驗與態度,將大大有助於他們建立健康的網路互動。
本書結合諮商訪談、焦點團體與工作坊案例,加上作者長年參與學校科技政策擬定的經驗,提煉出實用可行的教養妙招,從螢幕時間的討論到評估手機的使用時機,協助孩子適應每天24小時不斷線的連線生活。包括如何判斷網路上大量的訊息?如何調整留下的數位足跡?如何建立網際關係的尺度?如何確保隱私和安全?同時探討青少年網路社群媒體中的友誼與身份議題。
你不需要變成一名科技專家,但你可以跟孩子站在同一陣線,理解他們的文化,陪伴他們在無所不在的數位環境中勇敢闖蕩。唯有你的支持和樹立模範,孩子們才能發揮創造力與學習力,在充滿挑戰與機會的網路世界,成長茁壯。
本書特色
羅列Line、Instagram、Facebook、Snapchat等社群媒體APP的陷阱
協助家長幫助孩子化解網路紛爭與衝突
教導孩子設定網路界線與自我認同
確保孩子遠離網路霸凌,並且能夠尋求支援
打造科技與不插電的平衡家庭
避免孩子接觸網路上的性、犯罪與暴力資訊
留意孩子的數位足跡與個資安全
理解青少年的社群文化與同儕心態
各界推薦
王智弘(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教授)——專文導讀
蔡依橙(醫師 / 素養教育工作坊核心講師)
彭菊仙(親子作家)
陳品皓(米露谷心理治療所執行長)
岑永康&張珮珊(幸福主播夫妻檔)
盧俊良(臉書「阿魯米玩科學」版主、宜蘭縣岳明國小教師)
宋怡慧(作家/新北市立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
「完整說明了當代教養的重要議題,書裡充滿提供給家長的實用訣竅。」——溫蒂•莫傑爾(Wendy Mogel),臨床心理學家暨《孩子需要的9種福分》、《孩子我不要你功課好,但是要你學會解決問題》作者
「這本書解救了那些擔心跟不上新科技的家長們!不批判也不說教,以充滿同理心的洞見和多年研究提供寶貴指南,跟孩子對話。」——麗莎•根西(Lisa Guernsey),《觸控、點擊、閱讀與螢幕時間》作者、新美洲學習科技計畫主任
「具備所有你所需的教育新知和策略,引導孩子(或讓他們引導你)適應健康的數位生活。」——黛博拉•吉爾博亞(Deborah Gilboa),醫學博士暨「請教吉爾博亞醫師」論壇的教養與幼兒發展專家
「二十一世紀家長必讀!數位教養不需複雜的技巧——這是本書教我的事。這本書讓我準備好引導孩子穿越連線世界的機會與風險。書中熟練地處理信任、關係、安全感和平衡等議題,我強烈推薦給所有現代家長!」——瑪麗•歐唐納修(Mary O’Donohue),《灌輸孩子終身價值觀的十一堂課》作者
「讓螢幕憂慮變成螢幕智慧!是時候克服科技罪惡感,成為數位孩童的媒體導師和模範了。這本書幫助你成為一名科技正向家長。」——奇普•唐納修(Chip Donohue),艾里克森研究院科技中心主任
「站在第一線處理數位教養難題,為苦於此道的家長提供建議,化危機為轉機。本書不僅讓老師和家長獲益,更讓孩子真正在數位世界成長茁壯。」——卡爾•胡克(Carl Hooker),恩尼斯獨立學區創新與數位學習主任、iPadpalooza活動發起人、《行動學習心態》系列作者
「奠基於最新研究,為現今孩子沉迷數位媒體而憂心的家長提供了安定力量和建設性意見」——索尼雅•李文斯頓(Sonia Livingstone),《數位時代的生活與學習》作者
「讓家長和家庭賴以安度數位時代的指南!這不是「一體適用」的萬能工具書,而是關於如何獲得自信與決心,透過資訊與判斷,有意識地為科技家庭做出選擇。書裡提供切合各年齡層的解方,包括幼兒與青少年,清晰地傳達有效的教養途徑。」——珍妮佛•法林頓(Jennifer Farrington),芝加哥兒童博物館館長暨執行長
「作者提供科技正向建議,鼓勵家長成為稱職的督導者,善用科技以取代對孩子的監控。這種關於平衡自主與支持的適齡建議是成功教養不可或缺的關鍵。」——湯姆•范德•亞克(Tom Vander Ark),《聰明父母:強力學習教養術》作者
「E世代來臨,家長和孩子的數位隔閡形如鴻溝,唯有正視網路社交,才能弭平世代差異。」——盧俊良(臉書「阿魯米玩科學」版主、宜蘭縣岳明國小教師)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黛沃拉‧海特納(Devorah Heitner)博士
成立「養育數位原住民」(Raising Digital Natives)工作坊,提供有效資源幫助數位公民權的文化組織和家庭。她是「數位時代聰明連線」 (Connecting Wisely in the Digital Age)課程作者,著作見於《紐約時報》、Edutopia網站及PBS Kid兒童頻道。海特納博士擁有媒體科技與社會博士學位,曾於德保羅大學(DePaul University)、基層青少年媒體(Street Level Youth Media)及全球聞名的美國西北大學任教。她經常在世界各地發表演說,推動媒體諮商教育與研討會活動。現與家人居住在芝加哥。
譯者簡介
林金源
專職譯者,嗜好文史,優遊於花鳥蟲魚的世界,譯作有《情緒之書》、《樹的智慧》、《一位昆蟲學家的草地探險》、《筆尖上的世界史》、《伊斯坦堡三城記》、《轉角遇見經濟學》、《不費力的力量》、《學習如何學習》等。賜教信箱:[email protected]
黛沃拉‧海特納(Devorah Heitner)博士
成立「養育數位原住民」(Raising Digital Natives)工作坊,提供有效資源幫助數位公民權的文化組織和家庭。她是「數位時代聰明連線」 (Connecting Wisely in the Digital Age)課程作者,著作見於《紐約時報》、Edutopia網站及PBS Kid兒童頻道。海特納博士擁有媒體科技與社會博士學位,曾於德保羅大學(DePaul University)、基層青少年媒體(Street Level Youth Media)及全球聞名的美國西北大學任教。她經常在世界各地發表演說,推動媒體諮商教育與研討會活動。現與家人居住在芝加哥。
譯者簡介
林金源
專職譯者,嗜好文史,優遊於花鳥蟲魚的世界,譯作有《情緒之書》、《樹的智慧》、《一位昆蟲學家的草地探險》、《筆尖上的世界史》、《伊斯坦堡三城記》、《轉角遇見經濟學》、《不費力的力量》、《學習如何學習》等。賜教信箱:[email protected]
內容目錄
目錄
引言
第一章 養育數位原住民
第二章 青少年的科技世界
第三章 數位素養的評估
第四章 當一個科技正向家長
第五章 同理心作為一種應用軟體
第六章 數位時代家庭生活
第七章 數位時代友誼與戀愛
第八章 數位時代學校生活
第九章 在公共環境成長的課題
結語 新世代數位公民權
致謝
參考資料
引言
第一章 養育數位原住民
第二章 青少年的科技世界
第三章 數位素養的評估
第四章 當一個科技正向家長
第五章 同理心作為一種應用軟體
第六章 數位時代家庭生活
第七章 數位時代友誼與戀愛
第八章 數位時代學校生活
第九章 在公共環境成長的課題
結語 新世代數位公民權
致謝
參考資料
ISBN: 9789863597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