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裡的人權關鍵字(超級大國民) | 拾書所

電影裡的人權關鍵字(超級大國民)

$ 190 元 原價 240
內容簡介


電影裡的人權關鍵字:超級大國民


內容簡介

電影是對話的起點,
也是理解人權議題的可能路徑。

◎手工裝訂,一個關鍵字一張插卡
◎每篇提供「教學提示」,重點一目瞭然

《電影裡的人權關鍵字》系列手冊由國家人權博物館與富邦文教基金會共同策劃。以不同類型的電影為文本,爬梳其中觸及的人權議題,整理成關鍵字,進而展現身處此時的台灣,我們如何以電影作為透鏡,觀察這些關鍵字與己身的關係。

在《電影裡的人權關鍵字:超級大國民》一冊中,我們挑選了十二個關鍵字:
#戒嚴體制、#思想犯、#二條一、#獄外之囚、#馬場町、#不義遺址、#負罪生還者、#幻肢痛、#台籍日本兵、#補償條例、#平反運動、#黑金政治

電影《超級大國民》以白色恐怖受難者許桑在90年代台北的見聞為主題,帶領觀者穿越記憶的斑駁遺跡。這十二個關鍵字建構了許桑的生命史,也重述了他所見證與遍歷的台灣史。

「負罪的生還者」與「幻肢痛」從不同的角度切入白色恐怖受難者的心理位置和狀態,呈現出政治暴力所引起的心理創傷。「獄外之囚」說明創傷不只在當下橫向擴延,也縱向地傳遞給下一代。「不義遺址」讓原本矗立在我們眼前的明亮風景有了歷史幽靈的魅影幢幢。「戒嚴體制」的討論不只回到1987年以前,還進一步深究了背後的意識形態,因為戒嚴不是歷史而是狀態,公權力的濫用依然隨時可能發生。是故,「平反運動」一文提醒我們,讓沉冤得以昭雪除了有讓受難者不再蒙受不白之冤的實質意義外,還有對國家權力保持警覺的象徵意義。「補償條例」則清楚揭示了賠償與補償字面意義背後邏輯的差異。

「台籍日本兵」不單映照出倖存的政治受難者努力隱忍逃避,但終究無法消弭內疚的矛盾態度,也凸顯出特定史觀如何影響著生還者的社會處境;而「黑金政治」則補充了台灣人民之所以對政治噤聲除了有白色恐怖所帶來的寒蟬效應之外,尚有對民主淪為權貴分贓的不信任,看似無甚相關的兩個現象其實都是當權者用以壓制人民介入方得鞏固政權的手段。

所有人注視著相同的銀幕,卻可能會有截然不同的感受。我們期待,電影是對話的起點,也是理解人權議題的可能路徑。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總編輯/陳俊宏

主編/蔡雨辰

撰文/曲潔茹、陳之昱、陳佩甄、馬翊航、孫世鐸、路那、蔡雨辰(按姓氏筆畫排列)


內容目錄


目錄

序/國家人權博物館 館長 陳俊宏
導讀:修正不義,尋回尊嚴
1.戒嚴體制
2.思想犯
3.二條一
4.獄外之囚
5.馬場町
6.不義遺址
7.負罪的生還者
8.幻肢痛
9.台籍日本兵
10.補償條例
11.平反運動
12.黑金政治




ISBN: 9789869856133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