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究竟是什麼(從現代科學來解開情感機制與障礙的謎底) | 拾書所

情感究竟是什麼(從現代科學來解開情感機制與障礙的謎底)

$ 253 元 原價 320
內容簡介


我們常聽到形容一個人頭腦、心靈與身體四分五裂,缺乏連結的說法。

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由乾敏郎教授帶大家一探究竟!

  若要理解情感是什麼,最重要的關鍵就是能夠了解自己身體狀態的腦部功能。也就是說,惟有頭腦、身體與心靈相互連結,才能夠擁有健全的情感。以憂鬱症為首的多項情感障礙(情緒障礙),已經儼然成為今日的社會問題。但是,若要深入探討關於情感障礙的問題,就必須先明確定義情感究竟是什麼。

  我們是如何經歷「情感」的呢?

長久以來未能釐清的情感機制,在這幾年下來已得以藉由「自由能原理」得到完善說明。本書將奠基於這項新理論,思考情感究竟是什麼。在淺顯易懂地解說「腦部理解、調節身體狀態的機制」的同時,書中亦會進一步討論以憂鬱症為主的情感障礙及自閉症,此外,本書也會提及維持心靈與身體健康的情感調整、冥想等機制。

本書特色

★淺顯易懂地說明「腦部理解身體狀態的機制(稱作亥姆霍茲的無意識推論的功能)」與「腦部巧妙地調節身體的機制(稱作弗里斯頓的主動推論的功能)」。

★探討當大腦機能無法順利運作時,會造成的各式各樣情感障礙的機制。告訴讀者可以如何維持心靈與身體健康的情感調整、冥想、催眠等機制。

★書中特別製作了很多圖表,用最清楚易懂的方式來呈現原本有可能需要很多專業知識才能讀懂的資料。

★這本書雖然是科普類型的書籍,但引用了很多本書出版前最新的研究資料。科學發現日新月異,正確而新的資訊,是本書的一個重要優點。



作者簡介


乾敏郎教授

  畢業於大阪大學基礎工學研究所碩士課程後,歷經國際電氣通信基礎研究所主幹研究員、京都大學文學部哲學科心理學教室助理教授、京都大學文學部教授、京都大學情報學研究所教授,目前則是於追手門學院大學擔任心理學部教授,同時也是京都大學榮譽教授、京都大學特聘教授、廣島大學醫齒藥保健學研究院客座教授、金澤工業大學客座教授。持有文學博士及工學碩士學位。

  獲得獎項有日本神經迴路學會最優秀研究賞、日本神經迴路學會優秀研究賞、日本認知心理學會優秀發表賞,並自日本人工智能學會獲頒優秀論文賞、自日本神經眼科學會獲頒學術賞、自電子資訊通訊學會獲頒特別賞、論文賞。

日本認知科學會院士。日本神經心理學會榮譽會員。歷任日本認知心理學會常務理事、日本高階腦功能障礙學會評議員理事、日本神經眼科學會評議員理事、日本人類腦地圖學會營運委員、日本學術會議連攜會員。

專攻領域:從事語言、非語言溝通功能的認知神經科學的研究。除了健康正常的成人之外,另外還從事試圖解開發展原理謎底的研究,以及關於溝通障礙的腦內機制研究。

著作:《透過Q&A來了解腦部與視覺——從人類到機器人》(暫譯)『Q&Aでわかる脳と視覚――人間からロボットまで』(Science社,1993)、《想像的腦》(暫譯)『イメージ脳』(岩波書店,2009)、《透過腦科學的角度理解孩童的內心成長——追溯認知發展的源頭》(暫譯)『脳科学からみる子どもの心の育ち――認知発達のルーツをさぐる』(密涅瓦書房,2013)。這些書籍,在日本Amazon網站上的評價,都有四顆或五顆星。



譯作:在共同編著多本認知科學的教科書之外,尤其重要的,他在1987年翻譯知覺領域的重要研究者David Marr的《ビジョン 視覚の計算理論と脳内表現》(意譯:視覺的計算理論與大腦運作),1998也翻譯了Jeffrey L.Elman 的《認知発達と生得性 心はどこから来るのか》(意譯:認知發展和天賦的起源)。《腦的學習能力——針對育兒與教育的建議》(暫譯)『脳の学習力――子育てと教育へのアドバイス』” The learning brain” (ISBN-13: 978-1405124010)(共同翻譯,岩波書店,2006)等。將這些認知神經科學的重要研究者的理論和研究成果,介紹給日本讀者。


譯者
李其融  

於日本同志社大學腦科學研究科攻讀博士。運用操作制約與神經電生理等手法,試圖用齧齒動物釐清模糊決策中的神經機制。由於從事研究與本書擦得上邊,亦對「自由能原理」深表興趣。根據這幅藍圖,光憑預測與訊號進出,就能讓生物依大局產生最協調的反應呢!任何試圖從雜杳神經活動中找出洗鍊系統的研究者,都會期待它的實證吧。



內容目錄


推薦文

推薦語



前言

第I章 孕育情感的機制

I-1. 情感的科學

多彩的情感

人類共同具備的情感

情感與情緒的差異

隨著情感而改變的身體



I-2. 情感與身體

使身體狀態維持穩定的機制

能因應環境的身體調適能力



I-3. 腦部創造情感的機制

理解自身身體究竟是什麼概念?

決定情感的兩項因素

腦部的機制

體內平衡的迴路

心跳數上升的機制

體內平衡與恆定值的變動

自我意識與讓情感得以成立的腦部活動

腦與羅素-巴瑞特的環狀模型



I-4. 學習價值的機制

賦予價值的系統

評估酬賞的伏隔核

評估、預測酬賞與行為選擇

基底核通路的功用

促進學習的多巴胺

第I章的統整



第II章 情感與推論的機制

II-1. 知覺與運動的機制

我們看見的世界

關於視知覺的推論

為什麼我們能正確無誤地運動?



II-2.內臟的運動控制與情感

決定情感的關鍵

孕育主觀情感的關鍵

紡錘體神經元的功用



II-3. 理解他人情感的機制

類我系統

基於類我系統的同理心機制

我們能從觀察者的生理指標,得知第三者的情感嗎?



II-4. 情緒與情感對各種認知功能造成的影響

利用心跳反應進行的數個實驗

記憶、決策與自律神經反應

疼痛與催眠



II-5. 為什麼我們會注意於某件事物?

注意與夏農理論中的「意外」

注意與貝氏理論中的「意外」

注意與突觸



II-6. 推論的方法

推論時必須用到的機率

用機率分配來呈現訊號

最大後驗機率推論與常態分配

透過感官輸入來評估對象大小的網絡

注意、精度與預測誤差

第II章的統整



第III章 情感障礙的機制

III-1. 理解情感障礙的基礎思維

情感障礙會讓預測誤差無法下降

從能量代謝障礙的觀點來看待憂鬱症



III-2. 憂鬱症的本質

憂鬱症與細胞介素

測量憂鬱症中的炎症反應

憂鬱症的發作與其過程



III-3. 其他情感障礙

焦慮症與預測誤差

述情障礙與內在感覺



III-4. 自閉症、催產素與社會性

內在感覺、預測誤差與自閉症

為什麼會罹患自閉症呢?

催產素與社會性



III-5. 生活在無法確知的日常

不確定度、共變偏差、不耐性

決策與預測

決策與預測,以及軀體標記假說



III-6. 控制自己的情感

認知重估的神經機制

在鼓起勇氣面對之時

調整內隱情感的神經迴路



第III章的統整



第IV章 透過自由能原理來理解情感、知覺與運動

IV-1. 腦是如何進行推論的?

由貝氏模型建構的腦中心靈

什麼是自由能原理?

什麼是預測誤差最小化?



IV-2. 腦部的多層級結構與多層級推論

腦部的多層級結構,反映出外界資訊的多層級結構

腦部是以多層級的形式來進行推論



IV-3. 主動推論──無法區別知覺與運動的機制

換個角度重新看待知覺與運動

知覺與運動

什麼是主動推論?

運動控制與身體調適



IV-4. 內在感覺與各種功能

認知、決策與內在感覺

催眠、冥想與內在感覺

知覺、認知與運動統合

環境與情感



第IV章的統整

【參考1】自由能與KL散度

【參考2】預測訊號的更新式



附錄 亥姆霍茲簡史

業績概要 / 亥姆霍茲的思想與人物像 / 能量守恆定律

《生理光學手冊》的發行 / 預測誤差的起源 / 歸納推論的重要性



point的統整 /

參考文獻 / 結語



ISBN: 9789573287377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