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見地與修道(修訂版) | 拾書所

佛教的見地與修道(修訂版)

$ 300 元 原價 300
內容簡介


任何哲學、宗教或意識形態都須要有某種見地──所謂見地,就是如何看待事物。



梵文的「法」(dharma),包括知識、道、真理和文化等等。佛教徒經常把「法」當成是道、修行或某種特定系統的同義字。然而,「法」表示「執持」──一切現象的持有或擁有其特性──包含一切現象。所以修行佛法的時候,就是修行一切現象──學習不受影響、不受干擾,如其所然地看到一切現象,就是真正的道。

作者簡介


宗薩蔣揚欽哲諾布


一九六一年出生於不丹,被認證為蔣揚.欽哲.旺波(Jamyang Khyentse Wangpo)的轉世,自幼追隨許多偉大的上師習法,特別親近的是頂果.欽哲仁波切(Dilgo Khyentse Rinpoche)。
宗薩蔣揚欽哲諾布在青年時期,便已開始從事弘法利生的事業,包括成立佛學中心、資助修行者,出版經典書籍、以及在世界各地弘法。仁波切承繼了傳承上之宗薩佛學院及其閉關中心的弘法職責,於印度與不丹創立佛學院,並在澳洲、北美與遠東地區成立許多佛學中心。他所創立的「欽哲基金會」(Khyentse Foundation)更在近二十年來以各種創意的方式,在全世界各地致力於護持佛法的工作。
他的作品被翻譯成中文的有《近乎佛教徒》(香港皇冠出版社)、其簡體字版《正見》,《朝聖》、《佛教的見地與修道》、《人間是劇場》(香港皇冠出版社)與《不是為了快樂》、《上師也喝酒?》(橡實出版社),影響深遠。
仁波切也是聞名影壇的獲獎導演,親自撰寫並執導過《高山上的世界盃》、《旅行者與魔術師》、《VARA:the Blessing》、《嘿瑪嘿瑪Hema Hema》與《尋找長著獠牙和髭鬚的她》五部膾炙人口的電影。

內容目錄


譯者前言
序 自我的觀點



第一章 正確的見地
 第一節 見地
 第二節 兩種見地
 第三節 自我及自我的見地是錯誤的概念
 第四節 空性
 第五節 四聖諦
 第六節 佛性
 第七節 業力
 第八節 轉世再生
 第九節 輪迴與涅槃
 第十節 見與道


第二章 道
 第一節 道的選擇
 第二節 出離與虔誠
 第三節 善知識
 第四節 心的訓練
 第五節 禪修
 第六節 止觀
 第七節 慈、悲、菩提心以及菩薩道的善巧方便
 第八節 金剛乘
 第九節 上師、灌頂及象徵
 第十節 次第與證悟

ISBN: 9789882165212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