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桑切斯家的孩子們:一個墨西哥家庭的自傳(新版)
內容簡介
人類學有史以來極為出色的貢獻——瑪格麗特‧米德
革命之作、價值遠勝於五萬冊政治文宣——卡斯楚
如果我寫得出像《桑切斯家的孩子們》這樣的書,我就不會去做人類學家了……(但)我始終是,而且只是一個人類學家。——奧斯卡・路易士
書中大多數的角色都歷經了跌跌撞撞,而正是這些不光彩的缺陷與弱點,使這些窮人成為當代墨西哥真正的英雄,因為他們為國家發展付出了代價。
這本書的主角是墨西哥城的一個貧窮家庭:50歲的父親赫蘇斯・桑切斯,以及他的四個孩子——32歲的長子馬努埃爾、29歲的次子羅貝托、27歲的大女兒康蘇薇若,還有25歲的么女瑪塔。
桑切斯一家住在墨西哥城的卡薩格蘭德,一個座落於墨西哥城中心的大型貧民窟,父親赫蘇斯住在這超過二十年了,這個一室之家是他們生活的穩定核心。他們不是墨西哥最窮的那種,收入中等,起碼足以維持四個孩子和他們的家庭,還有父親赫蘇斯幾個情婦及她們家人的開銷。除了一台老收音機,卡薩格蘭德的桑切斯家沒什麼奢侈品,但這家人總吃得飽,還能炫耀自己受的教育比鄰居多。與一些鄰居不同的是,桑切斯家有僱請幫傭來幫忙打掃、煮飯和照顧孩子。雖然聽起來好像是有錢人家才會做的事,但這並不是有錢的象徵,在這裡也不罕見。
貧窮不只是經濟上的劣勢或物質匱乏。貧窮是一種生活方式,非常穩固且長久,由家族世代傳遞,對其中的成員造成獨特的社會與心理後果,甚至影響了更大的族群文化的參與。但對窮人心理的深度研究,相對而言卻相當稀少。
奧斯卡・路易士從1943年開始在墨西哥做研究,先是在鄉村,後來跟著移民的腳步進入了城市。1951年,他著手研究住在墨西哥城貧民窟的鄉村移民,1956年10月,他認識了赫蘇斯‧桑切斯,以及桑切斯家的孩子們。研究過程中,他發現這群人具備相當好的觀察力及口語能力來訴說他們的人生經驗,最重要的是,他們有難得的勇氣。所以,路易士決定請家庭裡每一位成員「用自己的話,說自己的故事」。如同路易士在導論中提到,「我的很多問題激發他們表達自己的想法,而這是他們可能從來沒有思考過或自願表達的訊息。儘管如此,這些問題的答案仍是他們自己的。」
這本書是路易士《貧窮文化》出版後,接續計畫的第一部,也是路易士首次讓主角交疊現聲,直接呈現一個家庭的故事,而未在其中給予任何評論。這種多重自傳的方式不僅層層堆疊出每一個人物不同且完整的面向,以及墨西哥底層生活的各種面貌;同時也減少了個人自傳中的主觀成分,以及研究者的偏見。
書裡的故事揭露了一個暴力和死亡、苦難和剝奪、背叛和破碎的家庭,以及犯罪、貪腐、警察霸凌,甚至窮人互相欺負的世界,但也顯現了濃烈的情感與人性的溫暖。他們有強烈的個體意識,懂得找樂子,對美好人生有所企盼,也渴望愛與被了解;願意分享個人僅有的小事物,面對種種未解的難題仍有勇氣堅持到底。從桑切斯家的故事我們可以看到,1950、1960年代,拉丁美洲經濟與社會急速變遷之際,生活在國家核心重鎮的貧民窟裡、一個只有一間房間的家庭,最真實的樣貌。
好評推薦
讀這些故事的人不應該低估,桑切斯一家人將這些生命傷痛的回憶與經驗再次訴說出來所需要的勇氣。某個程度而言,這也抒發、減輕了他們的心理壓力。……他們經常告訴我,如果他們的故事能幫助到世人,他們會很有成就感。——奧斯卡・路易士
「如果我寫得出像《桑切斯家的孩子們》這樣的書,我就不會去做人類學家了……(但)我始終是,而且只是一個人類學家。」話雖如此,但若不是他從桑切斯一家人的自述中發掘其價值,收集與編纂資料,並充滿同情且堅持將本書付梓,我們將無從得知這個桑切斯家的故事。——蘇珊・里登
內容簡介
人類學有史以來極為出色的貢獻——瑪格麗特‧米德
革命之作、價值遠勝於五萬冊政治文宣——卡斯楚
如果我寫得出像《桑切斯家的孩子們》這樣的書,我就不會去做人類學家了……(但)我始終是,而且只是一個人類學家。——奧斯卡・路易士
書中大多數的角色都歷經了跌跌撞撞,而正是這些不光彩的缺陷與弱點,使這些窮人成為當代墨西哥真正的英雄,因為他們為國家發展付出了代價。
這本書的主角是墨西哥城的一個貧窮家庭:50歲的父親赫蘇斯・桑切斯,以及他的四個孩子——32歲的長子馬努埃爾、29歲的次子羅貝托、27歲的大女兒康蘇薇若,還有25歲的么女瑪塔。
桑切斯一家住在墨西哥城的卡薩格蘭德,一個座落於墨西哥城中心的大型貧民窟,父親赫蘇斯住在這超過二十年了,這個一室之家是他們生活的穩定核心。他們不是墨西哥最窮的那種,收入中等,起碼足以維持四個孩子和他們的家庭,還有父親赫蘇斯幾個情婦及她們家人的開銷。除了一台老收音機,卡薩格蘭德的桑切斯家沒什麼奢侈品,但這家人總吃得飽,還能炫耀自己受的教育比鄰居多。與一些鄰居不同的是,桑切斯家有僱請幫傭來幫忙打掃、煮飯和照顧孩子。雖然聽起來好像是有錢人家才會做的事,但這並不是有錢的象徵,在這裡也不罕見。
貧窮不只是經濟上的劣勢或物質匱乏。貧窮是一種生活方式,非常穩固且長久,由家族世代傳遞,對其中的成員造成獨特的社會與心理後果,甚至影響了更大的族群文化的參與。但對窮人心理的深度研究,相對而言卻相當稀少。
奧斯卡・路易士從1943年開始在墨西哥做研究,先是在鄉村,後來跟著移民的腳步進入了城市。1951年,他著手研究住在墨西哥城貧民窟的鄉村移民,1956年10月,他認識了赫蘇斯‧桑切斯,以及桑切斯家的孩子們。研究過程中,他發現這群人具備相當好的觀察力及口語能力來訴說他們的人生經驗,最重要的是,他們有難得的勇氣。所以,路易士決定請家庭裡每一位成員「用自己的話,說自己的故事」。如同路易士在導論中提到,「我的很多問題激發他們表達自己的想法,而這是他們可能從來沒有思考過或自願表達的訊息。儘管如此,這些問題的答案仍是他們自己的。」
這本書是路易士《貧窮文化》出版後,接續計畫的第一部,也是路易士首次讓主角交疊現聲,直接呈現一個家庭的故事,而未在其中給予任何評論。這種多重自傳的方式不僅層層堆疊出每一個人物不同且完整的面向,以及墨西哥底層生活的各種面貌;同時也減少了個人自傳中的主觀成分,以及研究者的偏見。
書裡的故事揭露了一個暴力和死亡、苦難和剝奪、背叛和破碎的家庭,以及犯罪、貪腐、警察霸凌,甚至窮人互相欺負的世界,但也顯現了濃烈的情感與人性的溫暖。他們有強烈的個體意識,懂得找樂子,對美好人生有所企盼,也渴望愛與被了解;願意分享個人僅有的小事物,面對種種未解的難題仍有勇氣堅持到底。從桑切斯家的故事我們可以看到,1950、1960年代,拉丁美洲經濟與社會急速變遷之際,生活在國家核心重鎮的貧民窟裡、一個只有一間房間的家庭,最真實的樣貌。
好評推薦
讀這些故事的人不應該低估,桑切斯一家人將這些生命傷痛的回憶與經驗再次訴說出來所需要的勇氣。某個程度而言,這也抒發、減輕了他們的心理壓力。……他們經常告訴我,如果他們的故事能幫助到世人,他們會很有成就感。——奧斯卡・路易士
「如果我寫得出像《桑切斯家的孩子們》這樣的書,我就不會去做人類學家了……(但)我始終是,而且只是一個人類學家。」話雖如此,但若不是他從桑切斯一家人的自述中發掘其價值,收集與編纂資料,並充滿同情且堅持將本書付梓,我們將無從得知這個桑切斯家的故事。——蘇珊・里登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奧斯卡‧路易士(Oscar Lewis, 1914-1970)
出生於紐約市,於紐約州北方一座小農場長大。他於1940年獲得哥倫比亞大學人類學博士學位,先後於紐約市立大學布魯克林學院與華盛頓大學任教,之後協助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成立人類學系,並於1948年起在該校任教直到過世。
從他1943年第一次拜訪墨西哥起,墨西哥鄉下與城市的居民便成為他的研究對象。除了《桑切斯家的孩子們》,其他有關墨西哥的著作還包括《貧窮文化:墨西哥五個家庭一日生活的實錄》(Five Families: Mexican Case Studies in the Culture of Poverty)。另與妻子茹絲‧瑪斯洛‧路易士(Ruth Maslow Lewis)及蘇珊‧里登(Susan M. Rigdon)合著《活在革命的日子:當代古巴口述歷史》(Living the Revolution: An Oral History of Contemporary Cuba)。
路易士在學術期刊與通俗雜誌中廣泛發表文章,並多次獲得知名獎學金與贊助,包括兩次古根漢獎學金。他曾於1967年獲得美國國家圖書獎,也是美國人文與科學院研究員。逝於1970年。
審訂者簡介
方怡潔
英國倫敦大學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人類學博士,目前為清大人類所助理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移民、工作、經濟人類學、社會變遷、性別、青年的人類學研究。
譯者簡介
胡訢諄
英國愛丁堡大學翻譯研究所畢業。譯作包括《創傷清潔工:與死屍、腐屋、精神疾病交手,擁抱生命中的混亂失序》、《理想的告別:找尋我們的臨終之路》、《下一個家在何方?驅離,臥底社會學家的居住直擊報告》、《嘉年華的誕生:慶典、舞會、演唱會、運動會如何翻轉全世界》等。譯作指教:[email protected]
奧斯卡‧路易士(Oscar Lewis, 1914-1970)
出生於紐約市,於紐約州北方一座小農場長大。他於1940年獲得哥倫比亞大學人類學博士學位,先後於紐約市立大學布魯克林學院與華盛頓大學任教,之後協助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成立人類學系,並於1948年起在該校任教直到過世。
從他1943年第一次拜訪墨西哥起,墨西哥鄉下與城市的居民便成為他的研究對象。除了《桑切斯家的孩子們》,其他有關墨西哥的著作還包括《貧窮文化:墨西哥五個家庭一日生活的實錄》(Five Families: Mexican Case Studies in the Culture of Poverty)。另與妻子茹絲‧瑪斯洛‧路易士(Ruth Maslow Lewis)及蘇珊‧里登(Susan M. Rigdon)合著《活在革命的日子:當代古巴口述歷史》(Living the Revolution: An Oral History of Contemporary Cuba)。
路易士在學術期刊與通俗雜誌中廣泛發表文章,並多次獲得知名獎學金與贊助,包括兩次古根漢獎學金。他曾於1967年獲得美國國家圖書獎,也是美國人文與科學院研究員。逝於1970年。
審訂者簡介
方怡潔
英國倫敦大學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人類學博士,目前為清大人類所助理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移民、工作、經濟人類學、社會變遷、性別、青年的人類學研究。
譯者簡介
胡訢諄
英國愛丁堡大學翻譯研究所畢業。譯作包括《創傷清潔工:與死屍、腐屋、精神疾病交手,擁抱生命中的混亂失序》、《理想的告別:找尋我們的臨終之路》、《下一個家在何方?驅離,臥底社會學家的居住直擊報告》、《嘉年華的誕生:慶典、舞會、演唱會、運動會如何翻轉全世界》等。譯作指教:[email protected]
內容目錄
目錄
導讀 他們不是貧窮,他們是人/方怡潔
瑪格麗特‧米德與《桑切斯家的孩子們》 Margaret Mead on the Children of Sánchez
前言 Foreword
致謝 Acknowledgments
導論 Introduction
家譜 Genealogy
序曲 Prologue
赫蘇斯‧桑切斯 Jesús Sánchez
第一部 Part I
馬努埃爾 Manuel
羅貝托 Roberto
康蘇薇若 Consuelo
瑪塔 Marta
第二部 Part II
馬努埃爾 Manuel
羅貝托 Roberto
康蘇薇若 Consuelo
瑪塔 Marta
第三部 Part III
馬努埃爾 Manuel
羅貝托 Roberto
康蘇薇若 Consuelo
瑪塔 Marta
終章 Epilogue
赫蘇斯‧桑切斯 Jesús Sánchez
後記 Afterword
譯名對照
導讀 他們不是貧窮,他們是人/方怡潔
瑪格麗特‧米德與《桑切斯家的孩子們》 Margaret Mead on the Children of Sánchez
前言 Foreword
致謝 Acknowledgments
導論 Introduction
家譜 Genealogy
序曲 Prologue
赫蘇斯‧桑切斯 Jesús Sánchez
第一部 Part I
馬努埃爾 Manuel
羅貝托 Roberto
康蘇薇若 Consuelo
瑪塔 Marta
第二部 Part II
馬努埃爾 Manuel
羅貝托 Roberto
康蘇薇若 Consuelo
瑪塔 Marta
第三部 Part III
馬努埃爾 Manuel
羅貝托 Roberto
康蘇薇若 Consuelo
瑪塔 Marta
終章 Epilogue
赫蘇斯‧桑切斯 Jesús Sánchez
後記 Afterword
譯名對照
ISBN: 9789869865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