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文化心理學的尋語路:邁向心理學的下一頁
內容簡介
語言是我們的居所,
我因此必須提出一條在「療遇」之中的「尋語之路」,
來作為它可居可行的動態空間。──宋文里
本書作者宋文里教授是精熟於中外哲學、語言學等多個領域的心理學家,在他眼裡,以實驗、統計為基礎的主流心理學不僅無法銜接人們「置身在境」的生活,還一直處在對語言本質低度敏感的窘態中。在西方心理學界反省了科學典範、且文化心理學也方興未艾之際,國內雖不乏意識到西方理論難以套用華語文化的學者,但像宋文里這樣義無反顧,隻身從語言的源頭之處刨土與扎根的者,卻是寥寥可數。
宋文里認為,不管在哪個文化傳統,從起源處流傳下來的意義庫存,最具體的表現就在語言之中,因此心理學必須轉向文化,將「百姓日用而不自知」的種種說出來。尤其,對於說漢語、寫漢文的我們來說,當遭逢苦難時,往往轉向自身的民俗傳統尋求撫慰,從中獲得支持的力量。由此,所謂的「治療」,更像是一種「療遇」(healing encounter),所謂的心理學,實為探討人如何打理其心的「理心術」。
這本書是宋文里教授數十年來為文化心理學拓荒的精華集結,他反省了現代漢語學圈裡的種種盲點與謬誤,並以嶄新的眼光觀看了庶民生活中關於性別、宗教、苦難之療癒/療遇等面向的種種,期能促動心理學加速轉向,以尋求有意義的語言之路,來邁向更貼近人心的下一頁。
翻頁之後的心理學沒有固定的起點,
它更像是自古以來即有的,能面對困苦的心理學。──宋文里
本書特色
.心理學家宋文里畢生研究精華集結,從語言的源頭之處刨土扎根,為文化心理學的拓荒。
.借竅、碟仙、卜卦……,說出「百姓日用而不自知」的種種,所謂「心理治療」,更像是一種「心靈療遇」(healing encounter)。
內容簡介
語言是我們的居所,
我因此必須提出一條在「療遇」之中的「尋語之路」,
來作為它可居可行的動態空間。──宋文里
本書作者宋文里教授是精熟於中外哲學、語言學等多個領域的心理學家,在他眼裡,以實驗、統計為基礎的主流心理學不僅無法銜接人們「置身在境」的生活,還一直處在對語言本質低度敏感的窘態中。在西方心理學界反省了科學典範、且文化心理學也方興未艾之際,國內雖不乏意識到西方理論難以套用華語文化的學者,但像宋文里這樣義無反顧,隻身從語言的源頭之處刨土與扎根的者,卻是寥寥可數。
宋文里認為,不管在哪個文化傳統,從起源處流傳下來的意義庫存,最具體的表現就在語言之中,因此心理學必須轉向文化,將「百姓日用而不自知」的種種說出來。尤其,對於說漢語、寫漢文的我們來說,當遭逢苦難時,往往轉向自身的民俗傳統尋求撫慰,從中獲得支持的力量。由此,所謂的「治療」,更像是一種「療遇」(healing encounter),所謂的心理學,實為探討人如何打理其心的「理心術」。
這本書是宋文里教授數十年來為文化心理學拓荒的精華集結,他反省了現代漢語學圈裡的種種盲點與謬誤,並以嶄新的眼光觀看了庶民生活中關於性別、宗教、苦難之療癒/療遇等面向的種種,期能促動心理學加速轉向,以尋求有意義的語言之路,來邁向更貼近人心的下一頁。
翻頁之後的心理學沒有固定的起點,
它更像是自古以來即有的,能面對困苦的心理學。──宋文里
本書特色
.心理學家宋文里畢生研究精華集結,從語言的源頭之處刨土扎根,為文化心理學的拓荒。
.借竅、碟仙、卜卦……,說出「百姓日用而不自知」的種種,所謂「心理治療」,更像是一種「心靈療遇」(healing encounter)。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宋文里
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Urbana-Champaign)校區諮商心理學博士,國立清華大學榮譽退休教授,天主教輔仁大學兼任教授。專長領域為文化心理學、藝術心理學、文化的精神分析、宗教研究、批判教育學等。1986年起在清華大學社人所、社會所先後開設文化心理學、論述心理學、文化的精神分析,乃至其他跨學科專題,後來也延續到輔仁大學心理學研究所至今。
宋文里勤於著述立言,著有《心理學與理心術:心靈的社會建構八講》。他於2018年精選十餘篇未曾中譯的佛洛伊德作品,嚴謹翻譯、評註編成《重讀佛洛伊德》一書,帶給漢語讀者閱讀佛洛伊德之全新經驗。宋文里也翻譯多部重量級著作如《成為一個人:一個治療者對心理治療的觀點》(Carl Rogers),《人類本性原論》(Edward Wilson),《教育的文化:從文化心理學觀點談教育的本質》(Jerome Bruner),《宗教的動力心理學》(Paul Pruyser),《正常人被鎮壓的瘋狂:精神分析44年的探索》(Marion Milner),《關係的存有:超越自我‧超越社群》(Kenneth Gergen)、《翻轉與重建:心理治療與社會建構》(Sheila McNamee & Kenneth Gergen)等,另有多篇專文著作及文化藝術評論刊載於各種學術期刊及雜誌。在學術研究之餘,也喜歡畫畫,或寫寫童話、寓言和詩。
宋文里
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Urbana-Champaign)校區諮商心理學博士,國立清華大學榮譽退休教授,天主教輔仁大學兼任教授。專長領域為文化心理學、藝術心理學、文化的精神分析、宗教研究、批判教育學等。1986年起在清華大學社人所、社會所先後開設文化心理學、論述心理學、文化的精神分析,乃至其他跨學科專題,後來也延續到輔仁大學心理學研究所至今。
宋文里勤於著述立言,著有《心理學與理心術:心靈的社會建構八講》。他於2018年精選十餘篇未曾中譯的佛洛伊德作品,嚴謹翻譯、評註編成《重讀佛洛伊德》一書,帶給漢語讀者閱讀佛洛伊德之全新經驗。宋文里也翻譯多部重量級著作如《成為一個人:一個治療者對心理治療的觀點》(Carl Rogers),《人類本性原論》(Edward Wilson),《教育的文化:從文化心理學觀點談教育的本質》(Jerome Bruner),《宗教的動力心理學》(Paul Pruyser),《正常人被鎮壓的瘋狂:精神分析44年的探索》(Marion Milner),《關係的存有:超越自我‧超越社群》(Kenneth Gergen)、《翻轉與重建:心理治療與社會建構》(Sheila McNamee & Kenneth Gergen)等,另有多篇專文著作及文化藝術評論刊載於各種學術期刊及雜誌。在學術研究之餘,也喜歡畫畫,或寫寫童話、寓言和詩。
內容目錄
目錄
序論:以尋語路走向心理學的下一頁
卷一 意義主體的展開
【01】第三路數之必要:從本土論轉向文化論的心理學
【02】文化心理學的承諾:從布魯納的轉變談心理學的下一頁
【03】文化主體與文化主體性:文化心理學的反思
【03.1附論】象論的前奏:思者,什麼的主體?
卷二 主體之為方法
【04】以象成型:徵象學的型擬與「符號學」的誤擬
【04.1附論】象論的餘音:沉思兩則
【05】穹窿:重寫一個關於性的象徵初型
【06】物的意義:碟仙研究的徵象學續篇
【07】研究與實踐:理心行動所為何事
卷三 療遇時刻:理心術的漢語行動
【08】負顯化:觀看借竅儀式的另一種方法
【09】療遇時刻(一):理心術與療癒的兩種文化交叉論述
【10】療遇時刻(二):批判自療社群的展開
【11】臨床、本土:理心術的尋語路
卷四 尋語路上的敘事法
【12】講故事・說道理:如果在雨天一個客人
【13】敘事、意識與事事之法
【14】主體與他者:話語與關係中的太初液/異化
【15】地面、桌面與顏面:用三個關係介面來講文明的故事
後話 翻開下一頁之前的一則故事
【16】自我工夫:哲學精神治療的首要基調
序論:以尋語路走向心理學的下一頁
卷一 意義主體的展開
【01】第三路數之必要:從本土論轉向文化論的心理學
【02】文化心理學的承諾:從布魯納的轉變談心理學的下一頁
【03】文化主體與文化主體性:文化心理學的反思
【03.1附論】象論的前奏:思者,什麼的主體?
卷二 主體之為方法
【04】以象成型:徵象學的型擬與「符號學」的誤擬
【04.1附論】象論的餘音:沉思兩則
【05】穹窿:重寫一個關於性的象徵初型
【06】物的意義:碟仙研究的徵象學續篇
【07】研究與實踐:理心行動所為何事
卷三 療遇時刻:理心術的漢語行動
【08】負顯化:觀看借竅儀式的另一種方法
【09】療遇時刻(一):理心術與療癒的兩種文化交叉論述
【10】療遇時刻(二):批判自療社群的展開
【11】臨床、本土:理心術的尋語路
卷四 尋語路上的敘事法
【12】講故事・說道理:如果在雨天一個客人
【13】敘事、意識與事事之法
【14】主體與他者:話語與關係中的太初液/異化
【15】地面、桌面與顏面:用三個關係介面來講文明的故事
後話 翻開下一頁之前的一則故事
【16】自我工夫:哲學精神治療的首要基調
ISBN: 978986357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