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開生命的密碼(八識規矩頌講記) | 拾書所

解開生命的密碼(八識規矩頌講記)

$ 306 元 原價 306
內容簡介


解開生命的密碼:八識規矩頌講記


內容簡介

★ 336字的生命密碼,構成一張成佛地圖。
★ 寬謙法師經典授課內容,首度集結出版!

寬謙法師以建築理工的背景,繪出豐富的圖像與圖表,並以親切慈悲的文字說明,破解「唯識:佛教心理學」的迷霧,讓您從此看懂《八識規矩頌》。

◎ 理解宇宙的遊戲規則,看懂人生萬象。
◎ 讀懂唯識生命觀、八識、五蘊與百法。
◎ 活用書中修行圖表,為自己規畫出——走向究竟圓滿的成佛之道。


◆ 我們要看懂球賽,就必須先懂得球賽的遊戲規則;我們想要看懂人生,更需要理解與體驗人生的遊戲規則。——寬謙法師

我學佛是從唯識學《八識規矩頌》入門,因為大學就讀建築系的背景,讓我習慣使用圖表來理解分析問題,研究佛法也是如此。我一邊研讀文字,一邊繪成圖像,文字與圖像兩相運用,讀完《八識規矩頌》文章時,也畫好圖表,連起了「生生不已的生命之流」的生命時間觀。

我從中發現了十法界眾生,盡虛空界的空間觀,時間與空間的複雜交錯,不就是我們所處的世間嗎?當我重新建構生命的時空觀,找到修行方向後,非常希望能將這些學習心得與圖解佛學的方法,與大眾分享。

「唯識學」是「佛教中的心理學」。佛教特別注重心理作用,因為心理作用的關係,從過去世、現在世到未來世,不停地造作業力,而透過這些業力紀錄,可以清楚整個生命的生死輪迴。因此,想要破解生命密碼,不再生死輪迴,就必須學習唯識學,而《八識規矩頌》是一方便入徑。

我們學習唯識,經常苦於名相多如繁星,如果只死背名相,卻不懂得整體架構系統,就會愈學愈痛苦,反而徒勞無功。不但無法活用於對治煩惱,更會望而卻步,縱然學佛修行的寶典,就擺在眼前,也視同畏途,放棄學習的人,比比皆是,那就太可惜了。這就如同落入錯誤的學習英文模式,從死記、死背的點滴拼湊方式學習,必然無法學以致用。

有鑑於此,我建議大家反過來學習,就像孩童學英文一樣,只要試著表達意思,就能達到溝通解決問題的目的。本書將會以這樣的方式,先透過《八識規矩頌》的架構,以按圖索驥的方式來介紹唯識學,讓我們直接面對生死輪迴,回到現實生活,活用唯識找到成佛的修行道路。

縱然視野有限、煩惱沉重,有了《八識規矩頌》為唯識的入門與指南,無論世間如何風起雲湧、眾生喧嘩,我們再不會迷失生命的方向,直指成佛的究竟圓滿境界!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釋寬謙

一九五六生於臺北,一九八六出家於新竹法源講寺,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畢業。現任新竹永修精舍住持、北投覺風佛教藝術學院院長、覺風佛教藝術文化基金會、楊英風藝術教育基金會負責人。曾協助新竹福嚴佛學院及臺北慧日講堂、花蓮聖覺寺等重建。歷任福嚴、圓光佛學院、弘誓學院、玄奘大學講師、華梵大學特聘教授。

一九九九年起海外弘法,遍及美、加、紐、澳、德、瑞、日、中、新加坡等地。二〇〇二年起電視弘法,二〇〇八年架設覺風全球網站電視台。擅長以理工思考模式,運用圖表來圖解佛法,提供組織化、系統化的學佛方式。發行《八識規矩頌》、《心經》、《成佛之道》等DVD計四十部,千六百多集,並彙集於播經機。歷年舉辦亞洲佛教藝術研習營、學術研討會、展覽會、佛法與文化課程、佛教藝術課程並配合朝聖旅行,對社會大眾的推廣,不遺餘力。





內容目錄


目錄

【自序】從《八識規矩頌》出發的修行

〈第一講〉生生不已的生命之流

一、《八識規矩頌》是修行指南
(一)學唯識解生死煩惱
(二)《八識規矩頌》思想起源
(三)《八識規矩頌》組織結構

二、唯識的生命觀
(一)何謂生命?
(二)淺層的唯識生活
(三)深層的唯識生命
(四)生生不已的生命之流
(五)理解宇宙遊戲規則
(六)看懂人生萬象

三、十法界眾生
(一)六凡
(二)四聖

四、凡夫居住的三界九地
(一)欲界(五趣雜居地)
(二)色界
(三)無色界

五、人道苦樂參半好修行
(一)三事勝諸天
(二)依凡夫修行成聖者

〈第二講〉八識、五蘊與百法    

一、心王與心所的對應

二、心所五十一的作用
(一)五遍行
(二)五別境
(三)善十一
(四)六根本煩惱
(五)隨煩惱
(六)四不定

三、識蘊:相應心王八法
(一)第六識(識)
(二)第七識(意)
(三)第八識(心)
(四)前五識(識)

四、色蘊:色法十一法
(一)五根
(二)五境(五塵)
(三)法處所攝色

五、受蘊與想蘊
(一)受蘊
(二)想蘊

六、行蘊:心所相應行與不相應行共七十三法
(一)心所相應行
(二)不相應行

七、無為六法

八、八識、五蘊與百法

〈第三講〉成佛的修行地圖

一、凡情階段
(一)凡夫菩薩的資糧位
(二)加行位的四善根位

二、聖智階段
(一)見道位斷三結
(二)解脫道發出離心
(三)菩薩道發勝義菩提心
(四)成佛究竟位

〈第四講〉凡夫的情執  

一、三性、三境、三量
(一)三性:善性、惡性、無記性
(二)三境:獨影境、帶質境、性境
(三)三量:現量、比量、非量

二、第六識的了境分別
(一)第六識的性、境、量
(二)第六識的界地
(三)第六識的相應心所
(四)第六識的依緣
(五)第六識的體相業用

三、第七識的思量雜染
(一)第七識的性、境、量
(二)第七識的界地
(三)第七識的相應心所
(四)第七識的依緣
(五)第七識的體相業用

四、第八識的異熟種現
(一)第八識的性、境、量與相應心所
(二)第八識的界地
(三)第八識與聲聞之諍
(四)第八識的體相業用

五、前五識的自性分別
(一)前五識的性、境、量
(二)前五識的界地
(三)前五識的相應心所
(四)前五識的依緣
(五)前五識的體相業用

六、唯識學的修行過程
(一)第六識轉迷啟悟
(二)第七識轉染成淨
(三)第八識記錄善惡種子
(四)善用前五識

〈第五講〉超凡入聖的轉識成智 

一、第六識的聖智:妙觀察智
(一)第六識的觀行
(二)第六識的斷惑轉智
(三)第六識的果用

二、第七識的聖智:平等性智
(一)第七識的觀行
(二)第七識的斷惑轉智
(三)第七識的果用

三、第八識的聖智:大圓鏡智
(一)第八識的觀行
(二)第八識的斷惑轉智
(三)第八識的果用

四、前五識的聖智:成所作智
(一)前五識的觀行
(二)前五識的斷惑轉智
(三)前五識的果用

五、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
(一)凡夫與聖賢菩薩的分段生死
(二)菩薩乘願再來
(三)無生法忍,變易生死
(四)不住生死,不住涅槃
(五)佛以三身度化眾生
(六)般若船登彼岸

六、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
(一)緣起性空,中道不二
(二)般若與唯識學的對應

【附錄】《八識規矩頌》
【拉頁】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過程
三大阿僧祇劫與五種修行階位
《八識規矩頌》對照表




ISBN: 9789575988449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