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蔡元培重視哲學,在1901年寫《哲學總論》。1910年出版的《中國倫理學史》,是倫理學著作也是哲學著作。1915年編寫《哲學大綱》。另外,翻譯德人科培爾的《哲學要領》和日人井上圓了所著的《妖怪學講義錄》以及《柏格森玄學導言》等西方和日本的哲學著作。1923年撰寫總結性的《五十年來中國之哲學》一文。1924年又寫《簡易哲學綱要》,都是知名的論著。
本書收錄《簡易哲學綱要》(多取材於德國文德爾班的《哲學入門》)、《怎樣研究哲學》兩文,簡要介紹哲學定義、沿革、部類,哲學綱要的範圍、提及認識問題(即方法論);原理問題(即世界觀);價值問題(即人生觀)等內容,是認識哲學的入門書。
本書收錄《簡易哲學綱要》(多取材於德國文德爾班的《哲學入門》)、《怎樣研究哲學》兩文,簡要介紹哲學定義、沿革、部類,哲學綱要的範圍、提及認識問題(即方法論);原理問題(即世界觀);價值問題(即人生觀)等內容,是認識哲學的入門書。
作者簡介
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
字仲申,又字鶴卿、民友、孑民,號寉廎,小名宜哥,小字意可,乳名阿培,並曾化名蔡振、周子餘,浙江紹興山陰縣(今浙江紹興)人,原籍浙江諸暨,25歲經殿試進士及第,被點為中國知識分子最高級別的翰林院庶吉士。為人一生清廉正直。提出 「五育」(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觀教育、美感教育)的教育方針。倡導自由思想、民權與女權,致力革除「讀書為官」之舊俗,開科學性研究風氣。是中國近代民族學研究的先驅,也是教育家、政治家。
蔡元培是中華民國第一任中央研究院院長、首任教育總長,1916年—1927年任北京大學校長,革新北大,開「學術」與「自由」之風;1920年—1930年,兼任中法大學校長。北伐時期,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後,主持教育行政委員會、籌設中華民國大學院及中央研究院,主導教育及學術體制改革。1928年至1940年專任中央研究院院長。著有《中國倫理學史》《蔡元培民族學論著》《蔡元培教育論集》《哲學大綱》等書。
字仲申,又字鶴卿、民友、孑民,號寉廎,小名宜哥,小字意可,乳名阿培,並曾化名蔡振、周子餘,浙江紹興山陰縣(今浙江紹興)人,原籍浙江諸暨,25歲經殿試進士及第,被點為中國知識分子最高級別的翰林院庶吉士。為人一生清廉正直。提出 「五育」(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觀教育、美感教育)的教育方針。倡導自由思想、民權與女權,致力革除「讀書為官」之舊俗,開科學性研究風氣。是中國近代民族學研究的先驅,也是教育家、政治家。
蔡元培是中華民國第一任中央研究院院長、首任教育總長,1916年—1927年任北京大學校長,革新北大,開「學術」與「自由」之風;1920年—1930年,兼任中法大學校長。北伐時期,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後,主持教育行政委員會、籌設中華民國大學院及中央研究院,主導教育及學術體制改革。1928年至1940年專任中央研究院院長。著有《中國倫理學史》《蔡元培民族學論著》《蔡元培教育論集》《哲學大綱》等書。
內容目錄
凡例
自序
第一編 緒論
一 哲學的定義
二 哲學的沿革
三 哲學的部類
四 哲學綱要的範圍
第二編 認識問題
一 認識的起源
二 認識的適當
三 認識的對象
第三編 原理問題
一 實在論
二 生成論
第四編 價值問題
一 價值
二 倫理
三 美感
第五編 結論
怎樣研究哲學
附錄
譯名對照表
名詞索引
自序
第一編 緒論
一 哲學的定義
二 哲學的沿革
三 哲學的部類
四 哲學綱要的範圍
第二編 認識問題
一 認識的起源
二 認識的適當
三 認識的對象
第三編 原理問題
一 實在論
二 生成論
第四編 價值問題
一 價值
二 倫理
三 美感
第五編 結論
怎樣研究哲學
附錄
譯名對照表
名詞索引
ISBN: 9789577639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