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聯合推薦】(依姓名筆畫排列)
李念祖/理律法律事務所合夥律師
永健成熟地運用實證法學,特別是經濟分析的視角,嘗試探索如何求得補償的公平實現,並不是傳統法學所熟悉的門徑,所開拓的場域,也就特別令人驚艷。書中對於多則重要大法官的解釋深具新意,讀來悠然神往,足見功力。
林子儀/前司法院大法官、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
永健利用法律經濟分析、法學實證研究等研究方法,檢討分析土地徵收補償與財產權特別犧牲之基本問題,主題連貫,論述新穎,見解獨到。不僅豐富國內法學研究的內涵,對於司法實務及從事相關研究者,亦有相當的參考價值。
湯德宗/前司法院大法官、東吳大學王紹堉先生講座教授
本書由憲法解釋與法律經濟分析理論出發,靈活運用法學、經濟學與統計學方法,針對錯綜複雜、爭論不休的徵收補償問題,作了深刻而務實的分析,堪稱張永健博士一鳴驚人之作。
葉俊榮/臺灣大學法律學院特聘教授、環境永續政策與法律研究中心主任
徵收補償內含個人財產權保障與政府推動公共效益的緊張關係,充分反應正義與效率以及公與私的分野與磨合。本書超越了傳統的概念與要件探討,左從歷史實證,右從經濟理性切入,提出徵收補償法學的新視野,為新時代法學立下標竿。本次改版新增的十萬字財產權特別犧牲理論,發既有文獻所未見,值得讀者細細品味。
【本書簡介】
本書運用法釋義學、法經濟分析、法實證研究等方法,探究臺灣的土地徵收與管制的補償問題。本書內容橫跨過去一甲子中,臺灣的三種土地徵收補償體制:1954至1977年的事前地主自報地價體制;1977至2012年的事前政府估價體制;2012年以後的事後政府估價體制。土地徵收補償之經濟理論、憲法解釋、立法解釋、估價實踐、行政訴願、司法爭訟,本書皆有完整剖析。從既成道路到公共設施保留地,各種土地財產權的管制層出不窮,其合憲性也是多號大法官解釋的爭點。本書提出精細、可操作的理論,探討何謂財產權社會義務、特別犧牲,並建構損失補償請求權。
李念祖/理律法律事務所合夥律師
永健成熟地運用實證法學,特別是經濟分析的視角,嘗試探索如何求得補償的公平實現,並不是傳統法學所熟悉的門徑,所開拓的場域,也就特別令人驚艷。書中對於多則重要大法官的解釋深具新意,讀來悠然神往,足見功力。
林子儀/前司法院大法官、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
永健利用法律經濟分析、法學實證研究等研究方法,檢討分析土地徵收補償與財產權特別犧牲之基本問題,主題連貫,論述新穎,見解獨到。不僅豐富國內法學研究的內涵,對於司法實務及從事相關研究者,亦有相當的參考價值。
湯德宗/前司法院大法官、東吳大學王紹堉先生講座教授
本書由憲法解釋與法律經濟分析理論出發,靈活運用法學、經濟學與統計學方法,針對錯綜複雜、爭論不休的徵收補償問題,作了深刻而務實的分析,堪稱張永健博士一鳴驚人之作。
葉俊榮/臺灣大學法律學院特聘教授、環境永續政策與法律研究中心主任
徵收補償內含個人財產權保障與政府推動公共效益的緊張關係,充分反應正義與效率以及公與私的分野與磨合。本書超越了傳統的概念與要件探討,左從歷史實證,右從經濟理性切入,提出徵收補償法學的新視野,為新時代法學立下標竿。本次改版新增的十萬字財產權特別犧牲理論,發既有文獻所未見,值得讀者細細品味。
【本書簡介】
本書運用法釋義學、法經濟分析、法實證研究等方法,探究臺灣的土地徵收與管制的補償問題。本書內容橫跨過去一甲子中,臺灣的三種土地徵收補償體制:1954至1977年的事前地主自報地價體制;1977至2012年的事前政府估價體制;2012年以後的事後政府估價體制。土地徵收補償之經濟理論、憲法解釋、立法解釋、估價實踐、行政訴願、司法爭訟,本書皆有完整剖析。從既成道路到公共設施保留地,各種土地財產權的管制層出不窮,其合憲性也是多號大法官解釋的爭點。本書提出精細、可操作的理論,探討何謂財產權社會義務、特別犧牲,並建構損失補償請求權。
作者簡介
張永健
現 職
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研究員
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法實證研究資料中心主任
學 歷
紐約大學法學院博士
紐約大學法學院碩士
台灣大學法研所碩士
台灣大學法律系學士
現 職
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研究員
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法實證研究資料中心主任
學 歷
紐約大學法學院博士
紐約大學法學院碩士
台灣大學法研所碩士
台灣大學法律系學士
內容目錄
推薦序/李念祖
自 序
上版序
凡例說明
第一章 導 論
壹、前 言/1
貳、四種典型徵收補償法制/7
參、各章論點鳥瞰/12
.第一部分 理論基礎
第二章 經濟理論:有效率的徵收補償標準
壹、五種補償標準/20
貳、四大關鍵考量/23
第三章 憲法規範:損失與補償相當原則
壹、公正補償條款的漫漫長路/28
貳、補償與損失相當原則/37
參、被徵收人之損失/41
.第二部分 鑑往知來
第四章 歷史考察:臺灣1954年至1977年徵收補償體制之實證研究
壹、孫中山的民生主義思想,與其外國追隨者/48
貳、1954年到1977年的徵收補償法制/50
參、實證研究/52
第五章 立法實踐:2000年至2009年徵收補償體制之實證研究
壹、舊土地徵收條例之法律解釋/60
貳、徵收補償之實證研究:2000年至2009年/71
參、補償與損失不相當/82
第六章 行政自省:徵收補償訴願案件之實證研究與政策建議
壹、訴願會寬鬆審查徵收補償數額/92
貳、徵收補償訴願實務之反省/110
參、小 結/120
第七章 司法監督:最高行政法院徵收補償判決之反省
壹、公告土地現值與加成補償,當然為合理補償?/121
貳、一般正常交易價格,只需用來「參考」?/125
參、公告土地現值是一般處分?/126
肆、加成補償成數之定性/134
伍、行政法院應尊重地價評議委員會對地價之評定?/136
陸、加成補償成數不能依個案決定?/140
柒、逕為裁判,還是發回原處分機關?/142
捌、小 結/144
.第三部分 檢視當下
第八章 舊曲新唱:漸露曙光的第三波改革?
壹、修法經過/149
貳、條文解釋與檢討/156
參、協議價購/160
肆、土地徵收補償/167
伍、以實價算市價/179
陸、結 論/186
.第四部分 特別犧牲
第九章 財產權社會義務理論
壹、一般限制/193
貳、特設限制/204
參、結 論/208
第十章 財產權特別犧牲理論
壹、大法官解釋揭示之財產權重大限制理論/216
貳、計算補償額/227
參、界定與證立不補償至為輕微之損害/236
肆、結 論/240
第十一章 補償請求理論
壹、釋字第747號和第400號解釋的不同射程與緊張關係/245
貳、財產權特別犧牲補償之新一般理論/250
參、既成道路之補償救濟/263
肆、結 論/283
第十二章 論理總結/291
參考文獻/293
索 引/317
自 序
上版序
凡例說明
第一章 導 論
壹、前 言/1
貳、四種典型徵收補償法制/7
參、各章論點鳥瞰/12
.第一部分 理論基礎
第二章 經濟理論:有效率的徵收補償標準
壹、五種補償標準/20
貳、四大關鍵考量/23
第三章 憲法規範:損失與補償相當原則
壹、公正補償條款的漫漫長路/28
貳、補償與損失相當原則/37
參、被徵收人之損失/41
.第二部分 鑑往知來
第四章 歷史考察:臺灣1954年至1977年徵收補償體制之實證研究
壹、孫中山的民生主義思想,與其外國追隨者/48
貳、1954年到1977年的徵收補償法制/50
參、實證研究/52
第五章 立法實踐:2000年至2009年徵收補償體制之實證研究
壹、舊土地徵收條例之法律解釋/60
貳、徵收補償之實證研究:2000年至2009年/71
參、補償與損失不相當/82
第六章 行政自省:徵收補償訴願案件之實證研究與政策建議
壹、訴願會寬鬆審查徵收補償數額/92
貳、徵收補償訴願實務之反省/110
參、小 結/120
第七章 司法監督:最高行政法院徵收補償判決之反省
壹、公告土地現值與加成補償,當然為合理補償?/121
貳、一般正常交易價格,只需用來「參考」?/125
參、公告土地現值是一般處分?/126
肆、加成補償成數之定性/134
伍、行政法院應尊重地價評議委員會對地價之評定?/136
陸、加成補償成數不能依個案決定?/140
柒、逕為裁判,還是發回原處分機關?/142
捌、小 結/144
.第三部分 檢視當下
第八章 舊曲新唱:漸露曙光的第三波改革?
壹、修法經過/149
貳、條文解釋與檢討/156
參、協議價購/160
肆、土地徵收補償/167
伍、以實價算市價/179
陸、結 論/186
.第四部分 特別犧牲
第九章 財產權社會義務理論
壹、一般限制/193
貳、特設限制/204
參、結 論/208
第十章 財產權特別犧牲理論
壹、大法官解釋揭示之財產權重大限制理論/216
貳、計算補償額/227
參、界定與證立不補償至為輕微之損害/236
肆、結 論/240
第十一章 補償請求理論
壹、釋字第747號和第400號解釋的不同射程與緊張關係/245
貳、財產權特別犧牲補償之新一般理論/250
參、既成道路之補償救濟/263
肆、結 論/283
第十二章 論理總結/291
參考文獻/293
索 引/317
ISBN: 9789575113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