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可視化變革打造一個團隊會自動達標的高效經營體質 | 拾書所

經營可視化變革打造一個團隊會自動達標的高效經營體質

$ 450 元 原價 450
內容簡介


原文書名:すべての「見える化」で会社は変わる
中文書名:經營可視化變革打造一個團隊會自動達標的高效經營體質


內容簡介

超過3,000家企業都在實踐「經營可視化」
透過現場、業務到戰略數據、資訊的「視覺化」「公開化」「共有化」
整頓出建立員工共同問題意識的神經網絡
讓團隊不靠感覺而是靠數據成就企業戰略目標

不單只是將企業經營數據透明化、公開化,
更重要的是建立一個全員朝同一目標前進的導航制度,
就如同飛機駕駛艙的儀表板一樣,
就算老闆不在,員工仍然會看著不停變化的現場、營業、經營數據,
自動自發微調步伐以達成組織的戰略目標與經營願景。

導入「經營可視化」會帶來什麼樣的轉變?
√ 看得到的願景與戰略,激勵員工鬥志
√ 透明化的經營方向,能吸引有企圖心的求職者加入
√ 建立對問題意識認知的一致性
√ 即時掌握與處理客戶抱怨等動態
√ 從事後補救進化到先行管理
√ 內部控管制度與規章得以徹底執行
√ 員工可獲得公平公正的評價
√ 全員能以經營者視角來面對工作
√ 改善員工之間、部門之間的合作關係
√ 天天鍛鍊員工的思考力與應變力


本書特色

★作者以協助超過3千家企業實踐經營可視化的豐富經驗分享成功導入秘訣。
★透過現場、業務、經營數據的「視覺化」「公開化」「共有化」,來造就一個會自動自發達標的團隊。
★領導團隊不能再只依靠過去的經驗來判斷,而是要善用IT技術將數據可視化,以加速組織數位轉型的速度。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長尾一洋

NI諮商顧問公司代表董事。
中小企業診斷士。

橫濱市立大學商學院畢業後,在經營諮商顧問公司從事人才培育、業務指導、制定經營計畫、戰略構築等工作,1991年成立NI諮商顧問公司,擔任代表董事一職。目前為止,自上市公司到員工數名的中小企業,在眾多企業中致力於強化企業體質的工作。旗下公司所開發的可視化經營系統,已有三千多家企業引進,藉以強化實踐業務能力與假說驗證能力。


譯者簡介

葉小燕

專職譯者,臺灣高等法院特約通譯。
[email protected]




內容目錄


目錄

Part1 現在為何需要推動「經營可視化」變革

1「不能不明白現場狀況」的時代已經來到
對過去成功經驗難以忘懷的四十歲以上經營管理者
正因為是熟知過去的老手,才能研究對比現況
在經營上備戰,以面對過去經驗準則不再管用的時代

2創建導航制度以促進員工自動自發
強化企業經營上的「視覺」
國內已進入只剩腦力工作的時代
促使員工主動思考與行動的架構
準備一張標示公司標的與方向的地圖
決定前往目標的路線、標示距離
明確標示目前所在位置

3 戰略畢竟是假設,經由現場實際檢測才得以改善
若不在市場萎縮期內超越其他公司,便無法成長
你的經營戰略僅止於紙上談兵?
藉由假說→驗證的循環,持續進行改善

4 要即時掌握經營狀態,IT技術不可少
掌握公司經營狀態的機制沒有問題嗎?
要看整體均衡度,數據資料必須單一集中化
因IT技術進步與價格降低而可能實現的經營改革
這個時代,要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就免不了IT武裝化

5 推動「可視化」經營改革的具體步驟
步驟1 用簡單易懂的話語表達經營理念
步驟2 想像二十年後的願景,設定事業版圖
步驟3 製作願景圖、戰略、戰術圖
步驟4 製作計分卡,確立基準值
步驟5 訂定行動計劃,避免戰略和方針淪為空談
步驟6 建置可蒐集員工每日行動資訊的系統
步驟7 完成經營的駕駛艙
專題「五十年內減少三十%人口」的衝擊

Part2 戰略、管理、現場的「可視化」將帶來眾多優點

1 願景與戰略容易瞭解的好處
好處1 願景與戰略迫近身邊,可激勵員工鬥志
好處2 認同公司的年輕人會增加,對徵才有幫助
好處3 可促成公司內部在問題意識上的認知一致
好處4 形成長期、中期、短期對策的一貫性

2 即時掌握工作現場業務執行過程的好處
好處5 可即時掌握客訴或爭端等出乎意料的訊息
好處6 可徹底執行內部控管與規章服從
好處7 可轉變為事前採取必要對策的先行管理方式
好處8 可給予員工公平公正的評價

3 眼中可見的資訊在公司內部共有的好處
好處9 員工能以經營者的角度與態度去面對工作
好處10 可促進員工之間、部門之間的合作關係
好處11 可累積業務推展與專業技術等知識性訊息
好處12 可天天訓練員工的思考力

4 由此打造出應變能力強大的經營體質,業績蒸蒸日上
透過「工作日誌神經系統」,加速對環境變化的應變能力
顧客資訊與市場訊息達成可視化,可建立顧客資料檔
全體員工都是動力引擎,可提升業績
專題難以招募新血,攸關企業存亡

Part3 打造員工與顧客可產生共鳴的戰略圖

1 首先想像一下公司二十年後的樣貌
建立員工自己的生涯規劃表
預估市場時不可缺少的人口推估
未來評估很悲觀的話,該怎麼辦?

2 同業間相互較勁,無法制定出具獨創性的戰略
只有我們公司能做而且應該做的是什麼?
二十年後的戰略無需將目前的競爭分析列入其中
發揮不受限經營資源的創意
對事業繼承、世代交替做長遠性思考
找出自己公司有可能稱霸的領域
同時擁有兩項「第一」簡直如虎添翼

3 重新設定事業版圖,看見未來
事業版圖遭刻板印象束縛的弊病
思考自己公司事業版圖的功能性定義
描繪未來願景、戰略故事

4 製作公司二十年後的願景圖
以平衡計分卡的想法為基礎
〔實例〕島根縣大盤米商‧Q公司的現況
〔實例〕Q公司的二○二五年願景圖

5 製作三年後的戰略圖、單一年度的戰術圖
〔實例〕Q公司三年後的戰略圖
〔實例〕Q公司單一年度的戰術圖
員工與顧客是否能夠感受到「真、善、美」並有所共鳴?
專題命名為「○○業」將決定未來

Part4 掌握現狀、讓問題浮現的經營管理架構

1 讓計分卡與經營羅盤望遠鏡連動,檢測問題所在
因為有計分卡,所以能看見問題
可用計分卡設定先行指標
計分卡與經營羅盤望遠鏡的連動
每天確認經營羅盤望遠鏡

2 如何解讀經營管理的資料
不可能掌控所有資料,要鎖定焦點
在整體均衡狀況中看見各種指標

3 形成制訂行動計劃並徹底執行的風氣
由計分卡制訂行動計劃
塑造決定要做就徹底執行的風氣

4 為徹底管理,要提高人事考核的精確度
公開人事考核基準
盡可能活用上司在工作日誌上的建議事項
專題沒有考核就無法實行

Part5 建構汲取現場資訊的監控架構
1「工作日誌」是每日汲取現場變化的網絡
現場經常發生意想不到的事件
最適合天天傳達現場大小事的就是「工作日誌」
沒有工作日誌,公司內部的訊息傳達會如何?

2 要提高現場資訊傳達速度,工作日誌IT化不可少
採用書面工作日誌當年的辛苦
以口頭或紙張傳達訊息的特徵
工作日誌的IT化是必然的

3 培育工作日誌以做為監控裝置
初期階段將工作日誌當成報告書、溝通備忘錄
進化為計劃書與資訊共有的工具
活用進化後的工作日誌以建造監控系統

4 工作日誌是映照企業經營實體遮蔽面的鏡子
公司風氣與企業文化也能透過工作日誌看見
業務工作的實際樣貌與業務員的想法也無所遁形
連現場工作人員的動機都清楚浮現

5 融合現場的定性與定量數據,讓實體浮現出來
所謂現場的定性、定量數據是什麼?
掌握訊息背後真實面的「可視化經營系統」
現場狀況無所遁形,可徹底執行規約
專題沒有人會在工作日誌中寫出不妥當的內容?

Part6 以「顧客的可視化」活化業務現場

1 活用IT工作日誌,看見潛藏的顧客
將顧客資訊回報公司內部的業務員
業務員的角色任務與時俱變

2「了解顧客」就是知道顧客的判斷標準
活用開拓市場的工作日誌
推測顧客真正的想法與實情
數次洽商後可漸漸看出顧客的判斷標準
以視、觀、察達到顧客可視化

3 看得見顧客,便能啟動全公司的業務體制
只靠業務員傳達顧客心聲,其他部門不為所動
抱怨與需求如果看得見,就不得不行動
見得到可望成交的訂單、公司整體效率會提升
與顧客應對的單位不是只有業務部門
建置無論由誰與顧客應對都能資訊共有的架構

4 建置可直接提升業績的顧客資料庫
無法成交的顧客資訊也要累積留存
進入不費勁也能讓顧客上鉤的「魚池」狀態
資訊的安全管理要周全
專題最重要的資產就是顧客?

Part7「腦袋的可視化」將使員工成長、企業茁壯

1自工廠移入人們腦袋中的附加價值來源
推動工廠「可以看得見」的豐田
邁向知識工作者的時代

2「採取行動前在想些什麼?」的可視化
在PLAN和DO之間放入SEE
日誌中設置不經思考便無法填寫的欄位
看得見「想法」便能進行有效的指導
以IT工作日誌進行想法上的「先行管理」
不可毫無勝算就出兵

3 日積月累的知識使公司強盛
累積知識打造「活的業務指南」
知識管理為何不得當?
IT工作日誌將留存最實際的經驗知識

4 跨越部門壁壘,增進員工之間的理解與信賴
公司內的聯誼活動無法促成工作上的互信
為構築員工之間的信賴關係
員工之間的互信可以促成知識性合作
串聯員工頭腦的網路架構
「信賴與好惡無關」

5 發展為員工主動處理工作的組織
腦袋無法監視也強迫不來
戰略、管理與現場的可視化,讓組織變得自動自發
讓員工腦袋火力全開的經營裝置
專題彼得杜拉克《21世紀的管理挑戰》

Part8實現可視化經營的組織條件
1 成為可視化經營基礎的四項組織條件
組織條件1 不隱匿資訊、完全公開
組織條件2 矛盾、摩擦與衝突也要接受
組織條件3 限制以自我為中心的行動
組織條件4 賦予各人自由,活動狀況光明磊落
對下屬視如己出

2 整體與個人互受影響
所謂「全我合一」的關係
全我合一的關係持續一生
了解全我合一關係,才能自律協調行動

3 每位員工自我管控一天二十四小時
自己的時間以外是他人的時間?
一天二十四小時全都是自己的時間
時間上的自我控制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