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構圖 | 拾書所

論構圖

$ 378 元 原價 378
內容簡介


論構圖


內容簡介

《論構圖》
構圖與世界觀有關,與視覺有關,與符號有關,
構圖甚至還與許多領域也有所關聯。
本書建立了一個思考和討論構圖的框架,疏理了相關領域之間錯綜複雜的相互關係,並把它們置放到適合的位置之中。這個框架就是本書的結構,本書的結構就是構圖的邏輯。

◎第一章的任務:協助讀者理清構圖的基本問題和思考邏輯。
◎第二章的任務:協助讀者理解視覺感知的機制,並從視覺感知的角度討論西洋畫的構圖範式和慣例的合理性。
◎第三章的任務:協助讀者認識知識的類型和特性,並從地域文化和藝術思想,以及競爭力和知識價值的角度,認識構圖知識。
◎第四章的任務:加深讀者對視覺感知機制的認識,為第五章內容作鋪墊。
◎第五章的任務:協助讀者掌握一種基於視覺感知理論的構圖思維。
◎第六章的任務:協助讀者掌握一種基於符號學和修辭學的構圖思維。
◎第七章的任務:協助讀者掌握一種基於中國藝術思想的構圖思維。
◎第八章的任務:協助讀者掌握一種基於競爭策略的構圖思維。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楊椀爲

香港公開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碩士,教育工作者。愛好:逛書店、寫文章、用嘴巴拍照。

聯絡方式:
patreon.com/yeungww
Instagram.com/yeungww





內容目錄


目錄

前言 3
本書結構 4
目錄 (一) 11
目錄 (二) 12

第一章 範式和慣例:思考的基本邏輯 23
1.0. 攝影不是藝術 24
1.1. 藝術和攝影依賴於範式和慣例 25
1.2. 藝術的特性 25
1.3. 藝術和攝影不能脫離任何規則 26
2.0. 慣例 28
2.1. 藝術家名號的給予與剝奪 28
2.2. 藝術作品受限於慣例的約束 29
2.3. 違反慣例 30
3.0. 範式 32
3.1. 作為世界觀的範式 32
3.2. 作為思維的範式 33
3.3. 構圖者和構圖者使用的範式 33
3.3.1. 與構圖相關的範式 34
3.3.2. 與競爭相關的範式 34
4.0. 範式和慣例的區別 36
5.0. 構圖的範式和慣例 37
5.1. 以範式達至形似,以慣例達至神似 37
5.1.1 以中國畫和中國畫畫意攝影為例 38
5.2. 人像攝影的構圖慣例 39
5.2.1. 創新是對既有慣例的重新調整 40
5.3. 西洋畫構圖和攝影構圖的共同目的 41
5.3.1. 攝影構圖傳承於西洋畫構圖只是起始預設 42
5.4. 以範式和慣例作為審美和境界的參照物 43
5.5. 構圖與構圖思維 44
5.5.1. 構圖思維和構圖方法是母子關係 44
5.5.2. 構圖範式和構思的區別 45
5.5.3. 構圖範式的混合使用 45
5.5.4. 構圖範式的誤讀和誤用 46

第二章 構圖和視覺感知(一):重新思考構圖 49
1.0. 調整我們對構圖的固有印象 50
1.1. 視覺感知優先於構圖範式和構圖慣例 51
1.1.1. 西洋畫構圖的主要功能不在於凸顯主體 54
2.0. 構圖和自上而下的知覺加工 55
2.1. 自下而上的加工過程 55
2.2. 自上而下的加工過程 55
2.3. 自上而下的加工和視覺感知 56
2.4. 過於簡化的構圖觀念不能處理複雜的視覺現象 56
2.5. 構圖者需要更多的構圖知識 58
3.0. 視覺注意不受攝影的構圖範式操控 59
3.1. 思考觀眾的視覺注意 60
3.1.1. 觀眾如何注意到主體(一) 60
3.2. 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視覺注意機制 61
3.2.1. 觀眾如何注意到主體(二) 62
3.2.2. 觀眾如何判斷誰是主體? 62
4.0. 視覺藝術和日常生活的視覺感知 64
4.1. 視覺感知的模稜兩可 64
4.2. 視覺藝術的模稜兩可:判斷相片中的主體 65
4.3. 在不相似之處體會視覺藝術 66
4.3.1. 過度追求藝術形式沒有意義 67
5.0. 如何討論構圖 69
5.1. 選擇適合的範式解決適合的構圖問題 69
5.2. 所有創作問題可以分為範式問題和慣例問題 70
6.0. 構圖的假常識 71
6.1. 格式塔知覺組織原則的錯誤使用 71
6.2. 複數出現的格式塔知覺組織原則 74

第三章 構圖知識的特性和差異 78
1.0. 以「概念」作為構圖的邏輯 79
2.0. 構圖知識的特性 81
2.1. 中國藝術知識中的「意境」 81
2.2. 中西繪畫構圖知識的特性和差異 83
2.3. 以SECI模型理解攝影的學習過程 89
2.3.1. 社會化(S):從內隱知識到內隱知識 90
2.3.2. 外化(E):從內隱知識到外顯知識 90
2.3.3. 組合化(C):從外顯知識到外顯知識 91
2.3.4. 內化(I):從外顯知識到內隱知識 91
2.4. 從SECI視角理解現代人學習攝影的途徑 91
2.4.1. 大學 91
2.4.2. 興趣班 92
2.4.3. 師徒 92
2.4.4. 自學 93
2.5. 學者和藝術家筆下的「意境」的區別 93
2.6. 以價值和競爭力分類構圖知識 94

第四章 構圖和視覺感知(二):原理和應用 99
1.0. 感覺、知覺和認知 100
1.2. 感覺(feeling)與感覺(sensation)的區別 101
1.3. 感覺(sensation)、知覺(perception)、認知(cognition)的區別 102
2.0. 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理論的區別 103
3.0. 自下而上的加工理論 104
3.1. 基於自下而上理論的構圖視角 105
3.2. 模板匹配理論和西洋畫構圖的辨識 106
3.3. 特徵分析理論和中國畫構圖的辨識 109
3.3.1. 整體特徵和局部特徵 110
3.3.2. 從知覺元素的疏密度看中國畫的構圖特徵 111
3.3.3. 以知覺元素的疏密度觀點理解中國畫構圖思想「虛實疏密」 112
3.4. 成分識別理論:三維幾何 113
3.5. 原型匹配理論:事物的理想化模型 114

第五章 構圖應用:格式塔和符號意義 117
1.0. 格式塔世界 118
1.1. 格式塔在藝術創作上的作用:創新與模仿 118
1.2. 格式塔理論的誤讀和誤用 119
1.3. 良好的格式塔 121
1.4. 格式塔的基本假設(一):整體不等於部分的相加 122
1.5. 格式塔的基本假設(二):整體和部分 123
1.5.1. 區分整體和部分 125
1.5.2. 何謂次級整體 125
1.6. 圖案分析(一):分析格式塔結構的兩種角度 127
1.6.1. 從上往下(from above)和從下往上(from below) 128
1.6.2. 格式塔的整體和部分不是兩種分開的獨立事物 128
1.7. 圖案分析(二):以格式塔知覺組織原則分析部分與部分的關係 129
1.7.1. 單個出現的情況 130
1.7.2. 複數出現的情況 132
1.8. 格式塔理論的應用 134
1.8.1. 格式塔理論和原型匹配理論的相互關係 134
1.8.2. 門的格式塔結構:不改變整體關係的條件下改變部分特質 136
1.8.3. 衣物的格式塔結構:不改變整體關係的條件下簡化結構的成分 137
1.8.4. 飲品的格式塔結構:識別核心部分和複製整體關係 139
1.8.4.1. 複製整體結構等同複製整體感覺 145
1.8.5. 一張相片裡的格式塔結構 147
1.8.5.1. 以相似性製造視覺錯覺 149
1.8.5.2. 以格式塔知覺組織原則增加層次 149
2.0. 格式塔式思維和符號式思維 151
2.1. 符號的基本假設 (一) 151
2.2. 格式塔和符號:「簡約風格」的常見誤解 152
2.3. 格式塔和符號意義:分析超現實主義作品 153
2.3.1. 從符號學角度理解合成生物 154
2.3.2. 從格式塔角度理解超現實主義的西洋畫作品 154
2.3.3. 從格式塔角度理解觀眾如何知道孫悟空演員是張衛健抑或彭宇晏 155
2.3.4. 從格式塔和符號角度理解觀眾如何知道鋼鐵俠的裝甲裡面是東尼 156
2.4. 從符號角度理解中國畫創造「仙氣」的方法 157

第六章 符號和修辭 159
1.0. 相片中的符號 160
1.1. 修辭是符號的表達方式 160
1.2. 符號的基本假設(二):影像的世界由符號構成 162
1.3. 符號的基本假設(三):符號的構成 162
1.3.1. Saussure的符號 163
1.3.2. Peirce的符號 164
1.3.2.1. 風格的再現即是意義的再現 166
1.3.3. Peirce的符號分類 167
2.0. 漢語修辭 169
2.1. 漢語修辭的基本假設 (一) 169
2.2. 譬喻 170
2.2.1. 明喻 171
2.2.2. 隱喻 172
2.2.3. 借喻 173
2.3. 對偶 175
2.4. 排比 178

第七章 古代中國的世界觀和藝術理論 180
1.0. 適合的世界觀對應適合的藝術理論 181
1.1. 古代中國的世界觀:道、炁、陰陽、五行 182
1.1.1. 道 182
1.1.2. 炁(氣) 183
1.1.3. 陰陽 183
1.1.4. 五行 184
1.2. 道家與道教的區別 184
1.2.1. 如何區別道家美學和道教美學 186
2.0. 世界觀和藝術創作的相互關係 187
2.1. 分析作品背後的世界觀 187
2.2. 世界觀與詩 188
2.3. 世界觀的限制(一) 188
2.4. 世界觀的限制(二) 189
3.0. 世界觀和攝影 191
3.1. 框限所約束的自然本性才是個人風格 192
3.2. 人像攝影:言語引導只能產生虛假的自然 193
4.0. 眼與神 195
5.0. 道家和道教的美學思想與應用 198
5.1. 道家和道教的自然觀 198
5.1.1. 人與環境相調和 199
5.1.2. 人與環境相融合 199
5.1.3. 人與「道」合一 200
5.2. 道教與形神論 201
5.2.1. 寫「形」的三種模式 202
5.2.1.1. 基本的「形」 203
5.2.1.2. 本質的「形」 203
5.2.1.3. 理想的「形」 205
5.2.2. 寫「神」的兩種模式 205
5.2.2.1. 人的「神」 205
5.2.2.2. 作者的「神」 206

第八章 競爭與策略 207
1.0. 藝術創作與競爭策略 208
2.0. 競爭的基本概念 209
2.1. 錯誤的觀念 209
2.1.1. 錯誤的努力方向 209
2.1.2. 作品品質與作品的吸引力無關 210
2.1.3. 無償投稿作品的問題 211
2.1.4. 公開技術和技藝的利弊得失 212
2.1.5. 經營多個社交平台帳號的問題 213
2.1.6. 觀眾不等於粉絲 214
2.1.7. 名氣由資訊量決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