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收攝六根 正念正知
靜心觀照 心得解脫
如何修行,才能徹底解脫?徹底解脫的道路是什麼樣的一條路?《雜阿含經》非常清楚勾勒出修行的藍圖,因此透過這本書,讓佛子知道怎麼邁向解脫。
《雜阿含經》是原始佛教的根本聖典,也是全體佛教的基礎,透過這部經典的精讀,將使我們掌握修行的方向、方法,並且明瞭基本的佛學專有術語。換句話
說,深入雜阿含經等於是兼顧實際的修行與基本佛學的理解。以此為基礎,日後研讀其餘佛典,一方面比較沒有阻礙,另一方面能逐漸邁向徹底解脫。
《雜阿含經》是一部佛陀與弟子們對話的根本聖典,在佛家中,其地位有如儒家的《論語》。透過經典的研讀,修行者漸能掌握如何發心走在解脫路上,在這條路上該怎麼觀察萬物,這條路上會遇到的困難或障礙有哪些,如何克服萬難,更上一層樓。經過深入研讀,將受到原始佛法的震撼教育,親身感受佛陀的睿智與慈悲。而且,唯有透過《阿含經》,才能真正知道阿羅漢是一個如何超凡入聖的徹底解脫者,不再誤解阿羅漢。
靜心觀照 心得解脫
如何修行,才能徹底解脫?徹底解脫的道路是什麼樣的一條路?《雜阿含經》非常清楚勾勒出修行的藍圖,因此透過這本書,讓佛子知道怎麼邁向解脫。
《雜阿含經》是原始佛教的根本聖典,也是全體佛教的基礎,透過這部經典的精讀,將使我們掌握修行的方向、方法,並且明瞭基本的佛學專有術語。換句話
說,深入雜阿含經等於是兼顧實際的修行與基本佛學的理解。以此為基礎,日後研讀其餘佛典,一方面比較沒有阻礙,另一方面能逐漸邁向徹底解脫。
《雜阿含經》是一部佛陀與弟子們對話的根本聖典,在佛家中,其地位有如儒家的《論語》。透過經典的研讀,修行者漸能掌握如何發心走在解脫路上,在這條路上該怎麼觀察萬物,這條路上會遇到的困難或障礙有哪些,如何克服萬難,更上一層樓。經過深入研讀,將受到原始佛法的震撼教育,親身感受佛陀的睿智與慈悲。而且,唯有透過《阿含經》,才能真正知道阿羅漢是一個如何超凡入聖的徹底解脫者,不再誤解阿羅漢。
作者簡介
大寂法師
學歷:
‧ 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佛學博士
著作:
‧ 非行非坐三昧之修學
‧ 智慧與禪定做為佛教神通的成立基礎
‧ 瑜伽經
‧ 佛陀的啟示(1)
‧ 佛陀的啟示(2)
‧ 佛陀的啟示(3)
‧ 菩薩的禪修(1):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註
‧ 菩薩的禪修(2):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註
‧ 圓融觀呼吸:天台宗的六妙門
‧ 禪法寶藏:雜阿含經講解
歷任:
‧ 大寂靜精舍住持
‧ 台灣大寂靜學會/導師曁理事長
‧ 香港大寂靜學會/導師曁會長
‧ 圓光佛學院/教師、輔導老師
‧ 龍山寺板橋文化廣場/講師
‧ 聞思佛學圖書館/講師
‧ 中華佛教青年會/監獄弘法怖教師
‧ 華梵文教基金會/講師
‧ 假日佛學班講師
網站:
‧ http://www.muchcalm.com.tw/
學歷:
‧ 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佛學博士
著作:
‧ 非行非坐三昧之修學
‧ 智慧與禪定做為佛教神通的成立基礎
‧ 瑜伽經
‧ 佛陀的啟示(1)
‧ 佛陀的啟示(2)
‧ 佛陀的啟示(3)
‧ 菩薩的禪修(1):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註
‧ 菩薩的禪修(2):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註
‧ 圓融觀呼吸:天台宗的六妙門
‧ 禪法寶藏:雜阿含經講解
歷任:
‧ 大寂靜精舍住持
‧ 台灣大寂靜學會/導師曁理事長
‧ 香港大寂靜學會/導師曁會長
‧ 圓光佛學院/教師、輔導老師
‧ 龍山寺板橋文化廣場/講師
‧ 聞思佛學圖書館/講師
‧ 中華佛教青年會/監獄弘法怖教師
‧ 華梵文教基金會/講師
‧ 假日佛學班講師
網站:
‧ http://www.muchcalm.com.tw/
內容目錄
目錄
1. 自我介紹
2. 五蘊
3. 當觀色無常
4. 解脱
5. 禪修方法
6. 正思惟五蘊
7. 大小乘問題
8. 淨土問題
9. 神通問題
10. 不能斷苦
11. 愛苦
12. 無常的時間觀
13. 三法印
14. 佛法講的「樂」
15. 被煩惱役使
16. 寺廟存在的必要性
17. 結所繋法
18. 禪修引導
19. 魔王波旬
20. 神通
21. 見法涅槃
22. 無漏
23. 觀察五蘊
24. 阿羅漢
25. 滅盡定
26. 解脱道與菩薩道
27. 正知正念充滿
28. 瑜伽
29. 行圓滿
30. 果圓滿
31. 淨土宗
32. 往生
33. 師圓滿
34. 比丘尼戒
35. 過午不食
36. 兩種法師
37. 舍利弗
38. 我見延伸的我勝、我等、我劣
39. 舍利弗的教學方法
40. 主動成為佛教徒
41. 愚相
42. 考試可以靠佛菩薩嗎?
43. 遠塵離垢
44. 見法
45. 不再需要看別人的臉色
46. 五轉
47. 無明
1. 自我介紹
2. 五蘊
3. 當觀色無常
4. 解脱
5. 禪修方法
6. 正思惟五蘊
7. 大小乘問題
8. 淨土問題
9. 神通問題
10. 不能斷苦
11. 愛苦
12. 無常的時間觀
13. 三法印
14. 佛法講的「樂」
15. 被煩惱役使
16. 寺廟存在的必要性
17. 結所繋法
18. 禪修引導
19. 魔王波旬
20. 神通
21. 見法涅槃
22. 無漏
23. 觀察五蘊
24. 阿羅漢
25. 滅盡定
26. 解脱道與菩薩道
27. 正知正念充滿
28. 瑜伽
29. 行圓滿
30. 果圓滿
31. 淨土宗
32. 往生
33. 師圓滿
34. 比丘尼戒
35. 過午不食
36. 兩種法師
37. 舍利弗
38. 我見延伸的我勝、我等、我劣
39. 舍利弗的教學方法
40. 主動成為佛教徒
41. 愚相
42. 考試可以靠佛菩薩嗎?
43. 遠塵離垢
44. 見法
45. 不再需要看別人的臉色
46. 五轉
47. 無明
ISBN: 978957438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