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火中國1937-1952:流轉的勝利與悲劇,近代新中國的內爆與崛起 | 拾書所

戰火中國1937-1952:流轉的勝利與悲劇,近代新中國的內爆與崛起

$ 504 元 原價 504
內容簡介


齊邦媛:
他在學術研究中看到,中國在20世紀前半葉傷亡數千百萬軍民,捐軀衛國,戰後卻多數未能歸葬鄉里。1949之後,生者無言,死者默默,寫史之際,豈止感到悲憫與同情而已。

這關鍵15年,成就了你我熟知的現代中國!
也許,沒有誰的國家是真的。
在建國神話的夢幻中,真相與謊言,都成了現實。
這是課本中最混亂、難以卒睹、令人放棄理解的一段歷史,是一個政府走向潰敗、國家邁向分裂、人民必須受難,真相難辨的傷痛故事。

和平被有關民族間平等、擁有自決權利、民主和人權等偉大原則割裂。它無法產生希望,也無法形成和解,卻能夠滋養核戰和末日的恐懼。
──方德萬

  今日的中國,何以會是如此?到底是誰打贏了關鍵的戰爭?
  隔海高唱的歷史,哪個才是真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型塑現代世界的關鍵,中國在其中的角色尤其難解。這段近代中國進程,由連串的錯誤、分裂、敗亡、注定受難的傷痛寫就。
  《戰火中國》以全新視角,重新梳理這段令人慨歎,凝縮重要轉捩點與變化的歷史,且在大脈絡下特別穿插陳克文與齊邦媛的個人史,補足了大歷史角度忽略的老百姓生命軌跡。
  過去西方學者認為中國在二戰無足輕重,但《戰火中國》作者方德萬指出,當眾人目光集中在歐洲戰場時,1937年至1952年中國正在打一場複雜的全面戰爭,不但要面對同時並存、相互拉扯的多股的外敵,還有同樣分裂並進的內憂。
  新中國,就在這麼飄搖動蕩的土地上誕生。
  要探究新中國真正的本質,必須盡力拋開抵抗外侮的英雄式主觀論述色彩,同時並論各派系在抗戰時期的作為、決策、成功與失敗,以及日本、蘇聯、美國、英國等勢力的政治考量與行動。《戰火中國》全書分為四部份:第一部「立國大業」論析蔣介石掌權至1937年中日開戰期間,圍繞其與國民黨的連串事件;第二部「歷史轉捩點」講述對日抗戰的時代精神轉變,分論日本、國民黨如何試圖取勝,以及中國共產黨的擴張;第三部「試煉」和第四部「新中國」,則檢視成為世界大戰一部分的抗日戰爭、日本戰敗後的中國內戰,以及在韓戰中逐漸浮現的冷戰面貌。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方德萬(Hans van de Ven)
    荷蘭漢學家,英國劍橋大學東亞研究所教授、英國國家學術院院士。曾任臺灣中央研究院訪問學者、中國南京大學歷史學系客座教授。著有:Breaking with the Past: The Chinese Maritime Customs Service and Global Origins of Modernity in China、War and Nationalism in China: 1925-1945、From Friend to Comrade: The Founding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1920-1927等書,合編之The Battle for China獲2012年軍事歷史學會(Society for Military History)傑出圖書獎(Distinguished Book Award)。

譯者簡介

何啟仁
  畢業於中正國防幹部預備學校72年班、海軍官校76年班、政治作戰學校政治研究所,後於法國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EHESS)近現代中國研究中心(CECMC)取得高等研究文憑(DEA, Diplôme d’études approfondies),並為該中心博士生。譯作有:《中國革命的起源1915-1949》、《主宰中國的太子黨》。


相關作者簡介

譯校者簡介
沈高陽
  中山大學世界史碩士,攻讀上海交通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博士中。擅長數種語言。曾編著《百川匯南粵——海上絲綢之路對嶺南文化的影響(兩卷)》,並有多本譯注。

張志雲
  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貿易史教授、英國布里斯托大學榮譽資深研究員、日本東京大學客座教授。近代史、海關史、帝國史研究者,師從畢可思教授(Robert Bickers)。主要研究中外關係史、帝國主義與殖民主義史、中國海關史、歷史地理資訊系統等。代表作有:Government, Imperialism and Nationalism in China: The Maritime Customs Service and its Chinese Staff、The Chinese Journals of L.K. Little, 1943-1954, An Eyewittness Account of War and Revolution(三卷)等。

內容目錄


推薦序1 弦歌不輟在戰火中國╱齊邦媛
推薦序2 以戰爭史貫穿整個中國現代史╱張寧
臺灣版序 「你為誰而寫?」╱方德萬
譯者序 戰爭年代,和平想望╱何啟仁

地圖

導論
第一部 立國大業
第一章 蔣介石:救中國
 孫逸仙與蔣介石
 蔣介石的政變
第二章 國家建設
 軍事改革
 國民改造
 外交政策
第三章 南京,南京
 中山陵
 陳克文和齊邦媛的南京之旅
第四章 走向戰爭
 向衝突發展:西安事變前中國和日本的政策
 西安事變
 孤注一擲
 盧溝橋事變
 戰事擴大

第二部 歷史轉捩點
第五章 淞滬會戰
 戰役
 轟炸
 化敵為友?
 團結群眾
第六章 以空間換取時間
 南京
 徐州
 武漢
 焦土
 逃難
第七章 扶植替代政權
 傀儡
 戰略轟炸
 冬季攻勢(一九三九年十二月-一九四○年一月)
第八章 戰爭中的共產主義
 調整共產主義
 游擊戰理論化
 日本人救了中國共產黨
 戰爭中另有戰爭
 整黨

第三部 試煉
第九章 戰爭中的同盟
 歐洲對亞洲
 心懷舊恨
 邁向勝利的中國
 外交成果
第十章 轉折
 一號作戰(一九四四年四月-一九四五年二月)
 豫中會戰(四月二十五日-五月二十五日)
 長衡會戰(五月二十七日-八月八日,湖南會戰)
 桂柳會戰(八月-十二月,廣西和貴州戰役)
 史迪威事件
 美國退出中國對日戰爭
 共產黨的回應
第十一章 日本在中國投降
 內戰
 恍如隔世的勝利時刻

第四部 新中國
第十二章 土崩瓦解
 世風日下
 救濟與重建
 冷戰死亡之吻
第十三章 民族解放戰爭
 革命中的鄉村中國
 林彪在東北
 遼瀋戰役
第十四章 終盡
 韓戰
 冷戰和平
尾聲 流轉
注釋

ISBN: 9789570854961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