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巴達維亞號之死:禍不單行的荷蘭東印度公司,以及航向亞洲的代價
內容簡介
比《蒼蠅王》更駭人聽聞,卻是真實的荒島叛變事件
當年,來到亞洲的荷蘭東印度公司,到底經歷了什麼樣的海上殘酷之旅?
以非虛構寫作筆法,呈現大航海時代
陳國棟(中研院史語所/海洋史專家)、朱和之(《逐鹿之海》作者/歷史小說家) 專文推薦
一六二○年代最後幾年,荷蘭東印度公司已經因為被中國驅趕,落腳台灣。在台灣又遭遇西拉雅人的強烈反抗,不只如此,還因為與日本外交通商顏面盡失,整體亞洲事業面臨挫折。「巴達維亞號」以當時荷蘭東印度公司在爪哇島總部「巴達維亞」命名,象徵它是一艘精心打造並被寄與厚望的大船,但她卻禍不單行,同時遇上船難和船員叛變。巴達維亞號最後在澳洲西部外海撞上渺無人煙的珊瑚礁群島。
身為歷史學家的麥克.戴許,對於檔案拼湊、資料核對抱持瘋狂熱情,他像追案的警探,建構船難之後的眾人如何聽命一名精神變態者的指揮,用喪盡天良的手段,彼此欺騙,互相殘殺。情節讀來驚心動魄,不忍呼吸。但是,堪與「蒼蠅王」比擬的血腥事件,並不是作者唯一關心之事。
除了用非虛構寫實的文學手法,揭露這段「荷蘭黃金時代」的暗歷史,作者更放眼這起事件背後的結構和歷史情境,設身處地探究這些叛變者在荷蘭聯省共和國的社會處境、海上生活的種種苦難,並從種種跡象推測叛變首腦的精神疾病。
除了聚焦這群到海外闖蕩的亡命之徒,他還分析荷蘭東印度公司無情的卑劣行徑、荷蘭聯省共和國與歐洲諸國的國際關係、荷蘭人在亞洲的遭遇等等。更從時間軸線延伸,論及首批白人踏足澳洲的可能情境、四百年來世人如何著迷於尋覓沉船的確切地點、世世代代考古學家如何從事挖掘,以及當代荷蘭古船復振的文化傳承等議題。
「巴達維亞號」上原本共有三百三十多人,死了三分之二,只剩下一百多人。腐化後的大量屍體,改變了珊瑚礁的表層土壤,使得貧瘠之地綻放出美麗的花朵。這個故事充滿戲劇張力,曾被羅素克洛的電影公司買下版權。
船難,是大航海時代經常遭遇的磨難,在當下是場災難,但衍伸出救難連結,寫下罪與罰的故事,激發出新的追尋和期盼,是人類開拓視野,串連古今的機會。
名人推薦
陳國棟(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員)
朱和之(歷史小說家,著有《逐鹿之海》《樂土》《風神的玩笑》)
專文導讀
各界推薦
作者的文筆好,因此雖然不是小說,但是讀者卻依然得到閱讀小說的樂趣。還有,他謹守歷史學的規矩來寫作,於是讀者還可以藉此認識歷史事實。麥克‧戴許隨時把他的敘事置回當時荷蘭的社會、經濟、哲學與宗教背景。他不只是講一個悲慘的故事、一些人物和他們的遭遇,他也提供讀者十七世紀初年荷蘭歷史的簡易描述。他的書反映了荷蘭社會與航海生活。——陳國棟(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員)
本書作者麥克‧戴許以犯罪鑑定般的細心、耐性與推理,從千頭萬緒的資料中重建了巴達維亞號的航程,以及叛變過程的諸般細節。…對臺灣讀者而言,在有如真實版《蒼蠅王》的傳奇故事之外,我們還能從這本書清楚窺見荷蘭的歷史脈絡,並且認識到VOC前來亞洲經營的鋩鋩角角,進而對其在臺灣的活動形成參照。——朱和之(歷史小說家,著有《逐鹿之海》)
流落荒島的倖存者、凶殘的異端分子、具有領袖魅力的精神變態者:這三者在一六二九年荷蘭商船「巴達維亞號」撞上珊瑚小島後交織出一樁慘劇……戴許以其生花妙筆描述人們如何集體墮入野蠻境地,以一絲不苟的研究為依據,寫下此書。——《紐約時報》
《巴達維亞號之死》讀來引人入勝……別以為作者耽溺於細述這些慘劇裡聳人聽聞的行徑,或者沉迷於大篇幅著墨女性倖存者被迫獻出身體所經歷的苦難。其實作者如實呈現他在荷蘭東印度公司檔案資料和澳洲境內研究數年所收集到的證據,不虛構,也不美化。細心選汰和整理親身見證者的記述……精彩重現了倖存者如何陷入無法無天的狀態。用心撰寫的注釋,為正文提供了詳細的出處,更添本文的精彩。——《泰晤士報文學增刊》
十足扣人心弦……戴許找到一個情節豐富精彩、足以讓任何人愛不釋卷的故事……他筆下科內里斯的罪行,叫人害怕又令人著迷。他的殘忍行徑叫人不忍卒讀,又叫人不讀完不甘心。這些年我所讀過的歷史書,沒有一本如此讓人覺得身歷其境。——《國家地理冒險》(National Geographic Adventure)
「引人入勝的敘事,以紮實的研究成果為本,比任何虛構性作品更生動呈現筆下人物和地方,情節之精彩叫人讀來欲罷不能……《巴達維亞號之死》說明了寫得好且有深厚研究為依據的歷史書,如何讓當今時興的虛實交雜作品失去容身之地。——《澳洲人報》(The Australian)
一流的說故事功力,敘述十七世紀荷蘭的生活樣貌……讀來猶如驚悚小說,充滿讓人想一頁頁讀下去的情節。——《墨爾本信使太陽報》(Melbourne Herald-Sun)
比起近來大部分被視為驚悚小說的作品,這是更出色許多的驚悚小說。——Jonathan Yardley,《華盛頓郵報》
內容簡介
比《蒼蠅王》更駭人聽聞,卻是真實的荒島叛變事件
當年,來到亞洲的荷蘭東印度公司,到底經歷了什麼樣的海上殘酷之旅?
以非虛構寫作筆法,呈現大航海時代
陳國棟(中研院史語所/海洋史專家)、朱和之(《逐鹿之海》作者/歷史小說家) 專文推薦
一六二○年代最後幾年,荷蘭東印度公司已經因為被中國驅趕,落腳台灣。在台灣又遭遇西拉雅人的強烈反抗,不只如此,還因為與日本外交通商顏面盡失,整體亞洲事業面臨挫折。「巴達維亞號」以當時荷蘭東印度公司在爪哇島總部「巴達維亞」命名,象徵它是一艘精心打造並被寄與厚望的大船,但她卻禍不單行,同時遇上船難和船員叛變。巴達維亞號最後在澳洲西部外海撞上渺無人煙的珊瑚礁群島。
身為歷史學家的麥克.戴許,對於檔案拼湊、資料核對抱持瘋狂熱情,他像追案的警探,建構船難之後的眾人如何聽命一名精神變態者的指揮,用喪盡天良的手段,彼此欺騙,互相殘殺。情節讀來驚心動魄,不忍呼吸。但是,堪與「蒼蠅王」比擬的血腥事件,並不是作者唯一關心之事。
除了用非虛構寫實的文學手法,揭露這段「荷蘭黃金時代」的暗歷史,作者更放眼這起事件背後的結構和歷史情境,設身處地探究這些叛變者在荷蘭聯省共和國的社會處境、海上生活的種種苦難,並從種種跡象推測叛變首腦的精神疾病。
除了聚焦這群到海外闖蕩的亡命之徒,他還分析荷蘭東印度公司無情的卑劣行徑、荷蘭聯省共和國與歐洲諸國的國際關係、荷蘭人在亞洲的遭遇等等。更從時間軸線延伸,論及首批白人踏足澳洲的可能情境、四百年來世人如何著迷於尋覓沉船的確切地點、世世代代考古學家如何從事挖掘,以及當代荷蘭古船復振的文化傳承等議題。
「巴達維亞號」上原本共有三百三十多人,死了三分之二,只剩下一百多人。腐化後的大量屍體,改變了珊瑚礁的表層土壤,使得貧瘠之地綻放出美麗的花朵。這個故事充滿戲劇張力,曾被羅素克洛的電影公司買下版權。
船難,是大航海時代經常遭遇的磨難,在當下是場災難,但衍伸出救難連結,寫下罪與罰的故事,激發出新的追尋和期盼,是人類開拓視野,串連古今的機會。
名人推薦
陳國棟(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員)
朱和之(歷史小說家,著有《逐鹿之海》《樂土》《風神的玩笑》)
專文導讀
各界推薦
作者的文筆好,因此雖然不是小說,但是讀者卻依然得到閱讀小說的樂趣。還有,他謹守歷史學的規矩來寫作,於是讀者還可以藉此認識歷史事實。麥克‧戴許隨時把他的敘事置回當時荷蘭的社會、經濟、哲學與宗教背景。他不只是講一個悲慘的故事、一些人物和他們的遭遇,他也提供讀者十七世紀初年荷蘭歷史的簡易描述。他的書反映了荷蘭社會與航海生活。——陳國棟(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員)
本書作者麥克‧戴許以犯罪鑑定般的細心、耐性與推理,從千頭萬緒的資料中重建了巴達維亞號的航程,以及叛變過程的諸般細節。…對臺灣讀者而言,在有如真實版《蒼蠅王》的傳奇故事之外,我們還能從這本書清楚窺見荷蘭的歷史脈絡,並且認識到VOC前來亞洲經營的鋩鋩角角,進而對其在臺灣的活動形成參照。——朱和之(歷史小說家,著有《逐鹿之海》)
流落荒島的倖存者、凶殘的異端分子、具有領袖魅力的精神變態者:這三者在一六二九年荷蘭商船「巴達維亞號」撞上珊瑚小島後交織出一樁慘劇……戴許以其生花妙筆描述人們如何集體墮入野蠻境地,以一絲不苟的研究為依據,寫下此書。——《紐約時報》
《巴達維亞號之死》讀來引人入勝……別以為作者耽溺於細述這些慘劇裡聳人聽聞的行徑,或者沉迷於大篇幅著墨女性倖存者被迫獻出身體所經歷的苦難。其實作者如實呈現他在荷蘭東印度公司檔案資料和澳洲境內研究數年所收集到的證據,不虛構,也不美化。細心選汰和整理親身見證者的記述……精彩重現了倖存者如何陷入無法無天的狀態。用心撰寫的注釋,為正文提供了詳細的出處,更添本文的精彩。——《泰晤士報文學增刊》
十足扣人心弦……戴許找到一個情節豐富精彩、足以讓任何人愛不釋卷的故事……他筆下科內里斯的罪行,叫人害怕又令人著迷。他的殘忍行徑叫人不忍卒讀,又叫人不讀完不甘心。這些年我所讀過的歷史書,沒有一本如此讓人覺得身歷其境。——《國家地理冒險》(National Geographic Adventure)
「引人入勝的敘事,以紮實的研究成果為本,比任何虛構性作品更生動呈現筆下人物和地方,情節之精彩叫人讀來欲罷不能……《巴達維亞號之死》說明了寫得好且有深厚研究為依據的歷史書,如何讓當今時興的虛實交雜作品失去容身之地。——《澳洲人報》(The Australian)
一流的說故事功力,敘述十七世紀荷蘭的生活樣貌……讀來猶如驚悚小說,充滿讓人想一頁頁讀下去的情節。——《墨爾本信使太陽報》(Melbourne Herald-Sun)
比起近來大部分被視為驚悚小說的作品,這是更出色許多的驚悚小說。——Jonathan Yardley,《華盛頓郵報》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麥克.戴許Mike Dash
倫敦大學國王學院歷史學博士。
擅長以獨特視角選取特殊歷史事件為寫作題材,再以鉅細靡遺的資料考證功力,建構彷彿感受得到的歷史情境,除了本書《巴達維亞號之死》,還曾撰寫過暢銷書《鬱金香熱》,以及美國黑手黨相關書籍。
在部落格大行其道時,就已開始經營自己的歷史部落格A Blast From The Past。部落格內容精彩豐富,榮獲「克麗奧佩脫拉獎」(Cleopatra prize),後來又為史密森尼學會(Smithsonian Institution)延攬,為其刊物Smithsonian Magazine撰寫歷史主題文章。
譯者簡介
黃中憲
政大外交系畢,專職筆譯,譯有《維梅爾的帽子》、《帝國暮色》、《戰後歐洲六十年》、《意外的國度》、《塞爾登先生的中國地圖》、《大分流》等。
麥克.戴許Mike Dash
倫敦大學國王學院歷史學博士。
擅長以獨特視角選取特殊歷史事件為寫作題材,再以鉅細靡遺的資料考證功力,建構彷彿感受得到的歷史情境,除了本書《巴達維亞號之死》,還曾撰寫過暢銷書《鬱金香熱》,以及美國黑手黨相關書籍。
在部落格大行其道時,就已開始經營自己的歷史部落格A Blast From The Past。部落格內容精彩豐富,榮獲「克麗奧佩脫拉獎」(Cleopatra prize),後來又為史密森尼學會(Smithsonian Institution)延攬,為其刊物Smithsonian Magazine撰寫歷史主題文章。
譯者簡介
黃中憲
政大外交系畢,專職筆譯,譯有《維梅爾的帽子》、《帝國暮色》、《戰後歐洲六十年》、《意外的國度》、《塞爾登先生的中國地圖》、《大分流》等。
內容目錄
目錄
推薦序 陳國棟
推薦序 那些在巴達維亞號上望見的 朱和之
序
地圖:荷蘭 約一六二八年
地圖:巴達維亞號的航線
地圖:豪特曼的阿布羅留斯群島
序
前言 晨礁
第一章 異端分子
第二章 十七紳士
第三章 大洋的客棧
第四章 未知的南方大陸
第五章 虎
第六章 大艇
第七章「誰想被捅死?」
第八章 判刑
第九章 「打斷骨頭再架在車輪上」
結語 南方大陸的海岸上
結語:南方大陸的海岸上
注釋
【推薦序(節錄)】陳國棟(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員)
【推薦序(節錄)】朱和之(歷史小說家)
【前言】
推薦序 陳國棟
推薦序 那些在巴達維亞號上望見的 朱和之
序
地圖:荷蘭 約一六二八年
地圖:巴達維亞號的航線
地圖:豪特曼的阿布羅留斯群島
序
前言 晨礁
第一章 異端分子
第二章 十七紳士
第三章 大洋的客棧
第四章 未知的南方大陸
第五章 虎
第六章 大艇
第七章「誰想被捅死?」
第八章 判刑
第九章 「打斷骨頭再架在車輪上」
結語 南方大陸的海岸上
結語:南方大陸的海岸上
注釋
【推薦序(節錄)】陳國棟(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員)
【推薦序(節錄)】朱和之(歷史小說家)
【前言】
ISBN: 9789869944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