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公平推薦】
朱家安 哲學雞蛋糕腦闆、沃草烙哲學主編
吳宗昇 輔仁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張烽益 台灣勞動與社會政策研究協會執行長
葉浩 政治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劉瑞華 清華大學經濟學系教授
權力金字塔的頂端,到底有多少人在掌控?
作者以易讀的講稿形式,討論現實社會中何謂「不平等」,
若未能處理「不平等」的情況,將造成何種嚴重的後果!
▍不平等造成了羞辱性的地位差異
種姓制度和其他污名化地位差異的社會制度,是歷史上最該反對的不平等。在這些制度下,某些族群被歸類為低等人。他們被排除在人們最嚮往的社會地位和職業之外,甚至被貶為只能從事其他族群認定最為屈辱且低賤的職業。這種制度的邪惡之處在於分等特性:其最該被反對之處是視某些人為低人一等的賤民。而這正是平等主義在根本上絕對無法接受的事。
▍不平等給予富人過大的權力掌控窮人
如果有一小群人控制社會上大多數的財富,他們就會得到過大的權力控制其他人要在哪裡和該如何工作,可以買到什麼,以及大致上的生活樣貌。範圍更縮小一點,一旦有人握有國家重要的公共傳媒,就能得到過分的權力,足以控制社會上的其他人如何看待自身及其生活,以及如何理解社會。
▍不平等有損經濟機會的平等
當家庭收入和財富嚴重不平等,個人出身在什麼樣的家庭,也就決定了他在競爭市場中獲得成功的希望。這將導致經濟機會的平等難以實現,甚或根本不可能達成。雖然機會平等普遍被視為嚴重問題,但相關的討論卻不多。
▍不平等破壞了政治制度的公平
收入與財富的嚴重不平等,也會破壞政治制度的公平性。富人會比其他人更有能力影響政治討論的過程、也更有辦法親自擔任重要的政治職位、並更有機會影響其他擔任公職的人。這可以視為控制權問題的一種特殊情況:操縱政治體系是把經濟優勢轉換成控制權的一種方法。但就諸多層面而言,政治體系的公平性遭到破壞是很嚴重的道德問題,比如法律和政策的正當性都會受到影響。
▍政府有義務提供福利並平等關懷受益者
有些反對不平等的理由是著重於不平等產生的途徑。基於平等關懷的理由就屬於此類。這類反對理由所關注的是,某個機構或主體本應照顧特定族群內所有成員的福利,卻只讓某些人享受到這些福利,或是讓某些人享受到比其他人更完整的福利。
▍收入與財富的不平等,來自於不公平的經濟制度
在一九六五年,美國前三百五十大企業的高階主管平均薪酬,是旗下勞動者平均薪資的二十倍。而在二十世紀最後的十年間,這個比例飛快成長,於二〇〇〇年達到最高峰的三百七十六倍。更不用說在同一段時間裡,一般勞工的年薪只不過增加了可憐的百分之十點五而已。
在本書中,作者揭露了貧富差距的兇手,深化了「為何不平等至關重要」的經典討論。
斯坎倫是美國著名哲學家,專左右當代哲學發展。他認為人們有很多種理由反對不平等,可能是因為不平等帶來的影響、因為不平等扭曲了人與人的關係,或是產生不平等的體制不合理。本書討論它們在社會體制的合理化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各式各樣「不公平」所造成茲事體大的影響。
斯坎倫四十多年來對平等觀念(或者更確切地說對不平等觀念)的思考,濃縮成這本令人印象深刻、發人深省卻又十分簡潔的著作。——喬納森•沃爾夫(Jonathan Wolff),政治哲學家、牛津大學公共政策系教授
關於道德的現實主義從不意味著我們現在相信的就是真理……正如作者所觀察到的:「找出道德合理性的條件是一項永無止境的任務。」道德哲學應該對答案感興趣,但更應該對全面理解問題感興趣。——湯瑪斯•內格爾(Thomas Nagel),哲學家、紐約大學法學教授、英國國家學術院院士
本書有助於我們理解道德和政治理論中的平等觀念。系統性地駁斥了那些對平等由來已久的指控。我很喜歡這本書,也從中受益匪淺。——唐•赫佐格(Don Herzog),密西根大學法學教授
不平等的現實正前所未有地衝擊著全世界人民的政治意識……斯坎倫的著作更進一步理解這個主題,更深入地理解不平等最令人擔憂的地方,思考對不平等的政治有哪些相關議題。——馬丁•歐尼爾(Martin ONeill),哲學家、英國約克大學講師
朱家安 哲學雞蛋糕腦闆、沃草烙哲學主編
吳宗昇 輔仁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張烽益 台灣勞動與社會政策研究協會執行長
葉浩 政治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劉瑞華 清華大學經濟學系教授
權力金字塔的頂端,到底有多少人在掌控?
作者以易讀的講稿形式,討論現實社會中何謂「不平等」,
若未能處理「不平等」的情況,將造成何種嚴重的後果!
▍不平等造成了羞辱性的地位差異
種姓制度和其他污名化地位差異的社會制度,是歷史上最該反對的不平等。在這些制度下,某些族群被歸類為低等人。他們被排除在人們最嚮往的社會地位和職業之外,甚至被貶為只能從事其他族群認定最為屈辱且低賤的職業。這種制度的邪惡之處在於分等特性:其最該被反對之處是視某些人為低人一等的賤民。而這正是平等主義在根本上絕對無法接受的事。
▍不平等給予富人過大的權力掌控窮人
如果有一小群人控制社會上大多數的財富,他們就會得到過大的權力控制其他人要在哪裡和該如何工作,可以買到什麼,以及大致上的生活樣貌。範圍更縮小一點,一旦有人握有國家重要的公共傳媒,就能得到過分的權力,足以控制社會上的其他人如何看待自身及其生活,以及如何理解社會。
▍不平等有損經濟機會的平等
當家庭收入和財富嚴重不平等,個人出身在什麼樣的家庭,也就決定了他在競爭市場中獲得成功的希望。這將導致經濟機會的平等難以實現,甚或根本不可能達成。雖然機會平等普遍被視為嚴重問題,但相關的討論卻不多。
▍不平等破壞了政治制度的公平
收入與財富的嚴重不平等,也會破壞政治制度的公平性。富人會比其他人更有能力影響政治討論的過程、也更有辦法親自擔任重要的政治職位、並更有機會影響其他擔任公職的人。這可以視為控制權問題的一種特殊情況:操縱政治體系是把經濟優勢轉換成控制權的一種方法。但就諸多層面而言,政治體系的公平性遭到破壞是很嚴重的道德問題,比如法律和政策的正當性都會受到影響。
▍政府有義務提供福利並平等關懷受益者
有些反對不平等的理由是著重於不平等產生的途徑。基於平等關懷的理由就屬於此類。這類反對理由所關注的是,某個機構或主體本應照顧特定族群內所有成員的福利,卻只讓某些人享受到這些福利,或是讓某些人享受到比其他人更完整的福利。
▍收入與財富的不平等,來自於不公平的經濟制度
在一九六五年,美國前三百五十大企業的高階主管平均薪酬,是旗下勞動者平均薪資的二十倍。而在二十世紀最後的十年間,這個比例飛快成長,於二〇〇〇年達到最高峰的三百七十六倍。更不用說在同一段時間裡,一般勞工的年薪只不過增加了可憐的百分之十點五而已。
在本書中,作者揭露了貧富差距的兇手,深化了「為何不平等至關重要」的經典討論。
斯坎倫是美國著名哲學家,專左右當代哲學發展。他認為人們有很多種理由反對不平等,可能是因為不平等帶來的影響、因為不平等扭曲了人與人的關係,或是產生不平等的體制不合理。本書討論它們在社會體制的合理化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各式各樣「不公平」所造成茲事體大的影響。
斯坎倫四十多年來對平等觀念(或者更確切地說對不平等觀念)的思考,濃縮成這本令人印象深刻、發人深省卻又十分簡潔的著作。——喬納森•沃爾夫(Jonathan Wolff),政治哲學家、牛津大學公共政策系教授
關於道德的現實主義從不意味著我們現在相信的就是真理……正如作者所觀察到的:「找出道德合理性的條件是一項永無止境的任務。」道德哲學應該對答案感興趣,但更應該對全面理解問題感興趣。——湯瑪斯•內格爾(Thomas Nagel),哲學家、紐約大學法學教授、英國國家學術院院士
本書有助於我們理解道德和政治理論中的平等觀念。系統性地駁斥了那些對平等由來已久的指控。我很喜歡這本書,也從中受益匪淺。——唐•赫佐格(Don Herzog),密西根大學法學教授
不平等的現實正前所未有地衝擊著全世界人民的政治意識……斯坎倫的著作更進一步理解這個主題,更深入地理解不平等最令人擔憂的地方,思考對不平等的政治有哪些相關議題。——馬丁•歐尼爾(Martin ONeill),哲學家、英國約克大學講師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姓名:托馬斯•斯坎倫T. M. Scanlon
著名哲學家,哈佛大學講座教授,專攻倫理學與政治哲學。他拓展了盧梭、康德與羅爾斯的契約理論;也是繼羅爾斯之後,當代道德契約主義代表人物。曾任哈佛大學哲學系主任。與湯瑪斯•內格爾一同創辦了享譽全球的哲學刊物《哲學與公共事務》。著有《我們彼此負有什麼義務》、《寬容之難》、《道德之維》等書。
譯者簡介
姓名:盧靜
雜學家。為了畢業劇本接觸TRPG,為了推廣遊戲開始翻譯,結果入門卻是社會科學。喜歡民俗、文學、社會科學,希望透過翻譯,讓讀者用新的視角觀看生活與社會。譯有《妖風》。
譯作賜教:[email protected]
姓名:托馬斯•斯坎倫T. M. Scanlon
著名哲學家,哈佛大學講座教授,專攻倫理學與政治哲學。他拓展了盧梭、康德與羅爾斯的契約理論;也是繼羅爾斯之後,當代道德契約主義代表人物。曾任哈佛大學哲學系主任。與湯瑪斯•內格爾一同創辦了享譽全球的哲學刊物《哲學與公共事務》。著有《我們彼此負有什麼義務》、《寬容之難》、《道德之維》等書。
譯者簡介
姓名:盧靜
雜學家。為了畢業劇本接觸TRPG,為了推廣遊戲開始翻譯,結果入門卻是社會科學。喜歡民俗、文學、社會科學,希望透過翻譯,讓讀者用新的視角觀看生活與社會。譯有《妖風》。
譯作賜教:[email protected]
內容目錄
序言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平等關懷
第三章 地位不平等
第四章 程序公平
第五章 實質機會
第六章 政治公平
第七章 平等、自由與強制
第八章 應得
第九章 收入不平等
第十章 結論
參考文獻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平等關懷
第三章 地位不平等
第四章 程序公平
第五章 實質機會
第六章 政治公平
第七章 平等、自由與強制
第八章 應得
第九章 收入不平等
第十章 結論
參考文獻
ISBN: 9789863448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