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人類的獨特性是來自先天基因還是後天教養?
愛的本質是什麼?男女差異從何而來?
精神分裂症和同性戀的真正原因為何?
學習與記憶有何關鍵?文化和語言是如何發展出來的?
二○○一年二月,科學家宣布人類基因體中只含有三萬個基因,而不是原先預期的十萬個。這個驚人的衝擊讓某些科學家開始相信,光是基因不足以讓人類成為萬物之靈,我們的獨特性是經由後天教養而來的。於是,生物學界又陷入削足適履的先天與後天爭論中。
廣受好評的科普作家馬特.瑞德利認為,不斷出現的新證據遠比這個迷思有趣多了。後天教養必須依賴先天的基因,而基因仍需要後天的教養才能發揮作用。基因不只是建造大腦構造的工程師,它也會吸收發展中的經驗,對社會線索做反應,甚至參與記憶的過程。基因對人類心智而言,是原因也是結果。
《天性與教養》一書記錄了我們對基因認識的又一新革命。作者細述百年來先天論與後天論者的爭執,解釋人類為何可以同時擁有自由意志,又能受本能及文化的驅動。對於基因如何建造大腦來吸收經驗,《天性與教養》中的論述精彩可期。
愛的本質是什麼?男女差異從何而來?
精神分裂症和同性戀的真正原因為何?
學習與記憶有何關鍵?文化和語言是如何發展出來的?
二○○一年二月,科學家宣布人類基因體中只含有三萬個基因,而不是原先預期的十萬個。這個驚人的衝擊讓某些科學家開始相信,光是基因不足以讓人類成為萬物之靈,我們的獨特性是經由後天教養而來的。於是,生物學界又陷入削足適履的先天與後天爭論中。
廣受好評的科普作家馬特.瑞德利認為,不斷出現的新證據遠比這個迷思有趣多了。後天教養必須依賴先天的基因,而基因仍需要後天的教養才能發揮作用。基因不只是建造大腦構造的工程師,它也會吸收發展中的經驗,對社會線索做反應,甚至參與記憶的過程。基因對人類心智而言,是原因也是結果。
《天性與教養》一書記錄了我們對基因認識的又一新革命。作者細述百年來先天論與後天論者的爭執,解釋人類為何可以同時擁有自由意志,又能受本能及文化的驅動。對於基因如何建造大腦來吸收經驗,《天性與教養》中的論述精彩可期。
作者簡介
姓名:馬特.瑞德利Matt Ridley
牛津大學博士,專研行為演化。是英國生物學家、全球知名科普作家,TED Oxford講者。曾於《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每日電訊報》(Daily Telegraph)擔任科學記者。
著有暢銷書《23對染色體》、《天性與教養》、《世界,沒你想像的那麼糟!》、《克里克:發現遺傳密碼的那個人》、《紅色皇后》、《德性起源》、《無所不在的演化》等書,獲得高度評價。
作品暢銷近百萬本,被譯為三十種語言。《天性與教養》獲得2004年美國科學院科普類最佳好書獎,《克里克:發現遺傳密碼的那個人》榮獲2007年美國科學史學會大衛獎,《世界,沒你想像的那麼糟!》入圍2011年英國非文學書籍最高榮譽山繆強森獎決選。
相關著作:《無所不在的演化:如何以廣義的演化論建立真正科學的世界觀》
譯者簡介
姓名:洪蘭
美國加州大學河濱校區實驗心理學博士。曾任聖地牙哥沙克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加州大學研究教授。現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講座教授暨創所所長。
相關譯作:《教養的迷思──父母的教養能不能決定孩子的人格發展?》、《每個孩子都不一樣:解開人格差異與形成之謎》、《語言本能:探索人類語言進化的奧秘》。
牛津大學博士,專研行為演化。是英國生物學家、全球知名科普作家,TED Oxford講者。曾於《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每日電訊報》(Daily Telegraph)擔任科學記者。
著有暢銷書《23對染色體》、《天性與教養》、《世界,沒你想像的那麼糟!》、《克里克:發現遺傳密碼的那個人》、《紅色皇后》、《德性起源》、《無所不在的演化》等書,獲得高度評價。
作品暢銷近百萬本,被譯為三十種語言。《天性與教養》獲得2004年美國科學院科普類最佳好書獎,《克里克:發現遺傳密碼的那個人》榮獲2007年美國科學史學會大衛獎,《世界,沒你想像的那麼糟!》入圍2011年英國非文學書籍最高榮譽山繆強森獎決選。
相關著作:《無所不在的演化:如何以廣義的演化論建立真正科學的世界觀》
譯者簡介
姓名:洪蘭
美國加州大學河濱校區實驗心理學博士。曾任聖地牙哥沙克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加州大學研究教授。現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講座教授暨創所所長。
相關譯作:《教養的迷思──父母的教養能不能決定孩子的人格發展?》、《每個孩子都不一樣:解開人格差異與形成之謎》、《語言本能:探索人類語言進化的奧秘》。
內容目錄
〈出版緣起〉開創科學新視野╱何飛鵬
〈譯者序〉先天和後天的交互作用╱洪蘭教授
緒論 十二個大鬍子
第一章 動物的典範
◆達爾文的火地島之旅◆黑猩猩想喝下午茶◆猴子連續劇◆人類的獨特性◆不可逾越的藩籬?◆生殖策略◆一夫一妻制◆物競性擇◆遺傳學上場◆黑猩猩與人類的遺傳差異◆唾液酸的過敏反應◆出借子宮◆基因的開關◆馴化的效應◆腦神經細胞的數目
第二章 本能
◆本能學派◆愛是一種本能◆田鼠的配偶聯結◆邱比特的箭◆本能釋放機制◆行為基因之謎◆火星人和金星人◆金錢或鑽石?◆通俗心理學◆心智模組◆柏拉圖的烏托邦
第三章 順口的押韻詞
◆先天與後天◆雙生子研究◆巧合◆人格特質◆影響人格特質的基因◆智慧◆基因多型性◆佛林效應◆烏托邦
第四章 瘋狂的原因
◆精神分裂症◆責怪母親◆責怪基因◆責怪突觸◆責怪病毒◆責怪發展◆責怪飲食習慣◆懸崖效應◆先天與後天同樣重要
第五章 時間中的基因
◆發展學家的挑戰◆廚房的比喻◆腦中的路標◆卡曼徵候群◆黏合與剪接◆新的神經細胞◆母性的傳遞◆烏托邦
第六章 發展
◆勞倫茲的銘印◆出生前的印記◆生命的長手指◆經驗的烙痕◆同性戀和子宮◆打開大腦的開關◆視覺關鍵期◆語言能力的發展◆兄妹與情人◆納粹烏托邦
第七章 學習
◆巴夫洛夫的制約反應◆果蠅的學習與記憶◆嚇哭寶寶◆重新設計人類◆史金納的箱子◆鐵絲網媽媽和絨布媽媽◆恐懼的限度◆神經網路和連接◆牛頓的烏托邦
第八章 文化之謎
◆鮑亞士的文化平等觀念◆涂爾幹的白板理論◆文化差異何來?◆知識的累積◆鏡子神經元◆語言器官◆語言的起源◆基因文化共演化◆大靜止◆大躍進◆交易與分工◆允許文化產生的基因◆性和烏托邦
第九章 基因的七個意義
◆基因的別名◆自私的基因◆社會生物學◆政治介入◆定義的整合
第十章 矛盾的教訓
◆第一個教訓:基因◆第二個教訓:父母親◆第三個教訓:同儕◆第四個教訓:實力主義社會◆第五個教訓:種族◆第六個教訓:人格特質◆第七個教訓:自由意志
結語 稻草人
注釋
推薦序/導讀/自序
《天性與教養》以清晰明快的筆調,闡述關於我們之所以為人的最新發現,以及當我們在思索人生方向時,該如何看待這些發現。這是一本閱讀饗宴,充滿睿智、洞見與個人風格。
──史迪芬‧平克(Steven Pinker),《語言本能》作者
令人耳目一新的理解、清晰易懂的論述、持平的分析,還帶點詼諧機智。《天性與教養》為現代對基因與經驗的認識,提供了嚴謹而引人入勝的觀點。
──奧利佛‧薩克斯(Oliver Sacks),《錯把太太當帽子的人》作者
我從來就不期望一本談論「天性與教養」的書會多麼有趣,更別說讓人想一口氣讀完。但是瑞德利總是有辦法讓讀者驚奇,他是個非常厲害的作家,而且寫作功力越來越深厚。
──理查‧道金斯(Richard Dawkins),《自私的基因》作者
瑞德利為遺傳與環境的古老辯論注入新生命,他靈活地檢視各種議題,例如性別認同、政治理論、精神異常等等行為,這本書具有啟迪與激發知性的作用。
──傑若‧古柏曼(Jerome Groopman),《第二意見》作者
《天性與教養》用現代語言陳述自古以來的爭辯,同時對現代遺傳學提出絕佳的指引,因為基因與環境的交互增強作用還不是眾所周知的概念。然而這種可塑性和優雅的交互關係,對於公共政策制訂的人性考量是相當重要的。這本書來得正是時候。
──伊恩‧麥克伊溫(Ian McEwan),《贖罪》作者
〈譯者序〉先天和後天的交互作用╱洪蘭教授
緒論 十二個大鬍子
第一章 動物的典範
◆達爾文的火地島之旅◆黑猩猩想喝下午茶◆猴子連續劇◆人類的獨特性◆不可逾越的藩籬?◆生殖策略◆一夫一妻制◆物競性擇◆遺傳學上場◆黑猩猩與人類的遺傳差異◆唾液酸的過敏反應◆出借子宮◆基因的開關◆馴化的效應◆腦神經細胞的數目
第二章 本能
◆本能學派◆愛是一種本能◆田鼠的配偶聯結◆邱比特的箭◆本能釋放機制◆行為基因之謎◆火星人和金星人◆金錢或鑽石?◆通俗心理學◆心智模組◆柏拉圖的烏托邦
第三章 順口的押韻詞
◆先天與後天◆雙生子研究◆巧合◆人格特質◆影響人格特質的基因◆智慧◆基因多型性◆佛林效應◆烏托邦
第四章 瘋狂的原因
◆精神分裂症◆責怪母親◆責怪基因◆責怪突觸◆責怪病毒◆責怪發展◆責怪飲食習慣◆懸崖效應◆先天與後天同樣重要
第五章 時間中的基因
◆發展學家的挑戰◆廚房的比喻◆腦中的路標◆卡曼徵候群◆黏合與剪接◆新的神經細胞◆母性的傳遞◆烏托邦
第六章 發展
◆勞倫茲的銘印◆出生前的印記◆生命的長手指◆經驗的烙痕◆同性戀和子宮◆打開大腦的開關◆視覺關鍵期◆語言能力的發展◆兄妹與情人◆納粹烏托邦
第七章 學習
◆巴夫洛夫的制約反應◆果蠅的學習與記憶◆嚇哭寶寶◆重新設計人類◆史金納的箱子◆鐵絲網媽媽和絨布媽媽◆恐懼的限度◆神經網路和連接◆牛頓的烏托邦
第八章 文化之謎
◆鮑亞士的文化平等觀念◆涂爾幹的白板理論◆文化差異何來?◆知識的累積◆鏡子神經元◆語言器官◆語言的起源◆基因文化共演化◆大靜止◆大躍進◆交易與分工◆允許文化產生的基因◆性和烏托邦
第九章 基因的七個意義
◆基因的別名◆自私的基因◆社會生物學◆政治介入◆定義的整合
第十章 矛盾的教訓
◆第一個教訓:基因◆第二個教訓:父母親◆第三個教訓:同儕◆第四個教訓:實力主義社會◆第五個教訓:種族◆第六個教訓:人格特質◆第七個教訓:自由意志
結語 稻草人
注釋
推薦序/導讀/自序
《天性與教養》以清晰明快的筆調,闡述關於我們之所以為人的最新發現,以及當我們在思索人生方向時,該如何看待這些發現。這是一本閱讀饗宴,充滿睿智、洞見與個人風格。
──史迪芬‧平克(Steven Pinker),《語言本能》作者
令人耳目一新的理解、清晰易懂的論述、持平的分析,還帶點詼諧機智。《天性與教養》為現代對基因與經驗的認識,提供了嚴謹而引人入勝的觀點。
──奧利佛‧薩克斯(Oliver Sacks),《錯把太太當帽子的人》作者
我從來就不期望一本談論「天性與教養」的書會多麼有趣,更別說讓人想一口氣讀完。但是瑞德利總是有辦法讓讀者驚奇,他是個非常厲害的作家,而且寫作功力越來越深厚。
──理查‧道金斯(Richard Dawkins),《自私的基因》作者
瑞德利為遺傳與環境的古老辯論注入新生命,他靈活地檢視各種議題,例如性別認同、政治理論、精神異常等等行為,這本書具有啟迪與激發知性的作用。
──傑若‧古柏曼(Jerome Groopman),《第二意見》作者
《天性與教養》用現代語言陳述自古以來的爭辯,同時對現代遺傳學提出絕佳的指引,因為基因與環境的交互增強作用還不是眾所周知的概念。然而這種可塑性和優雅的交互關係,對於公共政策制訂的人性考量是相當重要的。這本書來得正是時候。
──伊恩‧麥克伊溫(Ian McEwan),《贖罪》作者
ISBN: 9789864779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