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古斯丁哲學思想導論 | 拾書所

奧古斯丁哲學思想導論

$ 304 元 原價 304
內容簡介


  拉丁教父奧古斯丁(西元354-430)是北非的修辭學家以及希波的主教。他關鍵性地影響著西方的教會以及西方的神學,並在哲學史上佔有不容置疑的位置。他的作品以獨特的方式塑造了西方基督教的哲學解釋。他的幸福、確定性、意志、「兩個王國」的政治哲學、時間的心理經驗、「裡面的教師」、三位一體以及恩典和原罪的觀念都基於一種哲學神秘的靈性,將新柏拉圖式的和基督教的傳統元素直接聯繫在一起。全書深入淺出論述奧古斯丁的思想,從醞釀期、轉變期到成熟期,最後談論他對後世的影響以及其思想的沒落。
※推薦文
譯者序
在開始翻譯這本書時,內心一直爭扎著,到底是要以天主教的詞彙來翻譯這本書裡的關鍵詞呢?還是以基督新教的詞彙來翻譯它們呢?因為聖奧古斯丁所生活的時代,他所讀的《聖經.舊約》是《七十士譯本》拉丁文聖經,而且宗教改革在當時是天方夜譚。直到這本書翻譯完了,我決定把天主教的詞彙改成新教的詞彙。原因之一是新教的詞彙是大多數人所熟悉的。這種詞彙上翻譯的差異的現象,獨特的出現在華語世界裡,因此,它們常常造成許多非基督徒的讀者在閱讀上的困惑。於是,我決定就新教與天主教的詞彙上的使用做一個簡單的對照表,以便讀者可以清楚它們之間的差異。
奧古斯丁在哲學史上的一個特殊的貢獻是「他也許是第一位作者把他的複雜的自傳的統一性當作哲學的問題」(頁3);即,他是第一位哲學家把自己的生命故事別樹一幟的以哲學的神學方式呈現出來。在他的重要著作《懺悔錄》裡,他誠摯地向神懺悔,並向世人表達自己過往放任的行為的罪咎,藉此創新了一種有別於歐利根的哲學的神學,儘管這樣的創新不是沒有爭議性的。正如本書作者對他的創新的描述「奧古斯丁的核心的生活各階段,對於他的哲學—神學的立場的發展,具有一個比其他哲學家的情況更為重大的意義」(頁4)。清楚的,他的哲學神學的思想的形塑與他的生命歷程是不能切割的,因此要理解他的神哲學思想,必須從他的生命故事開始。可以這麼說,他的生命的歷程是他對時代價值的叛逆的造就,他的別具一格的神哲學卻是他對時代的精神的意義的重新詮釋與賦予,藉此啟明了中世紀的與現代的哲學的發展;尤其他在記號學與意志論的貢獻,決定性地影響後來哲學的發展。更不用說,他的恩典學說對馬丁路德的哲學的神學的影響了。
西賽羅(Cicero)是一位最重要的作家,他對奧古斯丁的思想的影響是深遠的。奧古斯丁在《懺悔錄》第三卷,第四章告訴我們,他在十九歲時讀了西賽羅的《論哲學》這部作品之後使得他的思想發生的轉變,令他嚮往不朽的智慧。盡管奧古斯丁拒絕了西塞羅的懷疑論,但是他的哲學著作卻帶領著奧古斯丁認識希臘哲學。在西賽羅之後,影響奧古斯丁的思想的另一位重要人物是維吉爾(Vergil)。
瓦羅(Varro)是一位偉大的羅馬作家與重要學者,奧古斯丁在《論上帝之國》的第六卷,第二章裡最經常提到他;在那裡,他說瓦羅是一位最有學問的人,而且他的著作之多,以致我們無法一一讀完他的作品。在第三章裡,他告訴我們瓦羅在他的一部重要《論人類的與神的事物的文物》(On the Antiquities of Human and Divine Things)裡,把「神的事物」(共16卷)與「人的事物」(共25卷)區別出來。在這部著作裡,他首先先談論有關於「人的事物」,接著才寫「神的事物」。在「人的事物」方面,在這部著作的前六卷書裡談論有關人,接著在六卷書裡談論地點,在下六卷書裡談論時間以及最後在六卷書裡談論有關事物。類似地,在「神的事物」方面,在不同的章節裡分別談論有關人、地點、時間與神聖的儀式。
奧古斯丁在《論上帝之國》的第六卷,第十章裡告訴我們,斯多葛主義哲學家塞內卡(Seneca)是在使徒時代裡一位重要的思想家,他比瓦羅更強烈地批評羅馬人的民間的神學(the civil theology),並把這種神學視為是一種迷信。除此之外,在第十一章裡,奧古斯丁告訴我們說,塞內卡對猶太人的安息日(the Sabbath)也有諸多的批評。因為每七天中就有一天休息,他們失去了近一生的七分之一,並且在緊急情況下他們不能有所行動,這樣常使得他們遭受損失。然而,對於那些對猶太人最懷有敵意的基督徒,塞內卡並沒有提及他們是好是壞。
在這本書裡,有幾個詞彙必須要釐清的是‚Gedächtnis‘(記憶或思想,拉丁文是‚memoria‘)、 ‚Erinnerung‘ (回憶,希臘文是 ‚anamnēsis‘)、‚Gedanke’(思想)與 ‚Denken‘ (思想)。正如這本書的作者強調「記憶概念以回憶理論為依據」(頁36)的那樣,「記憶」與「回憶」是構成我們「思想」的一體兩面,缺少了其中的任何一個,思想就無法形成。清楚地 ‚Gedächtnis‘的意涵不單純是「記憶」,它有更深層的意義。一般上它除了意涵「記住事件的能力」(Fähigkeit)之外,它還指「意識」(Bewusstsein),因為正如作者所說的「思想 (‚Gedächtnis‘)比官能(Fähigkeit)更能再生回憶」(頁45)那樣,這兩者都需要透過「回憶」以使存放在「記憶」(‚Gedächtnis‘)裡的東西實現為‚Gedanke’或‚Denken‘(思想);即思想的產生是在回憶的過程中把「記憶」(‚Gedächtnis‘)實現。從這點看來「回憶」(‚Erinnerung‘)的另一面就是「思想」(‚Gedächtnis)。在德文裡這兩個詞是同義詞。作者說「時間除了存在於靈中之外,不存在於任何地方,亦即存在於記憶(Erinnerung, memoria)的形式中,當前的知覺(aktueller Wahrnehmung, contuitus)的形式中,和期待(Antizipation, expectatio)的形式(Form) 中」(頁69)。作者為了闡明這點,他特別借用拉丁文的‚memoria‘來表達,並且把‚memoria‘視為是一種意識與在先的知識,它是我們的思想(Gedächtnis)。因此,在這本譯作裡根據脈絡分別把‚Gedächtnis‘翻譯為「記憶」與「思想」。‚Gedanke’與‚Denken‘的區別是前者指的是一個整體的概念,例如作者在這本書裡指出奧古斯丁把柏拉圖的眾相學說當作為「上帝的思想」(Gedanken Gottes) (頁42)。有一首德文歌曲 Die Gedanken sind frei(《思想是自由的》)就很明確的表達這個詞彙的整體的概念;而‚Denken‘是由動詞變成中性名詞,它指的個別人的思想,而不是一個普遍的整體的概念。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Prof. Dr. Christoph Horn
克里斯多夫‧ 霍恩教授(Prof. Dr. Christoph Horn)是德國波昂大學古典希臘哲學與實踐哲學的資深教授兼系主任,專長是柏拉圖、亞里斯多德、普羅丁與康德。他曾在德國的弗萊堡(Freiburg)、慕尼黑(Munich)與法國的巴黎(Paris)研習哲學、希臘文與神學。除擔任教授職務外,霍恩教授還擔任過哲學期刊的編輯,並撰寫過許多論文和書籍。他曾在維也納大學和巴西的南大河天主教大學(PUCRS Porto Alegre)等大學擔任客座教授。

克里斯多夫‧ 霍恩教授的官方網頁:
https://www.philosophie.uni-bonn.de/de/personen/professoren/prof.-dr.-christoph-horn
※譯者簡介
羅月美
羅月美
科技部博士候選人英國杜倫大學研究
德國波昂大學博士後研究
英國劍橋大學博士後研究
英國牛津大學訪問學者
于斌樞機主教天主教基金會德國萊比錫大學訪問學者
中原大學 宗教研究所 專任助理教授
天主教輔仁大學 兼任助理教授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 兼任助理教授

內容目錄


中文版序
譯者序
譯者謝辭
譯者導論
縮寫列表
天主教與基督教詞彙對照表

壹、生平與著作
一、 一個複雜的傳記
二、發展階段中有爭議的闡明
(一) 為了什麼而皈依?
(二) 奧古斯丁的柏拉圖主義的根源
(三) 向恩典教師(doctor gratiae)發展
貳、哲學的與神學的主要課題
一、出自卡撒西亞坤(Cassiciacum)的早期哲學
(一)確定性
(二)幸福的倫理學
(三)惡與秩序、自由與神意
(四) 美、藝術、音樂
(五)教育 (Bildung)
二、認識理論與上升概念
(一) 知覺與想像力
(二) 數與相
(三) 記憶作為思想(Gedächtnis),自我意識和作為在先的知識
(四) 光照的理論
(五) 奧古斯丁的我思(Cogito)作為「內在世界」的發現
三、「裡面的教師」的語言理論
四、時間的「主體性」與「客體性」
五、國家概念與歷史哲學
六、 哲學的神學
(一) 三位一體
(二) 意志作為愛
(三) 聖經的解釋
(四) 魂不朽的證明與上帝的證明
(五) 否定的神學與「奧秘」
參、歷史的影響
一、中世紀的奧古斯丁主義
二、奧古斯丁在現代與現在的影響力

附錄----
年表
書目
名詞索引
人物索引
事物索引

ISBN: 9789865223984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