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他是憂鬱,不是失智了:老年憂鬱症,難以察覺的心病(二版)
內容簡介
別把「憂鬱」當「失智」,錯過黃金治療期
在台灣,每5個老年人就約有1人罹患憂鬱症,
我們卻對它一無所知……
台北榮總老年精神科主任 蔡佳芬 審訂推薦
【你身邊的老人家,有這樣的狀況嗎?】
◎抱怨這疼那痛睡不好,卻找不到病因
◎食欲不振、倦怠無力,做什麼都提不起勁
◎情緒低落、悲觀消極,有時焦躁易怒
◎記性變差、恍神散漫,懷疑別人要陷害他
→「上了年紀都會這樣吧,這也沒辦法……」
→「不會是失智了吧,這該怎麼辦?」
在以為這只是老化、或擔心已經失智之前,
我們或許該考慮另一種可能性——老年憂鬱症。
關懷推薦
詹鼎正 台大醫院新竹台大分院副院長
朱為民 老年醫學、安寧緩和專科醫師
陳亭秀 永平身心診所所長
葉雅馨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
郭慈安 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理事長
吳若權 作家、廣播主持人
張曉卉 康健雜誌總主筆
會老是自然,但憂鬱不該是應然。
老年憂鬱因症狀近似老化、失智,而常被忽視或誤解,
讓我們開始認識它、發現它,幫助身邊的長者穿越情緒黑潮,
這不只是為了他們,也是為了我們自己。
相較於失智,憂鬱是盛行率更高、也很容易造成失能的老年病症。
老年人的自殺死亡率高居各年齡層之冠,約為一般人的2倍,而且和憂鬱密切相關;
失智症常會併發憂鬱,老年憂鬱若未妥善治療,也可能成為失智症的前兆。
老年憂鬱症的主要成因,
是大腦老化的〈生理因素〉和承受失落體驗的〈心理因素〉交相作用所致,
只要及時給予適當的生理與心理治療,病況就會明顯改善。
老年精神科專業醫師和田秀樹,詳盡說明老年憂鬱症的身心病因和判別症狀,
並將其和失智、譫妄等老年認知障礙進行解說比較,
同時提供主要的治療方法和預防知識。
在「老老照護」漸已成形的台灣社會,
對於老年憂鬱症患者,以及擔負照顧責任的配偶伴侶或中壯年子女,
本書都希望給予必要的支持與指引,
為打造更友善的醫療、照顧和生活品質而努力,共創無憂老後。
【關於老年憂鬱症,你必須知道的事】
◎老年人不只會失智,也會憂鬱,只要開始老化,人人都是憂鬱症預備軍
◎老年憂鬱常以身體不適的症狀表現,也會有妄想、記憶衰退等認知障礙症狀
◎老年憂鬱會引起「假性失智」,同樣是健忘,失智與憂鬱的差別在於「病識感」
◎老年憂鬱症對患者和照顧者的身心考驗,比失智症更為嚴苛
◎只要運用得當,藥物治療對老年憂鬱多有良好效果,無須抱持偏見與恐慌
【預防老年憂鬱症的基礎知識】
◎現在的老年人都比想像中年輕,不要輕易將憂鬱症狀概括為老化現象
◎「忍耐」會使人老化,無論幾歲都要誠實面對自己的欲望
◎人際往來、照顧孫子、通訊軟體……讓老人家保有「現在還能做的事」
◎放下二分法思考和滿分主義,訓練自己容許灰色地帶的存在
◎享用美食,可預防情緒老化;保養臟器,對容貌和大腦都有助益
◎散步、運動、曬太陽,有意識地養成增加血清素的生活習慣
◎收集醫療資訊做好準備,找到「心靈的家庭醫師」……
【治療老年憂鬱症的實用資訊】
◎老年憂鬱檢測量表:www.depression.org.tw/detection/index_06.asp
◎董氏基金會老年憂鬱防治資訊:www.happyaging.tw
◎家庭照顧者支持性服務資源地圖:carersupport.com.tw
◎求醫科別:全國各醫療院所精神科、老年精神科、身心科(若長輩抗拒看精神科,可先以失眠、腦力減退等身體症狀到家庭醫學科、老年醫學科門診掛號,與醫師溝通長輩狀況,必要時再做轉介)
關懷推薦
詹鼎正 台大醫院新竹台大分院副院長
朱為民 老年醫學、安寧緩和專科醫師
陳亭秀 永平身心診所所長
葉雅馨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
郭慈安 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理事長
吳若權 作家、廣播主持人
張曉卉 康健雜誌總主筆
◎老年期追求的,不只是延長生命的長度,而是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讓我們從醫療老年憂鬱症著手,關注老年人的身心靈全面向,了解憂鬱對其他身體疾患的影響,同時也支持並關懷他們的照顧者,在銀色浪潮中,守護那粼粼波光。——台北榮總老年精神科主任 蔡佳芬
◎在老年人最常見的「失智症、譫妄症、憂鬱症」這3D疾病中,憂鬱症可能是最難被察覺的。本書以平易近人的方式讓我們認識老年憂鬱症,提早為老年人生多一份準備。——老年醫學、安寧緩和專科醫師 朱為民
◎從事基層精神醫療多年,發覺很多民眾對老年憂鬱症的了解都不夠,以致延誤了就醫。真心推薦大家閱讀本書,對家中的長者給予更適切的理解與照顧。——永平身心診所所長 陳亭秀
◎老年憂鬱非老化,而且與失智有很大的不同。本書提醒我們該如何幫助高齡者,不要只關注他們外顯的身體症狀,一味誤解他們對病痛的抱怨,而忽略了內在的心理疾病。——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 葉雅馨
◎作者的呼籲語重心長:「晚年罹患憂鬱症,可能在離開人世前,再也感受不到幸福快樂,是人生的悲劇。」唯有更多人認識這個精神流行病,才能協助長者走出憂鬱黑潮,這本書做到了。——康健雜誌總主筆 張曉卉
◎本書提醒我們「老年憂鬱症」這個仍未受到應有重視的課題,整理了日常生活常見的情緒狀況,讓樂齡者本人或周遭的親友按文索驥,可說是誠意堅實的居家必備良書。對老人醫護而言,努力保持心情愉快,是超越科學因果的王道,當年輕一代已把身心症狀視為日常的一部分,老人的心理症狀也應當受到去除污名的正視。——Openbook閱讀誌書評
讀者佳評
◎我是老年憂鬱症患者的家屬,這本書好讀又發人深省,讓我用更客觀的角度看待自己及生病的親人,比起以前獨自盲目摸索,如今我對事實有更清晰的理解,身心也更為放鬆。
◎罹患糖尿病的父親突然心情低落,甚至想要尋死,直到發現本書,我才驚覺他可能得了老年憂鬱症,立刻帶他就醫。真心希望和我一樣為此受苦的人,都能從中得到切身的幫助。
◎這本書讓我深感共鳴,高齡人口遭遇的身心衰退和失落,都是老年憂鬱的誘因。身處高齡化社會的我們,都必須了解老年人的心理困擾,這不只是為了他們,也是為了我們自己。
內容簡介
別把「憂鬱」當「失智」,錯過黃金治療期
在台灣,每5個老年人就約有1人罹患憂鬱症,
我們卻對它一無所知……
台北榮總老年精神科主任 蔡佳芬 審訂推薦
【你身邊的老人家,有這樣的狀況嗎?】
◎抱怨這疼那痛睡不好,卻找不到病因
◎食欲不振、倦怠無力,做什麼都提不起勁
◎情緒低落、悲觀消極,有時焦躁易怒
◎記性變差、恍神散漫,懷疑別人要陷害他
→「上了年紀都會這樣吧,這也沒辦法……」
→「不會是失智了吧,這該怎麼辦?」
在以為這只是老化、或擔心已經失智之前,
我們或許該考慮另一種可能性——老年憂鬱症。
關懷推薦
詹鼎正 台大醫院新竹台大分院副院長
朱為民 老年醫學、安寧緩和專科醫師
陳亭秀 永平身心診所所長
葉雅馨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
郭慈安 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理事長
吳若權 作家、廣播主持人
張曉卉 康健雜誌總主筆
會老是自然,但憂鬱不該是應然。
老年憂鬱因症狀近似老化、失智,而常被忽視或誤解,
讓我們開始認識它、發現它,幫助身邊的長者穿越情緒黑潮,
這不只是為了他們,也是為了我們自己。
相較於失智,憂鬱是盛行率更高、也很容易造成失能的老年病症。
老年人的自殺死亡率高居各年齡層之冠,約為一般人的2倍,而且和憂鬱密切相關;
失智症常會併發憂鬱,老年憂鬱若未妥善治療,也可能成為失智症的前兆。
老年憂鬱症的主要成因,
是大腦老化的〈生理因素〉和承受失落體驗的〈心理因素〉交相作用所致,
只要及時給予適當的生理與心理治療,病況就會明顯改善。
老年精神科專業醫師和田秀樹,詳盡說明老年憂鬱症的身心病因和判別症狀,
並將其和失智、譫妄等老年認知障礙進行解說比較,
同時提供主要的治療方法和預防知識。
在「老老照護」漸已成形的台灣社會,
對於老年憂鬱症患者,以及擔負照顧責任的配偶伴侶或中壯年子女,
本書都希望給予必要的支持與指引,
為打造更友善的醫療、照顧和生活品質而努力,共創無憂老後。
【關於老年憂鬱症,你必須知道的事】
◎老年人不只會失智,也會憂鬱,只要開始老化,人人都是憂鬱症預備軍
◎老年憂鬱常以身體不適的症狀表現,也會有妄想、記憶衰退等認知障礙症狀
◎老年憂鬱會引起「假性失智」,同樣是健忘,失智與憂鬱的差別在於「病識感」
◎老年憂鬱症對患者和照顧者的身心考驗,比失智症更為嚴苛
◎只要運用得當,藥物治療對老年憂鬱多有良好效果,無須抱持偏見與恐慌
【預防老年憂鬱症的基礎知識】
◎現在的老年人都比想像中年輕,不要輕易將憂鬱症狀概括為老化現象
◎「忍耐」會使人老化,無論幾歲都要誠實面對自己的欲望
◎人際往來、照顧孫子、通訊軟體……讓老人家保有「現在還能做的事」
◎放下二分法思考和滿分主義,訓練自己容許灰色地帶的存在
◎享用美食,可預防情緒老化;保養臟器,對容貌和大腦都有助益
◎散步、運動、曬太陽,有意識地養成增加血清素的生活習慣
◎收集醫療資訊做好準備,找到「心靈的家庭醫師」……
【治療老年憂鬱症的實用資訊】
◎老年憂鬱檢測量表:www.depression.org.tw/detection/index_06.asp
◎董氏基金會老年憂鬱防治資訊:www.happyaging.tw
◎家庭照顧者支持性服務資源地圖:carersupport.com.tw
◎求醫科別:全國各醫療院所精神科、老年精神科、身心科(若長輩抗拒看精神科,可先以失眠、腦力減退等身體症狀到家庭醫學科、老年醫學科門診掛號,與醫師溝通長輩狀況,必要時再做轉介)
關懷推薦
詹鼎正 台大醫院新竹台大分院副院長
朱為民 老年醫學、安寧緩和專科醫師
陳亭秀 永平身心診所所長
葉雅馨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
郭慈安 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理事長
吳若權 作家、廣播主持人
張曉卉 康健雜誌總主筆
◎老年期追求的,不只是延長生命的長度,而是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讓我們從醫療老年憂鬱症著手,關注老年人的身心靈全面向,了解憂鬱對其他身體疾患的影響,同時也支持並關懷他們的照顧者,在銀色浪潮中,守護那粼粼波光。——台北榮總老年精神科主任 蔡佳芬
◎在老年人最常見的「失智症、譫妄症、憂鬱症」這3D疾病中,憂鬱症可能是最難被察覺的。本書以平易近人的方式讓我們認識老年憂鬱症,提早為老年人生多一份準備。——老年醫學、安寧緩和專科醫師 朱為民
◎從事基層精神醫療多年,發覺很多民眾對老年憂鬱症的了解都不夠,以致延誤了就醫。真心推薦大家閱讀本書,對家中的長者給予更適切的理解與照顧。——永平身心診所所長 陳亭秀
◎老年憂鬱非老化,而且與失智有很大的不同。本書提醒我們該如何幫助高齡者,不要只關注他們外顯的身體症狀,一味誤解他們對病痛的抱怨,而忽略了內在的心理疾病。——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 葉雅馨
◎作者的呼籲語重心長:「晚年罹患憂鬱症,可能在離開人世前,再也感受不到幸福快樂,是人生的悲劇。」唯有更多人認識這個精神流行病,才能協助長者走出憂鬱黑潮,這本書做到了。——康健雜誌總主筆 張曉卉
◎本書提醒我們「老年憂鬱症」這個仍未受到應有重視的課題,整理了日常生活常見的情緒狀況,讓樂齡者本人或周遭的親友按文索驥,可說是誠意堅實的居家必備良書。對老人醫護而言,努力保持心情愉快,是超越科學因果的王道,當年輕一代已把身心症狀視為日常的一部分,老人的心理症狀也應當受到去除污名的正視。——Openbook閱讀誌書評
讀者佳評
◎我是老年憂鬱症患者的家屬,這本書好讀又發人深省,讓我用更客觀的角度看待自己及生病的親人,比起以前獨自盲目摸索,如今我對事實有更清晰的理解,身心也更為放鬆。
◎罹患糖尿病的父親突然心情低落,甚至想要尋死,直到發現本書,我才驚覺他可能得了老年憂鬱症,立刻帶他就醫。真心希望和我一樣為此受苦的人,都能從中得到切身的幫助。
◎這本書讓我深感共鳴,高齡人口遭遇的身心衰退和失落,都是老年憂鬱的誘因。身處高齡化社會的我們,都必須了解老年人的心理困擾,這不只是為了他們,也是為了我們自己。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和田秀樹
東京大學醫學系畢業,曾任美國卡爾梅寧格(Karl Menninger)精神醫學校國際研究員、老人專門綜合醫院「浴風會」精神科醫師,現為國際醫療福祉大學研究所教授(專攻臨床心理學)、一橋大學經濟系非常任講師(醫療經濟學)、川崎幸醫院精神科顧問、和田秀樹身心診所(專治抗老化與企業主管諮商)院長。
著有《原來,寬鬆一點也無妨》《與孤獨共處》《不被情緒勒索的51種方法》《錯誤百出的老年醫療與照護》《不再為父母的「老去」抓狂》《「忍耐」會使人老化》等書。
官方網站:www.hidekiwada.com
譯者簡介
楊詠婷
輔大大眾傳播系畢業,曾任出版社日文編輯,現為專職譯者、選書企劃。譯有《你可以生氣,但不要越想越氣》《致親愛的,這是你和世界最好的距離》《與其急著讀空氣,不如先讀懂自己的心》《不用眼睛,才會看見的世界》《你不必和每個人都合拍》(仲間出版)《給不小心就會太在意的你》等書。
E-mail:[email protected]
和田秀樹
東京大學醫學系畢業,曾任美國卡爾梅寧格(Karl Menninger)精神醫學校國際研究員、老人專門綜合醫院「浴風會」精神科醫師,現為國際醫療福祉大學研究所教授(專攻臨床心理學)、一橋大學經濟系非常任講師(醫療經濟學)、川崎幸醫院精神科顧問、和田秀樹身心診所(專治抗老化與企業主管諮商)院長。
著有《原來,寬鬆一點也無妨》《與孤獨共處》《不被情緒勒索的51種方法》《錯誤百出的老年醫療與照護》《不再為父母的「老去」抓狂》《「忍耐」會使人老化》等書。
官方網站:www.hidekiwada.com
譯者簡介
楊詠婷
輔大大眾傳播系畢業,曾任出版社日文編輯,現為專職譯者、選書企劃。譯有《你可以生氣,但不要越想越氣》《致親愛的,這是你和世界最好的距離》《與其急著讀空氣,不如先讀懂自己的心》《不用眼睛,才會看見的世界》《你不必和每個人都合拍》(仲間出版)《給不小心就會太在意的你》等書。
E-mail:[email protected]
內容目錄
目錄
審訂序 銀色光芒的守護者,老年精神科醫師 蔡佳芬
作者序 別把憂鬱當失智,錯過黃金治療期 和田秀樹
序章 居然有這麼多憂鬱症老人——被忽視已久的心病
難以察覺的老年憂鬱——百萬名憂鬱症老人完全被忽視
老年人的身心連結要強烈許多——內科住院患者有兩成罹患了憂鬱症
上了年紀原本就會失去活力?──老年憂鬱症常被誤解為自然的老化
是阿茲海默症?還是老年憂鬱症?——同樣是健忘,差別在於「病識感」
生理性的變化是重要成因──腦梗塞、血管型失智症易引發憂鬱症
老年人是自殺的高風險族群——老年和憂鬱,是導致自殺的重要因子
老人自殺是可以預防的——積極防治憂鬱,降低了近八成自殺率
注意憂鬱症的連鎖效應——自殺者遺族會在自責中痛苦掙扎
第1章 其實是生理性疾病——老年人的體質變化
老年憂鬱症是生理性疾病——血清素會隨著年齡增長逐漸減少
老年憂鬱更容易以藥物治好——生理治療比心理諮商更有效果
老年人對自殺的親切感較高?——過了六十五歲,自殺率仍不斷升高
憂鬱症會引起「假性失智」──看起來像失智,其實並不是的疾病
失智症患者容易罹患憂鬱症?──兩者有所連結,最好合併思考
憂鬱老人拖下去容易變失智老人——大腦的機能性變化會成為器質性變化
除了憂鬱和悲觀之外——老年憂鬱有青壯年患者沒有的特定症狀
對環境的適應變得脆弱——身心的老化降低高齡者的承受能力
讓老人家保有「現在還能做的事」——減少環境變化造成的適應衝擊
第2章 總是不斷地面臨失去——讓老年人深陷憂鬱的心理
老化的心靈是如何運作的?——只要活著,就逃不開「失去的過程」
人生最大的壓力是喪偶——「夥伴不斷減少」,是老年人才有的體會
老年人失去了愛自己的能力——「無法愛變得如此糟糕的自己」
開始與「支持自愛的存在」死別——人際關係的分離,導致自愛喪失
自我認同、自我形象的低落——五感的衰退也會造成心理打擊
生病、失能、失智、沒錢……——老年人生活在各種不安之中
「與他人比較」沒有意義——自愛無法滿足,精神狀態就會變糟
擺脫「對年老的否定」——現在是最需要老人力量的時候
耶穌體會過變老的感覺嗎?——東西方看待老人的思考差異
第3章 失智症、譫妄、憂鬱症——容易讓人誤解的老年症狀
充實的軟體VS.老舊的硬體──人生經驗豐富,大腦機能卻退化了
失智症、譫妄、憂鬱症──老年人最容易發生的「3D」疾病
比失智症更像失智症的疾病──連醫生都容易弄錯的「譫妄」
近似「夢遊症」的意識障礙──譫妄發作時,會出現突兀言行
重新正確地認識失智症──有九成的患者,都會慢慢變安靜
失智症共有的核心症狀──換個角度看,「做得到的事還有很多」
《李爾王》是失智症的故事?──忠言逆耳的愛反而釀成了悲劇
失智症因人而異的周邊症狀──個人的性格、價值觀造成不同反應
老年人為何會有妄想?──處於弱勢所產生的不安、混亂及焦慮
「可以責罵失智症患者嗎?」──就算被責罵,也馬上就忘了……
漸受關注的「路易氏體失智症」──在幻視妄想、運動障礙之間反覆發作
更令人困擾的「額顳葉失智症」──無法抑制欲望,任意做出問題行為
出現妄想的「老年期精神病」──其他知能都正常,卻有某種執拗妄想
老年人的心理疾病有各種型態──產生妄想,並不代表就是失智
心理影響生理,生理影響心理──老年人症狀惡化的雙向模式
第4章 治療老年憂鬱症──抗憂鬱藥物與認知療法
「憂鬱症是心靈的感冒」?──極易陷入惡性循環的棘手疾病
及早治療,終止惡性循環──在憂鬱中走到生命盡頭,是最大的悲劇
憂鬱症的不可逆風險──長期置之不理,神經細胞將無法復原
憂鬱防治就是自殺防治──自殺不是個人選擇,而是被逼到絕境的死亡
避免製造「下一個自殺者」——對於自殺報導,媒體必須審慎自律
家屬要有相當的警覺性──注意老人家太早清醒、熟眠障礙的症狀
憂鬱不是因為心性脆弱──只要缺乏血清素,誰都會得到憂鬱症
老年憂鬱症的藥物治療──SSRI副作用較少,是突破性的抗鬱劑
新世代抗鬱劑不斷登場——SNRI、NaSSA都適合老年人服用
生理性的ECT電療法──美國治療老年憂鬱症的首要選擇
老年憂鬱症的心理治療──認知療法可以改變「看待事情的角度」
改善老年人的生活環境──設身處地,緩解他們的孤立情緒
照顧者也同樣需要支援——彼此扶持交流,善用社會照護服務
第5章
審訂序 銀色光芒的守護者,老年精神科醫師 蔡佳芬
作者序 別把憂鬱當失智,錯過黃金治療期 和田秀樹
序章 居然有這麼多憂鬱症老人——被忽視已久的心病
難以察覺的老年憂鬱——百萬名憂鬱症老人完全被忽視
老年人的身心連結要強烈許多——內科住院患者有兩成罹患了憂鬱症
上了年紀原本就會失去活力?──老年憂鬱症常被誤解為自然的老化
是阿茲海默症?還是老年憂鬱症?——同樣是健忘,差別在於「病識感」
生理性的變化是重要成因──腦梗塞、血管型失智症易引發憂鬱症
老年人是自殺的高風險族群——老年和憂鬱,是導致自殺的重要因子
老人自殺是可以預防的——積極防治憂鬱,降低了近八成自殺率
注意憂鬱症的連鎖效應——自殺者遺族會在自責中痛苦掙扎
第1章 其實是生理性疾病——老年人的體質變化
老年憂鬱症是生理性疾病——血清素會隨著年齡增長逐漸減少
老年憂鬱更容易以藥物治好——生理治療比心理諮商更有效果
老年人對自殺的親切感較高?——過了六十五歲,自殺率仍不斷升高
憂鬱症會引起「假性失智」──看起來像失智,其實並不是的疾病
失智症患者容易罹患憂鬱症?──兩者有所連結,最好合併思考
憂鬱老人拖下去容易變失智老人——大腦的機能性變化會成為器質性變化
除了憂鬱和悲觀之外——老年憂鬱有青壯年患者沒有的特定症狀
對環境的適應變得脆弱——身心的老化降低高齡者的承受能力
讓老人家保有「現在還能做的事」——減少環境變化造成的適應衝擊
第2章 總是不斷地面臨失去——讓老年人深陷憂鬱的心理
老化的心靈是如何運作的?——只要活著,就逃不開「失去的過程」
人生最大的壓力是喪偶——「夥伴不斷減少」,是老年人才有的體會
老年人失去了愛自己的能力——「無法愛變得如此糟糕的自己」
開始與「支持自愛的存在」死別——人際關係的分離,導致自愛喪失
自我認同、自我形象的低落——五感的衰退也會造成心理打擊
生病、失能、失智、沒錢……——老年人生活在各種不安之中
「與他人比較」沒有意義——自愛無法滿足,精神狀態就會變糟
擺脫「對年老的否定」——現在是最需要老人力量的時候
耶穌體會過變老的感覺嗎?——東西方看待老人的思考差異
第3章 失智症、譫妄、憂鬱症——容易讓人誤解的老年症狀
充實的軟體VS.老舊的硬體──人生經驗豐富,大腦機能卻退化了
失智症、譫妄、憂鬱症──老年人最容易發生的「3D」疾病
比失智症更像失智症的疾病──連醫生都容易弄錯的「譫妄」
近似「夢遊症」的意識障礙──譫妄發作時,會出現突兀言行
重新正確地認識失智症──有九成的患者,都會慢慢變安靜
失智症共有的核心症狀──換個角度看,「做得到的事還有很多」
《李爾王》是失智症的故事?──忠言逆耳的愛反而釀成了悲劇
失智症因人而異的周邊症狀──個人的性格、價值觀造成不同反應
老年人為何會有妄想?──處於弱勢所產生的不安、混亂及焦慮
「可以責罵失智症患者嗎?」──就算被責罵,也馬上就忘了……
漸受關注的「路易氏體失智症」──在幻視妄想、運動障礙之間反覆發作
更令人困擾的「額顳葉失智症」──無法抑制欲望,任意做出問題行為
出現妄想的「老年期精神病」──其他知能都正常,卻有某種執拗妄想
老年人的心理疾病有各種型態──產生妄想,並不代表就是失智
心理影響生理,生理影響心理──老年人症狀惡化的雙向模式
第4章 治療老年憂鬱症──抗憂鬱藥物與認知療法
「憂鬱症是心靈的感冒」?──極易陷入惡性循環的棘手疾病
及早治療,終止惡性循環──在憂鬱中走到生命盡頭,是最大的悲劇
憂鬱症的不可逆風險──長期置之不理,神經細胞將無法復原
憂鬱防治就是自殺防治──自殺不是個人選擇,而是被逼到絕境的死亡
避免製造「下一個自殺者」——對於自殺報導,媒體必須審慎自律
家屬要有相當的警覺性──注意老人家太早清醒、熟眠障礙的症狀
憂鬱不是因為心性脆弱──只要缺乏血清素,誰都會得到憂鬱症
老年憂鬱症的藥物治療──SSRI副作用較少,是突破性的抗鬱劑
新世代抗鬱劑不斷登場——SNRI、NaSSA都適合老年人服用
生理性的ECT電療法──美國治療老年憂鬱症的首要選擇
老年憂鬱症的心理治療──認知療法可以改變「看待事情的角度」
改善老年人的生活環境──設身處地,緩解他們的孤立情緒
照顧者也同樣需要支援——彼此扶持交流,善用社會照護服務
第5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