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讀本(國文4) | 拾書所

理想的讀本(國文4)

$ 432 元 原價 432
內容簡介


理想的讀本:國文4

內容簡介
  《理想的讀本》從先秦至清末,縱貫數千年的經典詩詞中,優選諸子百家文章與傳世古詩詞,以及當代文學作為理想中的國文讀本。由懷抱經典傳承使命的「一爐香」策畫編輯出版,財團法人漢光教育基金會贊助,共同推出《理想的讀本》;邀請多位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系主任;以及各大學名家教授及文學院院長等共同執筆書寫。

  執筆教授們以使命情懷投入,並以博古貫今的才學,爬疏經典文脈,文章處處用心;教授們透過一次次的文章討論會,相互間無私地品評修正文稿,反覆修訂補充,詮釋深入,篇篇文章皆令人擊節讚賞;務求將絕學貢獻給青年學子,厚植新世代的文學底蘊。

  我們懷抱希慕聖賢的心取道經典, 在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寶山中尋寶,《理想的讀本》六冊系列的選文,以高中六個學期的國文為主軸;每一冊課文,十篇文言文,五篇白話文;書寫體例以作者出處,課文與注釋,作為青年學子的閱讀基礎;範文賞析則是文學思想精髓所在,教授們以深湛的功力,將經典文學條分縷晰,詮釋文學之美;延伸閱讀以語言萬花筒型態開展,以古為今用,跨越時空,古今相映。體例安排由淺入深,希冀成為學生、老師、家長、及不同年齡層跨代閱讀國學經典與當代文學的「理想讀本」。

  執筆教授們以生命書寫文章,以彩筆呈現的文學盛筵,讓我們品讀到聖哲建構士群生命的基調;詩人心靈裏的人文精神;讓我們從古典詩文中品讀出鳶飛魚躍、萬紫千紅的繽紛生機;以及「猛志逸四海」的豪情,「大濟於蒼生」的壯志;篇篇文章閃耀著艮古洞察宇宙規律的智慧光芒。

  令人神往的桃花源,是普世追尋的理想國;在文學的精神世界,《理想的讀本》是我們希冀為跨世代構築文學桃花源的一種嘗試。

名人推薦

  白先勇 小說家、崑曲製作人、香港中文大學博文講座教授
  楊牧 詩人、師大國文系講座教授、東華大學講座教授
  黃碧端 前教育部次長、前文建會主委、前南藝大校長、
  黃光男 前台藝大校長、前歷史博物館館長、前北美術館館長
  劉容生 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前清華大學副校長、 俄羅斯國際工程院院士
  程文俊 長庚決策委員會主任委員、林口長庚醫院院長
  童子賢 和碩聯合科技董事長、華碩集團共同創辦人,台北市電腦公會理事長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向鴻全

  中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研究領域為中國思想史、現當代文學、通識教育。擅長散文創作,對科幻文學涉獵亦深。曾主編《臺灣科幻小說選》,著有《借來的時光》、《何處是兒時的家》等散文集。並曾獲聯合報文學獎散文獎、宗教文學獎散文獎、倪匡科幻獎評論獎、梁實秋文學獎散文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散文獎、臺北文學獎市民書寫獎等獎項。

江江明

  南華大學文學系助理教授。研究領域為現當代文學,著有《論當代台港故事新編體華文小說1949-2006》。曾發表現當代文學研究〈五○年代台灣女性小說史觀點之詮釋策略〉、〈古典新詮,海上群芳:論海上花電影改編之女性腳色重構〉、〈他者觀點的另類介入――論張愛玲《國語海上花列傳》現代性詮釋〉等多篇學術論文,並曾獲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桃園縣文藝創作獎等。

何淑貞

  暨南國際大學華語文教學碩士班兼任教授,曾任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所教授兼系主任。研究領域:中國思想史、文化史、文學史、古典文學、漢語語法、華語文教學。專書有:《柳宗元及其詩研究》、《嘯傲東軒》、《展現生命芬芳的神話傳說――列子的智慧》、《新編抱朴子.內篇校注》、《新編抱朴子.外篇校注》、《華人社會與文化》、《華語教學語法》、《華語文教學導論》,單篇論文及創作刊登在各討論會論文集及報章雜誌。

李玲珠

  高雄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研究領域:魏晉玄學、生死學,著有《魏晉新文化運動─自然思潮》、〈阮籍、嵇康生死意識的底蘊與轉折〉;教學專長:經典教育、國文教學,著有《懂了,紅樓夢》、〈經典教育通識化的理念與實務〉、〈大學國文內涵的反思與建構〉。

林淑貞

  中興大學中文系教授。曾任中國唐代學會理事長、中興大學中文系主任、日本山口大學客座教授。研究以文學、美學為進路,著有《詩話的別響與新調:晚清林昌彝詩論抉微》、《詩話論風格》、《中國詠物詩「託物言志」析論》、《寓莊於諧——明清笑話型寓 言論詮》、《表意.示意.釋義:中國寓言詩析論》、《尚實與務虛:六朝志怪書寫範式與意蘊》、《笑看人間:中國式的幽默》、《對蹠與融攝:唐人生命情調與審美風尚》、《圖像敘事與多元文本》、《詩話美典的傳釋》等,散文著有《等你,在燈火闌珊處》、《寂寞如歌》等書。

張麗珠

  彰化師大國文系教授,曾任明道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武漢大學講座、寧波大學客座。著有「清代思想三書」:《清代義理學新貌》、《清代新義理學──傳統與現代的交會》、《清代的義理學轉型》,以及繁、簡、英文版的《中國哲學史三十講》(Thirty Chapters o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之中國哲學通史、《清代學術思想史》之斷代思想史;另有文史專著《袖珍詞學》、《袖珍詞選》、《全祖望之史學》。發表單篇論文約六十篇,其中二十餘篇為科技部核心期刊Thci Core核心期刊。

陳惠齡

  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教授。研究領域為華文文學、台灣文學、現代小說、文學理論與批評、竹塹學。著有《鄉土性.本土化.在地感──台灣新鄉土小說書寫風貌》、《現代文學鑒賞與教學》等專書以及期刊論文三十餘篇。論文〈試析白先勇《孽子》追逐的永恆家園〉曾獲賴和文學獎。

彭鏡禧

  臺灣大學戲劇學系名譽教授。曾任臺大文學院院長暨外文系、戲劇系主任,維吉尼亞大學、香港城市大學客座教授。專長為文學翻譯與中西戲劇,譯作編著四十餘種,以及專書《發現莎士比亞:臺灣莎學論述選集》、《細說莎士比亞:論文集》、《尋找歷史場景:戲劇史學面面觀》、《與獨白對話:莎士比亞戲劇獨白研究》等。曾獲梁實秋文學獎譯詩組及譯文組第一名、中國文藝協會文藝(翻譯)獎章、香港翻譯學會榮譽會士。

黃雅莉

  清華大學華文所教授。曾任新竹教大中語系主任。研究領域以古典詩學、詞學、現代散文為主。著有《深心與至境──宋詞主題中的生命意蘊與精神風貌》、《漂泊與尋找:王鼎鈞自傳書寫的詩心與文境》、《明清詞學體性論──以詞派之間的遞嬗為論》、《宋詞雅化的發展與嬗變──以柳、周、姜、吳為探究中心》、《宋代詞學批評專題探究》、《江西詩風的創新與再造──陳後山對杜詩的繼承與拓展》、《千古文人寂寞心──古典散文選析》、《詩心的尋索》、《詞情的饗》、《現代散文鑑賞──採擷紛繁的人生心影》,以及散文集《浮生心情》、《且向花間留晚照》。

楊宗翰

  淡江大學中文系副教授。研究領域為現代詩學、台灣文學、出版編輯、文化創意產業。著有專書《破格:臺灣現代詩評論集》、《逆音:現代詩人作品析論》、《異語:現代詩與文學史論》、《台灣新詩評論:歷史與轉型》、《台灣現代詩史:批判的閱讀》、《台灣文學的當代視野》,並主編《大編時代:文學、出版與編輯論》及《淡江詩派的誕生》、合編《台灣一九七○世代詩人詩選集》等多部文學選集。

羅智成

  詩人、作家、文化評論者。曾任中時報系副刊主任、副總編輯,美商康泰納仕雜誌公司編輯總監、樺舍文化事業總經理、TOGO旅遊情報雜誌發行人、FM91.7廣播電台共同創辦人兼台長及出版社、電視製作公司負責人等,2005年後擔任過相關公職,並於文化、東吳、元智、東華、師大等大學兼任教職三十餘年。出版有詩集、散文、評論二十餘種。

蘇珊玉

  高雄師大國文系教授。學術專長以文藝美學、詞(詩)話學及文學批評為主。曾參與西灣、大武山、鳳凰樹……等文學獎評審,並擔任數次兩岸主題式比較閱讀國、高中教學觀摩之評課。創作曾刊登於《聯副》、《創世紀詩雜誌》、《秋水詩刊》及《大海洋詩刊》。專書有《中國寓言》(唐宋卷)、《薛濤及其詩研究》、《盛唐邊塞詩的審美特質》、《人間詞話之審美觀》。

封面繪者簡介

余承堯

  斜谷呈新翠

  余承堯雖無師承,然以大自然為師;筆墨有別於傳統,卻含蘊了北宋山水畫的雄奇壯麗。其「直指本心」之禪境創作,以細緻密結的「亂筆」,繪出交錯起伏、縝密厚實的山岩及山峰,構築出胸中丘壑。

  熱愛古詩詞與南管音樂的余承堯,是中西藝術史上,少數詩、書、畫、樂兼備而具開創性的重要藝術家。






內容目錄


目錄
選文1【先秦思想】
荀子〈勸學〉節選
先秦儒家中最具科學、實證精神的荀子,與雄辯的理想主義者孟子齊名。他以客觀的態度、清晰的理念、周延的陳述、生動的比喻深刻影響當時許多政治菁英,著名的李斯、韓非都是他的學生。可惜二千多年前儒家就已相當成熟的這一脈科學主義與實證精神,在後世卻沒有得到應有的發揚與傳承。主要的原因可能是:他的主張中具有現實性、可行性的,已被歷代的統治機制吸收、實踐,不再以學說的面貌傳世;關於經世濟民的理念,他所關注與考量的,也超出後世儒家的核心思想而被疏離;而唐韓愈的「道統說」與宋明理學的唯心思想,更讓荀子學說見黜千餘年。這也使得中國的哲學少了像亞里士多德的這一面向。
本冊開宗明義第一章,讓我們透過〈勸學篇〉的選文,重返荀子的說理現場。

選文2【唐代詩歌】
張繼〈楓橋夜泊〉
詩的能量很多時候不僅是來自敘述或抒情,還有直覺的共鳴。一張畫、一幅風景、一種心境觸動了我們,便成為難以言喻的美感經驗,而讓人低迴不已。張繼的〈楓橋夜泊〉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唐朝一個客宿江邊、聞鐘難寐的夜晚,就這樣跨越了時代、跨越了國界,讓每個讀到這首詩的人,都油然升起屬於自己的那份畫境,那份憂思與感慨。

薛濤〈十離詩〉
開放、大氣的唐朝可能也是產生著名女詩人最多的時代。薛濤是當中的佼佼者,也是當時最活躍、出名的。這一切卻與她悲苦多舛命運有關。這組〈十離詩〉道盡了許多無辜的生靈或事物,因為微不足道的過失,而見棄於主人的沉痛、無依與哀傷,更間接傾訴了作者自己屈從環境、身不由己的悲慘命運。

李商隱〈錦瑟〉
沒有一首詩像李商隱的〈錦瑟〉一樣,如此神秘難解,卻又如此扣人心弦,漫出無窮想像。作為晚唐詩壇最璀璨的一顆星星,他坎坷的仕途、蕭索的心境與晚唐衰頹的國運,甚至時代精神是如此相似,猶如無限好的夕陽前一抹蒼涼的身影。但是他深入心靈的書寫、曲折晦澀的象徵,更和孤獨、凋敝的現代心靈如此貼近。

選文3【宋代筆記】
孟元老《東京夢華錄》
歷史課本談及進步、繁榮的宋朝文化不免模糊抽象、隔鞋搔癢,有時候還不如書畫珍品、泥塑觀音或美到極致的瓷器來得有跡可尋。但說到最具臨場感的敘述,可能就是《東京夢華錄》了!生平並無可考的孟元老,年輕時曾跟隨父親宦遊到汴京,對當時首都的繁華興盛、物阜民豐留下深刻印象。隨宋室南渡之後,便以「追憶似水年華」的心境,詳細記載了當年北宋都城的坊市、風俗與節慶。也讓我們對近千年前的都會生活有了想像的依據。

選文4【清代小說】
蒲松齡《聊齋誌異‧聶小倩》
懷才不遇、屢試不第、以塾師終老的蒲松齡,大概是人類史上收集各種妖魔鬼怪、超自然想像與傳說最豐富的作家了!他的《聊齋誌異》內容包羅萬象、許多故事精彩無比,因而常被後世各領域創作者重製、增添、改寫。當人類因文明進步而更加自信,對自然界裡的野獸以及千奇百怪的靈異傳說也由恐懼、逃避轉為好奇與親近,蒲松齡留下的這四百九十餘篇故事,勢將發揮更大、更深刻的影響。

選文5【現代小說】
愛倫坡《金甲蟲》節選
愛倫坡是文學圈內人的天王,他的詩歌、推理小說、驚悚小說、科幻小說甚至評論,都啟發了後來許多文壇巨星,像是波特萊爾、王爾德、杜思妥也夫斯基或是凡爾納、柯南・道爾、江戶川亂步等。這篇最早翻譯成中文的《金甲蟲》發表於一八四三年,充滿推理和解碼的樂趣,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東、西方社會在當時心智上的差異。

選文6【詞選】
溫庭筠〈望江南〉
其貌不揚、士行塵雜的溫庭筠,卻是最纖巧、綺麗的文學風格的領頭羊,單是這樣衝突的組合就是一則精彩浪漫的典故。作為晚唐重要文人的溫庭筠,雖然詩與李商隱齊名,詞與韋莊其名;而為人熟知的是,在中國最早一本文人詞總集,洋溢著濃豔聲色之美的《花間集》裡,所選的十八家詞人當中,他被列於卷首而被稱為「花間鼻祖」。

周邦彥〈六醜〉
周邦彥被譽為一代詞宗,是因為他傳承了北宋詞人的婉約,深化以精熟的聲韻與形式,讓詞有了豐富嚴整的格律與精深凝鍊的辭采。這闋〈六醜〉以薔薇花落自況羈旅行役的孤獨與感傷,遣詞用字卻比花還顯優美,即使在眾多傑作之中,仍最具填詞典範之地位。

元好問〈摸魚兒雁秋詞〉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叫生死相許」寫出這千古名句的,是一個金朝人,一個鮮卑族的後裔。他是宋金對峙時北方文壇的盟主,無論詩、詞、文、曲成就俱高,獨以一個人的才情和整個南宋分庭抗禮。他還編就了金代詩歌總集《中州集》。臨終時,要求墓碑上必須寫上他最珍惜的身分:詩人。他就是出生於山西的元好問,一個淵源雖然較遠,但靈魂和我們非常接近的詩人。

選文7【先秦思想】
《公孫龍子》節選
在百花齊放的先秦時代,主張在各種論述、討論之前先弄清楚語言的本質,以名、實之辨釐清邏輯思路的名家,可能是最為特別的。因為他們不斷挑戰人們使用語言的慣性,以及種種先入為主的觀念陷阱,常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