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反對!」不恐龍大法官RBG第一手珍貴訪談錄:橫跨近30年,13場關於愛.自由.人生及法律的對話 | 拾書所

「我反對!」不恐龍大法官RBG第一手珍貴訪談錄:橫跨近30年,13場關於愛.自由.人生及法律的對話

$ 378 元 原價 378
內容簡介


她曾說過:

「我不因我的性別要求特權,
我只想要我們的男性同胞把腳從我們的脖子上移開。」
(I ask no favor for my sex, all I ask of our brethren is that they take their feet off our necks.)


她是人們口中聲名狼藉的不恐龍大法官(The Notorious R.B.G.)
也是美國最高法院史上第2位女性大法官,並致力於性別平權的最強推手!
藉由時間跨度橫越30年的珍貴訪談,本書作者、亦是她忘年之交的傑佛瑞‧羅森
呈現了最真實而有血有肉的RBG,
讓我們看見她不僅是高高在上的法律制定者、公平正義的捍衛者,
也是忠誠的伴侶、更是熱愛生命的自由人!

RBG,露絲‧拜德‧金斯伯格(Ruth Bader Ginsburg)不僅美國史上首位猶太裔女性+民主黨的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也是大法官裡面年紀最長、最受各界歡迎的一位大法官。她在美國家喻戶曉,被年輕人暱稱為「聲名狼藉的R.B.G.」(Notorious R. B. G.)。本書作者傑佛瑞‧羅森為美國國家憲法中心負責人和首席執行官,雖然很少人有機會與金斯伯格面對面交談,但傑佛瑞透過多年來一系列與金斯柏格的對談,把讀者帶到了RBG身邊,一窺金斯柏格這位不平凡的女性平易近人且不為人知的一面。傑佛瑞‧羅森與金斯柏格相識30年,她們首次會面的場景十分有趣,當時羅森還是聯邦巡迴上訴法院的一名年輕律師,她們在在電梯裡相遇,因歌劇而建立了深厚友誼。

對談從90年代開始一直延續到現在的川普時代,金斯伯格分享了她對各種話題的看法,她極富智慧的話語、富有同情心的思想和幽默感都閃耀著光芒,使讀者深深瞭解到金斯伯格的個人魅力。書中也展現了作者和金斯伯格的情誼,作為朋友對彼此的喜愛、跟對方互開玩笑,以及對憲法的看法及歌劇的共同熱愛,都在書中展露無遺。

本書中的分享包括了金斯伯格對法律、同事,持不同政見者的角色以及其他名人的看法,她探討了她對於「羅訴韋德案」(Roe v. Wade)的不贊同;她最喜歡聽見哪些不同的異議之聲;她最希望被否決的案子;她對#MeToo運動的看法;如何成為一個好的聆聽者;如何擁有高產值又富有同理心的人生;當然還有她對最高法院的未來展望。這些坦率的交流和對談呈現了真實的金斯伯格,她既有鋼鐵般的決心、對自我要求的高標準,卻富有智慧和同理心,也因為這些人格特質激發了美國各個年齡層對她的喜愛,去擁抱這位眾所周知的「聲名狼藉的R.B.G.」。

【關於她曾做出的劃時代指標案件,RBG這麼說】
? 羅森:在ACLU(註)的經驗,對您擔任大法官的工作影響多大?
? 金斯伯格:我為ACLU女權計畫寫理由書的時候,總試著寫得深入淺出,條理分明,讓同意我的主張的大法官,能參考我的理由書寫他的意見書。我大多數時候把自己當成老師,因為當時大家對性別歧視了解不多。社會大眾雖然已經知道種族歧視的醜惡,可是很多人以為法律中基於性別的差別待遇是善意的、是對女性有益的。所以,我的目標是一步一步讓最高法庭明白——用大法官布倫南的話來說——有些人以為是提高女性地位的措施,其實是限制她們的牢籠。

註:身為美國公民自由聯盟(ACLU,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的簡稱)女權計畫的共同創辦人,一九七二到一九八〇年的露絲・拜德・金斯伯格致力說服最高法院:明顯為裨益或保護女性而設計的法律,造成的往往是反效果。

【關於婚姻,RBG這麼說】
? 羅森:您與馬蒂第一次見面時,他哪個方面吸引您?
? 馬蒂非常特別,他是我遇過第一個在乎我有沒有腦袋的男生。而且他一直覺得我比我自己以為得更好。
? 羅森:現在這個時代充滿焦慮,政治立場也越來越兩極化。不論是男性或女性,大家都想知道怎麼彼此互動。您有什麼建議嗎?想文明互動該怎麼做?您為很多新人證婚過,您給他們的建議很深刻,也很有智慧。我很希望您能與大家分享。請談談您對他們講了什麼。
? 金斯伯格:我的婆婆,馬蒂的媽媽,是個非常好的人。我們的婚禮是在我先生家裡辦的。典禮開始之前,我婆婆把我帶到一邊,說:「我要跟妳說婚姻幸福的祕密。」
我說:「嗯,我很想知道。」
她說:「親愛的,婚姻要幸福,有時候得裝聾作啞。」
我不只把這個忠告用在五十六年的婚姻裡,也把它用在職場,直到今天都是這樣。如果有人講了什麼不好聽的話,置之不理就是了。

【關於憲法與民主,RBG這麼說】
? 羅森:您講過憲法變得越來越樂於擁抱(embracive)。這是您的用字,形容得很美。您用「擁抱」的意思是?
? 金斯伯格:擁抱被遺漏的人,讓他們成為共同體的一部分。張開雙臂,而非不情不願。

? 羅森:修復民主是大工程,遠超過我們任何一個人的能力。不過,有什麼事是我們能做的呢?
? 金斯伯格:我想,其中很重要的一件事是教孩子民主。

【關於權利與平等,RBG這麼說】

? 羅森:在您寫過的意見書裡,您認為哪一件對公民自由最有貢獻?
? 金斯伯格:這像是問我最喜歡四個孫子裡的哪一個一樣。太多了。嗯,如果是女權領域的話,我想是VMI案。
? 羅森:請告訴大家這個縮寫指的是什麼。
? 金斯伯格:VMI,我想你知道,是指維吉尼亞軍校(Virginia Military Institute)。它的經費來自國家,但不讓女生入學。所以我們的問題是:要是一間學校提供大量福利給一個性別的人,卻不給另一個性別的人,國家該不該繼續支持它?很多人質疑VMI案的理由是:欸,女生怎麼可能想進這間學校,參加那種累死人的入伍訓練?我的回答是:「的確,我不想,我女兒也不想。你雖然是男人,但你也不想。可是有些女生有意願、有能力,也準備好要接受VMI嚴苛的訓練。為什麼她們不能有這個機會?」我對那件裁定非常滿意。

【關於女性大法官,RBG這麼說】
? 羅森:有調查說女大法官說話時更常被打斷,您對這個現象似乎很感興趣。您有仔細想過為什麼會這樣嗎?
? 金斯伯格:我想我的同事也有發現這件事,以後也許會更加留意。不過,我們其實都會打斷彼此的發言,在這裡工作過的法律助理都知道。有趣的事情很多,有一次是言詞辯論的時候,歐康諾大法官講了講停了下來——她經常是第一個提問——我以為她問完了,正開口問,沒想到她說:「等一下,我還沒講完。」我午餐時向她道歉,她對我說:「露絲,別放在心上。換成是男人,插嘴是家常便飯。」
第二天的《今日美國》出現一則報導:「粗魯露絲打斷珊卓拉」。有人找我評論,我就講了珊卓拉午餐時講的話:男人成天互相插話,只是你們沒注意而已。那個記者該給他鼓鼓掌,他又看了最高法院兩次開庭,說:「你說的沒錯,兩個男人互相插嘴的時候,我從沒注意。」後來有位語言學者投書《華盛頓郵報》,想解釋為什麼會這樣——為什麼是我打斷珊卓拉,而不是她打斷我?她說:「金斯伯格大法官是紐約長大的猶太人,這個族群語速快;歐康諾大法官出身步調悠閒的西部,講話比較慢。」可是認識我們兩個的人馬上會告訴你:我講一個字的時間,珊卓拉可以說兩個字。無論如何,這是刻板印象的絕佳例子。

【關於#MeToo和性別平權,RBG這麼說】
? 羅森:為什麼#MeToo運動是現在出現呢?是因為千禧年世代做了什麼,還是有別的原因?
? 金斯伯格:我認為我們可以把這個運動和同志平權運動對照:同志運動之所以能快速推展,是因為很多人願意站出來說:「這就是我,我為此自豪。」不再遮掩,也不再偽裝。我認為#MeToo運動現在也是這樣。

? 羅森:您想對下一代的女性主義者說什麼?哪些目標還有待完成?
? 金斯伯格:消除無意識偏見,我們得非常努力才能剷除這種偏見。我最喜歡舉的例子是交響樂團。我小時候,交響樂團裡一個女人也沒有,大概只有豎琴例外。《紐約時報》知名樂評家霍華德・陶布曼還信誓旦旦地說,就算你把他眼睛蒙上,他還是聽得出彈鋼琴或拉小提琴的是女的或男的。有個人提了個好主意,請他實際試看看。蒙上眼睛之後呢?他完全搞錯了,把女鋼琴家誤認為男鋼琴家。但他還不錯,他挺爽快地承認自己的確有無意識偏見。於是有人提了個更好的主意:徵選樂團團員的時候,在評審和應徵者之間隔上布幔。只不過是這麼簡單的安排,交響樂團的女性幾乎一夜之間大增。
我真希望每個工作領域都能隔上一道布幔。現在還有無意識偏見的例子之一,是七〇年代晚期的一件《民權法案》第七章訴訟,原告是幾位沒能得到AT&T中階管理職的女性。她們的每一項標準評分項目都很亮眼,可是到最後階段卻被刷下來,被淘汰的女性多得不成比例。最後階段是什麼呢?是所謂「全人考核」,也就是讓一名主管面試升職人選。為什麼女性被刷掉的人數不成比例呢?因為這名主管與和他不一樣的人互動時覺得不自在。面試男性的時候,他多少有一種「這個人和我有共同點」的感覺,覺得很自在。可是面試女性或少數族群的時候,他就是覺得哪裡不太對勁,就是覺得對方怪怪的,而這種感覺也反映到評分上。
? 羅森:所以,解決無意識偏見的辦法,就是讓男性與女性多多相處?
? 金斯伯格:這樣說吧,上場的女性越多越好——歐康諾大法官常說,我們這一輩的女性應該好好上場表現,讓別的女人得到鼓舞。上場的女人越多,全體女性就表現得越好。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傑佛瑞‧羅森(Jeffrey Rosen)

現為國家憲法中心主任兼執行長、喬治城大學法學教授,並為《大西洋》雜誌寫稿。著有六本書籍,近作為《路易斯・D・布蘭迪斯》(Louis D. Brandeis)和《威廉・霍華德・塔虎脱》(William Howard Taft)。羅森曾任《新共和》(The New Republic)法律事務編輯和《紐約客》(The New Yorker)記者。


譯者簡介

朱怡康

專職譯者,守備範圍以宗教、醫療、政治與科普為主。譯有《為神而辯》、《塔木德精要》、《二十一世紀生死課》、《自閉群像》、《怎樣說科學》、《為什麼我們製造出玻璃心世代?》等書。其他歷史、科普譯作散見於《BBC知識》月刊。
臉書專頁「靈感總在交稿後」:www.facebook.com/helpmemuse

內容目錄



第一章:她的指標案件(Her Landmark Cases)
第二章:婚姻是平等個體的結合(Marriage Between Equals)
第三章:羅訴韋德案(Roe)
第四章:權利法案與平等保護(The Bill of Rights and Equal Protection)
第五章:法界姊妹(Sisters in Law)
第六章:安東寧(Nino)
第七章:兩位首席(The Two Chiefs)
第八章:當一句「我反對」引爆迷因(When a Dissent Sparked a Meme)
第九章:她想推翻的判例(The Cases She Would Overturn)
第十章:審時度勢(Measured Motions)
第十一章:#MeToo與更佳的性別合作(#MeToo and a More Perfect Union)
第十二章:與瑪格麗特・愛特伍會晤(Margaret Atwood Meets RBG)
第十三章:不世之功(The Heroic Legacy)

註釋
謝辭

ISBN: 9786263100169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