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吃什麼:AI農地.3D列印食物.培養肉.無剩食運動……到全球食物生產最前線,看科學家.農人.環保人士在無可避免的氣候災難下,如何為人類找到糧食永續的出路 | 拾書所

明天吃什麼:AI農地.3D列印食物.培養肉.無剩食運動……到全球食物生產最前線,看科學家.農人.環保人士在無可避免的氣候災難下,如何為人類找到糧食永續的出路

$ 449 元 原價 449
內容簡介


★亞馬遜書店逾百則評價,四點七顆星讀者好評
★美國Crown出版集團高價簽下本書全球版權
★普立茲獎得主、《第六次大滅絕》作者伊麗莎白‧寇伯特(Elizabeth Kolbert)激賞之書

一如大家所知,全球糧食的生產一直都受到氣候與環境的影響。而近來乾旱、炎熱和洪水發生頻仍,未來可能會以每十年遞降百分之二至六糧食產量的幅度,威脅著人類賴以維生的重要命脈。這些損失會讓食物價格在2050年上升好幾倍。有人預期在世界人口到達90億之譜時,糧食所引起的種種問題將更趨嚴重。本書深入探討全球人類必須面對的嚴峻未來:糧食不足的危機。作者在寫作上綜攬食物科學、糧食生產技術革新,以及氣候、環境變遷等面向,以多方位、多角度探討與食物相關的重要議題。

這是一本內容放眼全球、夠宏觀、可讀性也高的書,其中揭露了世界各地現正為了糧食供應而絞盡腦汁、尋找出路的狀況與進展。最近幾年,史無前例之多的大小企業如微軟、谷歌和IBM等,都開始進行以新技術產製食物的相關投資案。他們不吝於斥資從事企業內部研發,或在戶外進行實際的農產種植──新世代企業家運用這些基金發展各類基因作物、魚菜共生系統、大數據和機器人技術等。各路人馬互相競爭,力圖建立出更好、更智慧,也更彈性的食物安全供應系統,一切的一切都是想找出新方法,以滿足人類對糧食的需求。

作者訪問了相關領域中最有創意者、做法最具爭議性的食物生產技術革命先驅,例如──

☉她會帶讀者進入印度的酪農場,當地每隻牛都被植入微晶片,每天回傳給飼主有關牛隻健康和乳汁品質的確實數據;智慧酪農業能確保我們的未來乳品供應量嗎?
☉她前往奈及利亞的農場,發現當地農產從業人員嘗試要種出世界上最耐旱的米;在一個饑荒、營養不良等民生問題仍偏嚴峻的大陸,這些作物能否餵飽貧病大眾?
☉在史丹佛大學實驗室,作者品嘗帶有牛肉或雞肉味道,口感亦相當近似的素食漢堡;對付牲畜排出溫室氣體、造成氣候暖化的環境衝擊,「仿真肉品」會讓茹素市場乘勢崛起嗎?
☉隨著近年中國大眾消費力與財力的增長,有機農業、高科技農業應運而生,業者會以特殊感應裝置和軟體打造「智慧農地」:可將感應器裝在農地中監測土壤溫度、濕度等微氣候指標,以精雕細琢、遠端監控,並講究各個小節的方式提高農產品質與量。

透過書中收錄的這些故事,讀者會對全球糧食產製的現況,以及未來可能的技術突破有更深刻的理解,繼而也可能在看待食物產製、食品科技應用,及相關政策的發展等領域,獲得不同以往的角度與觀點。

作者簡介


著者╱亞曼達.利特(Amanda Little)
是《能源之旅》(暫譯,Power Trip)和《平地而起》(暫譯,From the Ground Up)兩本書的作者。她的文章題材離不開環保、能源和科技,可見於《紐約時報雜誌》、《浮華世界》、《滾石》、《連線》、《紐約雜誌》、《歐普拉雜誌》和《華盛頓郵報》等知名媒體刊物中。她也是Salon.com和Grist.org的聯合專欄作家、《外界雜誌》(暫譯,Outside Magazine)專欄作家,以及《紐約客》和《富比士》網路平台上的部落客,並在范德堡大學(Vanderbilt University)教授新聞系的調查報導和非虛構類創意寫作課程。

譯者╱王翎
台灣大學外國語文學所畢業,現專事筆譯,新近出版譯作為《歐洲中世紀城堡》和《口感科學》。期盼繼續深入書中世界徜徉探索,享受揀字選詞和推敲琢磨的樂趣。

審訂者╱余淑美
中央研究院院士;分子生物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內容目錄


序言
第一章:初嘗苦果
第二章:殺戮田園
第三章:抗旱種子
第四章:機器農夫
第五章:理性感測器
第六章:向上發展
第七章:逆流而游
第八章:嗜肉成癮
第九章:敗部復活
第十章:浩淼夢想
第十一章:緊急措施
第十二章:歷久彌新
第十三章:雖豐亦儉
後記:成長

ISBN: 9789862359464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