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內戰在東北:熊式輝、陳誠與東北行轅(一)
內容簡介
所謂東北行轅,全稱是國民政府主席東北行轅,行轅主任先後為熊式輝、陳誠,是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在中國東北地區的軍事、政治總樞,對熊式輝、陳誠個人的政治軍事生涯,東北地區的局勢變動,以及全中國的國運,關係十分重大。
抗戰結束,國民政府在東北地區面臨了很惡劣的局勢,先是設立了軍事委員會委員長東北行營,後來隨著軍事委員會撤銷,改組為東北行轅,而人事、組織、職權基本上都照舊。
原先,國民政府為了和蘇聯談判,特派蔣經國為外交部東北特派員,並指定東北行營副參謀長董彥平兼任駐蘇聯軍事代表團團長,派駐蘇軍總司令部,聯繫從蘇聯軍隊手上收回東北的各項工作(可參考另書《內戰在東北:駐蘇軍事代表團》)。可是中蘇之間幾經周折,到了1946年3月至5月間,蘇軍不等國軍接防,全部撤回蘇聯。結果是蘇軍在各地遺留的真空,由中共力量迅速填補。國民政府則調派精銳國軍部隊,以錦州、瀋陽為基地,分向南滿、北滿地區進攻。
5月,國軍曾經重挫共軍,收復四平、長春等地,聲勢一度大振。然而,國軍並未徹底擊破中共主力,也未進一步向松花江以北推進。更嚴重的是,國軍之勝利,所得收穫只是佔領城市、鐵路線,而兵員、糧彈補充困難,又缺乏增援部隊,戰力逐漸耗損。反而,共軍依然盤據廣大的農村地區,以農村地區的人力、物力補充戰損,再生力強大。可以說,國軍困守點線,共軍控制面積;國軍居消費之地,共軍據生產之區。國民政府所謂接收東北,除去孤立據點、幾條脆弱的交通線外,恐怕別無他物。
到了1947年間,東北國軍依托「點」「線」,共軍控制「面」,兩軍形成拉鋸戰,可是此消彼長的整體情勢已日漸鑄成。於是,國民政府被迫放棄收復東北完整主權的信心,轉採取以瀋陽、長春、四平、永吉、錦州、葫蘆島等城市作國民政府在東北的主權象徵、戰略據點,然後苦撐待變,再尋求機會使用機動兵力打擊共軍主力。1947年9月以後,陳誠接替熊式輝,推動一定程度的新政,但在作戰方面其實沒有改變這個戰略原則。
陳誠主持東北政治、軍事期間,焚膏繼晷,且受胃病所苦,在局勢不見希望之下,1948年2月,陳誠終於離開瀋陽,經南京轉赴上海,治療胃疾。蔣介石另派衛立煌以東北行轅副主任兼東北剿匪總司令名義主持東北大局。陳誠交棒東北政軍全權未及一年,1948年11月,共軍徹底贏得東北的全勝。數十萬東北共軍很快蜂湧開入關內,使關內各戰場的國共兵力急遽失衡,直接影響了整個國共戰爭的最終結果。
歷史沒有如果,但許多專業史家仍然不禁想問,假使當年國民政府中樞、東北當局的抉擇有那麼點不一樣,會不會改變東北國共戰局,改變整個國共戰爭的結果,從而牽動冷戰時代的全世界走向?當然,這個問題永遠不會有肯定答案。我們只可能找到肯定答案的問題,是探索陳誠、熊式輝、衛立煌等個人,連同其廣大僚屬、機構的作為,究竟在這個風雲變動的歷史巨流中扮演什麼角色?受到什麼時代影響?帶來什麼時代影響?
本套書的出版,提供了各種相關問題的有力線索,可以一窺1948年衛立煌出任東北剿匪總司令、國共醞釀錦瀋會戰以前,1947年熊式輝、陳誠主持東北行轅轄下的軍政、軍令、軍隊政工,以及民政、財政事項,深入地了解東北問題的複雜面向,尋索當時東北何以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局。
本套書一共五冊,第一冊與第二冊收錄「國民政府東北行轅民國卅六年度工作報告書」,第三冊與第四冊收錄「國民政府東北行轅政務委員會會議紀錄」,第五冊收錄有關軍事、糧政與職員錄等參考資料。
內容簡介
所謂東北行轅,全稱是國民政府主席東北行轅,行轅主任先後為熊式輝、陳誠,是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在中國東北地區的軍事、政治總樞,對熊式輝、陳誠個人的政治軍事生涯,東北地區的局勢變動,以及全中國的國運,關係十分重大。
抗戰結束,國民政府在東北地區面臨了很惡劣的局勢,先是設立了軍事委員會委員長東北行營,後來隨著軍事委員會撤銷,改組為東北行轅,而人事、組織、職權基本上都照舊。
原先,國民政府為了和蘇聯談判,特派蔣經國為外交部東北特派員,並指定東北行營副參謀長董彥平兼任駐蘇聯軍事代表團團長,派駐蘇軍總司令部,聯繫從蘇聯軍隊手上收回東北的各項工作(可參考另書《內戰在東北:駐蘇軍事代表團》)。可是中蘇之間幾經周折,到了1946年3月至5月間,蘇軍不等國軍接防,全部撤回蘇聯。結果是蘇軍在各地遺留的真空,由中共力量迅速填補。國民政府則調派精銳國軍部隊,以錦州、瀋陽為基地,分向南滿、北滿地區進攻。
5月,國軍曾經重挫共軍,收復四平、長春等地,聲勢一度大振。然而,國軍並未徹底擊破中共主力,也未進一步向松花江以北推進。更嚴重的是,國軍之勝利,所得收穫只是佔領城市、鐵路線,而兵員、糧彈補充困難,又缺乏增援部隊,戰力逐漸耗損。反而,共軍依然盤據廣大的農村地區,以農村地區的人力、物力補充戰損,再生力強大。可以說,國軍困守點線,共軍控制面積;國軍居消費之地,共軍據生產之區。國民政府所謂接收東北,除去孤立據點、幾條脆弱的交通線外,恐怕別無他物。
到了1947年間,東北國軍依托「點」「線」,共軍控制「面」,兩軍形成拉鋸戰,可是此消彼長的整體情勢已日漸鑄成。於是,國民政府被迫放棄收復東北完整主權的信心,轉採取以瀋陽、長春、四平、永吉、錦州、葫蘆島等城市作國民政府在東北的主權象徵、戰略據點,然後苦撐待變,再尋求機會使用機動兵力打擊共軍主力。1947年9月以後,陳誠接替熊式輝,推動一定程度的新政,但在作戰方面其實沒有改變這個戰略原則。
陳誠主持東北政治、軍事期間,焚膏繼晷,且受胃病所苦,在局勢不見希望之下,1948年2月,陳誠終於離開瀋陽,經南京轉赴上海,治療胃疾。蔣介石另派衛立煌以東北行轅副主任兼東北剿匪總司令名義主持東北大局。陳誠交棒東北政軍全權未及一年,1948年11月,共軍徹底贏得東北的全勝。數十萬東北共軍很快蜂湧開入關內,使關內各戰場的國共兵力急遽失衡,直接影響了整個國共戰爭的最終結果。
歷史沒有如果,但許多專業史家仍然不禁想問,假使當年國民政府中樞、東北當局的抉擇有那麼點不一樣,會不會改變東北國共戰局,改變整個國共戰爭的結果,從而牽動冷戰時代的全世界走向?當然,這個問題永遠不會有肯定答案。我們只可能找到肯定答案的問題,是探索陳誠、熊式輝、衛立煌等個人,連同其廣大僚屬、機構的作為,究竟在這個風雲變動的歷史巨流中扮演什麼角色?受到什麼時代影響?帶來什麼時代影響?
本套書的出版,提供了各種相關問題的有力線索,可以一窺1948年衛立煌出任東北剿匪總司令、國共醞釀錦瀋會戰以前,1947年熊式輝、陳誠主持東北行轅轄下的軍政、軍令、軍隊政工,以及民政、財政事項,深入地了解東北問題的複雜面向,尋索當時東北何以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局。
本套書一共五冊,第一冊與第二冊收錄「國民政府東北行轅民國卅六年度工作報告書」,第三冊與第四冊收錄「國民政府東北行轅政務委員會會議紀錄」,第五冊收錄有關軍事、糧政與職員錄等參考資料。
內容目錄
目錄
導讀 陳佑慎
編輯凡例
國民政府東北行轅民國卅六年度工作報告書
第一 前言
第二 一般業務
其一 文書概要
其二 經理
其三 人事
其四 編制與調整
第三 主管業務
其一 監察
其二 兵役督導
其三 情報
其四 教育
其五 後勤
其六 總務
導讀 陳佑慎
編輯凡例
國民政府東北行轅民國卅六年度工作報告書
第一 前言
第二 一般業務
其一 文書概要
其二 經理
其三 人事
其四 編制與調整
第三 主管業務
其一 監察
其二 兵役督導
其三 情報
其四 教育
其五 後勤
其六 總務
ISBN: 9789865578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