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魏晉南北朝佛教接受與禪理解:以《佛般泥洹經》系為線索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從佛陀實錄的《佛般泥洹經》系譯典研究,注目漢地對印度佛教的接受與理解。
以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傳譯,探討形成中國佛教、佛學、禪及影響思想文化的過程,在向印度佛教探源中,論述佛教融攝吠陀觀念及轉換創造。
內容簡介
本書從佛陀實錄的《佛般泥洹經》系譯典研究,注目漢地對印度佛教的接受與理解。
以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傳譯,探討形成中國佛教、佛學、禪及影響思想文化的過程,在向印度佛教探源中,論述佛教融攝吠陀觀念及轉換創造。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劉慧珍
1963年生,台灣高雄人。東華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學術專長為《周易》、《老子》。從中國思想史觀點研究佛教文化與思想,學習以宗教哲學與神學的思考,嘗試瞭解古代文化的方法與跨時空的心靈啟發。
劉慧珍
1963年生,台灣高雄人。東華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學術專長為《周易》、《老子》。從中國思想史觀點研究佛教文化與思想,學習以宗教哲學與神學的思考,嘗試瞭解古代文化的方法與跨時空的心靈啟發。
內容目錄
目錄
導論 1
一、佛教東來傳播 1
二、胡本、梵本與私人譯經 3
三、今日漢譯佛典的條件 8
四、早期佛典翻譯與佛教接受 12
五、從《佛般泥洹經》系線索看魏晉南北朝的佛教接受 22
第一章 論《佛般泥洹經》譯不淨觀禪及其佛教傳播意義 35
前言 35
一、泥洹經典區分與泥洹故事 36
二、《佛般泥洹經》譯本顯著的特點 42
三、《泥洹經》系呈現的不淨觀禪法及發展 49
四、《泥洹經》系中的不淨觀禪應有的內涵 61
五、《泥洹經》系中的不淨觀理解與表現 75
結語 78
第二章 論白法祖譯《佛般泥洹經》及其禪理解 81
前言 81
一、從《泥洹經》到《佛般泥洹經》 83
二、關於白法祖譯的《佛般泥洹經》 87
三、佛般泥洹名義 90
四、《佛般泥洹經》譯語的價值 92
五、《佛般泥洹經》的禪理解 103
結語 121
第三章 從《佛般泥洹經》線索探討漢譯佛經中轉輪王觀念 123
前言 123
一、前人研究成果 124
二、解讀漢譯佛經轉輪王觀念的方法取徑─象徵、神話和宗教、佛教造經法與佛典集成 128
三、《佛般泥洹經》系的線索 137
四、《阿含經》中轉輪王譬喻的觀念 156
五、大乘轉輪王的形象 162
結語 169
第四章 漢譯佛典轉輪王神話的《吠陀》內涵及形象交換 171
前言 171
一、轉輪王神話的解脫內涵 172
二、轉輪王神話與吠陀文化背景 178
三、從吠陀婆樓那到轉輪王的形象交換 189
四、從吠陀婆樓那神性流動成轉輪王內涵 215
結語 225
第五章 論《佛般泥洹經》系佛教接受的線索 227
前言 227
一、宗教聖傳象徵及解讀佛陀形象 230
二、佛陀般泥洹的宇宙觀救度圖象 250
三、漢地整理佛陀世系及其意義 266
結語:《佛般泥洹經》系傳播的內涵與象徵 276
第六章 《佛般泥洹經》系禪法線索及禪理解 279
前言 279
一、「古典禪」的說法 279
二、《佛般泥洹經》系的禪線索在禪學史上的價值 289
三、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阿毘曇》禪法理解 296
四、《阿毘曇》論佛禪智境 313
五、《佛般泥洹經》系色觀信解的禪線索 323
結語:爾炎境界,法身空寂 341
結論 345
附錄一:
格義向般若—從方法論看兩晉玄佛思想交涉 357
前言 357
一、佛學東來 358
二、般若經典 361
三、格義 365
四、語言結構看格義向般若 374
五、六家七宗向般若 380
六、誰證般若?誰般涅槃?─試論主體性、般若與涅槃的內在結構發展 392
結語 395
附錄二 397
〈漢譯佛典轉輪王神話的《吠陀》內涵來源及其形象交換〉引用外文 397
徵引書目 453
導論 1
一、佛教東來傳播 1
二、胡本、梵本與私人譯經 3
三、今日漢譯佛典的條件 8
四、早期佛典翻譯與佛教接受 12
五、從《佛般泥洹經》系線索看魏晉南北朝的佛教接受 22
第一章 論《佛般泥洹經》譯不淨觀禪及其佛教傳播意義 35
前言 35
一、泥洹經典區分與泥洹故事 36
二、《佛般泥洹經》譯本顯著的特點 42
三、《泥洹經》系呈現的不淨觀禪法及發展 49
四、《泥洹經》系中的不淨觀禪應有的內涵 61
五、《泥洹經》系中的不淨觀理解與表現 75
結語 78
第二章 論白法祖譯《佛般泥洹經》及其禪理解 81
前言 81
一、從《泥洹經》到《佛般泥洹經》 83
二、關於白法祖譯的《佛般泥洹經》 87
三、佛般泥洹名義 90
四、《佛般泥洹經》譯語的價值 92
五、《佛般泥洹經》的禪理解 103
結語 121
第三章 從《佛般泥洹經》線索探討漢譯佛經中轉輪王觀念 123
前言 123
一、前人研究成果 124
二、解讀漢譯佛經轉輪王觀念的方法取徑─象徵、神話和宗教、佛教造經法與佛典集成 128
三、《佛般泥洹經》系的線索 137
四、《阿含經》中轉輪王譬喻的觀念 156
五、大乘轉輪王的形象 162
結語 169
第四章 漢譯佛典轉輪王神話的《吠陀》內涵及形象交換 171
前言 171
一、轉輪王神話的解脫內涵 172
二、轉輪王神話與吠陀文化背景 178
三、從吠陀婆樓那到轉輪王的形象交換 189
四、從吠陀婆樓那神性流動成轉輪王內涵 215
結語 225
第五章 論《佛般泥洹經》系佛教接受的線索 227
前言 227
一、宗教聖傳象徵及解讀佛陀形象 230
二、佛陀般泥洹的宇宙觀救度圖象 250
三、漢地整理佛陀世系及其意義 266
結語:《佛般泥洹經》系傳播的內涵與象徵 276
第六章 《佛般泥洹經》系禪法線索及禪理解 279
前言 279
一、「古典禪」的說法 279
二、《佛般泥洹經》系的禪線索在禪學史上的價值 289
三、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阿毘曇》禪法理解 296
四、《阿毘曇》論佛禪智境 313
五、《佛般泥洹經》系色觀信解的禪線索 323
結語:爾炎境界,法身空寂 341
結論 345
附錄一:
格義向般若—從方法論看兩晉玄佛思想交涉 357
前言 357
一、佛學東來 358
二、般若經典 361
三、格義 365
四、語言結構看格義向般若 374
五、六家七宗向般若 380
六、誰證般若?誰般涅槃?─試論主體性、般若與涅槃的內在結構發展 392
結語 395
附錄二 397
〈漢譯佛典轉輪王神話的《吠陀》內涵來源及其形象交換〉引用外文 397
徵引書目 453
ISBN: 9789865600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