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臺灣首本海德格傳記★★★
「這部關於海德格的作品,既沒有忿忿不平,也沒有小學生一般地低聲下氣,而只是自遠處而觀之:關於種種臆測,他存而不論,他批評但不貶損,他諷刺但不嘲笑,只是雙手一攤說:就是這個樣子。」
——《時代周報》(Die Zeit)
生命、哲學、二十世紀──薩弗蘭斯基以他聞名全球的海德格著作為二十世紀作傳。這部作品也是一幅花團錦簇的哲學年代的肖像畫,對於思考、生命和政治糾葛的關係的深刻反省。
作者筆下的海德格是來自鄉村的樸實孩子,才華橫溢,直率好戰,不留情面,自視甚高又容易受傷,哲學地下國王而又孩子氣,既有魅力又熱情洋溢,野心勃勃想當哲學的救世主,卻又孤獨地走向萬里無寸草處。
薩弗蘭斯基對於哲學家和他的時代的思想史如數家珍,既深入淺出地鋪陳海德格的哲學發展梗概,又充滿洞見地剖析自世紀之交到一九六○年代初期詭譎多變的思潮,儼然是二十世紀哲學的全景圖:尼采、狄爾泰、柏格森、李克特、布倫塔諾、胡賽爾、韋伯、佛洛伊德、湯瑪斯?曼、穆齊爾、卡爾?巴特、曼海姆,那是那個時代的思想背景;卡西勒、謝勒、布爾特曼、雅斯培、鄂蘭、沙特、馬色爾、阿多諾,更是上演著相互輝映、機鋒處處的思想激盪。
本書以哲學家的生平作為主軸,加入不同史實與二手資料補充,進而帶出哲學家的思想發展與流變。不管是深入研究海德格哲學,或者是要一窺哲學家跌宕起伏的思想和生活,這部作品絕對值得細細品味。
「這部關於海德格的作品,既沒有忿忿不平,也沒有小學生一般地低聲下氣,而只是自遠處而觀之:關於種種臆測,他存而不論,他批評但不貶損,他諷刺但不嘲笑,只是雙手一攤說:就是這個樣子。」
——《時代周報》(Die Zeit)
生命、哲學、二十世紀──薩弗蘭斯基以他聞名全球的海德格著作為二十世紀作傳。這部作品也是一幅花團錦簇的哲學年代的肖像畫,對於思考、生命和政治糾葛的關係的深刻反省。
作者筆下的海德格是來自鄉村的樸實孩子,才華橫溢,直率好戰,不留情面,自視甚高又容易受傷,哲學地下國王而又孩子氣,既有魅力又熱情洋溢,野心勃勃想當哲學的救世主,卻又孤獨地走向萬里無寸草處。
薩弗蘭斯基對於哲學家和他的時代的思想史如數家珍,既深入淺出地鋪陳海德格的哲學發展梗概,又充滿洞見地剖析自世紀之交到一九六○年代初期詭譎多變的思潮,儼然是二十世紀哲學的全景圖:尼采、狄爾泰、柏格森、李克特、布倫塔諾、胡賽爾、韋伯、佛洛伊德、湯瑪斯?曼、穆齊爾、卡爾?巴特、曼海姆,那是那個時代的思想背景;卡西勒、謝勒、布爾特曼、雅斯培、鄂蘭、沙特、馬色爾、阿多諾,更是上演著相互輝映、機鋒處處的思想激盪。
本書以哲學家的生平作為主軸,加入不同史實與二手資料補充,進而帶出哲學家的思想發展與流變。不管是深入研究海德格哲學,或者是要一窺哲學家跌宕起伏的思想和生活,這部作品絕對值得細細品味。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姓名:呂迪格‧薩弗蘭斯基Rüdiger Safranski
德國當代哲學大師和文學家,一九四五年生於德國羅特韋爾(Rottweil),高中畢業後,先後在法蘭克福(Frankfurt am Main)和柏林(Berlin)修習哲學、日耳曼語言文學、歷史學和藝術史,之後陸續擔任研究助理、《柏林手冊》(Berliner Hefte)編輯、德國電視二台(ZDF)的「哲學四重唱」節目主持人,二○一二年受聘為柏林自由大學(Freie Universität Berlin)的榮譽教授。
薩弗蘭斯基著作等身、獲獎無數,作品被翻譯超過三十國語言,其為歌德、霍夫曼、海德格、尼采、席勒、叔本華等大師書寫的傳記,皆獲得各界好評,被譽為是德語世界最優秀的傳記作家,獲有獎項包括:
2017│路德維希.希伯爾內文學獎 (Ludwig-Börne-Preis)、霍夫曼獎章(E.T.A. Hoffmann-Medaille der E.T.A. Hoffmann-Gesellschaft)
2014│阿登納基金會文學獎(Konrad-Adenauer-Preis)、托瑪斯‧曼獎(Thomas-Mann-Preis)、尤瑟夫‧皮伯獎(Preis der Josef Pieper-Stiftung)
2013│慕尼黑晚報非文學類別年度之星(Stern des Jahres der Münchener Abendzeitung in der Kategorie „Sachbuch“ )
2011│上施瓦本藝術獎(Oberschwäbischer Kunstpreis)、阿爾高哲學獎(Allgäu-Preis für Philosophie)
2010│保羅‧瓦茲拉威克榮譽戒指(Paul Watzlawick-Ehrenring)
2009│國際柯林書獎(Corine – Internationaler Buchpreis)、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勳章(Verdienstkreuz 1. Klasse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2006│《世界報》文學獎(Welt Literaturpreis)、賀德林文學獎 (Friedrich-Hölderlin-Preis der Stadt Bad Homburg; WELT-Literaturpreis)
2005│萊比錫書商獎 (Preis der Leipziger Buchmesse für Sachbuch/Essayistik)
2003│因《尼采:其人及其思想》獲國際尼采學會大獎 (Premio Internazionale Federico Nietzsche)
2000│薩克森安哈特邦尼采獎 (Friedrich-Nietzsche-Preis des Landes Sachsen-Anhalt)
1998│恩斯特‧羅伯特‧庫爾提烏斯獎 (Ernst-Robert-Curtius-Preis für Essayistik)
1996│茵茨學會威廉‧海因澤獎章 (Wilhelm-Heinse-Medaille der Mainzer Akademie der Wissenschaften und der Literatur)
二○○三年出版的《尼采:其人及其思想》(商周出版,2007)更獲得國際尼采學會大獎(Premio Internazionale Federico Nietzsche)等多項大獎。
相關著作:《尼采:其人及其思想》
譯者簡介
姓名:連品婷
政治大學哲學系碩士,德國慕尼黑大學哲學系博士生,研究領域:希臘哲學。
譯文賜教:[email protected]
姓名:呂迪格‧薩弗蘭斯基Rüdiger Safranski
德國當代哲學大師和文學家,一九四五年生於德國羅特韋爾(Rottweil),高中畢業後,先後在法蘭克福(Frankfurt am Main)和柏林(Berlin)修習哲學、日耳曼語言文學、歷史學和藝術史,之後陸續擔任研究助理、《柏林手冊》(Berliner Hefte)編輯、德國電視二台(ZDF)的「哲學四重唱」節目主持人,二○一二年受聘為柏林自由大學(Freie Universität Berlin)的榮譽教授。
薩弗蘭斯基著作等身、獲獎無數,作品被翻譯超過三十國語言,其為歌德、霍夫曼、海德格、尼采、席勒、叔本華等大師書寫的傳記,皆獲得各界好評,被譽為是德語世界最優秀的傳記作家,獲有獎項包括:
2017│路德維希.希伯爾內文學獎 (Ludwig-Börne-Preis)、霍夫曼獎章(E.T.A. Hoffmann-Medaille der E.T.A. Hoffmann-Gesellschaft)
2014│阿登納基金會文學獎(Konrad-Adenauer-Preis)、托瑪斯‧曼獎(Thomas-Mann-Preis)、尤瑟夫‧皮伯獎(Preis der Josef Pieper-Stiftung)
2013│慕尼黑晚報非文學類別年度之星(Stern des Jahres der Münchener Abendzeitung in der Kategorie „Sachbuch“ )
2011│上施瓦本藝術獎(Oberschwäbischer Kunstpreis)、阿爾高哲學獎(Allgäu-Preis für Philosophie)
2010│保羅‧瓦茲拉威克榮譽戒指(Paul Watzlawick-Ehrenring)
2009│國際柯林書獎(Corine – Internationaler Buchpreis)、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勳章(Verdienstkreuz 1. Klasse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2006│《世界報》文學獎(Welt Literaturpreis)、賀德林文學獎 (Friedrich-Hölderlin-Preis der Stadt Bad Homburg; WELT-Literaturpreis)
2005│萊比錫書商獎 (Preis der Leipziger Buchmesse für Sachbuch/Essayistik)
2003│因《尼采:其人及其思想》獲國際尼采學會大獎 (Premio Internazionale Federico Nietzsche)
2000│薩克森安哈特邦尼采獎 (Friedrich-Nietzsche-Preis des Landes Sachsen-Anhalt)
1998│恩斯特‧羅伯特‧庫爾提烏斯獎 (Ernst-Robert-Curtius-Preis für Essayistik)
1996│茵茨學會威廉‧海因澤獎章 (Wilhelm-Heinse-Medaille der Mainzer Akademie der Wissenschaften und der Literatur)
二○○三年出版的《尼采:其人及其思想》(商周出版,2007)更獲得國際尼采學會大獎(Premio Internazionale Federico Nietzsche)等多項大獎。
相關著作:《尼采:其人及其思想》
譯者簡介
姓名:連品婷
政治大學哲學系碩士,德國慕尼黑大學哲學系博士生,研究領域:希臘哲學。
譯文賜教:[email protected]
內容目錄
目錄
編輯人語 一個來自德國的大師
前言
第一章
被拋;梅斯基希的天空;地方教派分裂;關鍵人物;敲鐘男孩;唯一的兄弟;此、此、此有;雙親;教會的庇護;康斯坦茲;世界與他者;弗萊堡文科中學;差一點成為耶穌會會士
第二章
反現代主義者之中;聖塔・克拉拉的亞伯拉罕;生命的超越價值;崇高的邏輯;海德格發現布倫塔諾和胡賽爾;十九世紀的哲學遺產;疏通德國觀念論;彷彿哲學;托庇於文化價值;價值與貨幣
第三章
橄欖山時刻;生涯規畫;博士論文;虛無存在嗎?「爆炸了」;向聖者祈禱;生命哲學的彼岸;哲學生活的開始;狄爾泰的生活體驗和尼采的享受生活;柏格森的巨流;馬克斯・謝勒茂盛的花園
第四章
戰爭爆發;一九一四年的觀念;海德格的哲學思考;經院哲學的融會;董思高;教職論文;兵役;快速晉升;兄弟會;結婚
第五章
現象學的勝利;開放的感官;腦中的世界;胡賽爾和他的追隨者;瘋狂的鐘錶匠;基礎工作;詩作為哲學的祕密嚮往;普魯斯特作為現象學家;胡賽爾和海德格,父與子;伊麗莎白・布洛赫曼;海德格的生活樂趣和「瘋狂的處境」
第六章
革命時代;馬克斯・韋伯與學術先知;聖人通膨;海德格的講台;存有問題的早期歷史;體驗和脫離體驗;世界化;砍光伐盡哲學;海德格的達達主義;生命的透視;經歷瞬間的晦暗;有親緣的精神:海德格和年輕的恩斯特・布洛赫
第七章
告別天主教;「事實性生命」和「舉手對抗神」;「解構工作」;卡爾・巴特的神;如何在沉淪中研究沉淪的法則;與卡爾・雅斯培友誼的開始;一九二三年存有論演講課:《存有與時間》的序幕
第八章
到馬堡任教;與雅斯培的行動團體;馬堡的幽靈;在神學家之中;漢娜・鄂蘭;極大的熱情;漢娜為能見度而戰;海德格在遮蔽中的勝利;「在靈魂之前,生命純淨、單純且高貴」;《存有與時間》的誕生;母親在臨終床上
第九章
《存有與時間》;天上序曲;什麼樣的存有?什麼樣的意義?從何開始?作為海藻群體的此有:一切都相關聯;在存有中;畏懼;操心渡河;人能夠承受多少屬己性?普列斯納和格倫的替代方案;海德格的道德哲學;命運與自由;集體的此有:共同體或是社會?
第十章
時間的規定性:等待偉大的瞬間;卡爾・施密特、田立克和其他人;沉著果斷;決斷和虛無;從學派的約束中解放;此有的召喚;博伊龍的夜間彌撒;虔敬和鹵莽;惡;達佛斯的大辯論:海德格與卡西勒在魔山;黑夜與白晝
第十一章
祕密代表作:一九二九年形上學演講;關於無聊;祕密與它的恐懼;海德格自然哲學初探;從石頭到意識;開啟的歷史
第十二章
共和政體終結的總結;普列斯納;崩塌的「拱頂」;朋友與敵人;海德格的歧義性:個體或是人民?第一次獲聘柏林大學;卡爾・曼海姆;關於知識社會學的爭議、試圖挽救自由主義;與不可調和性共存;海德格在柏拉圖的洞穴中;賦權的觀念;存有者如何更加存有
第十三章
一九三一年冬天在小木屋:「粗木要用闊斧劈。」;納粹革命;集體逃離洞穴;存有來了;嚮往非政治的政治;暴民與菁英之間的聯盟;希特勒「神奇的手」;海德格的參與;當選校長;校長致詞;爆炸的古董;沒有帶來福音的神父
第十四章
校長致詞及其影響;大學改革;海德格是反猶主義嗎?海德格的革命活動;與六八運動相似;為人民服務;科學營
第十五章
哲學與政治之間的捷徑;單數的人和複數的人;差異性消失;沒有差異的存有學;第二次獲聘柏林大學;海德格為運動的純粹性而戰;革命家作為告密者
第十六章
當我們思考時,我們在哪裡?柏林的托特瑙山:講師學院計畫;告別政治活動;「我將講授邏輯學……」;海德格選擇了他的英雄:從希特勒到賀德林;「世界的黑暗」和真正存在的納粹主義
第十七章
世界觀以及全面動員的時代;海德格的撤退;關於真理棲於作品中;莊嚴的實用主義;國家奠基者、藝術家、哲學家;對權力思想的批評;尼采和海德格,誰克服誰?在廣闊的海上建造木筏
第十八章
海德格的哲學日記:《哲學論稿》;海德格的哲學念珠;祈禱小豎琴;小升天;意味深長的沉默
第十九章
海德格受到監視;一九三七年巴黎哲學大會;海德格憤怒;關於德法協議的想法;海德格和戰爭;「星球在燃燒」;思考和德國
第二十章
海德格參加國民突擊隊;弗萊堡被毀;驚恐的田園生活:威爾頓斯坦堡;海德格面對清查委員會;雅斯培的審查報告:「不自由、獨裁、封閉」;教學禁令;法國發現海德格;科耶夫、沙特和虛無;海德格讀沙特;錯過會面;拜訪大主教;崩潰以及在冬季森林中的恢復
第二十一章
當我們思考時,我們在做什麼?回答沙特;人文主義書簡;人文主義的復興;高調;戰後德國的境遇感;從虛無的佔位到存有的牧人; 海德格的自我詮釋:轉向;不作偶像,不管是人或神
第二十二章
戰後的馬丁・海德格、漢娜・鄂蘭和卡爾・雅斯培;一個關於個人和哲學的關係史
第二十三章
另一個公共領域;海德格對科技的批判;集置與泰然任之;夢的處所;海德格在希臘;一個處所的夢:普羅旺斯萊托的研討課;梅達德・博斯在措利孔的研討課:此有分析療法;中學畢業考之夢
第二十四章
卡珊德拉的呼聲;阿多諾和海德格;阿莫爾巴赫和田間小路;屬己性的行話到一九六〇年代屬己的行話;關於奧斯威辛的談論和沉默;《明鏡周刊》的訪問;保羅・策蘭在弗萊堡和托特瑙山
第二十五章
晚年;再一次漢娜;海德格與法蘭斯・貝肯鮑爾;樹葉、重擔、終曲;什麼不會被遺忘;存有問題和存有的意義;兩則禪的故事;橋;紋身;鵰鴞;死亡;回到梅斯基希的天空下
略語表
年表
馬丁・海德格文獻索引
人名索引
參考文獻
相關文獻
編輯人語 一個來自德國的大師
前言
第一章
被拋;梅斯基希的天空;地方教派分裂;關鍵人物;敲鐘男孩;唯一的兄弟;此、此、此有;雙親;教會的庇護;康斯坦茲;世界與他者;弗萊堡文科中學;差一點成為耶穌會會士
第二章
反現代主義者之中;聖塔・克拉拉的亞伯拉罕;生命的超越價值;崇高的邏輯;海德格發現布倫塔諾和胡賽爾;十九世紀的哲學遺產;疏通德國觀念論;彷彿哲學;托庇於文化價值;價值與貨幣
第三章
橄欖山時刻;生涯規畫;博士論文;虛無存在嗎?「爆炸了」;向聖者祈禱;生命哲學的彼岸;哲學生活的開始;狄爾泰的生活體驗和尼采的享受生活;柏格森的巨流;馬克斯・謝勒茂盛的花園
第四章
戰爭爆發;一九一四年的觀念;海德格的哲學思考;經院哲學的融會;董思高;教職論文;兵役;快速晉升;兄弟會;結婚
第五章
現象學的勝利;開放的感官;腦中的世界;胡賽爾和他的追隨者;瘋狂的鐘錶匠;基礎工作;詩作為哲學的祕密嚮往;普魯斯特作為現象學家;胡賽爾和海德格,父與子;伊麗莎白・布洛赫曼;海德格的生活樂趣和「瘋狂的處境」
第六章
革命時代;馬克斯・韋伯與學術先知;聖人通膨;海德格的講台;存有問題的早期歷史;體驗和脫離體驗;世界化;砍光伐盡哲學;海德格的達達主義;生命的透視;經歷瞬間的晦暗;有親緣的精神:海德格和年輕的恩斯特・布洛赫
第七章
告別天主教;「事實性生命」和「舉手對抗神」;「解構工作」;卡爾・巴特的神;如何在沉淪中研究沉淪的法則;與卡爾・雅斯培友誼的開始;一九二三年存有論演講課:《存有與時間》的序幕
第八章
到馬堡任教;與雅斯培的行動團體;馬堡的幽靈;在神學家之中;漢娜・鄂蘭;極大的熱情;漢娜為能見度而戰;海德格在遮蔽中的勝利;「在靈魂之前,生命純淨、單純且高貴」;《存有與時間》的誕生;母親在臨終床上
第九章
《存有與時間》;天上序曲;什麼樣的存有?什麼樣的意義?從何開始?作為海藻群體的此有:一切都相關聯;在存有中;畏懼;操心渡河;人能夠承受多少屬己性?普列斯納和格倫的替代方案;海德格的道德哲學;命運與自由;集體的此有:共同體或是社會?
第十章
時間的規定性:等待偉大的瞬間;卡爾・施密特、田立克和其他人;沉著果斷;決斷和虛無;從學派的約束中解放;此有的召喚;博伊龍的夜間彌撒;虔敬和鹵莽;惡;達佛斯的大辯論:海德格與卡西勒在魔山;黑夜與白晝
第十一章
祕密代表作:一九二九年形上學演講;關於無聊;祕密與它的恐懼;海德格自然哲學初探;從石頭到意識;開啟的歷史
第十二章
共和政體終結的總結;普列斯納;崩塌的「拱頂」;朋友與敵人;海德格的歧義性:個體或是人民?第一次獲聘柏林大學;卡爾・曼海姆;關於知識社會學的爭議、試圖挽救自由主義;與不可調和性共存;海德格在柏拉圖的洞穴中;賦權的觀念;存有者如何更加存有
第十三章
一九三一年冬天在小木屋:「粗木要用闊斧劈。」;納粹革命;集體逃離洞穴;存有來了;嚮往非政治的政治;暴民與菁英之間的聯盟;希特勒「神奇的手」;海德格的參與;當選校長;校長致詞;爆炸的古董;沒有帶來福音的神父
第十四章
校長致詞及其影響;大學改革;海德格是反猶主義嗎?海德格的革命活動;與六八運動相似;為人民服務;科學營
第十五章
哲學與政治之間的捷徑;單數的人和複數的人;差異性消失;沒有差異的存有學;第二次獲聘柏林大學;海德格為運動的純粹性而戰;革命家作為告密者
第十六章
當我們思考時,我們在哪裡?柏林的托特瑙山:講師學院計畫;告別政治活動;「我將講授邏輯學……」;海德格選擇了他的英雄:從希特勒到賀德林;「世界的黑暗」和真正存在的納粹主義
第十七章
世界觀以及全面動員的時代;海德格的撤退;關於真理棲於作品中;莊嚴的實用主義;國家奠基者、藝術家、哲學家;對權力思想的批評;尼采和海德格,誰克服誰?在廣闊的海上建造木筏
第十八章
海德格的哲學日記:《哲學論稿》;海德格的哲學念珠;祈禱小豎琴;小升天;意味深長的沉默
第十九章
海德格受到監視;一九三七年巴黎哲學大會;海德格憤怒;關於德法協議的想法;海德格和戰爭;「星球在燃燒」;思考和德國
第二十章
海德格參加國民突擊隊;弗萊堡被毀;驚恐的田園生活:威爾頓斯坦堡;海德格面對清查委員會;雅斯培的審查報告:「不自由、獨裁、封閉」;教學禁令;法國發現海德格;科耶夫、沙特和虛無;海德格讀沙特;錯過會面;拜訪大主教;崩潰以及在冬季森林中的恢復
第二十一章
當我們思考時,我們在做什麼?回答沙特;人文主義書簡;人文主義的復興;高調;戰後德國的境遇感;從虛無的佔位到存有的牧人; 海德格的自我詮釋:轉向;不作偶像,不管是人或神
第二十二章
戰後的馬丁・海德格、漢娜・鄂蘭和卡爾・雅斯培;一個關於個人和哲學的關係史
第二十三章
另一個公共領域;海德格對科技的批判;集置與泰然任之;夢的處所;海德格在希臘;一個處所的夢:普羅旺斯萊托的研討課;梅達德・博斯在措利孔的研討課:此有分析療法;中學畢業考之夢
第二十四章
卡珊德拉的呼聲;阿多諾和海德格;阿莫爾巴赫和田間小路;屬己性的行話到一九六〇年代屬己的行話;關於奧斯威辛的談論和沉默;《明鏡周刊》的訪問;保羅・策蘭在弗萊堡和托特瑙山
第二十五章
晚年;再一次漢娜;海德格與法蘭斯・貝肯鮑爾;樹葉、重擔、終曲;什麼不會被遺忘;存有問題和存有的意義;兩則禪的故事;橋;紋身;鵰鴞;死亡;回到梅斯基希的天空下
略語表
年表
馬丁・海德格文獻索引
人名索引
參考文獻
相關文獻
ISBN: 9786267012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