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扎根:人類義務宣言緒論
內容介紹
在黑暗時代與漢娜・鄂蘭齊名的女思想家
用一生探求人類靈魂的渴望
指引流亡的青年,在混世中重新扎根
她用一輩子的力量,追尋人類的善、理解人類的需求,
在她生命中最後一年,她仍然關注著人類的靈魂何時饜足?
因為愛著國家、愛著人民,在渾沌的亂世中,她仍不願放棄,將一生奉獻給這個世界。
「當時最聰明、最清晰的作品之一。」──漢娜.鄂蘭
「在我看來,歐洲的重生如果沒有韋伊的思想,將是不可想像的。」──卡繆
「對於這位天賦近乎聖徒的天才女性,我們在她的人格面前,只能單純地敞開自己。」──艾略特
--------------------------------------------------------------------------------------------------------------------------
二戰期間,當法國被納粹德國入侵之時,以法國為祖國的上千萬人民,瞬間失去了自己的家園。在徹底失去根的年代,人類的靈魂歸於空洞、向心歸於離散,即便國家重建、假使社會復甦,我們是否還是我們?
西蒙.韋伊被譽為黑暗時代的三大哲學家之一,她一生信奉自由與良善,積極參與工人與工會運動,她關注世間的階級與壓迫、關注人的價值與追求。為了在戰後重建法國,二戰時期的法國流亡政府代表戴高樂,請託黑暗時期的明燈西蒙.韋伊為法國設計重建的藍圖。在本書中,作為一份「國是建言」,她並未指明國家的未來,而是為混沌年代下的男男女女,找回內心安頓的根。
對西蒙.韋伊而言,人類靈魂在何時才會饜足?人類渴望擔負責任、渴望追求榮譽、渴望絕對的自由、渴望追求真理。然而,不論是過去的戰爭時代,或是現今的渾沌世代,這些追求一一瓦解,人民被「拔根」、思想被「拔根」,造成激進的「偶像崇拜」、失去了「文化認同」。西蒙.韋伊認為,唯有國家與社會給予他們足以扎根的土壤、滿足他們內心的渴望,在混世之中,人們才有機會重建自我、重建認同。
1943年,西蒙.韋伊在為了自由與納粹德國對抗的戰爭期間,因營養不良導致過度虛弱,又拒絕法國流亡政府給予她多於平民的食物,因而病逝於療養院。1949年,戰爭結束後,政治運動者、法國小說家卡繆,整理了西蒙.韋伊的遺稿,並出版成冊。對長年關注底層人民的卡繆來說,西蒙.韋伊的遺稿不僅僅指引了戰後法國的未來,更揭示了當代社會重建的可能。
--------------------------------------------------------------------------------------------------------------------------
內容摘句
「如果國家在道德層面上已屠盡了所有以領土而言比他更小的存在,他也同時將國土疆界轉換成禁錮思想的獄中之牆。一旦我們越過教科書、稍微近看歷史,我們會驚愕地發現,有那麼多儘管在物質溝通方式上幾乎匱乏的時代,卻在橫跨最廣闊領土的思想交流層面上,其生命豐富性、多元性、生命力和強度都超越了我們的時代。」
「國家有責任盡其所能,在最大程度上將祖國化為真實(réalité)。對於1939年時的許多法國人而言,祖國並不真實。祖國重新成為真實,是因為它被奪走了。祖國必須在人們擁有它時也是真實的,而為此祖國就必須在現實中真的為生命提供養分,真的成為能夠扎根的土地。」
內容介紹
在黑暗時代與漢娜・鄂蘭齊名的女思想家
用一生探求人類靈魂的渴望
指引流亡的青年,在混世中重新扎根
她用一輩子的力量,追尋人類的善、理解人類的需求,
在她生命中最後一年,她仍然關注著人類的靈魂何時饜足?
因為愛著國家、愛著人民,在渾沌的亂世中,她仍不願放棄,將一生奉獻給這個世界。
「當時最聰明、最清晰的作品之一。」──漢娜.鄂蘭
「在我看來,歐洲的重生如果沒有韋伊的思想,將是不可想像的。」──卡繆
「對於這位天賦近乎聖徒的天才女性,我們在她的人格面前,只能單純地敞開自己。」──艾略特
--------------------------------------------------------------------------------------------------------------------------
二戰期間,當法國被納粹德國入侵之時,以法國為祖國的上千萬人民,瞬間失去了自己的家園。在徹底失去根的年代,人類的靈魂歸於空洞、向心歸於離散,即便國家重建、假使社會復甦,我們是否還是我們?
西蒙.韋伊被譽為黑暗時代的三大哲學家之一,她一生信奉自由與良善,積極參與工人與工會運動,她關注世間的階級與壓迫、關注人的價值與追求。為了在戰後重建法國,二戰時期的法國流亡政府代表戴高樂,請託黑暗時期的明燈西蒙.韋伊為法國設計重建的藍圖。在本書中,作為一份「國是建言」,她並未指明國家的未來,而是為混沌年代下的男男女女,找回內心安頓的根。
對西蒙.韋伊而言,人類靈魂在何時才會饜足?人類渴望擔負責任、渴望追求榮譽、渴望絕對的自由、渴望追求真理。然而,不論是過去的戰爭時代,或是現今的渾沌世代,這些追求一一瓦解,人民被「拔根」、思想被「拔根」,造成激進的「偶像崇拜」、失去了「文化認同」。西蒙.韋伊認為,唯有國家與社會給予他們足以扎根的土壤、滿足他們內心的渴望,在混世之中,人們才有機會重建自我、重建認同。
1943年,西蒙.韋伊在為了自由與納粹德國對抗的戰爭期間,因營養不良導致過度虛弱,又拒絕法國流亡政府給予她多於平民的食物,因而病逝於療養院。1949年,戰爭結束後,政治運動者、法國小說家卡繆,整理了西蒙.韋伊的遺稿,並出版成冊。對長年關注底層人民的卡繆來說,西蒙.韋伊的遺稿不僅僅指引了戰後法國的未來,更揭示了當代社會重建的可能。
--------------------------------------------------------------------------------------------------------------------------
內容摘句
「如果國家在道德層面上已屠盡了所有以領土而言比他更小的存在,他也同時將國土疆界轉換成禁錮思想的獄中之牆。一旦我們越過教科書、稍微近看歷史,我們會驚愕地發現,有那麼多儘管在物質溝通方式上幾乎匱乏的時代,卻在橫跨最廣闊領土的思想交流層面上,其生命豐富性、多元性、生命力和強度都超越了我們的時代。」
「國家有責任盡其所能,在最大程度上將祖國化為真實(réalité)。對於1939年時的許多法國人而言,祖國並不真實。祖國重新成為真實,是因為它被奪走了。祖國必須在人們擁有它時也是真實的,而為此祖國就必須在現實中真的為生命提供養分,真的成為能夠扎根的土地。」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西蒙‧韋伊(Simone Weil, 1909-1943)
猶太裔法國哲學家、和平主義者、神祕主義思想家。生於1909年,1928年入法國高等師範學院,她是西蒙波娃的同窗,師從阿蘭,關注工人處境,被稱為「紅色貞女」(vierge rouge)。
畢業後任高中哲學教師,投身工人運動,並在納粹崛起其間參與過營救德國左派成員,接待過流亡巴黎的托洛斯基,但終身未加入共產黨。後來她又親自參與工廠勞動,留下筆記《工人的處境》,被卡繆引為必讀之作。西班牙內戰時,她短暫參與過反法西斯陣營的國際縱隊,同陣營的還有歐威爾、海明威、聶魯達、卡繆、畢卡索等。
1937至1938年間,她經歷了重要的神祕體驗,深入基督教神祕主義思想,並開始以大量的筆記整理、反思過去與當下的公共活動。二戰爆發後,她先領著父母取道卡薩布蘭卡前往紐約,然後又潛回英國倫敦,加入自由法蘭西反抗軍。
1943年8月,在完成了戴高樂臨時政府要求她撰寫的「國是建言」後,因拒絕接受比法國占領區人民每日配給還更多的食物,導致過度虛弱,病逝於療養院。戰後,卡繆編輯了一系列她的遺稿,使韋伊得到廣泛的關注,蘇珊‧桑塔格、艾略特、米沃什都曾盛讚過韋伊著作中的精神力量。
編者簡介
卡繆(Albert Camus, 1913-1960)
生於北非法屬阿爾及利亞的勞工家庭,父親在他出生未久便因戰爭亡故。中學後開始半工半讀,大學畢業之後擔任記者,報導許多阿爾及利亞中下勞動階層及穆斯林的疾苦,同時參與政治運動,組織劇團表達觀點。二戰爆發後因在阿爾及利亞服務的報紙被查封,前往巴黎的新聞媒體任職。文學作品眾多,1957年獲諾貝爾文學獎,著有小說《異鄉人》、《鼠疫》等。1960年於法國因車禍過世。
西蒙‧韋伊(Simone Weil, 1909-1943)
猶太裔法國哲學家、和平主義者、神祕主義思想家。生於1909年,1928年入法國高等師範學院,她是西蒙波娃的同窗,師從阿蘭,關注工人處境,被稱為「紅色貞女」(vierge rouge)。
畢業後任高中哲學教師,投身工人運動,並在納粹崛起其間參與過營救德國左派成員,接待過流亡巴黎的托洛斯基,但終身未加入共產黨。後來她又親自參與工廠勞動,留下筆記《工人的處境》,被卡繆引為必讀之作。西班牙內戰時,她短暫參與過反法西斯陣營的國際縱隊,同陣營的還有歐威爾、海明威、聶魯達、卡繆、畢卡索等。
1937至1938年間,她經歷了重要的神祕體驗,深入基督教神祕主義思想,並開始以大量的筆記整理、反思過去與當下的公共活動。二戰爆發後,她先領著父母取道卡薩布蘭卡前往紐約,然後又潛回英國倫敦,加入自由法蘭西反抗軍。
1943年8月,在完成了戴高樂臨時政府要求她撰寫的「國是建言」後,因拒絕接受比法國占領區人民每日配給還更多的食物,導致過度虛弱,病逝於療養院。戰後,卡繆編輯了一系列她的遺稿,使韋伊得到廣泛的關注,蘇珊‧桑塔格、艾略特、米沃什都曾盛讚過韋伊著作中的精神力量。
編者簡介
卡繆(Albert Camus, 1913-1960)
生於北非法屬阿爾及利亞的勞工家庭,父親在他出生未久便因戰爭亡故。中學後開始半工半讀,大學畢業之後擔任記者,報導許多阿爾及利亞中下勞動階層及穆斯林的疾苦,同時參與政治運動,組織劇團表達觀點。二戰爆發後因在阿爾及利亞服務的報紙被查封,前往巴黎的新聞媒體任職。文學作品眾多,1957年獲諾貝爾文學獎,著有小說《異鄉人》、《鼠疫》等。1960年於法國因車禍過世。
內容目錄
目錄
導讀:一本等候讀者以靈魂回應的著作/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葉浩
導讀:亡國感?復國感!——西蒙・韋伊的《扎根》/英國薩塞克斯大學國際關係學博士候選人 梁家瑜
一九四九年法文版編輯說明
英文版序
第一部 靈魂的需求
秩序
自由
服從
責任
平等
階層制度
榮譽
懲罰
言論自由
安全
風險
私有財產
公有財產
真理
第二部 拔根
工人的拔根
農民的拔根
民族的拔根
第三部 扎根
導讀:一本等候讀者以靈魂回應的著作/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葉浩
導讀:亡國感?復國感!——西蒙・韋伊的《扎根》/英國薩塞克斯大學國際關係學博士候選人 梁家瑜
一九四九年法文版編輯說明
英文版序
第一部 靈魂的需求
秩序
自由
服從
責任
平等
階層制度
榮譽
懲罰
言論自由
安全
風險
私有財產
公有財產
真理
第二部 拔根
工人的拔根
農民的拔根
民族的拔根
第三部 扎根
ISBN: 9789570533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