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手作步道:體驗人與自然的雙向療癒。特別收錄〔手作步道.全方位工具箱〕【千里步道系列1暢銷增訂版】
內容簡介
一百個人一起完成一公里
比一個人完成一百公里更有意義!
★
台灣山林祕徑之間
一群人默默揮汗築徑、尺寸向前——
他們是「手作步道」的築徑人
以跨越時空尺度的工匠精神
修築、守護林間蜿蜒的山徑與古道
依山而存、與水共生——
手作步道訴說台灣最獨特的地質、氣候與人文
是人與自然關係的最好註解
【本書特色】
★13條台灣最經典手作步道,精選必走百年古道、原民獵徑、郊山綠道!
★20項精湛工法,第一次插畫全圖解!
★10大國際步道運動趨勢,開展全新視界!
★特別收錄【手作步道・全方位工具箱】從觀念、規劃到實踐的最佳導引!
【本書介紹】
把「手作步道」當作一門山徑藝術,我們懷抱著彷彿興蓋一座聖堂的虔心。每星期利用假日修十公尺。若要完工看來還要好一段時日,但我們沒時間壓力,只有是否做得扎實,合乎環境的要求。
我們慢慢地鋪,絕不趕工。每一段都要靜心思考,感覺每一處彎曲和起落的風景,期待打造一條台灣森林最美麗的步道。
休憩時,有時回望鋪好的路段,猶若讀到自己寫了一首壯闊的長詩,正在完成當中。
——劉克襄 作家・步道志工
「手作步道」是名詞,也是動詞,它是近年國際間極受矚目的綠色運動,強調:
——以手工的方式維護步道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與周遭自然景觀融入
——減少對自然山徑、環境生態的干擾
本書作者為長期守護山林的台灣千里步道協會,提倡「天然步道零損失,水泥步道零成長」,十多年來努力推動「手作步道」的實作與工作假期——由於台灣的步道密集且發達,面對步道工程化、水泥化、棲地劣化等危機,強調以「手作」「就地取材」維護步道,儘量避免大型機具、外來材料對山林造成過多擾動;以「手」為限制,也能避免單一、快速與粗糙的步道工程對大自然帶來無法回復的傷害;而且鼓勵公民參與,人人皆可擔任志工學習實作!
在修復與築路的過程中,「築徑人」學習傾聽森林、水流、地質的聲音,尋找每一條步道獨特的自然條件、人文歷史、工法智慧及社會脈絡,找出與生態和諧共存的路線與工法。
★人與自然關係的最好註解
透過手作步道,人們得以親近自然、徒步走上歷史——細細領略古道上行走的先民生活史、了解地質土壤與植被形成的自然史、觀察大自然的作用力與人的需求,而「就地取材」發展出來的工法智慧、敬重山林萬物的生命觀,更形成了一個正向又永續的循環。
本書從全台灣以手作工法修築的步道之中,精選出13條位於不同區域、海拔環境,並各具獨特性格、工法特色的最美手作步道,透過第一手深度描繪,並以手繪方式圖解步道上的精湛工法,帶你領略天人合一、大隱無形之美:
★砌石駁坎:走過豎砌、交丁的百年手藝
★竹木階梯:拾級而上,與山坡一起呼吸
★山澗木橋、石板橋、糯米橋:最親水的過溪智慧
★路緣護坡:復育植被棲地、最珍稀的生態野趣⋯⋯
暢銷增訂版特別收錄【手作步道・全方位工具箱】,從觀念、規劃到實踐,提供與自然共生的最佳導引;並與國際同步,完整引介國際間最新的步道運動趨勢:
★守護歷史步道與遺址廊道、舊鐵道變步道
★串聯跨州界、跨國界的長距離步道、環圈廊道
★把自然生態帶回城市的綠道、綠廊與生態綠網
★保育、經濟、社區三贏的生態旅遊
★國際步道組織全球連結,回應氣候變遷與疫情等共同挑戰⋯⋯
依山而存、與水共生——手作步道,是地圖上最美的綠色驚嘆號,開展你我對於綠色未來的全新想像!
【手作步道・Eco-craft trail】小字典
手作步道以低設施、低衝擊的特性,具備適應大自然的韌性。強調嚴謹完整的事前調查與規劃,包括自然生態、文史資源調查,以掌握步道周邊環境因子等影響,進行問題分析與工項判斷,同時符合環境美學與生態保護的目的。數百年來台灣各地住民順應所在地的氣候、地質、生態習性等發展出許多傳統建築、步道修繕工法,體現的即是手作步道因地制宜的「適切設計」。
【熱血推薦】
小 野|千里步道發起人
李偉文|作家、牙醫師、環保志工
吳 晟|作家、詩人、種樹的人
吳雲天|台北市出去玩戶外生活分享協會秘書長
劉克襄|作家、詩人、步道志工
(按姓氏筆畫序)
內容簡介
一百個人一起完成一公里
比一個人完成一百公里更有意義!
★
台灣山林祕徑之間
一群人默默揮汗築徑、尺寸向前——
他們是「手作步道」的築徑人
以跨越時空尺度的工匠精神
修築、守護林間蜿蜒的山徑與古道
依山而存、與水共生——
手作步道訴說台灣最獨特的地質、氣候與人文
是人與自然關係的最好註解
【本書特色】
★13條台灣最經典手作步道,精選必走百年古道、原民獵徑、郊山綠道!
★20項精湛工法,第一次插畫全圖解!
★10大國際步道運動趨勢,開展全新視界!
★特別收錄【手作步道・全方位工具箱】從觀念、規劃到實踐的最佳導引!
【本書介紹】
把「手作步道」當作一門山徑藝術,我們懷抱著彷彿興蓋一座聖堂的虔心。每星期利用假日修十公尺。若要完工看來還要好一段時日,但我們沒時間壓力,只有是否做得扎實,合乎環境的要求。
我們慢慢地鋪,絕不趕工。每一段都要靜心思考,感覺每一處彎曲和起落的風景,期待打造一條台灣森林最美麗的步道。
休憩時,有時回望鋪好的路段,猶若讀到自己寫了一首壯闊的長詩,正在完成當中。
——劉克襄 作家・步道志工
「手作步道」是名詞,也是動詞,它是近年國際間極受矚目的綠色運動,強調:
——以手工的方式維護步道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與周遭自然景觀融入
——減少對自然山徑、環境生態的干擾
本書作者為長期守護山林的台灣千里步道協會,提倡「天然步道零損失,水泥步道零成長」,十多年來努力推動「手作步道」的實作與工作假期——由於台灣的步道密集且發達,面對步道工程化、水泥化、棲地劣化等危機,強調以「手作」「就地取材」維護步道,儘量避免大型機具、外來材料對山林造成過多擾動;以「手」為限制,也能避免單一、快速與粗糙的步道工程對大自然帶來無法回復的傷害;而且鼓勵公民參與,人人皆可擔任志工學習實作!
在修復與築路的過程中,「築徑人」學習傾聽森林、水流、地質的聲音,尋找每一條步道獨特的自然條件、人文歷史、工法智慧及社會脈絡,找出與生態和諧共存的路線與工法。
★人與自然關係的最好註解
透過手作步道,人們得以親近自然、徒步走上歷史——細細領略古道上行走的先民生活史、了解地質土壤與植被形成的自然史、觀察大自然的作用力與人的需求,而「就地取材」發展出來的工法智慧、敬重山林萬物的生命觀,更形成了一個正向又永續的循環。
本書從全台灣以手作工法修築的步道之中,精選出13條位於不同區域、海拔環境,並各具獨特性格、工法特色的最美手作步道,透過第一手深度描繪,並以手繪方式圖解步道上的精湛工法,帶你領略天人合一、大隱無形之美:
★砌石駁坎:走過豎砌、交丁的百年手藝
★竹木階梯:拾級而上,與山坡一起呼吸
★山澗木橋、石板橋、糯米橋:最親水的過溪智慧
★路緣護坡:復育植被棲地、最珍稀的生態野趣⋯⋯
暢銷增訂版特別收錄【手作步道・全方位工具箱】,從觀念、規劃到實踐,提供與自然共生的最佳導引;並與國際同步,完整引介國際間最新的步道運動趨勢:
★守護歷史步道與遺址廊道、舊鐵道變步道
★串聯跨州界、跨國界的長距離步道、環圈廊道
★把自然生態帶回城市的綠道、綠廊與生態綠網
★保育、經濟、社區三贏的生態旅遊
★國際步道組織全球連結,回應氣候變遷與疫情等共同挑戰⋯⋯
依山而存、與水共生——手作步道,是地圖上最美的綠色驚嘆號,開展你我對於綠色未來的全新想像!
【手作步道・Eco-craft trail】小字典
手作步道以低設施、低衝擊的特性,具備適應大自然的韌性。強調嚴謹完整的事前調查與規劃,包括自然生態、文史資源調查,以掌握步道周邊環境因子等影響,進行問題分析與工項判斷,同時符合環境美學與生態保護的目的。數百年來台灣各地住民順應所在地的氣候、地質、生態習性等發展出許多傳統建築、步道修繕工法,體現的即是手作步道因地制宜的「適切設計」。
【熱血推薦】
小 野|千里步道發起人
李偉文|作家、牙醫師、環保志工
吳 晟|作家、詩人、種樹的人
吳雲天|台北市出去玩戶外生活分享協會秘書長
劉克襄|作家、詩人、步道志工
(按姓氏筆畫序)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台灣千里步道協會】
致力於保護台灣山海風光與人文之美,以「自然步道零損失、水泥步道負成長 」為目標,全力投入「步道三部曲:郊山步道鋪面調查、台灣步道日倡議、步道學體系建立」的扎根工作。同時串連環島路網,在都會市區,推動綠色路權與綠色廊道;在鄉鎮田野,則強調「手作步道」的公民參與環境守護。
榮獲第十一屆總統文化獎「在地希望獎」。
【台灣千里步道協會】
致力於保護台灣山海風光與人文之美,以「自然步道零損失、水泥步道負成長 」為目標,全力投入「步道三部曲:郊山步道鋪面調查、台灣步道日倡議、步道學體系建立」的扎根工作。同時串連環島路網,在都會市區,推動綠色路權與綠色廊道;在鄉鎮田野,則強調「手作步道」的公民參與環境守護。
榮獲第十一屆總統文化獎「在地希望獎」。
內容目錄
目錄
【推薦序】我們在森林裡寫詩 文/劉克襄
第一部
【導論】十年砌匠心——手作精神的公共之路 文/徐銘謙
第二部 走讀台灣最美手作步道
●之一:東台灣篇|太平洋的風
01【花蓮|蘇花石硿仔步道】
太魯閣人與自然鬼斧神工
◎代表工法:砌石、導流木
◎蘇花古道前身為清代後山北路。古道之清水斷崖、臨海崩石坡高聳壁立,幾無插足之處,錐麓古道最初則是以繩綁人垂下於岩壁上開鑿。在大自然的作用力及大歷史的場景下,交疊出屬於太魯閣原住民族的場所精神和工藝驕傲。
02【花蓮|太魯閣綠水文山步道】
跨越時空,百年手工築路的傳承
◎代表工法:砌石駁坎
◎幽靜蜿蜒,時而在林間、時而在溪澗旁,依據「志願服務法」成軍的第一支國家公園步道志工,於此延續合歡越百年築路人的傳奇。
03【花蓮|同禮大同舊部落步道】
神秘谷深處,築一條回家的山路
◎代表工法:竹木階梯
◎位於東台灣神祕谷深處,沿途盡是原始的低海拔闊葉林,接近30度的陡坡土徑,為族人自發修繕的傳統路線,天然土石構成的路徑,以符合腳步的韻律提供「踏足點」。此處,記錄著一段關於太魯閣族部落記憶與回家的歷程。
04【台東|嘉明湖】
月亮的鏡子:一座湖,與走向她的山徑
◎代表工法:沖蝕溝處理
◎人稱「天使的眼淚」、「月亮的鏡子」、「上帝遺忘的藍寶石」——嘉明湖因她的美麗而獲罪,步道上的高山沖蝕溝彷如眼淚的泉源,亟需我們透過與大自然的學習與合作,加以修復。
●之二:南台灣篇|半島的急水
05【屏東|卑南琅嶠古道】
復育工法,守護天涯海角之美
◎代表工法:沖蝕溝處理
◎台灣南端後山、屏東旭海-觀音鼻間段落,面臨公路開發與絡繹遊客的威脅,導入劣化環境的復育工法、社區參與生態旅遊的發展,讓環境保護與社區經濟取得平衡。
06【屏東|舊達來辭職坡古道】
穿越辭職坡古道,走進舊達來時空
◎代表工法:立砌鋪面、塊石疊石階
◎古道傳承了魯凱、排灣族的精湛石藝,工法智慧完整地保存在原住民母語的密碼中,部落年輕人一步一步走回舊部落,重現昔日風華。
07【高雄|藤枝森林遊樂區之林下步道】
漫步熱帶高山霧林,聆聽森濤
◎代表工法:改線、橫木護坡
◎為解決八八風災後柔腸寸斷、難以修復的聯外林道,改變開路思維,以低度環境干擾的手作步道替代。
●之三:中台灣篇|雲霧中的森林
08【南投|梅峰三角峰步道】
從獵徑社路到合歡越,穿越百年生活史
◎代表工法:土木階梯
◎位於中台灣的台灣大學山地實驗農場,連結了春陽、梅峰與翠峰的歷史線路,從賽德克族的獵徑社路到隘勇線、合歡越,跨越百年時間尺度,學生們寒暑接力、齊心修復。
●之四:北台灣篇|淺山的土與岩
09【台北|景美山仙跡岩步道】
親山,遇見最美的棲地
◎代表工法:路緣木
◎在「天然步道零損失、水泥設施步道負成長」與「步道學」理念下,極力維繫著城市中有如孤島的綠色棲地、稀缺的土徑存續,讓居民感受「土」的美學與實用。
10【台北|福州山步道】
城中綠蔭土徑,為樹蛙繞路
◎代表工法:砌石路緣
◎雖非蒼翠挺拔的中高海拔步道環境,周邊是早已過度開發的都市環境,但守護山林步道的心志卻不曾因此而稍減,鋪滿自然落葉與土石、排水良好的綠蔭小徑,成為城市中推動生態教育的綠色基地。
11【新北市|二格山自然中心】
近郊山系的綠手指
◎代表工法:砌石截水溝
◎北台灣的山系仿如綠手指般伸入盆地城市,近郊步道亦回應多元使用角度,結合手作步道之體驗與環境生態教育。
12【新北市|內洞森林遊樂區步道】
最友善的無障礙親山步道
◎代表工法:無障礙設計
◎在不影響自然景觀的前提下,以身障者觀點、參與設計出「通用設計」的戶外步道,作為步道分級、機會均等理念實施的示範點。
13【基隆|淡蘭百年山徑之暖東舊道】
人際善意集結,延續百年古道
◎代表工法:山澗木橋、砌造石階
◎為使挑夫省力,暖暖古道石階皆以現地溪流石材取來,砌造梯級高度就是配合扁擔反彈的高度,階梯與步伐的搭配正好是符合挑擔晃動的頻率,古道的寬度也配合扁擔約維持一米寬度。同時,在進行淡蘭百年山徑踏查的過程中,也發現很多砌石拱橋、石板橋、糯米橋,至今屹立,但迫切需要工藝技術加以維護,方能持續下個百年。
第三部 手作進行式
國際步道運動軌跡上,十顆相互牽引的小行星
趨勢1|通行作為基本人權:爭取公眾通行權到親近自然
趨勢2|把時間向度帶入空間:保護古道與文化路徑
趨勢3|人是步道的靈魂:公民保育團、志工和工作假期
趨勢4|空間的時代轉化:鐵道變步道運動到紐約「高線」
趨勢5|步道周邊景觀整體保護:美國國家步道緩衝帶監控、英國美麗風光保留區與日本里山
趨勢6|連結這裡到那裡:串聯長距離步道與環圈步道
趨勢7|把人的尺度帶回城市:城市中人本交通與單車路權
趨勢8|把自然生態帶回城市:從綠道、綠廊到生態綠網
趨勢9|兼顧保育、經濟的社會責任:生態旅遊與特許制度
趨勢10|國際步道組織全球連結行動:回應氣候變遷與疫情等共同挑戰
【特別收錄|手作步道・全方位工具箱——觀念•規劃•實踐】
工具1|評估步道資源投入4大前提
工具2|手作步道6大原則
工具3|手作步道9大效益
工具4|手作步道10大執行步驟
工具5|台灣現有制度下,手作步道的8種操作模式路徑選擇
工具6|步道課題與一般性處理工法初判
表1|步道分類及屬性整理表
表2|台灣步道環境下常見問題
表3|常見步道問題與處理原則、工項對應表
表4|十個工項大類之名稱與定義
【推薦序】我們在森林裡寫詩 文/劉克襄
第一部
【導論】十年砌匠心——手作精神的公共之路 文/徐銘謙
第二部 走讀台灣最美手作步道
●之一:東台灣篇|太平洋的風
01【花蓮|蘇花石硿仔步道】
太魯閣人與自然鬼斧神工
◎代表工法:砌石、導流木
◎蘇花古道前身為清代後山北路。古道之清水斷崖、臨海崩石坡高聳壁立,幾無插足之處,錐麓古道最初則是以繩綁人垂下於岩壁上開鑿。在大自然的作用力及大歷史的場景下,交疊出屬於太魯閣原住民族的場所精神和工藝驕傲。
02【花蓮|太魯閣綠水文山步道】
跨越時空,百年手工築路的傳承
◎代表工法:砌石駁坎
◎幽靜蜿蜒,時而在林間、時而在溪澗旁,依據「志願服務法」成軍的第一支國家公園步道志工,於此延續合歡越百年築路人的傳奇。
03【花蓮|同禮大同舊部落步道】
神秘谷深處,築一條回家的山路
◎代表工法:竹木階梯
◎位於東台灣神祕谷深處,沿途盡是原始的低海拔闊葉林,接近30度的陡坡土徑,為族人自發修繕的傳統路線,天然土石構成的路徑,以符合腳步的韻律提供「踏足點」。此處,記錄著一段關於太魯閣族部落記憶與回家的歷程。
04【台東|嘉明湖】
月亮的鏡子:一座湖,與走向她的山徑
◎代表工法:沖蝕溝處理
◎人稱「天使的眼淚」、「月亮的鏡子」、「上帝遺忘的藍寶石」——嘉明湖因她的美麗而獲罪,步道上的高山沖蝕溝彷如眼淚的泉源,亟需我們透過與大自然的學習與合作,加以修復。
●之二:南台灣篇|半島的急水
05【屏東|卑南琅嶠古道】
復育工法,守護天涯海角之美
◎代表工法:沖蝕溝處理
◎台灣南端後山、屏東旭海-觀音鼻間段落,面臨公路開發與絡繹遊客的威脅,導入劣化環境的復育工法、社區參與生態旅遊的發展,讓環境保護與社區經濟取得平衡。
06【屏東|舊達來辭職坡古道】
穿越辭職坡古道,走進舊達來時空
◎代表工法:立砌鋪面、塊石疊石階
◎古道傳承了魯凱、排灣族的精湛石藝,工法智慧完整地保存在原住民母語的密碼中,部落年輕人一步一步走回舊部落,重現昔日風華。
07【高雄|藤枝森林遊樂區之林下步道】
漫步熱帶高山霧林,聆聽森濤
◎代表工法:改線、橫木護坡
◎為解決八八風災後柔腸寸斷、難以修復的聯外林道,改變開路思維,以低度環境干擾的手作步道替代。
●之三:中台灣篇|雲霧中的森林
08【南投|梅峰三角峰步道】
從獵徑社路到合歡越,穿越百年生活史
◎代表工法:土木階梯
◎位於中台灣的台灣大學山地實驗農場,連結了春陽、梅峰與翠峰的歷史線路,從賽德克族的獵徑社路到隘勇線、合歡越,跨越百年時間尺度,學生們寒暑接力、齊心修復。
●之四:北台灣篇|淺山的土與岩
09【台北|景美山仙跡岩步道】
親山,遇見最美的棲地
◎代表工法:路緣木
◎在「天然步道零損失、水泥設施步道負成長」與「步道學」理念下,極力維繫著城市中有如孤島的綠色棲地、稀缺的土徑存續,讓居民感受「土」的美學與實用。
10【台北|福州山步道】
城中綠蔭土徑,為樹蛙繞路
◎代表工法:砌石路緣
◎雖非蒼翠挺拔的中高海拔步道環境,周邊是早已過度開發的都市環境,但守護山林步道的心志卻不曾因此而稍減,鋪滿自然落葉與土石、排水良好的綠蔭小徑,成為城市中推動生態教育的綠色基地。
11【新北市|二格山自然中心】
近郊山系的綠手指
◎代表工法:砌石截水溝
◎北台灣的山系仿如綠手指般伸入盆地城市,近郊步道亦回應多元使用角度,結合手作步道之體驗與環境生態教育。
12【新北市|內洞森林遊樂區步道】
最友善的無障礙親山步道
◎代表工法:無障礙設計
◎在不影響自然景觀的前提下,以身障者觀點、參與設計出「通用設計」的戶外步道,作為步道分級、機會均等理念實施的示範點。
13【基隆|淡蘭百年山徑之暖東舊道】
人際善意集結,延續百年古道
◎代表工法:山澗木橋、砌造石階
◎為使挑夫省力,暖暖古道石階皆以現地溪流石材取來,砌造梯級高度就是配合扁擔反彈的高度,階梯與步伐的搭配正好是符合挑擔晃動的頻率,古道的寬度也配合扁擔約維持一米寬度。同時,在進行淡蘭百年山徑踏查的過程中,也發現很多砌石拱橋、石板橋、糯米橋,至今屹立,但迫切需要工藝技術加以維護,方能持續下個百年。
第三部 手作進行式
國際步道運動軌跡上,十顆相互牽引的小行星
趨勢1|通行作為基本人權:爭取公眾通行權到親近自然
趨勢2|把時間向度帶入空間:保護古道與文化路徑
趨勢3|人是步道的靈魂:公民保育團、志工和工作假期
趨勢4|空間的時代轉化:鐵道變步道運動到紐約「高線」
趨勢5|步道周邊景觀整體保護:美國國家步道緩衝帶監控、英國美麗風光保留區與日本里山
趨勢6|連結這裡到那裡:串聯長距離步道與環圈步道
趨勢7|把人的尺度帶回城市:城市中人本交通與單車路權
趨勢8|把自然生態帶回城市:從綠道、綠廊到生態綠網
趨勢9|兼顧保育、經濟的社會責任:生態旅遊與特許制度
趨勢10|國際步道組織全球連結行動:回應氣候變遷與疫情等共同挑戰
【特別收錄|手作步道・全方位工具箱——觀念•規劃•實踐】
工具1|評估步道資源投入4大前提
工具2|手作步道6大原則
工具3|手作步道9大效益
工具4|手作步道10大執行步驟
工具5|台灣現有制度下,手作步道的8種操作模式路徑選擇
工具6|步道課題與一般性處理工法初判
表1|步道分類及屬性整理表
表2|台灣步道環境下常見問題
表3|常見步道問題與處理原則、工項對應表
表4|十個工項大類之名稱與定義
ISBN: 9789860633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