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我們為何彼此撕裂?:從大團體心理學踏出和解的第一步
內容簡介
受傷的社會、對立的族群,
可以用心理治療
來撫平彼此胸中的仇恨嗎?
大團體心理學不是治療一個人,而是治療一群人——
在戰場、議場、衝突現場中,調停敵對雙方,修復集體創傷
1977年,埃及總統沙達特訪問以色列,說:「以阿之間有一道『心牆』,是這堵牆造成了以阿之間70%的問題。」
到了21世紀,人類依舊沒有得到和平。仇恨瀰漫全球,大國對抗、區域衝突、恐怖攻擊、種族主義頻繁上演,我們對於「他者」的偏見心牆,似乎來到了史上高點。
外交斡旋手段已經捉襟見肘,到底人類應如何獲致和平?
由精神分析師沃爾肯所領導的國際對話倡議組織,另闢蹊徑以心理專業突圍,為日益激化的族群衝突打開一扇對話的門窗,讓他得到五次諾貝爾獎提名。
沃爾肯出身種族衝突不斷的賽普勒斯,因此立志運用心理專業從事國際和平工作。沃爾肯從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出發,輔以實務經驗,發展出「大團體心理學」。
在本書中,沃爾肯借鑑精神分析的技巧,對大團體中意識和無意識的、今昔共同的歷史/心理體驗進行概念化,深化對社會—政治—宗教事件、領導者—追隨者關係的理解。
沃爾肯描述孩童如何繼承大團體的「心理DNA」、大團體的各種特徵和運作原則、成年人如何發展出第二種大團體身分、為何偏激的邪教或激進主義能吸引人們的認同。他提出「樹模型」的工作方法,制定明確的大團體諮詢架構。
透過本書,讀者可對種族主義、獨裁政權、國際難民、民粹政治領袖、假消息、恐怖攻擊、後疫情時代的變局等有進一步省思;敵對團體之間的和解,也因此見到了曙光。
以心理學的視角來研究當前世界事務,是我們時代的當務之急。
我們這麼做是為了保有希望:有朝一日,我們將制定包含深度心理學考量的新策略,以馴服全世界所有破壞性的大團體行為。在我年事已高的此時,我很清楚,我永遠看不到真正實現的那一天。政府和其他大小團體的領導人和統治者,將繼續製造或購買更多的子彈和炸彈……所謂大團體行為中的「惡行」將永遠結束,其實是一種錯覺。然而,即使是現在,我也樂觀地認為,在一些特定的小型國際衝突中,我們越是探究「惡行」背後的心理,就越有希望在沒有子彈和炸彈的情況下解決它們。——沃爾肯(本書作者)
王浩威|精神科醫師、華人心理治療基金會執行長
王增勇|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教授
周仁宇|人類學博士、兒童精神科醫師、臺灣精神分析學會訓練分析師
彭仁郁|中研院民族所副研究員、促進轉型委員會兼任委員、台灣臨床心理學會政治暴力創傷與療癒工作小組召集人
楊 翠|國立東華大學華文系教授
──聯合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序)
內容簡介
受傷的社會、對立的族群,
可以用心理治療
來撫平彼此胸中的仇恨嗎?
大團體心理學不是治療一個人,而是治療一群人——
在戰場、議場、衝突現場中,調停敵對雙方,修復集體創傷
1977年,埃及總統沙達特訪問以色列,說:「以阿之間有一道『心牆』,是這堵牆造成了以阿之間70%的問題。」
到了21世紀,人類依舊沒有得到和平。仇恨瀰漫全球,大國對抗、區域衝突、恐怖攻擊、種族主義頻繁上演,我們對於「他者」的偏見心牆,似乎來到了史上高點。
外交斡旋手段已經捉襟見肘,到底人類應如何獲致和平?
由精神分析師沃爾肯所領導的國際對話倡議組織,另闢蹊徑以心理專業突圍,為日益激化的族群衝突打開一扇對話的門窗,讓他得到五次諾貝爾獎提名。
沃爾肯出身種族衝突不斷的賽普勒斯,因此立志運用心理專業從事國際和平工作。沃爾肯從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出發,輔以實務經驗,發展出「大團體心理學」。
在本書中,沃爾肯借鑑精神分析的技巧,對大團體中意識和無意識的、今昔共同的歷史/心理體驗進行概念化,深化對社會—政治—宗教事件、領導者—追隨者關係的理解。
沃爾肯描述孩童如何繼承大團體的「心理DNA」、大團體的各種特徵和運作原則、成年人如何發展出第二種大團體身分、為何偏激的邪教或激進主義能吸引人們的認同。他提出「樹模型」的工作方法,制定明確的大團體諮詢架構。
透過本書,讀者可對種族主義、獨裁政權、國際難民、民粹政治領袖、假消息、恐怖攻擊、後疫情時代的變局等有進一步省思;敵對團體之間的和解,也因此見到了曙光。
以心理學的視角來研究當前世界事務,是我們時代的當務之急。
我們這麼做是為了保有希望:有朝一日,我們將制定包含深度心理學考量的新策略,以馴服全世界所有破壞性的大團體行為。在我年事已高的此時,我很清楚,我永遠看不到真正實現的那一天。政府和其他大小團體的領導人和統治者,將繼續製造或購買更多的子彈和炸彈……所謂大團體行為中的「惡行」將永遠結束,其實是一種錯覺。然而,即使是現在,我也樂觀地認為,在一些特定的小型國際衝突中,我們越是探究「惡行」背後的心理,就越有希望在沒有子彈和炸彈的情況下解決它們。——沃爾肯(本書作者)
王浩威|精神科醫師、華人心理治療基金會執行長
王增勇|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教授
周仁宇|人類學博士、兒童精神科醫師、臺灣精神分析學會訓練分析師
彭仁郁|中研院民族所副研究員、促進轉型委員會兼任委員、台灣臨床心理學會政治暴力創傷與療癒工作小組召集人
楊 翠|國立東華大學華文系教授
──聯合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序)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沃米克.沃爾肯(Vamık D. Volkan)
醫學博士,美國精神醫學會終身會員(DFLAPA),美國精神分析師協會會員(FACPsa),畢業於土耳其安卡拉大學醫學院,是維吉尼亞大學榮譽退休精神醫學教授,也是華盛頓精神分析研究所榮譽退休訓練和督導分析師,擁有東芬蘭大學、土耳其安卡拉大學和俄羅斯東歐精神分析學院等校的榮譽博士學位。1987年,沃爾肯博士成立心理與人類互動研究中心(Center for the Study of Mind and Human Interaction, CSMHI)。CSMHI將心理知識運用於廣泛議題之中,比如種族對立、種族主義、大型群體認同、恐怖主義、社會性創傷、移民、哀傷、代間傳遞、領導者-追隨者關係以及國際衝突等。
沃爾肯博士曾榮獲諸多獎項,如美國精神分析師協會傑出成員獎、瑪麗.S.西格妮獎、西格蒙特.佛洛伊德獎等,並多次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提名,著有《從殊途走向療癒:精神分析躺椅上的四個人生故事》、《我們為何彼此撕裂?:從大團體心理學踏出和解的第一步》(皆於心靈工坊出版)等五十餘部作品。2007年,沃爾肯博士創立了國際對話倡議組織(IDI),他目前是該組織的榮譽退休主席。
譯者簡介
成顥
臨床心理學碩士,畢業於南京醫科大學第四臨床醫學院,參加過中德認知行為、中美精神分析、中美亞隆團體和中美心理諮詢督導師等連續培訓專案;係中國心理學會註冊心理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目前就職於南京郵電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中心,翻譯、參譯、參編和參校多部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著作。
魏冉
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碩士,畢業於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參加過中美精神分析和中美心理諮詢督導師等連續培訓專案;係中國心理學會註冊心理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曾任高校心理健康教師,現居南京,獨立執業心理諮詢師(精神分析取向)。
審閱者簡介
王浩威
高雄醫學院醫學系畢業,曾任台大醫院、和信醫院及花蓮慈濟醫院精神部主治醫師;《島嶼邊緣》、《醫望》雜誌總編輯;目前為專任心理治療師、臺大醫院精神部兼任主治醫師、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執行長、心靈工作室負責人以及心靈工坊文化公司發行人。著有《好父母是後天學來的》、《晚熟世代》等。
沃米克.沃爾肯(Vamık D. Volkan)
醫學博士,美國精神醫學會終身會員(DFLAPA),美國精神分析師協會會員(FACPsa),畢業於土耳其安卡拉大學醫學院,是維吉尼亞大學榮譽退休精神醫學教授,也是華盛頓精神分析研究所榮譽退休訓練和督導分析師,擁有東芬蘭大學、土耳其安卡拉大學和俄羅斯東歐精神分析學院等校的榮譽博士學位。1987年,沃爾肯博士成立心理與人類互動研究中心(Center for the Study of Mind and Human Interaction, CSMHI)。CSMHI將心理知識運用於廣泛議題之中,比如種族對立、種族主義、大型群體認同、恐怖主義、社會性創傷、移民、哀傷、代間傳遞、領導者-追隨者關係以及國際衝突等。
沃爾肯博士曾榮獲諸多獎項,如美國精神分析師協會傑出成員獎、瑪麗.S.西格妮獎、西格蒙特.佛洛伊德獎等,並多次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提名,著有《從殊途走向療癒:精神分析躺椅上的四個人生故事》、《我們為何彼此撕裂?:從大團體心理學踏出和解的第一步》(皆於心靈工坊出版)等五十餘部作品。2007年,沃爾肯博士創立了國際對話倡議組織(IDI),他目前是該組織的榮譽退休主席。
譯者簡介
成顥
臨床心理學碩士,畢業於南京醫科大學第四臨床醫學院,參加過中德認知行為、中美精神分析、中美亞隆團體和中美心理諮詢督導師等連續培訓專案;係中國心理學會註冊心理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目前就職於南京郵電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中心,翻譯、參譯、參編和參校多部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著作。
魏冉
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碩士,畢業於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參加過中美精神分析和中美心理諮詢督導師等連續培訓專案;係中國心理學會註冊心理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曾任高校心理健康教師,現居南京,獨立執業心理諮詢師(精神分析取向)。
審閱者簡介
王浩威
高雄醫學院醫學系畢業,曾任台大醫院、和信醫院及花蓮慈濟醫院精神部主治醫師;《島嶼邊緣》、《醫望》雜誌總編輯;目前為專任心理治療師、臺大醫院精神部兼任主治醫師、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執行長、心靈工作室負責人以及心靈工坊文化公司發行人。著有《好父母是後天學來的》、《晚熟世代》等。
內容目錄
目錄
【推薦序】為什麼我們的政治需要深度的心理學? / 王浩威
【中文版序】
【關於作者】
【關於本書】
第一章 研究大團體心理學的個人動機
第二章 大團體心理學
第三章 成年期所形成的大團體認同
第四章 決策心理學和領導者-追隨者的政治關係
第五章 政治宣傳
第六章 運用樹模型和大團體諮詢
第七章 謝里醫院:對種族主義的個人觀察
第八章 如今的我們又是誰
第九章 那些誇張自戀的人們
【後記】
【附錄一】補遺:新冠肺炎、精神分析以及大團體心理學
【附錄二】訪談:我們這麼做,是為了保有希望
【推薦序】為什麼我們的政治需要深度的心理學? / 王浩威
【中文版序】
【關於作者】
【關於本書】
第一章 研究大團體心理學的個人動機
第二章 大團體心理學
第三章 成年期所形成的大團體認同
第四章 決策心理學和領導者-追隨者的政治關係
第五章 政治宣傳
第六章 運用樹模型和大團體諮詢
第七章 謝里醫院:對種族主義的個人觀察
第八章 如今的我們又是誰
第九章 那些誇張自戀的人們
【後記】
【附錄一】補遺:新冠肺炎、精神分析以及大團體心理學
【附錄二】訪談:我們這麼做,是為了保有希望
ISBN: 9789863572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