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器裡的寶貝:透過艾瑞克森心理社會發展理論、薩提爾家族治療,以及阿德勒個體心理學專業詮釋,引導內在的自我探索和自我照顧 | 拾書所

瓦器裡的寶貝:透過艾瑞克森心理社會發展理論、薩提爾家族治療,以及阿德勒個體心理學專業詮釋,引導內在的自我探索和自我照顧

$ 324 元 原價 324
內容簡介


瓦器裡的寶貝:透過發展心理學的艾瑞克森、薩提爾家族治療,以及阿德勒個體心理學專業詮釋,引導內在的自我探索和自我照顧



內容簡介

就算宛如瓦器般平凡不過的人,也能自我探索生命中的寶貝達到生命成長。

生命成長的三步驟:脫下舊人、穿上新人、活出新樣式,在這個過程中,與自己、他人和信仰建立新的關係。

全書九大章節,作者將艾瑞克森、薩提爾家族治療,以及阿德勒個體心理學等專業詮釋,為認識自己的工具,提升自我照顧的能力,並且在信仰上找到正向的信念,覺察過去想法的舊軌道,勇敢地行出新的路徑。

以艾瑞克森發展心理學八大階段發展,與危機回顧個人生命發展,每個階段都透過聖經觀點加以詮釋,有新觀點和因應方法邁向下個階段發展。

透過薩提爾家族治療冰山隱喻,詮釋亞伯拉罕三代重要人物之個人冰山,以及分析亞伯拉罕三代家庭的世代傳遞。試圖讓讀者明白「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幾千年前的家庭互動關係對家庭成員的影響,無形中也影響了下一代,代代影響直到今日的家庭不外乎如此。

藉由阿德勒個體心理學,分析新約聖經的稅吏長撒該的生活風格,以及與耶穌相遇之後,由個人的自私自利轉向社會情懷的改變。

作者運用簡單容易理解的文字分享自己教學、超過十六年協談經驗,深入淺出方式認識自己,有能力改變現況,使讀者能善待自己、他人,並與基督信仰的距離更親近。

真摯推薦
一直想要跟真聯一起服事暫時陷入困境中的人,卻始終跨不出第一步,總覺得能力不足。如今真聯出版《瓦器裡的寶貝》,心中豁然開朗。
孔繁珍─Asian Community Transformation Trust 顧問

作者真聯博士是一位追尋知識與運用的學者。此書是她經過學習、探索和實踐所構成的寫作,其基本的立場與角度是通過基督信仰與神學、心理、社會和醫學等科學的整合知識與理論來書寫。
吳仲徹─前衛理神學院院長

從破繭到蛻變,《瓦器裡的寶貝》書中有相當詳細的說明與逐步指引,在當前瞬變無序的生活環境下,及動輒緊張的人際關係裡,希望這本書陪伴讀者勇敢面對修補的歷程,找著安定、盼望與力量。
林毓雯─聖光神學院延伸教育處處長

這是一本值得推薦的認識自我,以及認識信仰傳承的好書,特別推薦給讀者。
陳吉松─聖光神學院院長
(依姓氏筆順序排列)


本書特色
1. 以循序漸進方式引導讀者如何窺探內心中的訊息、情緒、情感的來由。
2. 透過薩提爾家族治療的家族圖工具,幫助讀者看清個人三代家庭圖的脈絡發展,將個人的主觀認知引導至客觀評估。
3. 作者利用個人創意繪出聖經著名人物:亞伯拉罕三代家庭圖,以及重要成員的個人冰山圖,幫助讀者清楚明白原生家庭對個人的影響。
4. 運用心理學家阿德勒的自卑與超越理論,詮釋聖經人物撒該生命改變的事件,幫助讀者重新審視個人生命事件以達成長。
5. 每章節均運用真實案例詮釋,使得作者所言更有效度。而且設計了深思問題,幫助讀者在閱讀過後往內心尋找自己,安靜心自我引導,或是邀請耶穌引導內在的自我探索和自我照顧。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翁真聯

學歷︰
台灣教牧心理研究院哲學博士(主修教牧神學與諮商)
衛理神學研究院教牧諮商碩士

證照︰
美國T-JTA心理測驗國際證照
中國一級心理諮詢師
中國三級婚姻家庭諮詢師
世界華人性學家性治療師

經歷/現任︰
台灣教牧心理研究院兼任助理教授
台灣教牧心理研究院實習督導
中台神學院兼任助理教授
聖光神學院推廣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牧心協談中心教牧協談師
彩虹愛家生命教育協會特約培訓講師
超過十六年個人、婚姻協談臨床經驗;竭力推廣親職教育、自我探索、婚姻家庭、助人技巧、人際溝通與分析等課程。近年來應各單位邀請,突破時間、空間限制開始海內外線上課程有紐西蘭、中國大陸、韓國、馬來西亞、巴西等國家之華人線上教學、諮商協談和個督。





內容目錄


目錄Contents

推薦序
孔繁珍─Asian Community Transformation Trust 顧問
吳仲徹─前衛理神學院院長
林毓雯─聖光神學院延伸教育處處長
陳吉松─聖光神學院院長
(依姓氏筆順序排列)

作者序
人生是一趟持續蛻變的旅程

前 言
人是單純或是複雜呢?
如何穿上新人呢?

第一章:家庭裡的自我罈子
每個人內心都在尋求兩個答案,一個是「我可愛嗎?」
另一個是「我重要嗎?」
當這兩個答案是肯定時,會帶來內心的安全感,且接納自己並快樂自信的活出自己。
若對答案有疑惑沒有滿足時,容易患得患失、猶豫不決,甚至用許多錯誤的方法尋求自我肯定,表達自己的重要性。

第二章:淺談艾瑞克森心理發展與危機,看聖經的教導
西方歷史以有智慧著稱的所羅門王曾說:「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物都有定時;生有時,死有時。栽種有時,拔出所栽種的也有時。」(聖經傳道書三章1-2節)
人從出生至死亡,隨著各年齡層的發展階段軌道進行著,每個階段都有其發展任務。

第三章:薩提爾的家族治療模式,解析亞伯拉罕三代家庭成員的個人冰山訊息
經年累月的行為模式,交織成故事。
原來我們所看到,所經驗到的行為只是表象,行為背後常常隱藏著說不出來,看不清楚的真實訊息。
當我們洞察真實的訊息時,正是活在當下,活出自由的生命。

第四章:探討亞伯拉罕三代家族,世代傳遞的影響
家是每個家庭成員連結而成的生命體。
生命體交織著個人情感、行為、事件等層面的網絡,持續醞釀著對現在及下一代的影響。
我們每個人都無法選擇在什麼樣的家庭出生,我們卻可以選擇不受原生家庭影響,然而這個選擇在於你個人的決定。

第五章:從溝通型態洞察個人限制與成長
自由的看和聽,來代替應該如何看、如何聽。
自由的說出你所感和所想,來代替應該如何說。
自由的感覺你所感的,來代替應該感到的。
自由的要求你想要的,來代替總是等待對方允許。
自由的根據自己的想法去冒險,來代替總是選擇安全妥當這一條路,不敢興風作浪搖晃一下自己的船。
~~Virginia Satir

第六章:藉著阿德勒個體心理學,解構《聖經》人物──撒該的生活風格
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
每一個人都有獨一無二的生活風格。
因此,每一個人都值得被尊重。

第七章:自卑感能成為成長的動力
自卑感無人能倖免。
阿德勒認為自卑感是人向上發展的動力。

第八章:人活在關係中
俗話說:「有關係就沒有關係,沒關係就有關係了。」
所羅門王曾說:「若是跌倒,這人可以扶起他的同伴;若是孤身跌倒,沒有別人扶起他來,這人就有禍了。」(聖經傳道書四章10節)。

第九章:認識自己是一生重要的功課
人生中最困難的事之一就是認識自己、了解他人。
生命成長三步驟:脫下舊人、穿上新人行(活)出新的行為、樣式。
認識自己保持在進行式時,能更認識創造人的上帝,提升自己與上帝,與真實的己,與他人的關係,使自己形像與上帝的形像接軌並漸漸得恢復。





ISBN: 9789869949453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