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從國學入門,結合數位方法,設計六大主題課程。
利用深度討論引導思辨,同步深化數位思維與人文素養。
數位與人文如何跨領域對話?人文背景的師生該如何培養數位思維的觸角?數位與人文不是對立二元的兩端,伴隨著科技的發展,數位人文成為新興的研究領域,開啟我們的無限想像。這本書應用學習鷹架,從文史哲案例入門,結合數位方法,逐步引領讀者理解電腦運算文本的規則。同時伴隨六大主題,提供深度討論問題,深化人文素養教學內容。本書為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績優計畫亮點成果,希望能夠拋磚引玉,邀集更多同好一起探索數位人文觀看世界之道。
利用深度討論引導思辨,同步深化數位思維與人文素養。
數位與人文如何跨領域對話?人文背景的師生該如何培養數位思維的觸角?數位與人文不是對立二元的兩端,伴隨著科技的發展,數位人文成為新興的研究領域,開啟我們的無限想像。這本書應用學習鷹架,從文史哲案例入門,結合數位方法,逐步引領讀者理解電腦運算文本的規則。同時伴隨六大主題,提供深度討論問題,深化人文素養教學內容。本書為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績優計畫亮點成果,希望能夠拋磚引玉,邀集更多同好一起探索數位人文觀看世界之道。
作者簡介
邱詩雯
臺北人。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博士,任教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系。曾先後服務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僑生先修部、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並於國內外期刊、研討會發表論文研究數十種。獲得科技部獎勵博士候選人撰寫博士論文獎助、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績優獎勵、臺灣華語文教學學會年輕學者論文獎。研究興趣為數位人文、史記、華語文教學,希望能持續探討數位科技對於人文研究和教學的侷限與極限。
臺北人。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博士,任教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系。曾先後服務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僑生先修部、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並於國內外期刊、研討會發表論文研究數十種。獲得科技部獎勵博士候選人撰寫博士論文獎助、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績優獎勵、臺灣華語文教學學會年輕學者論文獎。研究興趣為數位人文、史記、華語文教學,希望能持續探討數位科技對於人文研究和教學的侷限與極限。
內容目錄
前 言
使用指南
致謝與分享
第一章 誰是孔子繼承人?
思辨主題:數位世界與現實生活中的同名異實?
第二章 最遙遠的距離:孔子因材施教與孔廟策展任務
思辨主題:媒體敘事的角度如何影響讀者
第三章 下筆的慣性:《史記》與《紅樓夢》續書
思辨主題:寫作風格可能被量化計算嗎?
第四章 人物關係與情節分析
思辨主題:電腦「遠讀」的利與弊
第五章 古人的社交世界:《世說新語》與北宋六家
思辨主題:人際網路的疏與密
第六章 文學流派在哪裡?
思辨主題:人際網路怎麼經營?
結 語
使用指南
致謝與分享
第一章 誰是孔子繼承人?
思辨主題:數位世界與現實生活中的同名異實?
第二章 最遙遠的距離:孔子因材施教與孔廟策展任務
思辨主題:媒體敘事的角度如何影響讀者
第三章 下筆的慣性:《史記》與《紅樓夢》續書
思辨主題:寫作風格可能被量化計算嗎?
第四章 人物關係與情節分析
思辨主題:電腦「遠讀」的利與弊
第五章 古人的社交世界:《世說新語》與北宋六家
思辨主題:人際網路的疏與密
第六章 文學流派在哪裡?
思辨主題:人際網路怎麼經營?
結 語
ISBN: 9786263176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