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藝術愛好者都私藏的鑑賞指南!
近百年來,藝術領域變化迭起,創作手法和概念推陳出新,藝廊及美術館裡的展出,每每都讓觀賞者一頭霧水、無所適從。現代與當代藝術是存心要惹人困惑、驚駭或惱火嗎?又或者藝術家僅僅把一小撮藝術菁英當作受眾,只有行內人才能享受這些作品所帶來的激情?
現任《華爾街日報》資深藝術評論家蘭斯?埃斯布倫德,從必備基礎知識,包括簡單明瞭的藝術史脈絡梳理、欣賞作品時的觀念釐清、跨時代和不同類型藝術的共通元素羅列,到示範賞析十個知名繪畫、雕塑、影像、裝置與行為藝術家的作品,一步一步帶領讀者探索各種觀看的方式,揭開現當代藝術的神祕面紗。讀完這本書,你將擁有足夠的知識和信心,去親近任何陌生、嶄新的藝術作品,並與它們展開一對一的深入交流。
熟悉藝術語言→掌握作品元素→建立審美眼光
第一部「基礎篇」共五個章節,前四章作者從回顧自己與藝術初期接觸時的無動於衷,到逐漸得到共鳴的經驗,進而探討藝術元素、藝術語言和藝術作品中的隱喻;而後論及如何拿捏欣賞藝術時的主觀與客觀性,乃至如何透過共通元素親近各個時代的藝術。第五章主要著墨於現代與當代藝術的本質,以及後現代藝術的萌芽和成形。
第二部「近距離接觸」以十個極具代表性的現當代藝術家及其作品為章節,作者深入分析這些他曾親眼觀賞、親臨現場體驗的原作,包括畫家巴爾蒂斯(Balthus)、瓊?米切爾(Joan Mitchell)、保羅?克利(Paul Klee);雕塑家讓?阿爾普(Jean Arp)、理查?塞拉(Richard Serra)、羅伯特?戈伯(Robert Gober)、理察?塔特爾(Richard Tuttle);裝置藝術家詹姆斯?特瑞爾(James Turrell);行為藝術家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實驗錄像藝術家傑瑞米?布萊克(Jeremy Blake),詳細描述他是如何觀看、思考和感受他們的藝術作品。而最後一章「進一步探索」則談到美術館在現今所扮演的角色,以及關於科技、引入互動技術的趨勢所存在的隱憂。
本書特色
◎ 資深藝評家蘭斯?埃斯布倫德專為藝術愛好者打造的入門讀物。
◎ 收錄十六張現代與當代藝術經典作品彩圖,與內文相互對照閱讀。
◎ 掌握藝術鑑賞核心、培養獨立審美眼光。
◎ 不止深入學習賞析十位知名現當代藝術家作品,更能融會貫通解讀各個時代的藝術。
名人推薦
王俊傑 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
張世倫 影像史研究者、藝評家
黃禹銘 伊日藝術計劃總監
謝佩霓 資深藝評家、策展人
──好評推薦
如果你從來
近百年來,藝術領域變化迭起,創作手法和概念推陳出新,藝廊及美術館裡的展出,每每都讓觀賞者一頭霧水、無所適從。現代與當代藝術是存心要惹人困惑、驚駭或惱火嗎?又或者藝術家僅僅把一小撮藝術菁英當作受眾,只有行內人才能享受這些作品所帶來的激情?
現任《華爾街日報》資深藝術評論家蘭斯?埃斯布倫德,從必備基礎知識,包括簡單明瞭的藝術史脈絡梳理、欣賞作品時的觀念釐清、跨時代和不同類型藝術的共通元素羅列,到示範賞析十個知名繪畫、雕塑、影像、裝置與行為藝術家的作品,一步一步帶領讀者探索各種觀看的方式,揭開現當代藝術的神祕面紗。讀完這本書,你將擁有足夠的知識和信心,去親近任何陌生、嶄新的藝術作品,並與它們展開一對一的深入交流。
熟悉藝術語言→掌握作品元素→建立審美眼光
第一部「基礎篇」共五個章節,前四章作者從回顧自己與藝術初期接觸時的無動於衷,到逐漸得到共鳴的經驗,進而探討藝術元素、藝術語言和藝術作品中的隱喻;而後論及如何拿捏欣賞藝術時的主觀與客觀性,乃至如何透過共通元素親近各個時代的藝術。第五章主要著墨於現代與當代藝術的本質,以及後現代藝術的萌芽和成形。
第二部「近距離接觸」以十個極具代表性的現當代藝術家及其作品為章節,作者深入分析這些他曾親眼觀賞、親臨現場體驗的原作,包括畫家巴爾蒂斯(Balthus)、瓊?米切爾(Joan Mitchell)、保羅?克利(Paul Klee);雕塑家讓?阿爾普(Jean Arp)、理查?塞拉(Richard Serra)、羅伯特?戈伯(Robert Gober)、理察?塔特爾(Richard Tuttle);裝置藝術家詹姆斯?特瑞爾(James Turrell);行為藝術家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實驗錄像藝術家傑瑞米?布萊克(Jeremy Blake),詳細描述他是如何觀看、思考和感受他們的藝術作品。而最後一章「進一步探索」則談到美術館在現今所扮演的角色,以及關於科技、引入互動技術的趨勢所存在的隱憂。
本書特色
◎ 資深藝評家蘭斯?埃斯布倫德專為藝術愛好者打造的入門讀物。
◎ 收錄十六張現代與當代藝術經典作品彩圖,與內文相互對照閱讀。
◎ 掌握藝術鑑賞核心、培養獨立審美眼光。
◎ 不止深入學習賞析十位知名現當代藝術家作品,更能融會貫通解讀各個時代的藝術。
名人推薦
王俊傑 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
張世倫 影像史研究者、藝評家
黃禹銘 伊日藝術計劃總監
謝佩霓 資深藝評家、策展人
──好評推薦
如果你從來
作者簡介
蘭斯?埃斯布倫德(Lance Esplund)
紐約市皇后大學藝術創作碩士,堪薩斯城藝術學院藝術創作學士(繪畫專業)。現為《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的藝術評論家。曾任《紐約太陽報》(The New York Sun)首席藝術評論家、於「彭博新聞社」負責美國當地藝評。曾任教帕森設計學院和萊德大學,教授藝術創作及藝術史,以及紐約工作室學院藝術創作碩士課程的客座教師。評論文章散見於《美國藝術》(Art in America)、《哈潑時尚》(Harper's Bazaar)、《現代畫家》(Modern Painters)和《新共和》(The New Republic)等雜誌。現居紐約布魯克林。
張穎綺
台灣大學外文系畢業,法國巴黎第二大學法蘭西新聞傳播學院碩士。譯有《蘇富比超級拍賣師》、《達文西的解剖學筆記》、《製造快樂公民》、《女巫》、《藍色加薩》、《在莫斯科的那場誤會》、《柳橙園》、《重返革命現場:1917年的聖彼得堡》、《謝利》等書。
紐約市皇后大學藝術創作碩士,堪薩斯城藝術學院藝術創作學士(繪畫專業)。現為《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的藝術評論家。曾任《紐約太陽報》(The New York Sun)首席藝術評論家、於「彭博新聞社」負責美國當地藝評。曾任教帕森設計學院和萊德大學,教授藝術創作及藝術史,以及紐約工作室學院藝術創作碩士課程的客座教師。評論文章散見於《美國藝術》(Art in America)、《哈潑時尚》(Harper's Bazaar)、《現代畫家》(Modern Painters)和《新共和》(The New Republic)等雜誌。現居紐約布魯克林。
張穎綺
台灣大學外文系畢業,法國巴黎第二大學法蘭西新聞傳播學院碩士。譯有《蘇富比超級拍賣師》、《達文西的解剖學筆記》、《製造快樂公民》、《女巫》、《藍色加薩》、《在莫斯科的那場誤會》、《柳橙園》、《重返革命現場:1917年的聖彼得堡》、《謝利》等書。
內容目錄
前言
第一部 基礎篇
第一章 與藝術相遇
第二章 活的有機體
第三章 情感與理智
第四章 藝術家是說故事者
第五章 藝術是謊言
第二部 近距離接觸
第六章 覺醒:巴爾蒂斯--《貓與鏡子Ⅰ》
第七章 感覺:瓊?米切爾--《兩朵向日葵》
第八章 生長:讓?阿爾普--《生長》
第九章 點亮:詹姆斯?特瑞爾--《無比清晰》
第十章 演化:保羅?克利--《黃色裡的符號》
第十一章 互動: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啟動器》
第十二章 探險:理查?塞拉--迪亞比肯美術館內的《扭曲螺旋和扭曲橢圓》
第十三章 刺激:羅伯特?戈伯--《無題腿》
第十四章 點石成金:理察?塔特爾--《藍光白氣球》
第十五章 沉浸:傑瑞米?布萊克--《溫徹斯特三部曲》
結語:進一步探索
謝辭
作者註
其他資源
第一部 基礎篇
第一章 與藝術相遇
第二章 活的有機體
第三章 情感與理智
第四章 藝術家是說故事者
第五章 藝術是謊言
第二部 近距離接觸
第六章 覺醒:巴爾蒂斯--《貓與鏡子Ⅰ》
第七章 感覺:瓊?米切爾--《兩朵向日葵》
第八章 生長:讓?阿爾普--《生長》
第九章 點亮:詹姆斯?特瑞爾--《無比清晰》
第十章 演化:保羅?克利--《黃色裡的符號》
第十一章 互動: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啟動器》
第十二章 探險:理查?塞拉--迪亞比肯美術館內的《扭曲螺旋和扭曲橢圓》
第十三章 刺激:羅伯特?戈伯--《無題腿》
第十四章 點石成金:理察?塔特爾--《藍光白氣球》
第十五章 沉浸:傑瑞米?布萊克--《溫徹斯特三部曲》
結語:進一步探索
謝辭
作者註
其他資源
ISBN: 9789860681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