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美食史:包心菜和魚子醬 | 拾書所

俄羅斯美食史:包心菜和魚子醬

$ 450 元 原價 450
內容簡介


★ 全書收錄精彩圖文,帶領讀者一窺俄羅斯此一北方大國的飲食風貌。
★ 俄羅斯幅員廣大、組成複雜,俄羅斯帝國史專家艾利森.K..史密斯綜覽經緯,化為文字,讓讀者建立清楚的架構,理解複雜的俄羅斯飲食與其特色。
★ 本書的銷售所得,我們將提撥1%捐款至外交部賑濟專戶協助烏克蘭難民。


我們的祖先做出美味的蔬菜湯,肥美的烤鵝、雉雞與火雞,烘烤的餡餅、蜜酒、果汁甜酒……他們不是細緻的美食家,只喜歡吃飽,滿足於加了鹹肉或牛肉的包心菜湯、烤網油肉捲、各種烤肉、餡餅、圓薄餅、花式大麵包科羅法耶。
每當人們想到俄羅斯食物,浮現的往往是兩種彼此矛盾的景象;一是貧窮與匱乏,年景最好的時候也不過是少量馬鈴薯或者粥,最糟的則是大規模饑荒,另一種景象則是豐足,甚至是過剩,以壓榨自由為代價:在過去,沙皇與貴族吃著魚子醬、喝著香檳,這種奢侈來自幾百名甚至幾千名農奴的勞動;後來則是共黨上層階級享用特供商店裡種種充裕豐盛的物資,而群眾在門外排著長隊購買麵包與馬鈴薯。
與法國烹調的細緻成對比,俄羅斯人擁有強健的俄羅斯腸胃,食物的做法較簡單、更濃郁飽足,也比較便宜。最窮的農民則利用三樣基本食物做出許多不同菜餚:洋蔥、克瓦斯、麵包與鹽。上層階級的豐裕奢華,以及農民的單一乏味,俄羅斯飲食的兩個不同世界始終存在,並且貫穿了整個蘇聯時期。然而,整個俄羅斯帝國的差異錯綜複雜,不僅在階級,在地緣政治上也是如此,當地的許多民族──烏克蘭人、白俄羅斯人、波蘭人、猶太人、俄羅斯人──擁有相互重疊類似的烹調傳統,盛產各種湯與餃子,只是製作方法略有不同,名稱也不同。此外季節時序,以及宗教行事曆與齋期,左右了俄羅斯人飲食方式與內容,在夏季帶來一定程度的充裕豐富,在齋期帶來一定程度的限制。
本書探討範圍從北方森林第一批斯拉夫定居者的飲食習慣開始,到最近針對飲食方式的制裁與反制裁浪潮所造成的種種情況。要界定俄羅斯烹調,會遇上困難,總而言之,俄羅斯境內食物的歷史是豐富、匱乏、多樣、簡單、連續的,但其中最重要的,也許是變化。

原來,普丁還喝得不夠多!

喝醉的俄羅斯人是快活的,醉得搖搖晃晃時,總是和藹深情。
他們的醉酒沒有悲傷與沉默;沒有黑色幽默與邪惡天才。


透過食物、茶酒的稜鏡,對俄羅斯十二個世紀以來飲食文化的探索
橫跨歐亞大陸、融合數十民族的飲食特色,永無止境的盛宴與饑荒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艾利森.K.史密斯(Alison K. Smith)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歷史系教授,俄羅斯帝國史專家,目前正專研被稱為「夏宮」的加特契納宮。曾經發表多篇關於俄羅斯帝國歷史飲食的文章和專著,有《俄羅斯食譜:沙皇統治下的食品和國家》(二○○八年);文章包括〈民族美食和民族主義政治〉、〈在俄羅斯帝國外出就餐:大改革前的階級、國籍和餐飲〉(二○○六年);和〈專制國家的公共工程:俄羅斯帝國城鎮的供水〉(二○○三年)等。


譯者簡介
杜蘊慈
身兼作家與譯者,史地旅行著作有《地圖上的藍眼睛》、《迭里溫‧孤山》。J. R. R. 托爾金著作系列詩歌譯者,參與譯作包括《魔戒》、《精靈寶鑽》、《貝倫與露西恩》、《剛多林的陷落》、《險境奇談》等。另譯有《西班牙美食史:西班牙料理不只tapas》、《法國美食史:行家知識與風土認證》等書。

內容目錄


關於俄英音譯與譯名的說明

前言 且從湯開始
第一章 俄羅斯菜餚的基本元素
第二章 環境、農業、技術
第三章 俄羅斯萌芽歲月的吃與喝
第四章 俄羅斯成為帝國
第五章 香檳酒與克瓦斯:分裂的俄羅斯
第六章 現代化的俄羅斯
第七章 飢餓與豐足:蘇維埃經驗
尾聲 再次成為俄羅斯

食譜
名詞表
引用書目
參考書目
致謝
影像來源
索引

ISBN: 9786269577569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