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矢板明夫在台灣「說三道四」
內容簡介
「我只能說:矢板先生的見解一針見血,真的醍醐灌頂!」
◆
一個日本媒體人為何可以對台灣議題說三道四?
結合中日台三地經驗的獨家「矢板視角」,
再再顛覆台灣人的三觀!
◆
中國問題專家!日本問題專家!台灣問題專家!
集三者於一身,分析一針見血、深入淺出──
同時免費贈送笑料與幽默!
這一兩年來,無論你打開電視或透過手機看YouTube影片、滑Facebook貼文,以及進入clubhouse語音聊天室,都可能碰上矢板明夫在那裡活躍暢談,以獨有的「矢板風」,既犀利又幽默地點評和台灣相關的各種時政或社會議題。他的評論引起大量讀者共鳴,紛紛留言按讚,不過,他的台灣價值和本土立場,也導致部分政治人物加以批評:一個日本人怎麼可以對台灣的事務說三道四?
矢板明夫是何許人也?他對台灣事務的「說三道四」為何引發兩極反應?簡言之,矢板明夫是一位最了解中國、中共,又真心熱愛台灣的日本媒體人。他的評論總是一針見血,可以把複雜的政治講得簡單明瞭,也讓你在警醒和恍然大悟的同時放聲大笑。目前是日本《產經新聞》台北支局長的矢板明夫,儘管2020年才來台駐站,但橫跨中國、日本和台灣三地的獨特身分,讓矢板可謂是最懂三地的第一人!
▋黑五類的兒子,成為深諳中日台局勢與文化的觀察家!
矢板在1970年代出生於中國天津,是日本戰後遺孤第二代。在他十五歲那年,因為日中建交,一家人才有機會從黑五類的家庭身分中翻身並回到日本。之前的中國人青少年矢板,因為生活於橫跨文革後期和改革開放的前期,在強烈對比之下,還以為「生活在中國是最幸福的事情」。回到日本之後,他才愕然發現自己的無知。
原先一句日文都不會的矢板,透過苦讀考入日本一流學府慶應義塾大學文學部,畢業後進入松下政經塾第十八期,專攻中國的政治、歷史和文化,後改行當記者並派駐北京擔任《產經新聞》駐中國總局的特派員十多年,成為日本的中國通。由於切身體驗中日兩國在政治制度和社會文化上的巨大差異,矢板寫出暢銷書《曾經以為中國最幸福》,向世人傳達真實的中國樣貌。
只有在中國長大的矢板才能夠對中國與共黨有如此清醒深刻的認識。除此之外,矢板和台灣也有深厚淵源。他的祖母在戰後輾轉來台,而他也曾於1997年到台灣研究台灣民主化的過程;後來他成為台灣女婿、來台駐站,更有機會近距離觀察深受中日兩國文化影響的台灣社會。
▋就是這樣的「說三道四」,才能對台灣人真正受用!
然而,日本人究竟可不可以對台灣事務說三道四?矢板認為,當然可以、而且必須如此!矢板明言,身為一名長期從事國際報導的媒體人,派駐台灣的他對台灣的人事物說三道四,本來就是他的本分。
本書收錄逾八十篇矢板對台灣事務的「說三道四」。從台灣政治、外交處境,以及台灣內部的社會文化現象,矢板以外部的視角結合在地的語言,為讀者一一點評他所看到的台灣,令讀者一點就通、紛紛按讚留言:
★「矢板的分析,既有客觀、銳利、博學的一面,還有很可愛的一面。」
★「我只能說:矢板先生的見解一針見血,真的醍醐灌頂!」
★「矢板先生真是奇才!百年不遇的一個人,日本、台灣、大陸都有先生的特殊舞臺!」
★「全球真正最暸解中國、漢語文和中共的人太少了。矢板桑算是和明居正老師一樣是全球頂尖的中國專家。」
★「有學問,有智慧,嘴巴張開就知道有多少墨水。」
★「矢板先生著實令人好奇,日本人又說得一口近京片子,卻『打著紅旗反紅旗』,對中日台又深刻理解,有幽默感、自由敢言。超讚的!」
★「每次聽完矢板先生的獨特分析觀點後,就有種難以言喻又豁然開朗的『啊!原來如此!』」
★「矢板先生的發言,總覺得聽得不夠。幾天沒見他上節目,就到處找。身在國外,無法買到他的書。回台灣一定立刻買。」
★「矢板先生令人尊敬的地方就是他的誠懇及正義感,還有他非常有見識!見事明白,非常有見地!」
★「太喜歡矢板了。坦率、幽默、睿智、寬博、溫和,同時滿懷激情。想請他喝酒,聽他嘮嗑。」
★「感謝矢板先生對台灣的關心和正義。歷史的暗片要抽絲剝繭,政治的井既深又黑,要發掘見光不容易!!台灣有矢板先生是福氣!!」
從台灣政黨的政治路線發展、中國對台灣的影響與威脅,乃至「台日友好」背後的實際發展情況,矢板的「說三道四」是台灣紛雜的意見市場中難能可貴的聲音。他的點評言之有物、深入淺出,更充溢著滿滿的台灣價值。矢板為台灣著想而發聲的心意與建議,在本書不僅表露無疑,更值得我們關注。
34位專家名人齊聲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列)
王立|FB「王立第二戰研所」版主
朱宥勳|作家
余莓莓|綠色和平廣播電台「莓莓新聞爆米香」主持人
吾爾開希|中國民運人士
李志德|鏡文學副總編輯
李桐豪|記者
汪浩|國際政經專家
沈旭暉|國立中山大學政治所副教授
沈柏洋|國立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沈榮欽|加拿大約克大學副教授
周玉蔻|資深媒體人
明居正|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名譽教授
胡忠信|歷史學者
胡采蘋|財經作家
范疇|作家
夏珍|《風傳媒》總主筆
張宇韶|兩岸政策協會研究員兼副秘書長
張國城|台北醫學大學通識中心教授
粘迪舜|FB「粘拔的幸福碎碎念」版主
脫北者冰狼|FB「脫北者冰狼」版主
陳信聰|公共電視《有話好說》製作人兼主持人
陳凝觀|壹電視「年代向錢看」主持人
喬伊斯|「孟買春秋」版主
馮光遠|作家
黃兆徽|資深媒體人
黃清龍|《POP撞新聞》主持人
黃澎孝|前國大代表
楊斯棓|《人生路引》作者
廖筱君|三立新聞台「新台灣加油」主持人
蔡依橙|「陪你看國際新聞」創辦人
蔡詩萍|作家
蕪菁雜誌|FB「蕪菁雜誌」版主
謝金河|財信傳媒集團董事長
顏擇雅|出版人
內容簡介
「我只能說:矢板先生的見解一針見血,真的醍醐灌頂!」
◆
一個日本媒體人為何可以對台灣議題說三道四?
結合中日台三地經驗的獨家「矢板視角」,
再再顛覆台灣人的三觀!
◆
中國問題專家!日本問題專家!台灣問題專家!
集三者於一身,分析一針見血、深入淺出──
同時免費贈送笑料與幽默!
這一兩年來,無論你打開電視或透過手機看YouTube影片、滑Facebook貼文,以及進入clubhouse語音聊天室,都可能碰上矢板明夫在那裡活躍暢談,以獨有的「矢板風」,既犀利又幽默地點評和台灣相關的各種時政或社會議題。他的評論引起大量讀者共鳴,紛紛留言按讚,不過,他的台灣價值和本土立場,也導致部分政治人物加以批評:一個日本人怎麼可以對台灣的事務說三道四?
矢板明夫是何許人也?他對台灣事務的「說三道四」為何引發兩極反應?簡言之,矢板明夫是一位最了解中國、中共,又真心熱愛台灣的日本媒體人。他的評論總是一針見血,可以把複雜的政治講得簡單明瞭,也讓你在警醒和恍然大悟的同時放聲大笑。目前是日本《產經新聞》台北支局長的矢板明夫,儘管2020年才來台駐站,但橫跨中國、日本和台灣三地的獨特身分,讓矢板可謂是最懂三地的第一人!
▋黑五類的兒子,成為深諳中日台局勢與文化的觀察家!
矢板在1970年代出生於中國天津,是日本戰後遺孤第二代。在他十五歲那年,因為日中建交,一家人才有機會從黑五類的家庭身分中翻身並回到日本。之前的中國人青少年矢板,因為生活於橫跨文革後期和改革開放的前期,在強烈對比之下,還以為「生活在中國是最幸福的事情」。回到日本之後,他才愕然發現自己的無知。
原先一句日文都不會的矢板,透過苦讀考入日本一流學府慶應義塾大學文學部,畢業後進入松下政經塾第十八期,專攻中國的政治、歷史和文化,後改行當記者並派駐北京擔任《產經新聞》駐中國總局的特派員十多年,成為日本的中國通。由於切身體驗中日兩國在政治制度和社會文化上的巨大差異,矢板寫出暢銷書《曾經以為中國最幸福》,向世人傳達真實的中國樣貌。
只有在中國長大的矢板才能夠對中國與共黨有如此清醒深刻的認識。除此之外,矢板和台灣也有深厚淵源。他的祖母在戰後輾轉來台,而他也曾於1997年到台灣研究台灣民主化的過程;後來他成為台灣女婿、來台駐站,更有機會近距離觀察深受中日兩國文化影響的台灣社會。
▋就是這樣的「說三道四」,才能對台灣人真正受用!
然而,日本人究竟可不可以對台灣事務說三道四?矢板認為,當然可以、而且必須如此!矢板明言,身為一名長期從事國際報導的媒體人,派駐台灣的他對台灣的人事物說三道四,本來就是他的本分。
本書收錄逾八十篇矢板對台灣事務的「說三道四」。從台灣政治、外交處境,以及台灣內部的社會文化現象,矢板以外部的視角結合在地的語言,為讀者一一點評他所看到的台灣,令讀者一點就通、紛紛按讚留言:
★「矢板的分析,既有客觀、銳利、博學的一面,還有很可愛的一面。」
★「我只能說:矢板先生的見解一針見血,真的醍醐灌頂!」
★「矢板先生真是奇才!百年不遇的一個人,日本、台灣、大陸都有先生的特殊舞臺!」
★「全球真正最暸解中國、漢語文和中共的人太少了。矢板桑算是和明居正老師一樣是全球頂尖的中國專家。」
★「有學問,有智慧,嘴巴張開就知道有多少墨水。」
★「矢板先生著實令人好奇,日本人又說得一口近京片子,卻『打著紅旗反紅旗』,對中日台又深刻理解,有幽默感、自由敢言。超讚的!」
★「每次聽完矢板先生的獨特分析觀點後,就有種難以言喻又豁然開朗的『啊!原來如此!』」
★「矢板先生的發言,總覺得聽得不夠。幾天沒見他上節目,就到處找。身在國外,無法買到他的書。回台灣一定立刻買。」
★「矢板先生令人尊敬的地方就是他的誠懇及正義感,還有他非常有見識!見事明白,非常有見地!」
★「太喜歡矢板了。坦率、幽默、睿智、寬博、溫和,同時滿懷激情。想請他喝酒,聽他嘮嗑。」
★「感謝矢板先生對台灣的關心和正義。歷史的暗片要抽絲剝繭,政治的井既深又黑,要發掘見光不容易!!台灣有矢板先生是福氣!!」
從台灣政黨的政治路線發展、中國對台灣的影響與威脅,乃至「台日友好」背後的實際發展情況,矢板的「說三道四」是台灣紛雜的意見市場中難能可貴的聲音。他的點評言之有物、深入淺出,更充溢著滿滿的台灣價值。矢板為台灣著想而發聲的心意與建議,在本書不僅表露無疑,更值得我們關注。
34位專家名人齊聲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列)
王立|FB「王立第二戰研所」版主
朱宥勳|作家
余莓莓|綠色和平廣播電台「莓莓新聞爆米香」主持人
吾爾開希|中國民運人士
李志德|鏡文學副總編輯
李桐豪|記者
汪浩|國際政經專家
沈旭暉|國立中山大學政治所副教授
沈柏洋|國立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沈榮欽|加拿大約克大學副教授
周玉蔻|資深媒體人
明居正|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名譽教授
胡忠信|歷史學者
胡采蘋|財經作家
范疇|作家
夏珍|《風傳媒》總主筆
張宇韶|兩岸政策協會研究員兼副秘書長
張國城|台北醫學大學通識中心教授
粘迪舜|FB「粘拔的幸福碎碎念」版主
脫北者冰狼|FB「脫北者冰狼」版主
陳信聰|公共電視《有話好說》製作人兼主持人
陳凝觀|壹電視「年代向錢看」主持人
喬伊斯|「孟買春秋」版主
馮光遠|作家
黃兆徽|資深媒體人
黃清龍|《POP撞新聞》主持人
黃澎孝|前國大代表
楊斯棓|《人生路引》作者
廖筱君|三立新聞台「新台灣加油」主持人
蔡依橙|「陪你看國際新聞」創辦人
蔡詩萍|作家
蕪菁雜誌|FB「蕪菁雜誌」版主
謝金河|財信傳媒集團董事長
顏擇雅|出版人
內容目錄
目錄
自序
第一章:說說台灣政治I──走李登輝路線時,要帶上蔣經國嗎?
1.蔣經國至今被供奉在神壇上
2.在台灣民主化進程中的作用不可否認
3.蔣經國對台灣的最大功勞是「反共」
4.日本哲人融合台灣血統的李登輝
5.最後一個反共的國民黨主席
6.日本人心中標準父親的形象
7.在本土化的路上,和不同立場的人合作
8.提議把迪化街改為李登輝大道
9.不能再接受外來政權的統治
10.我們外國媒體欠陳水扁一個公正評價
11.沒有陳水扁的八年,台灣可能變香港
12.不可以簡單把他定位成一個貪汙犯
13.台灣的三條政治路線
第二章:說說台灣政治II──民進黨和國民黨,是怎麼回事?
14.民進黨是有生命力的怪胎政黨
15.民進黨的核心訴求是本土價值
16.都民國了,還在喊反清復明
17.某黨唯一的價值就是被中國利用
18.和新上任的國民黨國際部主任辯論
19.國民黨的黨意為何與台灣民意脫節?
20.連炒作民族主義都不會
21.民眾黨接收藍營潰兵
第三章:說說台灣政治III──現在的台灣,必須捍衛本土價值
22.保家衛國怎麼會是刺激中共
23.台灣軍人的形象為何不好?
24.在宣傳軍方上,也許可以考慮高調一點
25.建議在高中重新規劃軍訓課
26.二〇二七年攻打台灣,大家聽聽就好
27.罷免案的背後是本土價值問題
28.選罷法的濫用有百害而無一利
29.仇恨動員終於可以停止了
30.公投問題應該交給菁英
31.四大公投證明台灣不是國際巨嬰
32.不贊同不在籍投票
33.從日本經驗看新竹縣市合併
34.台灣的反對黨往往為反對而反對
35.台灣是「不自由的民主」?
36.台灣的防疫奇蹟
第四章:說說台灣與中國──真的很難擺脫那個簡體字國家的糾纏
37.有些人是不得不當統戰樣板
38.台灣藝人只不過是按照劇本表演了一遍而已
39.央視為何找國民黨前主席拍宣傳片?
40.曾有一段時間,金馬獎忘記了初衷
41.中國對台獨的定義已經改變
42.今後台獨分子的名單一定加長
43.台灣企業家已經面臨必須表態的關鍵時刻
44.只要你不是紅的,你就是綠的
45.「愛國人士」也沒好下場
46.還有三成台灣人喜歡中國,是一種悲哀
47.民進黨「數典忘祖」,忘記自己是中國後代?
48.中南部地下電台被中國收買
49.中國為何熱心引渡台灣的犯罪嫌疑人?
50.天宮飛彈也被滲透,細思極恐
51.簡體字的國家,常常感受不到「親」情
52.中國郵票上的老虎也躺平?
53.中華圈渣男
第五章:說說台灣外交──現在走到「國際」的哪裡了?
54.沒有中美台三角關係
55.美國人也來蹭熱度
56.副總統胸前的中華民國徽章
57.金錢外交還是價值觀外交
58.為何東中歐國家先跳出來支持台灣?
59.台灣可能會不小心成為國際社會的麻煩製造者
60.日本的「挺台派」和「和中派」
61.其實沒有必要談日本版「台灣關係法」
62.石原慎太郎與台灣
63.說日本災區食品有毒是對日本國民的侮辱
64.不開放萊豬也能加入CPTPP絕對是天方夜譚
65.擋在台灣國際化道路上的一塊大石頭被搬走了
66.要美軍來,又拒美豬,這是「巨嬰性格」
67.台灣水果是自由民主的名片
68.與民協力的台灣模式讓世界刮目相看
第六章:說說台灣社會──我在台灣看到了這些不一樣的地方
69.台灣人能夠拋下歷史包袱嗎?
70.湯德章大道提醒大家不要忘記歷史
71.台灣的民粹和假新聞氾濫
72.凡是標題帶驚嘆號的,都可以懷疑是假新聞
73.多元文化的台灣,處理外來黑工或許比日本好
74.還有很多比藻礁更嚴重的環保課題
75.只要民主國家認定的疫苗都是好的疫苗
76.台灣核電的風險太大
77.十八歲公民權會給台灣政壇帶來新氣象
78.日台的棒球交流
79.李前總統「台灣和牛」的故事
80.為普通一餐而排隊的文化
81.桃園神社有一些違和感
82.日本的「櫻花前線」有可能向南延伸到台灣嗎?
83.台灣的消費力真的很強
附錄 汪浩力挺!和矢板一起「說三道四」
有一句話叫「目擊者責任」/要走入國際社會,需要克服心理障礙/對於難民,不該用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當左右問題遇上統獨問題糾纏不清/在高度宗教化的台灣/兩蔣問題不只是政治/確實存在媒體資源不足的問題/「亡國感」與政論節目
自序
第一章:說說台灣政治I──走李登輝路線時,要帶上蔣經國嗎?
1.蔣經國至今被供奉在神壇上
2.在台灣民主化進程中的作用不可否認
3.蔣經國對台灣的最大功勞是「反共」
4.日本哲人融合台灣血統的李登輝
5.最後一個反共的國民黨主席
6.日本人心中標準父親的形象
7.在本土化的路上,和不同立場的人合作
8.提議把迪化街改為李登輝大道
9.不能再接受外來政權的統治
10.我們外國媒體欠陳水扁一個公正評價
11.沒有陳水扁的八年,台灣可能變香港
12.不可以簡單把他定位成一個貪汙犯
13.台灣的三條政治路線
第二章:說說台灣政治II──民進黨和國民黨,是怎麼回事?
14.民進黨是有生命力的怪胎政黨
15.民進黨的核心訴求是本土價值
16.都民國了,還在喊反清復明
17.某黨唯一的價值就是被中國利用
18.和新上任的國民黨國際部主任辯論
19.國民黨的黨意為何與台灣民意脫節?
20.連炒作民族主義都不會
21.民眾黨接收藍營潰兵
第三章:說說台灣政治III──現在的台灣,必須捍衛本土價值
22.保家衛國怎麼會是刺激中共
23.台灣軍人的形象為何不好?
24.在宣傳軍方上,也許可以考慮高調一點
25.建議在高中重新規劃軍訓課
26.二〇二七年攻打台灣,大家聽聽就好
27.罷免案的背後是本土價值問題
28.選罷法的濫用有百害而無一利
29.仇恨動員終於可以停止了
30.公投問題應該交給菁英
31.四大公投證明台灣不是國際巨嬰
32.不贊同不在籍投票
33.從日本經驗看新竹縣市合併
34.台灣的反對黨往往為反對而反對
35.台灣是「不自由的民主」?
36.台灣的防疫奇蹟
第四章:說說台灣與中國──真的很難擺脫那個簡體字國家的糾纏
37.有些人是不得不當統戰樣板
38.台灣藝人只不過是按照劇本表演了一遍而已
39.央視為何找國民黨前主席拍宣傳片?
40.曾有一段時間,金馬獎忘記了初衷
41.中國對台獨的定義已經改變
42.今後台獨分子的名單一定加長
43.台灣企業家已經面臨必須表態的關鍵時刻
44.只要你不是紅的,你就是綠的
45.「愛國人士」也沒好下場
46.還有三成台灣人喜歡中國,是一種悲哀
47.民進黨「數典忘祖」,忘記自己是中國後代?
48.中南部地下電台被中國收買
49.中國為何熱心引渡台灣的犯罪嫌疑人?
50.天宮飛彈也被滲透,細思極恐
51.簡體字的國家,常常感受不到「親」情
52.中國郵票上的老虎也躺平?
53.中華圈渣男
第五章:說說台灣外交──現在走到「國際」的哪裡了?
54.沒有中美台三角關係
55.美國人也來蹭熱度
56.副總統胸前的中華民國徽章
57.金錢外交還是價值觀外交
58.為何東中歐國家先跳出來支持台灣?
59.台灣可能會不小心成為國際社會的麻煩製造者
60.日本的「挺台派」和「和中派」
61.其實沒有必要談日本版「台灣關係法」
62.石原慎太郎與台灣
63.說日本災區食品有毒是對日本國民的侮辱
64.不開放萊豬也能加入CPTPP絕對是天方夜譚
65.擋在台灣國際化道路上的一塊大石頭被搬走了
66.要美軍來,又拒美豬,這是「巨嬰性格」
67.台灣水果是自由民主的名片
68.與民協力的台灣模式讓世界刮目相看
第六章:說說台灣社會──我在台灣看到了這些不一樣的地方
69.台灣人能夠拋下歷史包袱嗎?
70.湯德章大道提醒大家不要忘記歷史
71.台灣的民粹和假新聞氾濫
72.凡是標題帶驚嘆號的,都可以懷疑是假新聞
73.多元文化的台灣,處理外來黑工或許比日本好
74.還有很多比藻礁更嚴重的環保課題
75.只要民主國家認定的疫苗都是好的疫苗
76.台灣核電的風險太大
77.十八歲公民權會給台灣政壇帶來新氣象
78.日台的棒球交流
79.李前總統「台灣和牛」的故事
80.為普通一餐而排隊的文化
81.桃園神社有一些違和感
82.日本的「櫻花前線」有可能向南延伸到台灣嗎?
83.台灣的消費力真的很強
附錄 汪浩力挺!和矢板一起「說三道四」
有一句話叫「目擊者責任」/要走入國際社會,需要克服心理障礙/對於難民,不該用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當左右問題遇上統獨問題糾纏不清/在高度宗教化的台灣/兩蔣問題不只是政治/確實存在媒體資源不足的問題/「亡國感」與政論節目
ISBN: 9786267129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