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一百年(上下):衰頹之間可見的世情與人情。那些支撐帝國的人,與畫上句點的人。 | 拾書所

晚清一百年(上下):衰頹之間可見的世情與人情。那些支撐帝國的人,與畫上句點的人。

$ 498 元 原價 498
內容簡介


當中國走向世界★帝國便只能衰頹
「忠心」與「愛國」,於是鋪成帝國邁向終焉的道路。

想要救國,
卻逼死將領、敵視現代化;
說是愛國,
卻將舉國上下都變成仇敵。

經世之才,
在這個時代只好成為帝國的恥辱;
愈是清醒,
愈是落得一個身敗名裂的下場。

◎為什麼當中國從閉鎖走向開放,帝國就會滅亡?
晚清,過去的教科書都當作是一段屈辱史。但沒有人比當時的知識階級、精英更清楚,當時的中國,正在走向世界。

不以鴉片戰爭為起始──而是鴉片戰爭以前,走向衰頹的清帝國,便已經在面臨內亂外患的情況下,被迫繼續走向世界。所以雖然出現像是端王載漪、像是剛毅、像是趙舒翹這樣的人,明知義和團不可用,卻還是期待透過這股「民氣」抵抗政治變革、抵抗開放的腳步;但也出現像是李鴻章、像是張之洞、像是黃遵憲、像是郭嵩燾這樣的人,希望能夠協助中國,與世界接軌。

但當中國走向世界,就是帝國滅亡的開始。不管是列強希望打開門戶,或是政治上開放派與保守派的政爭,或是我們熟悉的變法、自強運動、互保,都讓「清」這個帝國逐漸衰弱,維繫近三百年的帝國,於是走向滅亡。

◎課本上提過的那些人、課本上不曾聽過的那些事
你或許聽過曾國藩或李鴻章,但你未必知道──當時這些最頂尖的官僚精英,正在面對什麼樣的挑戰。

本書作者十年砍柴點出:若以曾國藩、李鴻章二人為例,他們接受的是最傳統的儒家教育,卻必須面對「數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孔、孟不曾教導過的海外諸國、船堅炮利,甚至各種政治與經濟上的思想變革,對這一代的知識份子造成的衝擊之巨大,可說過去數千年的士大夫皆難以想像。但十年砍柴也指出:

「曾國藩、李鴻章逐漸瞭解並尊重當時通行的國際外交準則。曾國藩生前所辦的最後一件大事,是批准容閎關於選拔幼童去美國學習的建議。可以說,從產業、外交到科技教育,曾、李師生二人是中國近代化最早的重要開拓者。」

但即便如此,在政爭之下,不但曾國藩、曾紀澤千夫所指,李鴻章在甲午戰敗後被貶;八國聯軍後,又被清政府調回中央,與列強周旋。清政府少不了李鴻章,以翁同龢為首的清流派,卻在促成甲午戰事後,但替清政府爭取到三國干涉還遼的李鴻章卻反被指為「漢奸」。

除了李鴻章外,出使英國的郭嵩燾,被指中「洋毒」;阻擋慈禧進用義和團被殺的徐用儀、許景澄、袁昶,則因為平反後外國公使弔唁葬禮,反而被疑心不忠。這些過去在課本上出現過,或從不曾出現的人,他們或者以生命、以名譽作為代價,支撐這古老而龐大的帝國;而那些愛國的清流,卻也在同一個時代,以愛國為名,迫不及待地為帝國畫下句點。

◎梳理第一手史料、還原晚清一百年的世情、人情糾葛
作者十年砍柴,本名李勇,畢業於蘭州大學中文系,也是中國著名的文史作者。本書中,作者梳理大量的第一手史料──除了《曾國藩日記》這樣的著名作品外,也從清晚期重臣張集馨《道咸宦海見聞錄》、郭嵩燾《郭嵩燾日記》;晚清進士,在清政府、北洋政府皆曾任官的朱彭壽《舊典備征──安樂康平室隨筆》、王闓運、郭振墉等所著《湘軍志》等作品中,整理出清晚期官場攻防、政治集團之間對應交手的第一手資料。

為什麼愛國者未必能夠救國?為什麼能夠支撐帝國的,卻又被質疑不忠?晚清重臣之間,如何評價彼此?身處於當代的他們,又對其他官僚的做法或策略有什麼想法、或者是批判?而從這些衝突、合作、攻訐或合作中,歷史又將給在同樣處於轉折點的我們,什麼樣的提示與教訓?


作者簡介


十年砍柴

本名李勇,湖南新邵人,著名文史作家,畢業於蘭州大學中文系。歷任法制日報記者、出版社編輯部主任、新媒體主筆等職,兼專欄作家、公號作者。出版著作有:《閑看水滸:字縫裡的梁山規則與江湖世界》(二○○四年)、《晚明七十年:一五七三-一六四四,從中興到覆亡》(二○○七年)、《皇帝、文臣和太監:明朝政局的三角戀 》(二○○七年)、《閒話紅樓:大觀園的後門通梁山》(二○○九年)、《進城走了十八年:一個七○後的鄉村記憶》(二○一一年)、《自由與寬恕:曼德拉傳》(二○一三年)、《找不回的故鄉》(二○一日年)、《歷史的倒影》(二○一五年)等。

內容目錄


目 錄

雷頤序:十年砍柴的「貫通感」           
自序:中年讀史,如飲濃茶             

第一編 晚清名臣的家國情懷

大才赤忠難補天:曾國藩、李鴻章的共同悲劇     
李鴻章為何成為「門生長」?            
一八九二年,李鴻章站在人生之巔          
李瀚章:宗族的規矩,大哥還是大哥
曾國華:牢騷滿腹的人福薄
故園好風水,何必葬揚州:有感於曾公吐槽魏源遷墳
李續賓:湘軍第一將被皇帝的瞎指揮逼進了絕路
國家不幸個人幸:左宗棠詩中的桃源勝景只是幻境
精通一行就有飯吃:從大哥教導諸弟的家信說起
佃戶的權利:讀曾文正公一則日記有感
從一封家書可窺太平天國爆發的必然性
肅六爺拿胥吏也沒辦法:咸豐九年戶部衙門的火災
君民末世自乖離:清代最後一位重臣的臨終悲鳴
丁寶楨為什麼敢殺慈禧的心腹安德海?
郭嵩燾:已中洋毒的大臣,朝廷怎麼可能給諡號
劉錦棠:身為封疆大吏,為何不能探望健在的母親
湘軍威名血染成:讀《湘鄉試館記》

第二編 管理與統治的迷局

清代地方官為什麼那麼害怕「京控」?
清代大臣死後朝廷的恤典很講究
一件冤案引發朝廷和地方督撫在司法權上的角力
趙舒翹:為效忠太后背棄職業倫理,下場悲慘
連文沖:起草宣戰詔書的大才子命運,也是一把夜壺
對官員的「團團夥夥」太后無可奈何
禹之謨迫使官員就範的招數太損
皇帝痛恨捐官,但這樣的生意他不得不做
養貪肅貪的遊戲:看咸豐帝怎樣勒索高官
一八五三年,中華帝國的三個男人
一項正規制度為啥走歪:以清朝戶部報銷制度為例
清末部吏索賄成風,老將軍衝冠一怒沒啥用
剛毅:《官場現形記》中頻念白字的高官原型
「吃瓜群眾」為何揪住國子監祭酒的小錯不放手
看清末新政如何一步步得罪社會所有階層
明清時的犯官不能想死就死:自殺也須君所賜
清朝如何京津冀一體化:保定做了近三百年首都副中心

第三編 世情與人情的秘密

理學名臣也不喜歡「癡肥」的大妞
新翰林懇親之旅的利益交換
以身作則是父母教育子女最好的方式
這才是生死之交:讀郭嵩燾寫給江忠源的詩有感
從劉坤一向榮祿請托可窺大權仍然在中樞
張之洞的遺折得罪了人導致諡號降格
不讀書的人在張香帥手下做官很難混
商人買頂官帽有何用:以清代一件命案為例
「反三俗」的巡撫養了個「坑爹」的兒子
張謇的知權善變和左孝同的不識時務
祁寯藻給曾國藩使絆子的猜想:恨天對其弟不公
族群矛盾釀大禍:一場看戲起哄引發的慘劇
師道尊嚴有條件:從一位遺老憶師恩說起
光緒帝大婚,維多利亞女王竟然來「送鐘」
俞明震:在《蘇報》案中放水,積德蔭及子孫
英雄怕見老街坊:許應騤為什麼討厭康有為?
匡超人的成功學:純樸青年進城要如何才有出息

第四編 末世不濟運偏消

才與位錯配的悲劇:郭嵩燾與左宗棠交惡
起點高的張集馨,為何卻做不到封疆大吏?
人間不值得:歎息庚子事變中高官被冤殺後兩個細節
唐際盛為何被曾國荃一封密折罷官回家?
在常州,想起清末兩位清醒者——趙烈文和趙鳳昌
光緒年間,蘭州城有兩位湘籍公子——譚嗣同和譚延闓
洞庭波送一僧來:忍辱負重為佛法的寄禪法師
趙烈文:一眼看穿大清的「中興夢」
毓賢:一位自以為是而誤國的清官
康有為若聽從建議彌合帝后關係,變法結局將如何?

第五編 走不出的歷史困局

天朝不跟蠻夷一般見識:曾國藩日記中的鴉片戰爭
日本「大河劇」中中國與中國書背後的歷史真相
「日本通」黃遵憲的悲劇:驚擾夢中人
李經方如何做了日本天皇的「駙馬」
逼別人當烈士可恥:比較王炎午和曾廣河的選擇
耆英的悲劇:在皇帝和洋人之間兩頭哄騙
洗冤何以難:大錯掩蓋小錯滾雪球
滇西北百餘年前一個教案的複雜政治光譜
從舉子應試看帝國的統治成本
江南士子被逼出來的「冒籍」
慈禧太后其實很喜歡洋貨,洋制度除外
被時勢逼到死地的趙爾豐



ISBN: 9786269597475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