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會用也了解:最新一代5G核心技術加強版 | 拾書所

既會用也了解:最新一代5G核心技術加強版

$ 1,080 元 原價 1,080
內容簡介


★由 40 多位全球領先手機製造商 3GPP 標準代表親筆撰寫
★5G✕萬物互聯✕智慧載體✕全球高速覆蓋✕元宇宙✕無線取代有線

台灣在邁向 IT 科技主導國家政策的今日,
通訊將會是和半導體相同重要的技術,
在真正進入全球高速覆蓋的將來,
5G 與 5G 增強技術等終將成為你最紮實的硬知識基礎。

今日 5G 選擇的技術選項,
是在特定的時間、針對特定的業務需求的成熟技術,
當未來業務需求改變、裝置能力提升,
以這些技術為基礎,在設計下一代系統(如 6G)時,
有機會構思出更好的設計。

◎想要透過資深工程師視角第一線深入推動大部分 5G 技術設計的形成嗎?
——如果你想從第一線大廠的工程師中一窺 5G 的奧祕,
知悉諸多現行 5G 技術方案、各個方向的技術遴選、特性取捨、系統設計的過程,
或是想了解 5G 技術 3GPP - R15╱R16╱甚至是 R17 最關鍵技術未來指引,
本書將會是你最好的選擇!

你將在本書學會…
~5G 技術 R15 至 R16 最關鍵技術與標準化選項最完整說明~
● R15 標準的關鍵技術:核心針對 eMBB 應用場景,並為物聯網產業提供了可擴充的技術基礎
● R16 版本增強技術特性
- URLLC
- NR V2X
- 非授權頻譜通訊
- 終端節能……等
● 5G 標準化選項
- 性能因素
- 裝置實現的複雜度
- 訊號設計的簡潔性
- 對現有標準的影響程度……等
● 簡單介紹 R17 版本中 5G 將要進一步增強的方向

作者簡介


OPPO 研究院

OPPO 研究院成立於 2018 年 3 月,是引領前沿技術研究,代表 OPPO 公司在學術、標準和應用研究方面最高水準的組織。OPPO 研究院總部位於中國深圳,包括分設於中國、美國、日本、以色列的六大研究所。在語音語義、電腦視覺、資料智慧、情境智慧、材料科學、電源科技、標準協定、軟體架構、硬體架構九大技術領域開展前端研究。其使命是洞察用戶未來生活方式,構建 OPPO 公司的核心技術能力,成就怦然心動的產品與服務體驗。

OPPO 研究院標準研究部是 OPPO 研究院的二級部門,負責標準協議研究,方向涉及 5G/B5G/6G、短距離技術、物聯網平臺技術、影音編解碼等多個關鍵領域。累計向 3GPP 提交標準文稿超過 5,000 篇,對 5G 標準制定做出了貢獻。在全球 20 多個國家和地區申請了超過 3,300 族 5G 發明專利,在 ETSI 已聲明超過 1,000 族 5G 標準專利。

沈 嘉
OPPO 研究院標準研究部資深研究員。自 2005 年開始參與 4G、5G 國際標準化工作,作為主要完成人之一的項目《第四代移動通信系統(TD-LTE)關鍵技術與應用》獲 2016 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出版有《3GPP 長期演進(LTE)技術原理與系統設計》一書。

杜忠達
OPPO 研究院標準研究部資深研究員,高級工程師。自 2005 年開始參與 4G、5G國際標準化工作。和他人合著的《5G 無線系統設計與國際標準》一書獲中國工信出版傳媒集團 2020 年優秀出版物專業類一等獎。

張 治
OPPO 研究院標準研究部資深研究員。香港大學博士,有超過 10 年的 3GPP 標準化和研究工作經驗,作為 OPPO 公司的主要代表全程參與了 5G NR RAN1、RAN4 標準化過程。

楊 寧
OPPO 研究院標準研究部部長。北京郵電大學博士,高級工程師,從事 5G 核心標準以及相應增強技術的研究工作,輸出數百項專利及標準化提案。

唐 海
OPPO 研究院副院長。曾就職於大型運營商和通信網路設備商,自 2005 年開始參與 4G、5G 國際標準化工作,曾任 3GPP RAN 全會副主席。

內容目錄


第 1 章 概述
蘇進喜 沈嘉 著
1.1 NR相比LTE的增強演進
1.2 NR對新技術的取捨
1.3 5G技術、器件和裝置成熟度
1.4 R16增強技術
1.5 小結

第 2 章 5G 系統的業務需求與應用場景
田文強 著
2.1 業務需求與驅動力
2.2 5G系統的應用場景
2.3 5G系統的性能指標
2.4 小結

第 3 章 5G 系統架構
劉建華 楊寧 著
3.1 5G系統側網路架構
3.2 無線側網路架構
3.3 小結

第 4 章 頻寬分段(BWP)
沈嘉 著
4.1 BWP(頻寬分段)的基本概念
4.2 BWP的設定方法
4.3 BWP切換
4.4 初始連線過程中的BWP
4.5 BWP對其他物理層設計的影響
4.6 小結

第 5 章 5G 靈活排程設計
林亞男 沈嘉 趙振山 著
5.1 靈活排程的基本思想
5.2 5G NR的資源設定設計
5.3 碼區塊組(CBG)傳輸
5.4 NR下行控制通道(PDCCH)設計
5.5 上行控制通道(PUCCH)設計
5.6 靈活TDD
5.7 PDSCH速率匹配(RATE MATCHING)
5.8 小結

第 6 章 NR 初始連線
徐偉傑 賀傳峰 田文強 胡榮貽 著
6.1 社區搜索
6.2 初始連線相關的公共控制通道
6.3 NR隨機連線
6.4 RRM測量
6.5 RLM測量
6.6 小結

第 7 章 通道編碼
陳文洪 黃瑩沛 崔勝江 著
7.1 NR通道編碼方案概述
7.2 POLAR碼
7.3 LDPC碼
7.4 小結

第 8 章 多天線增強和波束管理
史志華 陳文洪 黃瑩沛 田傑嬌 方昀 尤心 著
8.1 NR MIMO回饋增強
8.2 R16 碼本增強
8.3 波束管理
8.4主社區波束失敗恢復
8.5 輔社區波束失敗恢復
8.6 多TRP協作傳輸
8.7 小結

第 9 章 5G 射頻設計
邢金強 張治 劉啟飛 詹文浩 邵帥 著
9.1 新頻譜及新頻段
9.2 FR1射頻技術
9.3 FR2射頻及天線技術
9.4 NR測試技術
9.5 NR射頻實現與挑戰
9.6 小結

第 10 章 使用者面協定設計
石聰 尤心 林雪 著
10.1 使用者面協定概述
10.2 SDAP層
10.3 PDCP層
10.4 RLC層
10.5 MAC層
10.6 小結

第 11 章 控制面協定設計
杜忠達 王淑坤 李海濤 尤心 著
11.1 系統訊息廣播
11.2 尋呼
11.3 RRC連接控制
11.4 RRM測量和行動性管理
11.5小結

第 12 章 網路切片
楊皓睿 許陽 著
12.1 網路切片的基本概念
12.2 網路切片的業務支持
12.3 網路切片壅塞控制
12.4 漫遊場景下的切片使用
12.5 小結

第 13 章 QOS 控制
郭雅莉 著
13.1 5G QOS模型的確定
13.2 點對點的QOS控制
13.3 QOS參數
13.4 反向映射QOS
13.5 QOS通知控制
13.6 小結

第 14 章 5G 語音
許陽 劉建華 著
14.1 IMS介紹
14.2 5G語音方案及使用場景
14.3 緊急呼叫
14.4 小結

第 15 章 超高可靠低延遲通訊(URLLC)
徐婧 林亞男 梁彬 沈嘉 著
15.1 下行控制通道增強
15.2 上行控制資訊增強
15.3 終端處理能力
15.4 資料傳輸技術
15.5 免排程傳輸技術
15.6 半持續傳輸技術
15.7 使用者間傳輸衝突
15.8 小結

第 16 章 超高可靠低延遲通訊(URLLC)-高層
付? 劉洋 盧前溪 著
16.1 工業乙太網時間同步
16.2 使用者內上行資源優先順序處理
16.3. 週期性資料封包相關的排程增強
16.4 PDCP資料封包複製傳輸增強
16.5 乙太網封包表頭壓縮
16.6 小結

第 17 章 5G V2X
趙振山 張世昌 丁伊 盧前溪 著
17.1 NR-V2X時間槽結構和物理通道
17.2 側行鏈路資源設定
17.3 側行鏈路物理過程
17.4 高層相關過程
17.5 小結

第 18 章 5G 非授權頻譜通訊
林浩 吳作敏 賀傳峰 石聰 著
18.1 簡介
18.2 通道監聽
18.3 初始連線
18.4 資源區塊集合概念和控制通道
18.5 HARQ與排程
18.6 NR-U系統中免排程授權上行
18.7 小結

第 19 章 5G 終端節能技術(POWER SAVING)
左志松 徐偉傑 胡奕 著
19.1 5G終端節能技術的需求和評估
19.2 節能喚醒訊號設計及其對DRX的影響
19.3 跨SLOT排程技術
19.4 多天線層數限制
19.5 輔社區(載體)休眠
19.6 RRM測量增強
19.7 終端側輔助節能資訊上報
19.8 小結

第 20 章 R17 與 B5G/6G 展望
杜忠達 沈嘉 著
20.1 RELEASE 17簡介
20.2 B5G/6G展望
20.3 小結

ISBN: 9786267146071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