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起讀阿含:中阿含部(上) | 拾書所

我們一起讀阿含:中阿含部(上)

$ 432 元 原價 432
內容簡介


★ 以裁接化約方式深入《阿含經》文本!
★ 以平實文字偕讀者深解、消化原始佛義。
★ 跨越佛法大小乘義理分野,並肩同行。


讀《阿含經》,是踩著肉身佛陀的足跡,猶如隨侍在側的阿難及諸佛弟子,不曲真實的佛義,接力邁向每一個人類世代,展現自性光輝的一份幸福。特別是當今學大乘者,讀好阿含,將更感精神抖擻,意懷寧遠。

作者周勳男先生深入經藏,以他豐厚的學養,平易信實之筆,順入阿含如深密叢林的全程文本,巧妙裁接,約化釐出其中每一件佛所說法的情節分脈及事理主軸,客觀地托顯法義與相關佛法正見背景知識,更於重要轉折處輕扣其節,言省而意足。

作者簡介


周勳男

一九四四年生於台灣雲林,美國博爾州立大學哲學及心理學碩士。曾於各大專院校教授哲學、心理學、教育學等課程,曾任十方人文書院院長、十方月刊發行人。譯有《西方的智慧》、《超越死亡》等十餘本書籍。
於老古文化出版著作有《老人心理學概要》、《了凡四訓新解》、《我們一起讀阿含》系列,其校訂之《金剛經宗通》、《楞嚴經宗通》、《楞伽經宗通》,及其編輯整理之南懷瑾先生講記《原本大學微言》、《宗鏡錄略講》等書。

內容目錄


編者的話

守城與渡河的道行──中阿含經第一卷
 一、善法經:道人的七種德慧
 二、晝度樹經:天樹的變化象徵修行的過程
 三、城喻經:梵行如守城
 四、水喻經:學道像渡河
 五、木積喻經:火鼎中的戒行者

當天上有七個太陽──中阿含經第二卷
 六、善人往經:自淨其意的快慢
 七、世間福經:入世與出世的七種福緣
 八、七日經:當天上有七個太陽
 九、七車經:七階淨法圓滿梵行
 十、漏盡經:由正思惟得無憂智

護鼻的大象像道人──中阿含經第三卷
 十一、鹽喻經:惡業重報或輕報的原因
 十二、惒破經:業報如樹影
 十三、度經:自作自受與滅苦之道
 十四、羅雲經:護鼻的大象像道人
 十五、思經:身口意去惡向善通達慈心捨心二解脫
 十六、伽藍經:自智無疑斷三毒業
 十七、伽彌尼經:昇天不由天

你要修淨覺遠離一切觀念的執著──中阿含經第四卷
 十八、師子經:人當有所為、有所不為
 十九、尼乾經:虐待自己不能消業
 二十、波羅窂經:你要修淨覺遠離一切觀念的執著

一根針頭上可站多少天神?──中阿含經第五卷
 二十一、等心經:一根針頭上可站多少天神?
 二十二、成就戒經:兩種尊貴的修行人
 二十三、智經:梵行在了因
 二十四、師子吼經:舍利弗的德行
 二十五、水喻經:修行要怎樣待人接物

無事人最正經──中阿含經第六卷
 二十六、瞿尼師經:無事人最正經
 二十七、梵志陀然經:病危修梵天法成就的例子
 二十八、教化病經:諸病難勝佛善根

見地正確心自淨──中阿含經第七卷
 二十九、大拘絺羅經:見地正確心自淨
 三十、象跡喻經:散盡身家心無邊
 三十一、分別聖諦經:眾苦是幻唯佛真

奇蹟中的道理──中阿含經第八卷
 三十二、未曾有法經:奇蹟中的道理
 三十三、侍者經:阿難尊者所示現的修行典範
 三十四、薄拘羅經:八十年沒欲想的修道人
 三十五、阿修羅經:修羅海與佛海

酒後遇佛見性的成就者──中阿含經第九卷
 三十六、地動經:他們始終不知道我是誰
 三十七、瞻波經:護戒一例
 三十八、郁伽長者經(上):酒後遇佛見性的成就者
 三十九、郁伽長者經(下):轉輪王不求富貴
 四十、手長者經(上):真正放下的人
 四十一、手長者經(下):道人的八項德行

情愛的演化論──中阿含經第十卷
 四十二、何義經:由戒得解脫的過程
 四十三、不思經:正修行不必掛慮下一步
 四十四、念經:忘症的過失
 四十五、慚愧經(上):慚愧心可以通達解脫
 四十六、慚愧經(下):戒如樹皮
 四十七、戒經(上):持戒與破戒
 四十八、戒經(下):戒如樹根
 四十九、恭敬經(上):由恭敬心得解脫身
 五十、恭敬經(下):尊重梵行能成無上道
 五十一、本際經:情愛的演化論
 五十二|五十三、食經(上、下):善法食與惡法食
 五十四、盡智經:要得真智慧由親近善知識開始
 五十五、涅槃經:深知老死苦 有緣到涅槃
 五十六、彌醯經:資糧的重要性
 五十七、即為比丘說經:解脫心成熟的條件

佛度摩竭陀國王──中阿含經第十一卷
 五十八、七寶經:世間七寶與出世間七寶
 五十九、三十二相經:身心全然健康完美的特徵
 六十、四洲經:不知足的頂生王
 六十一、牛糞喻經:眾色如牛糞
 六十二、頻鞞娑邏王迎佛經:佛度摩竭陀國王

你接待過閻羅王的特使嗎?──中阿含經第十二卷
 六十三、鞞婆陵耆經:能讓人家隨意自在的陶藝師
 六十四、天使經:你接待過閻羅王的特使嗎?

修行要像哪一種動物?──中阿含經第十三卷
 六十五、烏鳥喻經:修行要像哪一種動物?
 六十六、說本經:施福之勝與魔王亂法不得

是否有來生的十個問答──中阿含經第十四卷
 六十七、大天㮈林經:前生輪王今世佛
 六十八、大善見王經:成就梵行的轉輪王

以現實生活為妙喻的佛法──中阿含經第十五卷
 六十九、三十喻經:淨意通大道
 七十、轉輪王經

有無來生之辯──中阿含經第十六卷
 七十一、蜱肆經:是否有來生的十個問答

不見大地纖毫過患,才能綻放各種禪定光明──中阿含經第十七卷
 七十二、長壽王本起經:無怨光淨明

不要過多食而心憂的日子──中阿含經第十八卷
 七十三、天經:獨立的智慧光明照見諸天形色
 七十四、八念經:唯有自知的大人心
 七十五、淨不動道經:佛法的六種如是觀
 七十六、郁伽支羅經:觀察身心的禪定法門
 七十七、娑雞帝三族姓子經:不要過多食而心憂的日子

梵天上的一場文武比試──中阿含經第十九卷
 七十八、梵天請佛經:梵天上的一場文武比試
 七十九、有勝天經:大心解脫的大光明法
 八十、迦絺那經:阿那律尊者成道因緣

對治睡眠防礙禪定的方法──中阿含經第二十卷
 八十一、念身經:佛門身修法
 八十二、支離彌梨經:修行未退轉前的徵兆
 八十三、長老上尊睡眠經:對治睡眠防礙禪定的方法

佛家的真人──中阿含經第二十一卷
 八十四、無刺經:修行人當離的幾種刺物
 八十五、真人經:自貴賤他非真人
 八十六、說處經:提昇生命境界的修行各階段

修行為法不為食──中阿含經第二十二卷
 八十七、穢品經:要能自知自己是何居心
 八十八、求法經 :吃與不吃之間的道理

洗不掉心垢的恆河──中阿含經第二十三卷
 八十九、比丘請經:去惡生喜能得止得定而解脫
 九十、知法經:修行當盡除心理深處的各種劣根性
 九十一、周那問見經:佛也說「為道日損」之法
 九十二、青白蓮華喻經:除不善法如三色蓮出於污泥
 九十三、水淨梵志經:洗不掉心垢的恆河
 九十四、黑比丘經:止諍能生無量善法
 九十五、住法經:修善法不進則退
 九十六、無經:修行進步與退步的檢驗

由呼吸覺觀身心一切活動現象而通達大道──中阿含經第二十四卷
 九十七、大因經:十二因緣的修證法門
 九十八、念處經:由呼吸覺觀身心一切活動現象而通達大道的法門

斷除欲望的五個步驟和比喻──中阿含經第二十五卷
 九十九、苦陰經(上):何以要斷三患之理
 一○○、苦陰經(下):誰識無言如意之樂
 一○一、增上心經:使心經常寧靜得定的方法
 一○二、念經:修行如牧牛

一個比丘修禪的願行──中阿含經第二十六卷
 一○三、師子吼經:真正破除無明的佛法
 一○四、優曇婆邏經:潛藏在苦行中的過患
 一○五、願經:一個比丘修禪的願行
 一○六、想經:如實知一切4

佛教的心理治療學──中阿含經第二十七卷
 一○七~一○八、林經(上、下):住在林間修行的守則
 一○九~一一○、自觀心經(上、下):依止觀得漏盡智
 一一一、達梵行經:佛教的心理治療學 326
 一一二、阿奴波經:由淨身談淨心

由身口意所起的鬥諍世間──中阿含經第二十八卷
 一一三、諸法本經:略說道與修道的幾個層面
 一一四、優陀羅經:正行不入狐徑
 一一五、蜜丸喻經:身口意所起的鬥諍世間
 一一六、瞿曇彌經:女眾出家的事端與佛法的世緣

如來是真正的大龍──中阿含經第二十九卷
 一一七、柔軟經:由世間榮華到離欲清淨的世尊
 一一八、龍象經:如來是真正的大龍
 一一九、說處經:佛教的談話藝術
 一二○、說無常經:人間成道的典範
 一二一、請請經:轉法輪的宗旨
 一二二、瞻波經:清理門戶的比喻
 一二三、沙門二十億耳經:不自譽、不慢他的達道者
 一二四、八難經:障礙得到無上智慧的八難
 一二五、貧窮經:什麼是貧窮

如何在家過快樂的生活──中阿含經第三十卷
 一二六、行欲經:從行欲的方式比較十種人
 一二七、福田經:十八種福田
 一二八、優婆塞經:如何在家過快樂的生活
 一二九、怨家經:怨人的果報
 一三○、教曇彌經:別讓轉輪王的寶樹枯萎
 一三一、降魔經:目犍連尊者降魔記

為無憂的智慧學道──中阿含經第三十一卷
 一三二、賴吒惒羅經:四個出家修行的原因

關於身口意三業的一場論辯──中阿含經第三十二卷
 一三三、優婆離經:優婆離尊者歸佛的因緣

如何才能了斷因自我拘限而有的愛欲──中阿含經第三十三卷
 一三四、釋問經:天王問佛欲因與離欲之道
 一三五、善生經:出世佛法反映在世間的倫理相

羅剎國歷險記──中阿含經第三十四卷
 一三六、商人求財經:如何才能一葦渡江
 一三七、世間經:獅子與明燈
 一三八、福經:福報的價值
 一三九、息止道經:觀不淨入道
 一四〇、至邊經:世尊婆心
 一四一、喻經:放逸不上道

佛法最勝妙的示現在教育──中阿含經第三十五卷
 一四二、雨勢經:勝因
 一四三、傷歌邏經:較量道與福
 一四四、算數目犍連經:佛法教學的次第

ISBN: 9789866059667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