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印度]就像一卷古老的皮紙手稿,其上記載著想法與幻夢,由於反覆書寫、擦除而留下殘跡,一層疊過一層,但每一層又不能完全掩蓋或消除之前留下的紀錄……雖然從外表看來,我們的人民組成多元多變、無窮無盡,但每一處卻又存在著強大的一致感,帶我們一同走過各個年代,經歷各式的政治風雨和命運的磨難。——賈爾哈拉爾・尼赫魯(Jawaharlal Nehru)《發現印度》(The Discovery of India,1946) 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國家,也是世界上國土面積第七大的國家。然而,沒有其他國家擁有像印度一樣多元的氣候型態與土壤環境、種族與語言、宗教與教派、種姓與階級、習俗──以及飲食文化。
由於印度內部歧異之大,琢磨印度飲食中究竟是什麼因素讓人能辨識出印度風格,而這樣的風格又是如何形成的,是否有某種烹飪文化對所有印度人而言都是常見習慣,就成了饒富興味的工作。為了探討以上疑問,本書將追溯歷史上的印度飲食,縱觀史前時代至今的歷史、社會、宗教與哲學發展。本書大致上按照時間順序,唯編排上稍留彈性,因為許多古老的印度經典文獻無法確定實際的成書時間,只能粗略地劃分為某世紀的作品,有些寫作時間定位甚至可能以千年為單位。
這本書中,食物的宗教、哲學意涵占有重要篇幅,因為印度跟世界上任何其他地區相比,更看重食物的意義,視之為身分認同的標記物。英語俗話說:「吃什麼就像什麼。」在印度則是:「你是什麼才吃什麽。」佛教徒、耆那教徒、印度教徒、錫克教徒、穆斯林,以及其他宗教的信徒,都各有飲食戒律得遵守。住在這座次大陸上的人民們,看遍各式各樣的節慶盛宴、伴隨生命重要事件的筵席場面,也熟稔各種出於修行或醫療因素的齋戒。
由於印度內部歧異之大,琢磨印度飲食中究竟是什麼因素讓人能辨識出印度風格,而這樣的風格又是如何形成的,是否有某種烹飪文化對所有印度人而言都是常見習慣,就成了饒富興味的工作。為了探討以上疑問,本書將追溯歷史上的印度飲食,縱觀史前時代至今的歷史、社會、宗教與哲學發展。本書大致上按照時間順序,唯編排上稍留彈性,因為許多古老的印度經典文獻無法確定實際的成書時間,只能粗略地劃分為某世紀的作品,有些寫作時間定位甚至可能以千年為單位。
這本書中,食物的宗教、哲學意涵占有重要篇幅,因為印度跟世界上任何其他地區相比,更看重食物的意義,視之為身分認同的標記物。英語俗話說:「吃什麼就像什麼。」在印度則是:「你是什麼才吃什麽。」佛教徒、耆那教徒、印度教徒、錫克教徒、穆斯林,以及其他宗教的信徒,都各有飲食戒律得遵守。住在這座次大陸上的人民們,看遍各式各樣的節慶盛宴、伴隨生命重要事件的筵席場面,也熟稔各種出於修行或醫療因素的齋戒。
作者簡介
珂琳.泰勒.森(Colleen Taylor Sen)
出生於加拿大,波蘭語和俄語翻譯家,同時也是作家、編輯,專精於南亞與印度料理,著作包括《咖哩的全球史》(Curry: A Global History)、《印度的飲食文化》(Food Culture in India)、《世界各地的街頭小吃》(Street Food around the World: An Encycloepdia of Food and Culture)等書,並在媒體上撰寫專欄。
譯者簡介 柯松韻
自由譯者,成大外文系畢。喜愛認識世界的種種面向,唯耐性不足又愛睡覺,在墨爾本的家養了三隻不請自來的貓,希望有天成為索拉力星人。工作聯繫請賜信:[email protected]。譯有《義大利美食史:在神話與刻板印象之外》、《超譯迷宮:世界經典迷宮探奇》等書。
出生於加拿大,波蘭語和俄語翻譯家,同時也是作家、編輯,專精於南亞與印度料理,著作包括《咖哩的全球史》(Curry: A Global History)、《印度的飲食文化》(Food Culture in India)、《世界各地的街頭小吃》(Street Food around the World: An Encycloepdia of Food and Culture)等書,並在媒體上撰寫專欄。
譯者簡介 柯松韻
自由譯者,成大外文系畢。喜愛認識世界的種種面向,唯耐性不足又愛睡覺,在墨爾本的家養了三隻不請自來的貓,希望有天成為索拉力星人。工作聯繫請賜信:[email protected]。譯有《義大利美食史:在神話與刻板印象之外》、《超譯迷宮:世界經典迷宮探奇》等書。
內容目錄
簡介
一、氣候、作物、史前紀錄
二、儀式的年代,公元前一七○○至一一○○年
三、隱士傳統與茹素,公元前一○○○至三○○年
四、全球化下的印度與新正統,公元前三○○年至公元五○○年
五、新的宗教潮流與運動:盛宴與齋戒,五○○至一○○○年
六、飲食與印度醫生,公元前六○○至公元六○○年
七、中古世紀:《心之樂》、《利民論》與地區料理,公元六○○至一三○○年
八、德里的蘇丹:《薩希姆丁薩美饌之書》、《廚經》與《飲食與健康》,一三○○至一五五○年
九、蒙兀兒王朝與繼承者,一五二六至一八五七年
十、歐洲人、大公們、文化資產,一五○○至一九四七年
十一、縱觀印度飲食:餐點、烹飪技巧與地區變化
十二、印度飲食新潮流,一九四七年至今
十三、食物與散居各地的印度人
時間軸
參考資料與備註
延伸參考書目精選
鳴謝
照片授權與致謝
索引
一、氣候、作物、史前紀錄
二、儀式的年代,公元前一七○○至一一○○年
三、隱士傳統與茹素,公元前一○○○至三○○年
四、全球化下的印度與新正統,公元前三○○年至公元五○○年
五、新的宗教潮流與運動:盛宴與齋戒,五○○至一○○○年
六、飲食與印度醫生,公元前六○○至公元六○○年
七、中古世紀:《心之樂》、《利民論》與地區料理,公元六○○至一三○○年
八、德里的蘇丹:《薩希姆丁薩美饌之書》、《廚經》與《飲食與健康》,一三○○至一五五○年
九、蒙兀兒王朝與繼承者,一五二六至一八五七年
十、歐洲人、大公們、文化資產,一五○○至一九四七年
十一、縱觀印度飲食:餐點、烹飪技巧與地區變化
十二、印度飲食新潮流,一九四七年至今
十三、食物與散居各地的印度人
時間軸
參考資料與備註
延伸參考書目精選
鳴謝
照片授權與致謝
索引
ISBN: 9786269609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