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分為「閩南語研究的觀念與方法」、「閩南語的語言特點」、「閩南語的比較」三大篇章,以閩南語為標的物,從語言學的入門知識開展,分別從閩南語的形成過程,閩南語的共時音系,閩南語的歷史層次特徵,以及閩南語、國語的橫向比較等不同的語言學角度,剖析閩南語的結構與研究成果。亦從漢語史的發展脈絡,詳述閩南語與古漢語的關係與語言分化的關鍵,以及閩南語在潮汕、瓊雷、臺灣、南洋等處的流播,並分析各處閩南腔調的特徵與異同。
作者以簡明易懂的文字,搭配精確清晰的圖表,論述「音韻學」、「歷史語言學」、「比較語言學」等語言學門的相關概念,可作為「閩南語」、「漢語方言學」、「音韻學概論」等課程之入門讀本或指定教材。
作者以簡明易懂的文字,搭配精確清晰的圖表,論述「音韻學」、「歷史語言學」、「比較語言學」等語言學門的相關概念,可作為「閩南語」、「漢語方言學」、「音韻學概論」等課程之入門讀本或指定教材。
作者簡介
陳筱琪
學經歷: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
中央研究院語言所博士後研究員
現職:
東海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研究專長:
閩南語、漢語方言學、聲韻學、漢語史、歷史語言學
學經歷: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
中央研究院語言所博士後研究員
現職:
東海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研究專長:
閩南語、漢語方言學、聲韻學、漢語史、歷史語言學
內容目錄
第一篇 閩南語研究的觀念與方法
第一章 閩南語研究的背景知識
1-1 語言和方言
1-2 漢語和漢語方言
1-3 漢語方言的分區一
1-4 漢語方言的分區二
1-5 漢語方言的分化模式
1-6 漢語方言的形成:上古
1-7 漢語方言的形成:中古
1-8 漢語方言的形成:近代
第二章 閩南語的形成
2-1 閩南語的性質
2-2 閩南語的形成:先秦兩漢
2-3 閩南語的形成:六朝
2-4 閩南語的形成:唐五代
2-5 閩南語的形成:宋元明
2-6 閩南語的流播:潮汕
2-7 閩南語的流播:雷瓊
2-8 閩南語的流播:臺灣
2-9 閩南語的流播:南洋
2-10 閩南語的流播:飛地
第三章 研究閩南語的方法
3-1 田野調查法
3-2 進行田野調查:事前準備
3-3 進行田野調查:注意事項
3-4 閩南語田野調查工作坊
3-5 閩南語韻書
3-6 閩南語辭典一
3-7 閩南語辭典二
3-8 閩南語文獻:《荔鏡記》
3-9 閩南語數位典藏計畫
第四章 閩南語的語言學知識
4-1 語音的產生方式
4-2 輔音的發音
4-3 元音的發音
4-4 聲調的發音
4-5 音「類」
4-6 分音
4-7 辨認音位的方法
4-8 音位化的處理原則一
4-9 音位化的處理原則二
4-10 音位操作的彈性空間
4-11 結構
4-12 音韻系統
第二篇 閩南語的語言特點
第五章 閩南語的共時音系
5-1 閩南語的聲母
5-2 聲母分析一
5-3 聲母分析二
5-4 聲母分析三
5-5 閩南語的韻母
5-6 韻母分析一
5-7 韻母分析二
5-8 韻母分析三
5-9 韻母分析四
5-10 韻母分析五
5-11 韻母分析六
5-12 韻母分析七
5-13 韻母分析八
5-14 閩南語的聲調
5-15 聲調分析一
5-16 聲調分析二
第六章 閩南語的連讀變調
6-1 一般性前字變調
6-2 陰平調的連讀規則分析
6-3 陽平調的連讀規則分析
6-4 陰上調的連讀規則分析
6-5 陰去調的連讀規則分析
6-6 陽去調的連讀規則分析
6-7 陰入調的連讀規則分析
6-8 陽入調的連讀規則分析
6-9 小稱詞尾前字變調
第七章 閩南語的語言層次
7-1 文讀與白讀
7-2 聲母的層次對應
7-3 韻母的層次對應一
7-4 韻母的層次對應二
7-5 韻母的層次對應三
7-6 聲調的層次對應
第三篇 閩南語的比較
第八章 閩南語與國語的對應
8-1 閩南音系與國語音系的聲母比較
8-2 閩南音系與國語音系的韻母比較
8-3 閩南音系與國語音系的聲調比較
8-4 聲母的對應一
8-5 聲母的對應二
8-6 聲母的對應三
8-7 聲母的對應四
8-8 韻母的對應一
8-9 韻母的對應二
8-10 韻母的對應三
8-11 韻母的對應四
8-12 韻母的對應五
8-13 韻母的對應六
8-14 韻母的對應七
8-15 韻母的對應八
8-16 韻母的對應九
8-17 韻母的對應十
8-18 聲調的對應一
8-19 聲調的對應二
第九章 閩南語的腔調
9-1 閩南語的腔調種類
9-2 泉州閩南話
9-3 漳州閩南話
9-4 廈門閩南話
9-5 潮汕閩南話
9-6 雷州閩南話
9-7 海南閩南話
9-8 新加坡閩南話
9-9 臺灣普通腔
9-10 臺灣特色地方腔一
9-11 臺灣特色地方腔二
第一章 閩南語研究的背景知識
1-1 語言和方言
1-2 漢語和漢語方言
1-3 漢語方言的分區一
1-4 漢語方言的分區二
1-5 漢語方言的分化模式
1-6 漢語方言的形成:上古
1-7 漢語方言的形成:中古
1-8 漢語方言的形成:近代
第二章 閩南語的形成
2-1 閩南語的性質
2-2 閩南語的形成:先秦兩漢
2-3 閩南語的形成:六朝
2-4 閩南語的形成:唐五代
2-5 閩南語的形成:宋元明
2-6 閩南語的流播:潮汕
2-7 閩南語的流播:雷瓊
2-8 閩南語的流播:臺灣
2-9 閩南語的流播:南洋
2-10 閩南語的流播:飛地
第三章 研究閩南語的方法
3-1 田野調查法
3-2 進行田野調查:事前準備
3-3 進行田野調查:注意事項
3-4 閩南語田野調查工作坊
3-5 閩南語韻書
3-6 閩南語辭典一
3-7 閩南語辭典二
3-8 閩南語文獻:《荔鏡記》
3-9 閩南語數位典藏計畫
第四章 閩南語的語言學知識
4-1 語音的產生方式
4-2 輔音的發音
4-3 元音的發音
4-4 聲調的發音
4-5 音「類」
4-6 分音
4-7 辨認音位的方法
4-8 音位化的處理原則一
4-9 音位化的處理原則二
4-10 音位操作的彈性空間
4-11 結構
4-12 音韻系統
第二篇 閩南語的語言特點
第五章 閩南語的共時音系
5-1 閩南語的聲母
5-2 聲母分析一
5-3 聲母分析二
5-4 聲母分析三
5-5 閩南語的韻母
5-6 韻母分析一
5-7 韻母分析二
5-8 韻母分析三
5-9 韻母分析四
5-10 韻母分析五
5-11 韻母分析六
5-12 韻母分析七
5-13 韻母分析八
5-14 閩南語的聲調
5-15 聲調分析一
5-16 聲調分析二
第六章 閩南語的連讀變調
6-1 一般性前字變調
6-2 陰平調的連讀規則分析
6-3 陽平調的連讀規則分析
6-4 陰上調的連讀規則分析
6-5 陰去調的連讀規則分析
6-6 陽去調的連讀規則分析
6-7 陰入調的連讀規則分析
6-8 陽入調的連讀規則分析
6-9 小稱詞尾前字變調
第七章 閩南語的語言層次
7-1 文讀與白讀
7-2 聲母的層次對應
7-3 韻母的層次對應一
7-4 韻母的層次對應二
7-5 韻母的層次對應三
7-6 聲調的層次對應
第三篇 閩南語的比較
第八章 閩南語與國語的對應
8-1 閩南音系與國語音系的聲母比較
8-2 閩南音系與國語音系的韻母比較
8-3 閩南音系與國語音系的聲調比較
8-4 聲母的對應一
8-5 聲母的對應二
8-6 聲母的對應三
8-7 聲母的對應四
8-8 韻母的對應一
8-9 韻母的對應二
8-10 韻母的對應三
8-11 韻母的對應四
8-12 韻母的對應五
8-13 韻母的對應六
8-14 韻母的對應七
8-15 韻母的對應八
8-16 韻母的對應九
8-17 韻母的對應十
8-18 聲調的對應一
8-19 聲調的對應二
第九章 閩南語的腔調
9-1 閩南語的腔調種類
9-2 泉州閩南話
9-3 漳州閩南話
9-4 廈門閩南話
9-5 潮汕閩南話
9-6 雷州閩南話
9-7 海南閩南話
9-8 新加坡閩南話
9-9 臺灣普通腔
9-10 臺灣特色地方腔一
9-11 臺灣特色地方腔二
ISBN: 9786263178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