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當代國際法引論:政策導向的闡述》是Oxford University Press(牛津大學出版社)所發行An Introduction to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Law: A Policy-Oriented Perspective(3rd Edition, 2015)的漢文版,本書集結國內國際法教學經驗與研究著作豐富的學者專家合力翻譯完成,並經原作者陳隆志教授審定。
陳教授以名聞國際的新港學派(New Haven School,又稱耶魯學派)的政策科學研究法,來探討廣義國際法的重要問題。他強調「國際法」並不是靜態的國際規則而已,而是一個動態持續的決策過程,國際社會透過這個過程來闡明、確認與實現人類、世界的共同利益──維護最基本的世界秩序,保持國際的和平與安全,以及追求最適當的國際秩序,促進人權、政治、經濟、社會與文化的發展,各種價值的同成分享。
陳教授以名聞國際的新港學派(New Haven School,又稱耶魯學派)的政策科學研究法,來探討廣義國際法的重要問題。他強調「國際法」並不是靜態的國際規則而已,而是一個動態持續的決策過程,國際社會透過這個過程來闡明、確認與實現人類、世界的共同利益──維護最基本的世界秩序,保持國際的和平與安全,以及追求最適當的國際秩序,促進人權、政治、經濟、社會與文化的發展,各種價值的同成分享。
作者簡介
陳隆志
陳博士於1954年台南一中第一名畢業保送台灣大學法律系,1958年台灣大學法律系第一名畢業。1960年8月到美國留學,四年內先後得到西北大學的法學碩士(1961)及耶魯大學的法學碩士(1962)與法學博士(1964)。台大在學中(1954〜1958),四考連中:大一外交行政人員普通考試通過,取得參加高等考試的資格;大二普通行政高考,台灣省性高考第一名;大三司法官高考,全國性高考狀元;大四,高考外交官領事官。
他現任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董事長,紐約法學院法學榮譽教授,新世紀基金會(紐約)理事長,新世紀智庫論壇發行人兼總編輯,新世紀智庫叢書及台灣聯合國研究書庫總策畫。
他曾任總統府國策顧問,總統府人權諮詢小組委員兼副總召集人,行政院人權保障推動小組委員,台灣聯合國協進會創會理事長,台灣國際法學會理事長,台灣加入聯合國大聯盟創會理事長,美國國際人權聯盟副會長及理事,美國法學院聯合會國際法組主席,美國國際法學會理事,美國比較法學會理事,耶魯法學院資深研究員,國際人權研究所(法國)主講,台灣大學法律系客座講座教授,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會長,美國律師公會人權雜誌總編輯。
陳博士有很多英文與漢文著作:他的第一本英文著作是Formosa, China and the United Nations(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1967)(與恩師Harold D. Lasswell合著);他最近的漢文書是《台灣國家的進化與正常化》(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2019)。《世界名人錄》(Who’s Who in the World)自1991~1992年起就包括陳博士在內。
陳博士於1954年台南一中第一名畢業保送台灣大學法律系,1958年台灣大學法律系第一名畢業。1960年8月到美國留學,四年內先後得到西北大學的法學碩士(1961)及耶魯大學的法學碩士(1962)與法學博士(1964)。台大在學中(1954〜1958),四考連中:大一外交行政人員普通考試通過,取得參加高等考試的資格;大二普通行政高考,台灣省性高考第一名;大三司法官高考,全國性高考狀元;大四,高考外交官領事官。
他現任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董事長,紐約法學院法學榮譽教授,新世紀基金會(紐約)理事長,新世紀智庫論壇發行人兼總編輯,新世紀智庫叢書及台灣聯合國研究書庫總策畫。
他曾任總統府國策顧問,總統府人權諮詢小組委員兼副總召集人,行政院人權保障推動小組委員,台灣聯合國協進會創會理事長,台灣國際法學會理事長,台灣加入聯合國大聯盟創會理事長,美國國際人權聯盟副會長及理事,美國法學院聯合會國際法組主席,美國國際法學會理事,美國比較法學會理事,耶魯法學院資深研究員,國際人權研究所(法國)主講,台灣大學法律系客座講座教授,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會長,美國律師公會人權雜誌總編輯。
陳博士有很多英文與漢文著作:他的第一本英文著作是Formosa, China and the United Nations(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1967)(與恩師Harold D. Lasswell合著);他最近的漢文書是《台灣國家的進化與正常化》(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2019)。《世界名人錄》(Who’s Who in the World)自1991~1992年起就包括陳博士在內。
內容目錄
作者及翻譯群簡歷 ix
漢文版序 xiii
英文版作者介紹 xix
第三版序言 xxi
第二版序言 xxvii
第一版序言 xxix
第一部分 任務界定
第一章 政策導向的國際法 1
壹、有關國際法的誤解與現實 2
貳、國際法傳統研究法的缺點 10
參、新港學派的「政策導向研究法」 12
第二部分 參與成員
第二章 國家 23
壹、國家的概念 23
貳、人民自決的原則 30
參、外部自決的實踐:以魁北克與科索沃為例 34
肆、人民自決與世界秩序 36
伍、承認的理論與實踐 40
陸、實務上自決與承認的問題:台灣國家地位的進化 46
第三章 政府間國際組織 63
壹、聯合國體系 64
貳、具有國際法主體地位的國際組織 67
參、聯合國與世界秩序 72
第四章 非政府組織與團體 79
壹、政黨 79
貳、非政府組織 80
參、民間團體 88
第五章 個人 95
第三部分 理念面向
第六章 最基本世界秩序與最適當世界秩序 103
壹、共同人性與多元認同及期望 105
貳、彼此競爭的世界秩序體系 107
參、今日的不同觀點 111
肆、位於世界秩序核心地位的人群與人類安全 120
第四部分 運作場域
第七章 權威場域的建立與進入 125
壹、權威場域的建立 125
貳、權威場域的進入 129
參、強制性的第三方裁決 136
第五部分 權力基礎
第八章 領域的控制 151
第九章 海洋的控制與使用 165
壹、國際共同體基本政策 166
貳、決策趨勢與有關因素 168
參、1982年公約下的爭端解決 187
肆、結語 189
第十章 其他資源的控制與使用 195
壹、國際河流 195
貳、空域 198
參、外太空 200
肆、極地 205
伍、全球環境 209
陸、關於氣候變遷的全球合作 214
第十一章 人員管制:國籍與移動 219
壹、國際共同體基本政策 220
貳、決策趨勢與有關因素 221
參、結語 247
第十二章 保護個人:從外國人權利到人權 251
壹、外交保護的救濟管道 251
貳、外國人待遇的標準 255
參、當代全球人權運動 257
肆、興起中的國際人權法典 258
伍、人權與國家責任的結合 272
陸、人權普世性對應文化相對論 275
柒、人民主權概念的演變:從國家主權到保護責任 276
第十三章 垂直式權威分配 281
壹、「國內管轄」對抗「國際關切」 281
貳、在全球化世界擴張中的「國際關切」 284
參、國內管轄權的限制 287
第十四章 水平式權威分配 291
壹、領域管轄原則 295
貳、國籍管轄原則 296
參、領域影響原則 297
肆、消極屬人原則 298
伍、普遍性管轄原則 299
陸、主權豁免 303
柒、國家行為原則 306
捌、邁向合理性標準 310
第六部分 策略運用
第十五章 外交工具 315
壹、外交與領事特權與豁免 316
貳、外交庇護 321
參、外交工具的強制使用 322
肆、外交制裁 322
伍、對於在國外之國民的領事保護與國內法及國際法的交集 325
第十六章 國際協議 331
壹、國際共同體基本政策 334
貳、政策趨勢與有關因素 334
參、國際協議與美國憲法間的關係 352
第十七章 意識形態工具 359
壹、建設性使用 359
貳、強制性的使用 360
參、國際共同體基本政策 362
肆、決策趨勢與有關因素 363
伍、世界資訊與傳播的新秩序運動 365
陸、邁向新全球化世代的資訊社會 371
柒、結語 374
第十八章 經濟工具 377
壹、經濟脅迫 377
貳、經濟制裁 379
參、國際經濟新秩序的努力 385
肆、在全球化的新時代朝人性發展 389
伍、結語 391
第十九章 軍事工具 395
壹、和平改變的基本共同體政策 395
貳、自衛行為 397
參、自力救濟 403
肆、人道干涉 407
伍、從戰爭法到國際人道法 412
第七部分 決策成果
第二十章 情資的功能 421
第二十一章 倡導的功能 433
第二十二章 制定的功能 441
壹、制定之過程 442
貳、國際協議 443
參、國際習慣法 444
肆、政府間國際組織的角色 448
伍、聯合國大會之角色 450
陸、結語 453
第二十三章 援引的功能 457
第二十四章 適用的功能 465
壹、事實的調查 467
貳、直接協商 467
參、第三者的裁決 469
肆、訴諸政府間國際組織(特別是聯合國) 470
伍、片面的自力救濟 472
陸、以有效的制裁措施去達成最理想的制裁目標 473
第二十五章 終止的功能 479
第二十六章 評估的功能 487
第八部分 互動成效
第二十七章 國家的繼承 497
壹、國際共同體基本政策 498
貳、決策趨勢與有關因素 499
第二十八章 國家責任 515
壹、國際共同體基本政策 517
貳、決策趨勢與有關因素 517
第二十九章 個人刑事責任 529
壹、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國際刑事法 529
貳、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企圖實施個人刑事責任的失敗 530
參、紐倫堡審判及其成就 533
肆、冷戰時期的案例 536
伍、後冷戰時期:建立特別法庭 537
陸、國際刑事法院 540
柒、國際刑事法院2002年至今之進展 545
捌、結語 550
第九部分 未來展望
第三十章 追求一個具有人性尊嚴的國際社會 555
壹、歷史發展 555
貳、追求公共秩序目標過程中的成就與失敗 558
參、影響世界秩序的條件 562
肆、未來世界秩序之展望 565
伍、建立人性尊嚴的世界秩序:具備同時性與整體動員性的大策略 567
附錄
英文參考書目 575
國際條約與協議表 625
漢文版序 xiii
英文版作者介紹 xix
第三版序言 xxi
第二版序言 xxvii
第一版序言 xxix
第一部分 任務界定
第一章 政策導向的國際法 1
壹、有關國際法的誤解與現實 2
貳、國際法傳統研究法的缺點 10
參、新港學派的「政策導向研究法」 12
第二部分 參與成員
第二章 國家 23
壹、國家的概念 23
貳、人民自決的原則 30
參、外部自決的實踐:以魁北克與科索沃為例 34
肆、人民自決與世界秩序 36
伍、承認的理論與實踐 40
陸、實務上自決與承認的問題:台灣國家地位的進化 46
第三章 政府間國際組織 63
壹、聯合國體系 64
貳、具有國際法主體地位的國際組織 67
參、聯合國與世界秩序 72
第四章 非政府組織與團體 79
壹、政黨 79
貳、非政府組織 80
參、民間團體 88
第五章 個人 95
第三部分 理念面向
第六章 最基本世界秩序與最適當世界秩序 103
壹、共同人性與多元認同及期望 105
貳、彼此競爭的世界秩序體系 107
參、今日的不同觀點 111
肆、位於世界秩序核心地位的人群與人類安全 120
第四部分 運作場域
第七章 權威場域的建立與進入 125
壹、權威場域的建立 125
貳、權威場域的進入 129
參、強制性的第三方裁決 136
第五部分 權力基礎
第八章 領域的控制 151
第九章 海洋的控制與使用 165
壹、國際共同體基本政策 166
貳、決策趨勢與有關因素 168
參、1982年公約下的爭端解決 187
肆、結語 189
第十章 其他資源的控制與使用 195
壹、國際河流 195
貳、空域 198
參、外太空 200
肆、極地 205
伍、全球環境 209
陸、關於氣候變遷的全球合作 214
第十一章 人員管制:國籍與移動 219
壹、國際共同體基本政策 220
貳、決策趨勢與有關因素 221
參、結語 247
第十二章 保護個人:從外國人權利到人權 251
壹、外交保護的救濟管道 251
貳、外國人待遇的標準 255
參、當代全球人權運動 257
肆、興起中的國際人權法典 258
伍、人權與國家責任的結合 272
陸、人權普世性對應文化相對論 275
柒、人民主權概念的演變:從國家主權到保護責任 276
第十三章 垂直式權威分配 281
壹、「國內管轄」對抗「國際關切」 281
貳、在全球化世界擴張中的「國際關切」 284
參、國內管轄權的限制 287
第十四章 水平式權威分配 291
壹、領域管轄原則 295
貳、國籍管轄原則 296
參、領域影響原則 297
肆、消極屬人原則 298
伍、普遍性管轄原則 299
陸、主權豁免 303
柒、國家行為原則 306
捌、邁向合理性標準 310
第六部分 策略運用
第十五章 外交工具 315
壹、外交與領事特權與豁免 316
貳、外交庇護 321
參、外交工具的強制使用 322
肆、外交制裁 322
伍、對於在國外之國民的領事保護與國內法及國際法的交集 325
第十六章 國際協議 331
壹、國際共同體基本政策 334
貳、政策趨勢與有關因素 334
參、國際協議與美國憲法間的關係 352
第十七章 意識形態工具 359
壹、建設性使用 359
貳、強制性的使用 360
參、國際共同體基本政策 362
肆、決策趨勢與有關因素 363
伍、世界資訊與傳播的新秩序運動 365
陸、邁向新全球化世代的資訊社會 371
柒、結語 374
第十八章 經濟工具 377
壹、經濟脅迫 377
貳、經濟制裁 379
參、國際經濟新秩序的努力 385
肆、在全球化的新時代朝人性發展 389
伍、結語 391
第十九章 軍事工具 395
壹、和平改變的基本共同體政策 395
貳、自衛行為 397
參、自力救濟 403
肆、人道干涉 407
伍、從戰爭法到國際人道法 412
第七部分 決策成果
第二十章 情資的功能 421
第二十一章 倡導的功能 433
第二十二章 制定的功能 441
壹、制定之過程 442
貳、國際協議 443
參、國際習慣法 444
肆、政府間國際組織的角色 448
伍、聯合國大會之角色 450
陸、結語 453
第二十三章 援引的功能 457
第二十四章 適用的功能 465
壹、事實的調查 467
貳、直接協商 467
參、第三者的裁決 469
肆、訴諸政府間國際組織(特別是聯合國) 470
伍、片面的自力救濟 472
陸、以有效的制裁措施去達成最理想的制裁目標 473
第二十五章 終止的功能 479
第二十六章 評估的功能 487
第八部分 互動成效
第二十七章 國家的繼承 497
壹、國際共同體基本政策 498
貳、決策趨勢與有關因素 499
第二十八章 國家責任 515
壹、國際共同體基本政策 517
貳、決策趨勢與有關因素 517
第二十九章 個人刑事責任 529
壹、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國際刑事法 529
貳、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企圖實施個人刑事責任的失敗 530
參、紐倫堡審判及其成就 533
肆、冷戰時期的案例 536
伍、後冷戰時期:建立特別法庭 537
陸、國際刑事法院 540
柒、國際刑事法院2002年至今之進展 545
捌、結語 550
第九部分 未來展望
第三十章 追求一個具有人性尊嚴的國際社會 555
壹、歷史發展 555
貳、追求公共秩序目標過程中的成就與失敗 558
參、影響世界秩序的條件 562
肆、未來世界秩序之展望 565
伍、建立人性尊嚴的世界秩序:具備同時性與整體動員性的大策略 567
附錄
英文參考書目 575
國際條約與協議表 625
ISBN: 9789869349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