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理想的讀本:國文6
內容簡介
《理想的讀本》從先秦至清末,縱貫數千年的經典詩詞中,優選諸子百家文章與傳世古詩詞,以及當代文學作為理想中的國文讀本。由懷抱經典傳承使命的「一爐香」策畫編輯出版,財團法人漢光教育基金會贊助,共同推出《理想的讀本》;邀請多位大學國文系教授、系主任;以及各大學名家教授及文學院院長等共同執筆書寫。
執筆教授們以使命情懷投入,並以博古貫今的才學,爬疏經典文脈,文章處處用心;教授們透過一次次的文章討論會,相互間無私地品評修正文稿,反覆修訂補充,詮釋深入,篇篇文章皆令人擊節讚賞;務求將絕學貢獻給青年學子,厚植新世代的文學底蘊。
我們懷抱希慕聖賢的心取道經典,在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寶山中尋寶,《理想的讀本》八冊系列的選文,以歷年來高中六個學期的國文教學內容為基礎,加以擴大、延伸、改良,每一冊課文,原則上選讀十五篇課文,其中包括固定比例的文言文作品與古典詩詞,近當代創作或翻譯的白話文作品或現代詩歌;書寫體例以作者出處,選文與注釋,作為青年學子的閱讀基礎;範文賞析則是文學思想精髓所在,教授們以深湛的功力,將經典文學條分縷晰,詮釋文學之美;延伸閱讀以語言萬花筒型態開展,以古為今用,跨越時空,古今相映。體例安排由淺入深,希冀成為學生、老師、家長、及不同年齡層跨代閱讀國學經典與當代文學的「理想讀本」。
執筆教授們以生命書寫文章,以彩筆呈現的文學盛筵,讓我們品讀到聖哲建構士群生命的基調;詩人心靈裏的人文精神;讓我們從古典詩文中品讀出鳶飛魚躍、萬紫千紅的繽紛生機;以及「猛志逸四海」的豪情,「大濟於蒼生」的壯志;篇篇文章閃耀著艮古洞察宇宙規律的智慧光芒。
令人神往的桃花源,是普世追尋的理想國;在文學的精神世界,《理想的讀本》是我們希冀為跨世代構築文學桃花源的一種嘗試。
名人推薦
白先勇 小說家、崑曲製作人、香港中文大學博文講座教授
楊 牧 詩人、師大國文系講座教授、東華大學講座教授
施崇棠 華碩電腦集團董事長、華芸科技董事長、觀樹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黃永武 國家文藝獎得主、前成功大學文學院院長,前中興大學文學院院長
黃碧端 前教育部次長、前文建會主委、前南藝大校長
黃光男 前台藝大校長、前歷史博物館館長、前北美術館館長
劉容生 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前清華大學副校長、 俄羅斯國際工程院院士
程文俊 長庚決策委員會主任委員、長庚大學醫學院教授
童子賢 和碩聯合科技董事長、前公共電視董事,台灣玉山科技協會理事長
內容簡介
《理想的讀本》從先秦至清末,縱貫數千年的經典詩詞中,優選諸子百家文章與傳世古詩詞,以及當代文學作為理想中的國文讀本。由懷抱經典傳承使命的「一爐香」策畫編輯出版,財團法人漢光教育基金會贊助,共同推出《理想的讀本》;邀請多位大學國文系教授、系主任;以及各大學名家教授及文學院院長等共同執筆書寫。
執筆教授們以使命情懷投入,並以博古貫今的才學,爬疏經典文脈,文章處處用心;教授們透過一次次的文章討論會,相互間無私地品評修正文稿,反覆修訂補充,詮釋深入,篇篇文章皆令人擊節讚賞;務求將絕學貢獻給青年學子,厚植新世代的文學底蘊。
我們懷抱希慕聖賢的心取道經典,在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寶山中尋寶,《理想的讀本》八冊系列的選文,以歷年來高中六個學期的國文教學內容為基礎,加以擴大、延伸、改良,每一冊課文,原則上選讀十五篇課文,其中包括固定比例的文言文作品與古典詩詞,近當代創作或翻譯的白話文作品或現代詩歌;書寫體例以作者出處,選文與注釋,作為青年學子的閱讀基礎;範文賞析則是文學思想精髓所在,教授們以深湛的功力,將經典文學條分縷晰,詮釋文學之美;延伸閱讀以語言萬花筒型態開展,以古為今用,跨越時空,古今相映。體例安排由淺入深,希冀成為學生、老師、家長、及不同年齡層跨代閱讀國學經典與當代文學的「理想讀本」。
執筆教授們以生命書寫文章,以彩筆呈現的文學盛筵,讓我們品讀到聖哲建構士群生命的基調;詩人心靈裏的人文精神;讓我們從古典詩文中品讀出鳶飛魚躍、萬紫千紅的繽紛生機;以及「猛志逸四海」的豪情,「大濟於蒼生」的壯志;篇篇文章閃耀著艮古洞察宇宙規律的智慧光芒。
令人神往的桃花源,是普世追尋的理想國;在文學的精神世界,《理想的讀本》是我們希冀為跨世代構築文學桃花源的一種嘗試。
名人推薦
白先勇 小說家、崑曲製作人、香港中文大學博文講座教授
楊 牧 詩人、師大國文系講座教授、東華大學講座教授
施崇棠 華碩電腦集團董事長、華芸科技董事長、觀樹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黃永武 國家文藝獎得主、前成功大學文學院院長,前中興大學文學院院長
黃碧端 前教育部次長、前文建會主委、前南藝大校長
黃光男 前台藝大校長、前歷史博物館館長、前北美術館館長
劉容生 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前清華大學副校長、 俄羅斯國際工程院院士
程文俊 長庚決策委員會主任委員、長庚大學醫學院教授
童子賢 和碩聯合科技董事長、前公共電視董事,台灣玉山科技協會理事長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王安祈
臺灣大學名譽教授、國光劇團藝術總監。曾任臺灣大學戲劇系講座教授、清華大學中文系特聘教授、清華大學中文系主任。臺灣大學文學博士。研究專長為古典戲曲、當代戲曲。學術研究曾獲科技部傑出獎、胡適學術講座;創作曾獲傳藝金曲特別貢獻獎、金曲獎最佳作詞獎、國家文藝獎(戲劇類)、十大傑出女青年、教育部文藝獎、金鼎獎等殊榮。著有《性別、政治與京劇表演文化》、《海內外中國戲劇史家自選集—王安祈卷》、《戲曲物質載體研究》、《崑劇論集》等數十本學術專書及百餘篇學術論文;《十八羅漢圖—劇本及創作全紀錄》、《水袖‧畫魂‧胭脂--劇本集》等數本劇本集以及《王有道休妻》、《三個人兒兩盞燈》、《金鎖記》等數十部新編京崑作品。
向鴻全
中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研究領域為中國思想史、現當代文學、通識教育。擅長散文創作,對科幻文學涉獵亦深。曾主編《臺灣科幻小說選》,著有《借來的時光》、《何處是兒時的家》等散文集。並曾獲聯合報文學獎散文獎、宗教文學獎散文獎、倪匡科幻獎評論獎、梁實秋文學獎散文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散文獎、臺北文學獎市民書寫獎等獎項。
江江明
南華大學文學系助理教授。研究領域為現當代文學,近年致力文學與VR虛擬實境結合運用之研究,著有博士論文《論當代台港故事新編體華文小說1949-2006》。曾發表現當代文學研究〈五○年代台灣女性小說史觀點之詮釋策略〉、〈古典新詮,海上群芳:論海上花電影改編之女性角色重構〉等多篇學術論文,曾獲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桃園縣文藝創作獎等。
何淑貞
暨南國際大學華語文教學碩士班兼任教授。曾任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所教授兼系主任。研究領域:中國思想史、文化史、文學史、古典文學、漢語語法、華語文教學。專書有:《柳宗元及其詩研究》、《嘯傲東軒》、《展現生命芬芳的神話傳說――列子的智慧》、《新編抱朴子.內篇校注》、《新編抱朴子.外篇校注》、《華人社會與文化》、《華語教學語法》、《華語文教學導論》,單篇論文及創作刊登在各討論會論文集及報章雜誌。
李玲珠
高雄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研究領域為魏晉玄學、通識教育,著有《魏晉新文化運動─自然思潮》、《懂了,紅樓夢》等書。長期關注經典教育,發表〈經典教育通識化的理念與實務〉、〈經典通識化舉隅:表達能力的人文回歸與底蘊探究〉等論文。曾獲高雄醫學大學傑出教師、傑出教學評量、通識特色教師、優良教材成果等獎項。
林安梧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榮休教授、東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元亨書院創辦人。曾任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主任、慈濟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主要著作有:《中國近現代思想史論》、《論語聖經譯解:慧命與心法》,《老子道德經新譯及心靈藥方》、《存有、意識與實踐》、《當儒家走進現代民主社會:林安梧論「公民儒學」》、《儒道佛三家思想與廿一世紀的人類文明》等專書廿餘部,論文三百多篇。
林玫儀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退休,現為兼任研究員。曾任淡江大學中文系所教授、臺灣大學中文系所及中央大學中文研究所兼任教授、山東大學流動崗位特聘教授。研究領域為詩詞曲學、敦煌學及古典文學批評。多年來致力於詞學文獻之蒐集與整理,並建置《歷代詞作結構及檢索資料庫》。曾獲中山文藝創作獎(文學理論獎)、中興文藝獎章文學理論獎及國科會優等研究獎。著有《敦煌曲研究》、《敦煌曲子詞斠證初編》、《晚清詞論研究》、《詞學考詮》、《詞學新詮》、《南山佳氣──陶淵明詩文選》、《少年讀唐詩》(合撰)、《新譯元曲三百首》(合撰),編有《詞學論著總目》、《清詞別集知見目錄彙編──見存書目》(合編),並編校《北山樓詞話》(施蟄存全集第七卷)、《稼軒詞校注附詩文年譜》(鄭騫先生手稿)、《近代詞人手札墨跡》、《樹新義室所藏忍寒廬詞人書札》、《臺靜農先生輯存遺稿》、《臺靜農先生珍藏書札(一)》(合編)等。
林淑貞
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曾任中國唐代學會理事長、中興大學中文系主任、日本山口大學客座教授。研究以文學、美學為進路,著有《詩話的別響與新調:晚清林昌彝詩論抉微》、《詩話論風格》、《中國詠物詩「託物言志」析論》、《寓莊於諧——明清笑話型寓 言論詮》、《表意.示意.釋義:中國寓言詩析論》、《尚實與務虛:六朝志怪書寫範式與意蘊》、《笑看人間:中國式的幽默》、《對蹠與融攝:唐人生命情調與審美風尚》、《圖像敘事與多元文本》、《詩話美典的傳釋》等,散文著有《等你,在燈火闌珊處》、《寂寞如歌》等書。
張高評
成功大學名譽教授。曾任成大中文系教授兼主任、特聘教授兼文學院長。香港中文大學訪問教授、香港樹仁大學教授兼主任、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一級教授。專著分四類:一,左傳導讀、左傳之文學價值、左傳屬辭與文章義法、比事屬辭與古文義法、屬辭比事與春秋詮釋學、左傳英華等十三種。二,唐詩三百首鑑賞、宋詩之新變與代雄、會通化成與宋代詩學、自成一家與宋詩宗風、印刷傳媒與宋詩特色、創意造語與宋詩特色、王昭君形象之轉化與創新、唐宋題畫詩及其流韻、宋詩特色之發想與建構等十一種。三,苕溪漁隱叢話與宋代詩學典範、詩人玉屑與宋代詩學、清代詩話與宋詩宋調等詩話學等三種。四,論文選題與研究創新、研究綜述與論文選題、論文寫作演繹等三種。
曾昭旭
淡江大學中文系榮譽教授。曾任高雄師範學院國文研究所所長、中央大學中文系主任。專長領域為中國義理學、生命哲學、愛情學。著有《論語的人格世界》、《經典·孔子·論語》、《讓孔子教我們愛》、《老子的生命智慧》、《在無何有之鄉遇見莊子》、《中國義理學之思維與實踐》、《儒學三書》、《我的美感體驗》、《從電影看人生》、《不要相信愛情》、《永遠的浪漫愛》、《把丟掉的心找回來》、《因為愛所以我存在》、《讓沈睡的愛情甦醒》等四十餘部。
黃儀冠
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系副教授。曾擔任教育部閱讀與書寫計畫主持人。研究專長為女性文學、現代文學、文學理論、電影文學。著有《臺灣女性書寫與電影敘事之互文研究》、《從文字書寫到影像傳播:台灣「文學電影」之跨媒介改編》、《晚明至盛清女性題畫詩研究:以閱讀社群及其自我呈現為主》等專書。
楊宗翰
台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副教授,曾為淡江大學中文系專任副教授、國立清華大學華文所兼任副教授。著有專書《破格:臺灣現代詩評論集》 、 《逆音:現代詩人作品析論》、《異語:現代詩與文學史論》、《台灣新詩評論:歷史與轉型》、《台灣現代詩史:批判的閱讀》、《台灣文學的當代視野》,主編《大編時代:文學、出版與編輯論》等六部,合編《台灣一九七○世代詩人詩選集》等八部。
解昆樺
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兼人社中心研究發展組長。學院詩人、文藝影音創作者。著有《繆斯與酒神的饗宴:戰後台灣現代詩劇文本的複合與延異》獲科技部人社中心研究出版獎助,以及詩集《寵你的靈魂》,長篇小說《螯角頭》。詩、小說、散文曾獲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林榮三文學獎、全球華文星雲獎、台北文學獎等。經營數位影音頻道YT解昆樺、Podcast聽見你的好。
蕭麗華
佛光大學中國文學與應用學系教授兼人文學院院長、國語日報《古今文選》主編。曾任元智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心理輔導中心主任,後任臺大中文系教授、台灣大學佛學研究中心主任、臺大中文系副主任、佛光大學中國文學與應用學系教授兼主任。學術專長為中國詩學、佛教文學、文學理論、教育,近年主要研究領域為詩歌與禪學。著有《古今詩史第一人──杜甫》、《道心禪悅一詩佛──王維》、《唐代詩歌與禪學》、《「文字禪」詩學發展的軌跡》、《從王維到蘇軾──詩歌與禪學交會的黃金時代》、《東亞漢詩與佛教文化之傳播》等專著與學術論文五十餘篇。
羅智成
詩人、作家、文化評論者。曾任中時報系副刊主任、副總編輯,美商康泰納仕雜誌公司編輯總監、樺舍文化事業總經理、TOGO旅遊情報雜誌發行人、FM91.7廣播電台共同創辦人兼台長及出版社、電視製作公司負責人等,2005年後擔任過相關公職,並於文化、東吳、元智、東華、師大等大學兼任教職三十餘年。出版有詩集《光之書》、《擲地無聲書》、《夢中書房》、《黑色鑲金》、《透明鳥》、《諸子之書》、《地球之島》、《迷宮書店》、《問津》、《荒涼糖果店》,散文《M湖書簡》、《亞熱帶習作》,遊記《南方以南沙中之沙》、《遠在咫尺》、評論《文明初啟》、《知識也是一種美感經驗》等二十餘種。
繪者簡介
賴純純
封面作品:浪開花
賴純純創作至今逾四十年,其形式風格多元涵括新媒材繪畫、立體雕塑、空間裝置、觀念行動及公共藝術等各類創作,她以藝術實踐人生的創作脈絡。榮獲多項大獎,囊括文化部公共藝術環境融合獎、藝術創作獎項、卓越獎、吳三連「藝術成就獎」、「現代美術新展望」優選獎、中國現代雕塑首獎及「臺北現代美術雙年展」典藏獎等,並擔任女藝會會長。
王安祈
臺灣大學名譽教授、國光劇團藝術總監。曾任臺灣大學戲劇系講座教授、清華大學中文系特聘教授、清華大學中文系主任。臺灣大學文學博士。研究專長為古典戲曲、當代戲曲。學術研究曾獲科技部傑出獎、胡適學術講座;創作曾獲傳藝金曲特別貢獻獎、金曲獎最佳作詞獎、國家文藝獎(戲劇類)、十大傑出女青年、教育部文藝獎、金鼎獎等殊榮。著有《性別、政治與京劇表演文化》、《海內外中國戲劇史家自選集—王安祈卷》、《戲曲物質載體研究》、《崑劇論集》等數十本學術專書及百餘篇學術論文;《十八羅漢圖—劇本及創作全紀錄》、《水袖‧畫魂‧胭脂--劇本集》等數本劇本集以及《王有道休妻》、《三個人兒兩盞燈》、《金鎖記》等數十部新編京崑作品。
向鴻全
中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研究領域為中國思想史、現當代文學、通識教育。擅長散文創作,對科幻文學涉獵亦深。曾主編《臺灣科幻小說選》,著有《借來的時光》、《何處是兒時的家》等散文集。並曾獲聯合報文學獎散文獎、宗教文學獎散文獎、倪匡科幻獎評論獎、梁實秋文學獎散文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散文獎、臺北文學獎市民書寫獎等獎項。
江江明
南華大學文學系助理教授。研究領域為現當代文學,近年致力文學與VR虛擬實境結合運用之研究,著有博士論文《論當代台港故事新編體華文小說1949-2006》。曾發表現當代文學研究〈五○年代台灣女性小說史觀點之詮釋策略〉、〈古典新詮,海上群芳:論海上花電影改編之女性角色重構〉等多篇學術論文,曾獲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桃園縣文藝創作獎等。
何淑貞
暨南國際大學華語文教學碩士班兼任教授。曾任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所教授兼系主任。研究領域:中國思想史、文化史、文學史、古典文學、漢語語法、華語文教學。專書有:《柳宗元及其詩研究》、《嘯傲東軒》、《展現生命芬芳的神話傳說――列子的智慧》、《新編抱朴子.內篇校注》、《新編抱朴子.外篇校注》、《華人社會與文化》、《華語教學語法》、《華語文教學導論》,單篇論文及創作刊登在各討論會論文集及報章雜誌。
李玲珠
高雄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研究領域為魏晉玄學、通識教育,著有《魏晉新文化運動─自然思潮》、《懂了,紅樓夢》等書。長期關注經典教育,發表〈經典教育通識化的理念與實務〉、〈經典通識化舉隅:表達能力的人文回歸與底蘊探究〉等論文。曾獲高雄醫學大學傑出教師、傑出教學評量、通識特色教師、優良教材成果等獎項。
林安梧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榮休教授、東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元亨書院創辦人。曾任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主任、慈濟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主要著作有:《中國近現代思想史論》、《論語聖經譯解:慧命與心法》,《老子道德經新譯及心靈藥方》、《存有、意識與實踐》、《當儒家走進現代民主社會:林安梧論「公民儒學」》、《儒道佛三家思想與廿一世紀的人類文明》等專書廿餘部,論文三百多篇。
林玫儀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退休,現為兼任研究員。曾任淡江大學中文系所教授、臺灣大學中文系所及中央大學中文研究所兼任教授、山東大學流動崗位特聘教授。研究領域為詩詞曲學、敦煌學及古典文學批評。多年來致力於詞學文獻之蒐集與整理,並建置《歷代詞作結構及檢索資料庫》。曾獲中山文藝創作獎(文學理論獎)、中興文藝獎章文學理論獎及國科會優等研究獎。著有《敦煌曲研究》、《敦煌曲子詞斠證初編》、《晚清詞論研究》、《詞學考詮》、《詞學新詮》、《南山佳氣──陶淵明詩文選》、《少年讀唐詩》(合撰)、《新譯元曲三百首》(合撰),編有《詞學論著總目》、《清詞別集知見目錄彙編──見存書目》(合編),並編校《北山樓詞話》(施蟄存全集第七卷)、《稼軒詞校注附詩文年譜》(鄭騫先生手稿)、《近代詞人手札墨跡》、《樹新義室所藏忍寒廬詞人書札》、《臺靜農先生輯存遺稿》、《臺靜農先生珍藏書札(一)》(合編)等。
林淑貞
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曾任中國唐代學會理事長、中興大學中文系主任、日本山口大學客座教授。研究以文學、美學為進路,著有《詩話的別響與新調:晚清林昌彝詩論抉微》、《詩話論風格》、《中國詠物詩「託物言志」析論》、《寓莊於諧——明清笑話型寓 言論詮》、《表意.示意.釋義:中國寓言詩析論》、《尚實與務虛:六朝志怪書寫範式與意蘊》、《笑看人間:中國式的幽默》、《對蹠與融攝:唐人生命情調與審美風尚》、《圖像敘事與多元文本》、《詩話美典的傳釋》等,散文著有《等你,在燈火闌珊處》、《寂寞如歌》等書。
張高評
成功大學名譽教授。曾任成大中文系教授兼主任、特聘教授兼文學院長。香港中文大學訪問教授、香港樹仁大學教授兼主任、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一級教授。專著分四類:一,左傳導讀、左傳之文學價值、左傳屬辭與文章義法、比事屬辭與古文義法、屬辭比事與春秋詮釋學、左傳英華等十三種。二,唐詩三百首鑑賞、宋詩之新變與代雄、會通化成與宋代詩學、自成一家與宋詩宗風、印刷傳媒與宋詩特色、創意造語與宋詩特色、王昭君形象之轉化與創新、唐宋題畫詩及其流韻、宋詩特色之發想與建構等十一種。三,苕溪漁隱叢話與宋代詩學典範、詩人玉屑與宋代詩學、清代詩話與宋詩宋調等詩話學等三種。四,論文選題與研究創新、研究綜述與論文選題、論文寫作演繹等三種。
曾昭旭
淡江大學中文系榮譽教授。曾任高雄師範學院國文研究所所長、中央大學中文系主任。專長領域為中國義理學、生命哲學、愛情學。著有《論語的人格世界》、《經典·孔子·論語》、《讓孔子教我們愛》、《老子的生命智慧》、《在無何有之鄉遇見莊子》、《中國義理學之思維與實踐》、《儒學三書》、《我的美感體驗》、《從電影看人生》、《不要相信愛情》、《永遠的浪漫愛》、《把丟掉的心找回來》、《因為愛所以我存在》、《讓沈睡的愛情甦醒》等四十餘部。
黃儀冠
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系副教授。曾擔任教育部閱讀與書寫計畫主持人。研究專長為女性文學、現代文學、文學理論、電影文學。著有《臺灣女性書寫與電影敘事之互文研究》、《從文字書寫到影像傳播:台灣「文學電影」之跨媒介改編》、《晚明至盛清女性題畫詩研究:以閱讀社群及其自我呈現為主》等專書。
楊宗翰
台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副教授,曾為淡江大學中文系專任副教授、國立清華大學華文所兼任副教授。著有專書《破格:臺灣現代詩評論集》 、 《逆音:現代詩人作品析論》、《異語:現代詩與文學史論》、《台灣新詩評論:歷史與轉型》、《台灣現代詩史:批判的閱讀》、《台灣文學的當代視野》,主編《大編時代:文學、出版與編輯論》等六部,合編《台灣一九七○世代詩人詩選集》等八部。
解昆樺
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兼人社中心研究發展組長。學院詩人、文藝影音創作者。著有《繆斯與酒神的饗宴:戰後台灣現代詩劇文本的複合與延異》獲科技部人社中心研究出版獎助,以及詩集《寵你的靈魂》,長篇小說《螯角頭》。詩、小說、散文曾獲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林榮三文學獎、全球華文星雲獎、台北文學獎等。經營數位影音頻道YT解昆樺、Podcast聽見你的好。
蕭麗華
佛光大學中國文學與應用學系教授兼人文學院院長、國語日報《古今文選》主編。曾任元智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心理輔導中心主任,後任臺大中文系教授、台灣大學佛學研究中心主任、臺大中文系副主任、佛光大學中國文學與應用學系教授兼主任。學術專長為中國詩學、佛教文學、文學理論、教育,近年主要研究領域為詩歌與禪學。著有《古今詩史第一人──杜甫》、《道心禪悅一詩佛──王維》、《唐代詩歌與禪學》、《「文字禪」詩學發展的軌跡》、《從王維到蘇軾──詩歌與禪學交會的黃金時代》、《東亞漢詩與佛教文化之傳播》等專著與學術論文五十餘篇。
羅智成
詩人、作家、文化評論者。曾任中時報系副刊主任、副總編輯,美商康泰納仕雜誌公司編輯總監、樺舍文化事業總經理、TOGO旅遊情報雜誌發行人、FM91.7廣播電台共同創辦人兼台長及出版社、電視製作公司負責人等,2005年後擔任過相關公職,並於文化、東吳、元智、東華、師大等大學兼任教職三十餘年。出版有詩集《光之書》、《擲地無聲書》、《夢中書房》、《黑色鑲金》、《透明鳥》、《諸子之書》、《地球之島》、《迷宮書店》、《問津》、《荒涼糖果店》,散文《M湖書簡》、《亞熱帶習作》,遊記《南方以南沙中之沙》、《遠在咫尺》、評論《文明初啟》、《知識也是一種美感經驗》等二十餘種。
繪者簡介
賴純純
封面作品:浪開花
賴純純創作至今逾四十年,其形式風格多元涵括新媒材繪畫、立體雕塑、空間裝置、觀念行動及公共藝術等各類創作,她以藝術實踐人生的創作脈絡。榮獲多項大獎,囊括文化部公共藝術環境融合獎、藝術創作獎項、卓越獎、吳三連「藝術成就獎」、「現代美術新展望」優選獎、中國現代雕塑首獎及「臺北現代美術雙年展」典藏獎等,並擔任女藝會會長。
內容目錄
目錄
選文1 【先秦思想】
老子《道德經》節選
先秦諸子裡頭,老子可能是最神秘的一位。但是他的學說以及繁衍而成的道家思想,對後世的啟發與影響卻超越當時許多顯學,而與儒家思想相互辯證、分庭抗禮。可以說,道家與儒家就是兩千多年來中國人心靈的一體兩面。
代表老子思想的《道德經》文字簡約高遠,充滿玄機與洞見,弔詭而挑戰常識的論點,深蘊著迷人的智慧與處世的哲理。第六冊的開頭,讓我們來一窺這玄之又玄的經典。
選文2 【古典詩歌】
戰國民歌〈越人歌〉
「今夕何夕兮……」很難想像這首深情款款、令人蕩氣迴腸的詩歌,竟是我國最早的一首翻譯作品,相傳是戰國時代的越人所作,而且還保留了原始越語發音的版本。在這首詩歌裡,我們可以感受到水鄉澤國的南方風情、勇敢直白的感情傾訴,以及悠揚婉轉的歌聲。那是前禮教時代的天籟,值得珍惜與再三回味。
杜牧〈遣懷〉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巨星雲集的唐代詩壇裡,有幾位不凡的詩人,他們的情感、態度與個性,似乎特別能與後世讀者起共鳴。因此他們的詩句也特別容易流傳,一般人都能琅琅上口。杜牧就是其中最具人氣的,他的浪漫與率性,甚至落魄與自嘲,都帶著鮮明的個性,連「江湖」這個字眼,都因為他而有了瀟灑、豪放、令人嚮往的氣息。
黃庭堅〈寄黃幾復〉
在盛唐詩歌燦爛照射下,宋朝詩歌似乎相對顯得沉默,但是在內行人眼中並非如此。宋人以學唐、變唐為手段,以新唐、拓唐、自成一家為終極追求。奪胎換骨、點鐵成金,成就了深遠、內斂、深思見長的宋詩,不只能抒情敘事,還能議論說理。兼容知性與感性。江西詩派創始者黃庭堅的這首〈寄黃幾復〉,具體展現他活用典故、轉出新意的詩觀,為宋詩另闢幽深的蹊徑。
選文3 【古代神話】
《山海經》節選
在謎樣的三星堆不斷以出人意表的出土文物震驚世人之際,《山海經》有些文本,因為和三星堆文化所呈現的豐富心靈世界頗能呼應,再度引起世人的關注。歷史悠久、身世如謎的《山海經》,是中國最為奇異、神秘的古籍。它一方面記載了許多遙遠、怪
選文1 【先秦思想】
老子《道德經》節選
先秦諸子裡頭,老子可能是最神秘的一位。但是他的學說以及繁衍而成的道家思想,對後世的啟發與影響卻超越當時許多顯學,而與儒家思想相互辯證、分庭抗禮。可以說,道家與儒家就是兩千多年來中國人心靈的一體兩面。
代表老子思想的《道德經》文字簡約高遠,充滿玄機與洞見,弔詭而挑戰常識的論點,深蘊著迷人的智慧與處世的哲理。第六冊的開頭,讓我們來一窺這玄之又玄的經典。
選文2 【古典詩歌】
戰國民歌〈越人歌〉
「今夕何夕兮……」很難想像這首深情款款、令人蕩氣迴腸的詩歌,竟是我國最早的一首翻譯作品,相傳是戰國時代的越人所作,而且還保留了原始越語發音的版本。在這首詩歌裡,我們可以感受到水鄉澤國的南方風情、勇敢直白的感情傾訴,以及悠揚婉轉的歌聲。那是前禮教時代的天籟,值得珍惜與再三回味。
杜牧〈遣懷〉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巨星雲集的唐代詩壇裡,有幾位不凡的詩人,他們的情感、態度與個性,似乎特別能與後世讀者起共鳴。因此他們的詩句也特別容易流傳,一般人都能琅琅上口。杜牧就是其中最具人氣的,他的浪漫與率性,甚至落魄與自嘲,都帶著鮮明的個性,連「江湖」這個字眼,都因為他而有了瀟灑、豪放、令人嚮往的氣息。
黃庭堅〈寄黃幾復〉
在盛唐詩歌燦爛照射下,宋朝詩歌似乎相對顯得沉默,但是在內行人眼中並非如此。宋人以學唐、變唐為手段,以新唐、拓唐、自成一家為終極追求。奪胎換骨、點鐵成金,成就了深遠、內斂、深思見長的宋詩,不只能抒情敘事,還能議論說理。兼容知性與感性。江西詩派創始者黃庭堅的這首〈寄黃幾復〉,具體展現他活用典故、轉出新意的詩觀,為宋詩另闢幽深的蹊徑。
選文3 【古代神話】
《山海經》節選
在謎樣的三星堆不斷以出人意表的出土文物震驚世人之際,《山海經》有些文本,因為和三星堆文化所呈現的豐富心靈世界頗能呼應,再度引起世人的關注。歷史悠久、身世如謎的《山海經》,是中國最為奇異、神秘的古籍。它一方面記載了許多遙遠、怪